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4讲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4

为了实现即插即用(PnP)功能,PCI部件内都置有配置 寄存器,配置读和配置写命令就是用于在系统初始化时,对这 些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 PAR信号为校验信号,用于对AD0~ AD31和C/#BE0~C/#BE3的偶校验。
4.1.1 总线的分类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按照总线的规模、用途及应用场 合,可将总线分为以下三类。
1.
芯片总线又称元件级总线。这是在构成一块CPU插件或 用微处理机芯片组成一个很小系统时常用的总线,用于各芯 片(如CPU芯片、 储器芯片、I/O接口芯片等)之间的信息传送。 按所传送的信息类别不同,可将芯片总线分为传送地址、传 送数据和传送控制信息等三组总线,简称为地址总线、数据 总线和控制总线。
不能判别数据是否正确传送到对方,故大多采用双向方式,
即应答式异步通讯。
图4-5
数据口读选通
M / IO
工作流程:
1)当输入设备通过选 通信号STB将数据打入
数据
输入 设备
锁存 器
选通信号 +5v
STB
DQR
数据 缓冲器
三态 缓冲器
R D 系统数据线
D0—D7
D0 片选信号1 地址为8001H
地址 译码器
适当地选择总线、 不断地更新总线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
是一些较流行的总线类型:
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是 现存最老的通用微机总线类型, 是与286-AT总线一起引入的。
EISA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扩展的工业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章 系统总线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 黄颖等主编 huangying@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 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I/O)系统 •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 中期至50年代末期,主要用于
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
CPU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是 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
03 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的分类和作用
分类
根据存储器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两大类。内存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用 于存放运算数据和程序代码;外存则是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用于长期保存大量数据和程
序。
作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数据、指令等信息 ,使得CPU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和写入数据,从而完成程序的执行。
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操作系统
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负责 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进制数制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制进行运算和存储。
指令和程序
计算机按照程序中预定的指令序列进行自动执 行。
存储程序原理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根据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和指令进行运 算和传输。
内存的工作原理和组织结构
工作原理
内存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二进制数 。当CPU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会通过地址总线发送地址 信号,内存控制器根据地址信号找到对应的存储单元,完成 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组织结构
内存的组织结构通常采用线性编址方式,即将内存单元按照 一定顺序排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内存的容量 大小由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地址总线位数越多,可访问的 内存单元数量就越多。
目录
CONTENTS
• 计算机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CPU) • 存储器系统 • 输入输出(I/O)系统 •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0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 中期至50年代末期,主要用于
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
CPU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是 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
03 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的分类和作用
分类
根据存储器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两大类。内存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用 于存放运算数据和程序代码;外存则是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用于长期保存大量数据和程
序。
作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运行过程中所需的数据、指令等信息 ,使得CPU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和写入数据,从而完成程序的执行。
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操作系统
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负责 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进制数制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制进行运算和存储。
指令和程序
计算机按照程序中预定的指令序列进行自动执 行。
存储程序原理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根据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和指令进行运 算和传输。
内存的工作原理和组织结构
工作原理
内存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二进制数 。当CPU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会通过地址总线发送地址 信号,内存控制器根据地址信号找到对应的存储单元,完成 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组织结构
内存的组织结构通常采用线性编址方式,即将内存单元按照 一定顺序排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内存的容量 大小由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地址总线位数越多,可访问的 内存单元数量就越多。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课件

03
指令格式与操作码设计
指令格式概述及分类
指令格式定义
指令格式是指计算机指令的编码 方式,包括操作码、地址码等部
分。
指令分类
根据指令的功能和性质,指令可 分为数据处理指令、程序控制指
令、输入输出指令等。
指令格式的重要性
指令格式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 间的接口,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
能和功能。
操作码设计原则与方法
04
指令执行过程与流水线技术
指令执行过程剖析
01
指令周期
从取指到执行完毕所需的全部时间,包括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
回等阶段。
02 03
指令执行流程
控制器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确定操作数地址和操作 类型,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根据需要将结果写回到存储器或寄存 器中。
指令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通路
操作码定义
操作码是指令中用于表示操作性质的部分,它指定了指令要执行 的操作。
操作码设计原则
操作码设计应遵循简短、易记、易扩展等原则,同时要考虑指令 系统的规整性和对称性。
操作码设计方法
常用的操作码设计方法包括固定长度操作码、可变长度操作码和 扩展操作码等。
典型指令格式举例分析
RISC指令格式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采用简单的、长度固定的指令格式,以提 高处理速度。
02
寻址方式与数据表示
寻址方式介绍及分类
立即寻址
操作数就在指令中,紧跟在操作码后面,作 为指令一部分存放在内存的代码段中,该操 作数为立即数,这种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 方式。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操作数所在内存单元的地址通过存储 器间接给出。
存储单元的有效地址EA(即操作数的 有效地址)直接由指令给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主存储器(00001)资料讲解

CS
WE
DOUT
片选读时间 taCS
CPU必须在这段时 间内取走数据
片禁止到输出的传 输延迟tPLH CS→DOUT
15
1. 静态存储器(SRAM)(6)
(2) 开关特性
写周期时序 地址对写允许WE的保持时间 th Adr
地址对写允许WE的建立时间 tsu
Adr
Adr
CS
WE
最小写允许宽度tWWE
保持1,0 的双稳态 电路
存储单元
9
1. 静态存储器(SRAM)
MOS管是金属(Metal)—氧化物(Oxid)—半导体(Semiconductor) 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称S管有三个极:源极S(Source)、漏极D(Drian)和栅极G(Gate).
器
控制电路
0 … 31
读/写电路 Y地址译码
CS WE DIN H ×× LLL LLH L H×
DOUT H H H DOUT
操作方式
未选 写“0” 写“1”
读
WE CS
A5 … A9
14
1. 静态存储器(SRAM)(5)
(2) 开关特性
读周期时序
Adr
地址对片选的建立时间 tsu Adr→CS
27
4.6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4)
3.可擦可编程序的只读存储器(EPROM) 为了能修改ROM中的内容,出现了EPROM。其原理:
VPP(+12V)
控制栅 浮置栅
5~7V
源n+
漏n+
P型基片
28
4.6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5)
3.可擦可编程序的只读存储器(EPROM) 存储1,0的原理:
2024版计算机组成原理说课课件

辅助存储器原理与设计
辅助存储器概述
介绍辅助存储器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磁表面存储器
阐述磁表面存储器的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光盘存储器
探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辅助存储器的设计原理
分析辅助存储器的设计原理,包括记录方式、寻址方式、读写控制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原理与设计
Cache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及软硬件界面划分;了解 计算机性能指标及评测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能力;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 精神。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
即BCD码,采用四位二进制数表 示一位十进制数,方便进行十进 制数的运算和转换。
非数值数据表示方法
字符数据表示
包括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等,用于 表示计算机中的字符信息。
图形和图像数据表示
采用像素矩阵、矢量图形等方式表示 计算机中的图形和图像信息。
逻辑数据表示
采用二进制数中的0和1表示逻辑值 “真”和“假”,用于进行逻辑运算。
常见I/O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
I/O接口电路设计与应用
A
I/O接口定义
连接CPU和I/O设备的电路,用于实现数据的传 输和控制。
I/O接口功能
数据缓冲、电平转换、时序匹配、中断控 制等。
B
C
I/O接口类型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按功能可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4第四章存储器PPT课件精选全文

4.2
11
4.2
请问: 主机存储容量为4GB,按字节寻址,其地址线 位数应为多少位?数据线位数多少位? 按字寻址(16位为一个字),则地址线和数据线 各是多少根呢?
12
数据在主存中的存放
设存储字长为64位(8个字节),即一个存 取周期最多能够从主存读或写64位数据。
读写的数据有4种不同长度:
字节 半字 单字 双字
34
3. 动态 RAM 和静态 RAM 的比较
主存
DRAM
SRAM
存储原理
电容
触发器
集成度
高
低
芯片引脚
少
多
功耗
小
大
价格
低
高
速度
慢
快
刷新
有
无
4.2
缓存
35
内容回顾: 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基本结构 4.2
…… ……
地
译
存
读
数
址
码
储
写
据
线
驱
矩
电
线
动
阵
路
片选线
读/写控制线
地址线(单向) 数据线(双向) 芯片容量
D0
…… D 7
22
(2) 重合法(1K*1位重合法存储器芯片)
0 A4
0,00
…
0,31
0 A3
X 地
X0
32×32
… …
0址
矩阵
A2
译
0码
31,0
…
31,31
A1
器 X 31
0 A0
Y0 Y 地址译码器 Y31 A 9 0A 8 0A 7 0A 6 0A 5 0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课件(2024)

I/O设备的分类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按设备 共享属性可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
I/O接口与I/O设备的连 接方式
包括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其中并行接口传 输速度快,但传输距离短,而串行接口传输 速度慢,但传输距离长。
I/O控制方式与中断技术
I/O控制方式
包括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程序查询方 式需要CPU不断查询I/O设备的状态,效率低下;中断方 式可以在I/O设备准备好数据后主动通知CPU,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DMA方式则允许I/O设备与内存直接交 换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等多个发展阶段,性能和体积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目 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的工具。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要点一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分。其中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 ;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器用于长期 保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 机中;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 式输出。
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都是 0~9之间的数字。
十六进制表示法
在二进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由 0-9和A-F(对应十进制中的10-15)组成,常用于表示内 存地址和机器码等信息。
数的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
定点表示法
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置的数制表示方 法,包括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适用 于表示范围较小的数值。
总线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 第4讲 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10
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11
解:从时序图看出,该总线采用异步定时
协议。
当某个设备请求使用总线时,在该设备所属的 请求线上发出申请信号BRi(1)。 CPU按优先原则同意后给出授权信号BGi作为 回答(2)。 BGi链式查询各设备,并上升从设备回答SACK 信号,证实已收到BGi信号(3)。 CPU接到SACK信号后下降BG作为回答(4)。 【未完,接下页】
5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互锁分类
6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7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8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异步定时特点:
总线周期长度可变,允许快速慢速设备在同一 条总线上 但会增加总线复杂性和成本
9
【例3】
某CPU采用集中式仲裁方式,使用独立请
求与菊花链查询相结合的二维总线控制结 构。每一对请求线BRi和授权线BGi组成一 对菊花链查询电路。每一根请求线可以被 若干个传输速率接近的设备共享。当这些 设备要求传送时通过BRi线向仲裁器发出请 求,对应的BGi线则串行查询每个设备,从 而确定哪个设备享有总线控制权。请分析 说明图6.14所示的总线仲裁时序图。
总线信息传送过程包括
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信息传送、状态 返回。 同步定时: 异步定时:
定时: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序关系。
2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1、同步定时
3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同步定时特点:
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由总线时钟信号来确 定。 由于采用了公共时钟,每个功能模块什么时候 发送或接收信息都由统一时钟规定,因此,同 步定时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 同步定时适用于总线较短、各功能模块存取时 间比较接近的情况。
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11
解:从时序图看出,该总线采用异步定时
协议。
当某个设备请求使用总线时,在该设备所属的 请求线上发出申请信号BRi(1)。 CPU按优先原则同意后给出授权信号BGi作为 回答(2)。 BGi链式查询各设备,并上升从设备回答SACK 信号,证实已收到BGi信号(3)。 CPU接到SACK信号后下降BG作为回答(4)。 【未完,接下页】
5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互锁分类
6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7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8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异步定时特点:
总线周期长度可变,允许快速慢速设备在同一 条总线上 但会增加总线复杂性和成本
9
【例3】
某CPU采用集中式仲裁方式,使用独立请
求与菊花链查询相结合的二维总线控制结 构。每一对请求线BRi和授权线BGi组成一 对菊花链查询电路。每一根请求线可以被 若干个传输速率接近的设备共享。当这些 设备要求传送时通过BRi线向仲裁器发出请 求,对应的BGi线则串行查询每个设备,从 而确定哪个设备享有总线控制权。请分析 说明图6.14所示的总线仲裁时序图。
总线信息传送过程包括
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信息传送、状态 返回。 同步定时: 异步定时:
定时: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序关系。
2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1、同步定时
3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6.4总线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同步定时特点:
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由总线时钟信号来确 定。 由于采用了公共时钟,每个功能模块什么时候 发送或接收信息都由统一时钟规定,因此,同 步定时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 同步定时适用于总线较短、各功能模块存取时 间比较接近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处理机芯片一般都有动态存储器刷新控制功能,产生行地 址和刷新控制信号。
Double Data Rate (DDR) SDRAM Double data rate (DDR) SDRAM was a later development of SDRAM, used in PC memory beginning in 2000. 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M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 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沿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内存 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 沿各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DDR2 SDRAM was originally seen as a minor enhancement (based upon the industry standard single-core CPU) on DDR SDRAM that mainly afforded higher clock speeds and somewhat deeper pipelining. Howev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rapid acceptance of the multi-core CPU in 2006, it is generally expected in the industry that DDR2 will revolutionize the existing physical DDR-SDRAM standard. Fur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DDR3 SDRAM in 2007, it is anticipated DDR3 will rapidly replace the more limited DDR and newer DDR2.
2-4 Y 3 译 码 Y2 B 器 Y1
S
A …
Y0
…
A0
CPU A0~ A12 CS
8K×8
A0~ A12 CS
8K×8
A0~ A12 CS
8K×4R×4
ROM
ROM
RAM
D0 … D7
D0~ D7 OE D0~ D7 OE
D0 ~ D3 R / W D0 ~ D3 R / W
② 计算RAM和ROM芯片数,说明应该选用什么译码器。 ③ 画出CPU和存储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解: ① CPU有15条地址线,∴地址空间=215= 32K 实存容量=ROM容量+RAM容量=16 KB+8KB = 24KB 16KB的ROM区的地址范围是0000H~3FFFH。 RAM区的地址范围是6000H~7FFFH。
MREQ, R / W 等 例:CPU字长16位,有8条数据线,15条地址线, 控制线。存储器按字节编址。 要求用8K×4 bit的RAM芯片和8K×8 bit的ROM芯片组成16KB的 ROM和8KB的RAM。 ROM的起始地址0000H,RAM的起始地址6000H。
① 说明该计算机的地址空间、实存容量、ROM和RAM的地址 范围分别是多少?
③ 要连接CPU的全部地址线和数据线。
(1)位扩展 例1:用16K×4的RAM芯片构成16K×8的存储器。
D0 … D3 D4 … D7
I/O0 I/O1 I/O2 I/O3
16K×4 RAM
I/O0 I/O1 I/O2 I/O3
16K×4 RAM
A0……A13 R / W CS
R /W
A0 … A13
模4交叉编址的地址序列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程序段和数据块都连续地在存储模块中 存放和读取,低位交叉编址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主存的有效访问速 度。但是,当程序发生转移或随机访问少量数据,地址流不是均 匀分布在各个存储模块中,就会产生访存冲突。 21
S
Y3
(3)字位扩展 用L字×K位的存储器芯片构成M×N的存储器,需要 (M/L)*(N/K)个存储器芯片。 片选信号 CS 由高位地址译码产生。 低位地址直接与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连接。 例3:用1K×4位的RAM芯片构成2K×8位的RAM Each word in memory is assigned an identification number, called an address, starting from 0 and continuing with 1,2,3, up to 2k-1 where k is the number of address lines.
动态存储器 Dynamic RAM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 Refresh MOS管的栅极电容容量很小,绝缘电阻不够大,经过一段时 间后电荷逐渐泄漏,使保存的信息丢失。为了不丢失数据,必须 及时对保存的信息进行刷新。在芯片内部把存储单元的内容读出 来再写回去,信息不出现在数据总线上。
刷新周期一般为2ms。
§4.2.7 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 1. 单体多字系统 程序和数据在存储器内一般是连续存放的。如果每次访存, 用一个地址,能够一次取出N条指令/数据,就相当于把存储器的 速度提高了N倍。 单体多字技术是使存储器字长是指令/数据字长的N倍。在 每个存储单元中存放N个数据字/指令字。 单体多字技术要求数据总线和CPU内的数据寄存器也是N倍 字长的。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R /W
A0 A9 A10 A11 …
A0…A9 R / W CS …
0 码 2 器 4 Y1 译 Y2
A0…A9 R / W CS A0…A9 R / W CS A0…A9 R / W CS …
Y
-
由片选线区分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
A0……A13R / W CS
CS 将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片选线、读写控制线并联,数据线分别 引出。
(2)字扩展 例2:用1K×4位的RAM芯片构成4K×4位的存储器。 将各个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并联
D3 …
D0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DRAM芯片通常采用定时逐行刷新。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 Refresh ① 集中刷新
刷新周期
刷新
刷新
t
在一个刷新周期内,用一段固定的时间,连续对存储器的所 有行逐一刷新,在此期间内停止CPU和其他主设备对存储器的读 写。
例如,1个存储器有1024行,存储周期为200ns。刷新一次需 204.8μs。在2ms内还有1795.2μs的时间可用于存储器读写。 集中刷新方式的缺点:在刷新期间不能访问存储器,有时会 影响CPU工作。
D7
…
D4 D3
…
D0 I/O0 I/O1 I/O2 I/O3 1024×4 RAM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A0…A9
R/ W CS
A0…A9
§4.2.5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单个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用存储器容量的 扩展技术实现所要求容量的存储器。
(1)位扩展
存储器芯片的位数K小于所设计的存储器的位数N。 用L字×K位的存储器芯片构成L×N的存储器, 存储器芯片数 = N/K (2)字扩展
存储器芯片的字数小于所设计的存储器的要求。
② 分布式刷新 在2ms时间内分散地将各行刷新一遍,每隔Δt时间刷新一行。
刷新周期 Δt
t
Δt = 刷新周期 / 存储器行数 动态存储器一般分为128行,所以Δt = 2ms / 128=15.625μs
存储控制电路依次产生行地址,并发出刷新请求信号。在 DRAM芯片内,所有行地址相同的存储单元同时进行刷新。
R/ W CS A0…A9 R/ W CS A0…A9 R/ W CS
R /W
A0 A9 A10 A 器 2 B 4 A11 译
码
…
…
…
Y0 Y1
Y2
S
Y3
(4)与CPU连接 如果CPU有MREQ 等控制线,在产生片选信号时必须要用到。 存储系统一定是既有RAM又有ROM。 注意:① CPU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线数。 ② ROM的输出允许信号 OE。 The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word inside the memory is done by applying the k-bit binary address to the address lines. A decoder inside the memory accepts this address and opens the path needed to select the bits of the specified word.
计算机组成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广义双语教学课程 青岛理工大学 校级精品课程
http://211.64.192.109/skyclass25/
/ec/C84/
第4章 存储器
Chapter 4 Storage
(2)
•主存储器 Main Memory 相联存储器 Associative Memory A memory unit is a collection of storage cells together with associated circuits needed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in and out of storage. The memory stores binary information in groups of bits called words.
Double Data Rate (DDR) SDRAM Double data rate (DDR) SDRAM was a later development of SDRAM, used in PC memory beginning in 2000. 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M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 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沿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内存 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 沿各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DDR2 SDRAM was originally seen as a minor enhancement (based upon the industry standard single-core CPU) on DDR SDRAM that mainly afforded higher clock speeds and somewhat deeper pipelining. Howev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rapid acceptance of the multi-core CPU in 2006, it is generally expected in the industry that DDR2 will revolutionize the existing physical DDR-SDRAM standard. Fur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DDR3 SDRAM in 2007, it is anticipated DDR3 will rapidly replace the more limited DDR and newer DDR2.
2-4 Y 3 译 码 Y2 B 器 Y1
S
A …
Y0
…
A0
CPU A0~ A12 CS
8K×8
A0~ A12 CS
8K×8
A0~ A12 CS
8K×4R×4
ROM
ROM
RAM
D0 … D7
D0~ D7 OE D0~ D7 OE
D0 ~ D3 R / W D0 ~ D3 R / W
② 计算RAM和ROM芯片数,说明应该选用什么译码器。 ③ 画出CPU和存储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解: ① CPU有15条地址线,∴地址空间=215= 32K 实存容量=ROM容量+RAM容量=16 KB+8KB = 24KB 16KB的ROM区的地址范围是0000H~3FFFH。 RAM区的地址范围是6000H~7FFFH。
MREQ, R / W 等 例:CPU字长16位,有8条数据线,15条地址线, 控制线。存储器按字节编址。 要求用8K×4 bit的RAM芯片和8K×8 bit的ROM芯片组成16KB的 ROM和8KB的RAM。 ROM的起始地址0000H,RAM的起始地址6000H。
① 说明该计算机的地址空间、实存容量、ROM和RAM的地址 范围分别是多少?
③ 要连接CPU的全部地址线和数据线。
(1)位扩展 例1:用16K×4的RAM芯片构成16K×8的存储器。
D0 … D3 D4 … D7
I/O0 I/O1 I/O2 I/O3
16K×4 RAM
I/O0 I/O1 I/O2 I/O3
16K×4 RAM
A0……A13 R / W CS
R /W
A0 … A13
模4交叉编址的地址序列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程序段和数据块都连续地在存储模块中 存放和读取,低位交叉编址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主存的有效访问速 度。但是,当程序发生转移或随机访问少量数据,地址流不是均 匀分布在各个存储模块中,就会产生访存冲突。 21
S
Y3
(3)字位扩展 用L字×K位的存储器芯片构成M×N的存储器,需要 (M/L)*(N/K)个存储器芯片。 片选信号 CS 由高位地址译码产生。 低位地址直接与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连接。 例3:用1K×4位的RAM芯片构成2K×8位的RAM Each word in memory is assigned an identification number, called an address, starting from 0 and continuing with 1,2,3, up to 2k-1 where k is the number of address lines.
动态存储器 Dynamic RAM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 Refresh MOS管的栅极电容容量很小,绝缘电阻不够大,经过一段时 间后电荷逐渐泄漏,使保存的信息丢失。为了不丢失数据,必须 及时对保存的信息进行刷新。在芯片内部把存储单元的内容读出 来再写回去,信息不出现在数据总线上。
刷新周期一般为2ms。
§4.2.7 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 1. 单体多字系统 程序和数据在存储器内一般是连续存放的。如果每次访存, 用一个地址,能够一次取出N条指令/数据,就相当于把存储器的 速度提高了N倍。 单体多字技术是使存储器字长是指令/数据字长的N倍。在 每个存储单元中存放N个数据字/指令字。 单体多字技术要求数据总线和CPU内的数据寄存器也是N倍 字长的。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R /W
A0 A9 A10 A11 …
A0…A9 R / W CS …
0 码 2 器 4 Y1 译 Y2
A0…A9 R / W CS A0…A9 R / W CS A0…A9 R / W CS …
Y
-
由片选线区分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
A0……A13R / W CS
CS 将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片选线、读写控制线并联,数据线分别 引出。
(2)字扩展 例2:用1K×4位的RAM芯片构成4K×4位的存储器。 将各个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并联
D3 …
D0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DRAM芯片通常采用定时逐行刷新。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 Refresh ① 集中刷新
刷新周期
刷新
刷新
t
在一个刷新周期内,用一段固定的时间,连续对存储器的所 有行逐一刷新,在此期间内停止CPU和其他主设备对存储器的读 写。
例如,1个存储器有1024行,存储周期为200ns。刷新一次需 204.8μs。在2ms内还有1795.2μs的时间可用于存储器读写。 集中刷新方式的缺点:在刷新期间不能访问存储器,有时会 影响CPU工作。
D7
…
D4 D3
…
D0 I/O0 I/O1 I/O2 I/O3 1024×4 RAM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I/O0 I/O1 I/O2 I/O3 1024×4 RAM 1024×4 RAM 1024×4 RAM
A0…A9
R/ W CS
A0…A9
§4.2.5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单个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用存储器容量的 扩展技术实现所要求容量的存储器。
(1)位扩展
存储器芯片的位数K小于所设计的存储器的位数N。 用L字×K位的存储器芯片构成L×N的存储器, 存储器芯片数 = N/K (2)字扩展
存储器芯片的字数小于所设计的存储器的要求。
② 分布式刷新 在2ms时间内分散地将各行刷新一遍,每隔Δt时间刷新一行。
刷新周期 Δt
t
Δt = 刷新周期 / 存储器行数 动态存储器一般分为128行,所以Δt = 2ms / 128=15.625μs
存储控制电路依次产生行地址,并发出刷新请求信号。在 DRAM芯片内,所有行地址相同的存储单元同时进行刷新。
R/ W CS A0…A9 R/ W CS A0…A9 R/ W CS
R /W
A0 A9 A10 A 器 2 B 4 A11 译
码
…
…
…
Y0 Y1
Y2
S
Y3
(4)与CPU连接 如果CPU有MREQ 等控制线,在产生片选信号时必须要用到。 存储系统一定是既有RAM又有ROM。 注意:① CPU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线数。 ② ROM的输出允许信号 OE。 The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word inside the memory is done by applying the k-bit binary address to the address lines. A decoder inside the memory accepts this address and opens the path needed to select the bits of the specified word.
计算机组成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广义双语教学课程 青岛理工大学 校级精品课程
http://211.64.192.109/skyclass25/
/ec/C84/
第4章 存储器
Chapter 4 Storage
(2)
•主存储器 Main Memory 相联存储器 Associative Memory A memory unit is a collection of storage cells together with associated circuits needed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in and out of storage. The memory stores binary information in groups of bits called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