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郑州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新东方在线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 自我2. 归因3.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 社会态度5. 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 亲密关系3. 偏见与歧视4. 利他行为5. 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 说服2. 从众与服从3. 去个体化4.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6. 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二、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科学性(二)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2. 机能主义心理学3. 格式塔心理学4. 行为主义心理学5. 精神分析6. 人本主义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2. 相关法3. 个案法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1. 神经元的结构2. 神经冲动的传导3. 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和功能1. 小脑的主要功能2.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3.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4.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5.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 感觉的含义2. 感觉阈限3. 感觉适应(二)视觉1. 眼睛的结构2. 色觉与色盲(三)听觉1. 听觉与平衡觉2. 声音的物理属性3. 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 嗅觉2. 味觉3. 肤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的组织原则3. 知觉恒常性(二)知觉加工1. 特征分析2.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三)深度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五)错觉五、意识(一)意识概述1. 什么是意识2. 意识的层面(二)睡眠与梦1. 睡眠2. 梦(三)催眠与冥想(四)药物与意识改变六、学习(一)经典条件作用(二)操作性条件作用(三)认知-社会学习七、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二)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3. 工作记忆(三)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模块3. 长时记忆的提取4. 记忆的准确性问题(四)遗忘1. 遗忘的含义2. 遗忘曲线3. 遗忘理论八、认知与语言(一)思维与推理1. 表象2. 概念3. 推理(二)问题解决1. 理解和判断2. 问题解决方案3. 创造力和问题解决(三)语言1. 语言的习得2.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3. 动物与语言九、智力(一)智力概述1. 智力的含义2. 智力的种类3. 智力的测量(二)智力的个体差异1. 智力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2.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动机和情绪(一)动机理论(二)动机类型1. 生理性动机2. 心理性动机(三)情绪1. 情绪的种类2. 情绪的功能(四)情绪理论(五)非言语行为和情绪表达十一、人格(一)人格概述1. 人格的含义2. 人格的形成(二)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四)人格的特质理论(五)人格的学习理论(六)人格的生物与进化理论(七)人格测评十二、压力与应对(一)压力概述1. 什么是压力2. 压力源及其种类(二)易致病的行为模式十三、心理障碍与治疗(一)心理障碍的定义(二)心理障碍的成因(三)心理障碍的分类系统(四)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1. 焦虑障碍2. 心境障碍3. 精神分裂症4. 人格障碍(五)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十四、社会心理(一)社会认知1. 社会认知的概念2. 印象形成3. 归因过程4. 归因偏差(二)社会态度1. 态度的形成2. 态度的改变3. 态度与行为4. 偏见与歧视(三)社会影响1. 从众2. 依从3. 服从发展心理学[考查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347心理学 考试大纲

347心理学 考试大纲

347心理学考试大纲
347心理学的考试大纲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编制。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考试大纲示例:
一、绪论
1.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认知心理学
1. 感知和知觉
2. 注意和意识
3. 记忆和学习
4. 语言和思维
5. 智力和跨学科认知
三、发展心理学
1. 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2. 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
3. 成人期的生涯发展
4. 老年期的认知和情感变化
四、社会心理学
1. 个人认知和社会认知
2. 社会认知和态度
3. 小组动力和合作
4. 群体行为和社会影响
5. 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五、人格心理学
1. 人格理论和测量
2.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3. 人格与行为关系及应用
六、心理病理学
1. 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2. 焦虑和情绪障碍
3. 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
4. 心理治疗和康复
七、心理评估和测量
1. 心理测量概述
2. 量表的选择和使用
3. 人格测量和临床评估
4. 社会心理学测量和研究设计
八、应用心理学
1. 工业和组织心理学
2. 教育心理学
3. 健康心理学
4. 法律心理学
以上是一份基于常见内容的心理学考试大纲示例,实际考试大
纲可能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所不同。

考生应结合教材和课堂讲义来具体备考。

2024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年考研心理学347考试大纲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心理学导论: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主要的心理学流派等方面的内容。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心理干预的应用领域:了解心理干预在心理治疗、学校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掌握不同领域下的心理干预技术和策略。

4. 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了解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组织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策略。

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建议考生查询具体的考试大纲,或咨询相关的招生部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科目347北师大版)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科目347北师大版)

____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____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学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物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学与生活(16版)》.,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03.第二章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t分布5.F分布6.样本平均数分布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多因素方差分析6.事后检验(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主成分分析3.因素分析参考书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05.《行为科学统计》.Frederick J.Gravetter,Larry B.Wallnau著.王爱民,李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8.第三章心理测量学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二)经典测量理论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I.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V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第二节 神经元 第三节 神经系统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第二编 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第四节 短时记忆 第五节 长时记忆 第六节 内隐记忆 第七章 思维
第九章 复合设计 第四编 应用研究 第十章 个案研究法和单被试设计 第十一章 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 第五编 分析和报告研究结果 第十二章 数据分析与解释(Ⅰ):描述数据,置信区间,相关 第十三章 数据分析与解释(Ⅱ):统计显著性检验与分析 第十四章 心理学的学术交流 Ⅲ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助人专业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要素 第一节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第二节 当事人 第三节 咨询师 第四节 其他变量 第三章 咨询目标 第一节 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 第二节 咨询目标概述 第三节 确定咨询目标 第四节 价值与价值干预 第四章 咨询关系 第一节 咨询关系概述 第二节 工作同盟 第三节 助长条件 第四节 咨询关系与咨询师 第五章 咨询过程:阶段与结构化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综合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90 分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50 分 10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100 分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新东方在线新东方在线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研究中心对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解析如下:一、考查目标(一)心理学导论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 理解和掌握认知、言语、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三)实验心理学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四)心理统计与测量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总体而言,2019考研心理学大纲较2018考研大纲没有任何变化。

二、备考指导(一)整合考点,理解并牢固掌握新大纲明确了2019心理学考研的知识点和考查范围。

经过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相信大家已经把各个知识点牢记在心了。

现阶段,大家需要根据新大纲所列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整合、归纳,尽量做到看到某个知识点就能把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

对于还不能熟练运用的知识要进一步学习、理解、牢记,最终做到对大纲中的知识点“有零有整”,大小知识点灵活运用。

(二)充分利用真题、笔记、课程和参考书心理学不仅要求掌握、记忆知识,更要求运用知识,能够做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6:
郑州大学2018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栏里加备注。

示例: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盖章):教育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 2011 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
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
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
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公众心理健康、心理援助、
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
(五)遗忘
1.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三)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五)判断和决策
1.启发法和判断
2.决策框架
3.决策规避
第八节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的编制
2.常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智力三因素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二)表情
1.非语言交流
2.文化与表情
3.面部表情
(三)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
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生理动机
(三)个人成就动机
1.成就需要
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
(二)行为主义流派
(三)认知流派
(四)人本主义流派
(五)特质流派
(六)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人格测量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聚合交叉设计
(四)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生理发展
(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认知老化
第五节语言获得
(一)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社会性发展
(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性别发展
(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道德发展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第
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六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技术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二)行为疗法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
(四)理性情绪疗法
(五)团体心理咨询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焦虑障碍
(一)恐怖症
(二)强迫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心境障碍
(一)单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进食障碍
第五节人格障碍
第六节物质依赖
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
(一)孤独症
(二)多动症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社会思维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行为归因
(四)自我知觉
第二节社会影响
(一)从众
(二)说服
(三)群体影响
第三节社会关系
(一)偏见
(二)攻击
(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四)冲突
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管理哲学
(一)经济人假设(X 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三)社会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五)文化人假设(Z 理论)(六)决策人假设
(七)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组织激励
(一)三重需要理论
(二)ERG 理论
(三)行为矫正理论
(四)期望理论
(五)公平理论
(六)目标设置理论
(七)工作特征理论
(八)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四)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文化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四、考试要求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心理学专业综合》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编制单位:郑州大学
编制日期:2018年 9 月 25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