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功能是:旨在运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理念,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运用UG软件,用计算机来完成模具设计以及模具零件工程制图输出等问题。

用三维形式完成常用产品的模具设计及装配,解决典型塑料零件或五金机械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并具备有较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基础是需要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计算机、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UG工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实体建模功能;掌握曲面建模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模具结构与制作;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及各命令操作。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灵活、三维想象丰富且与材料学,模具结构、加工设计工艺,注塑模具工艺等有相关关联。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边学理论边实践。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

多训练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授课与实验应交叉进行,最好以边讲解,边实践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后面的学时安排虽然分为授课与实验两部分,但建议不要严格区分;讲授与操作结合,以学生能掌握好为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模具基础知识……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模具塑料基础与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掌握注塑模具的一般类别与注塑成型工艺;了解注塑模CAD技术与UG NX 8.0/Mold Wizard。

重点与难点: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第一节模具塑料基础一、塑料的概述二、塑料的分类三、塑料的性能第二节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一、塑料模具的成型零件二、塑料模具的结构零件第三节注塑模具的一般类别一、塑料模具的模架类型二、塑料模具的分类第四节注塑成型工艺一、注塑成型工艺原理二、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三、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第五节注塑模CAD技术一、模具CAX技术二、塑料模具CAD技术第六节 UG NX 8.0/Mold Wizard概述一、UG NX 8.0/Mold Wizard简介二、UG NX 8.0/Mold Wizard模具设计工作界面三、UG NX 8.0/Mold Wizard参数设置第二章模具分型设计基础……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模具设计流程;掌握模具设计的初始化项目与产品的修补、分模;了解注塑模分解模具视图的操作。

《UG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UG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UG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UG设计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在机械制造技术领域中运用的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并向学生介绍一种通用的软件,使学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UG软件三维数字建模的相关知识;(2)了解UG软件装配设计的相关知识;(3)了解UG软件工程图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1)能使用UG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工作;(2)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具有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4)具有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2)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3)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4)负责任的工作习惯;(5)节约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从项目,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详实地介绍UG软件相关。

本课程强调“学以致用”,重点突出生产领域所需。

,以职业能,构建由实践情境构成,工作过程为中心,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个环节的评价和调控;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的,并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课程单元目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课程单元2课程单元3课程单元4课程单元五课程单元六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

2、教学过程评价评价内容由基础素质(出勤率和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口头回答问题、上机作图训练)、技能考核(即期末上机考试)三部分组成。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基础素质占20%,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

五、实施建议1.授课资料编写建议授课资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UG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和教学案例,坚持理论够用,强调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UG(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UG(三维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三维造型设计(UG)》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理实一体化编制部门:学时:学分: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2021级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本科程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本课程的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定位和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CAD/CAM三维造型与自动编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计算机辅助完成复杂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并以此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提高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后续学生更好地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及毕业设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该课程。

《UG(三维造型设计)》课程属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共计4.5个学分,72学时。

《UG(三维造型设计)》课程前期课程为《机械制图与CAD》和《机械设计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后续课程有《机械 CAD/CAM 应用》、《加工中心编程技术》、《机床夹具与刀具应用》、《机械设计基础》和《顶岗实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平时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及毕业设计等都需使用到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及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综述: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三维造型的能力,掌握运用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前期必须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识读图能力,同时,本课程又为后续学生学习仿真加工技术,平时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及毕业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前期课程与本课程的关系一览表后续课程与本课程的关系一览表四、课程学习目标(一)专业核心素养本课程培养的专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精益求精的精准意识、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四个方面。

ug模具设计与相关课程设计

ug模具设计与相关课程设计

ug 模具设计与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UG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模具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

3. 引导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UG软件进行模具造型、分模、加工编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中模具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UG软件操作基础:UG界面认识、基本操作、常用工具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UG软件概述及基本操作2. 模具设计基本原理:模具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设计基本原理3. 模具造型设计:曲面建模、实体建模、参数化设计。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造型设计4. 分模与拆模设计:分模面的选择、分模线的设计、拆模技巧。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分模与拆模设计5. 模具加工编程:加工工艺、刀具选择、加工路径设置、后处理。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模具加工编程6. 模具分析与优化:模具强度、刚度、精度分析,优化设计。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模具分析与优化7. 实践项目: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模具设计与制作。

- 教材章节:第七章 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力。

UG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UG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UG》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UG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编程课程类型:数控技术核心课程课程代码:(在教学平台上查询)授课对象:数控技术专业学分:3 先修课: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学时:65 后续课:无制定人:刘建元制定时间:2010年4月二、课程性质该课程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类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又是连接专业课与学生技能的技术类课程,学生平时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机械与模具结构及搞毕业设计等都需使用到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及技能。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1 产品造型能力:含实体建模、自由曲面等、装配建模等2 模具设计能力:含分模与模具设计、Mold wizard自动分模设计、手工分模设计、相关模具部件的手工及自动设计。

具体目标:(2)知识目标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整个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把所有的知识点及操作方法都融入具体的项目(范例)中去教学。

本课程在机房上课,采用示范教学、4阶段教学等。

老师观察学生做的效果判断学生撑握的程度。

(2)模块设计表: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四、教材、资料教材:1 UG项目工实训教程 2 UGNX6模具设计实例详解参考资料:UG模具设计教程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产品造型及模具设计以采用上机考试。

其中产品造型主要是考核学生依据二维图形完成三维模型建构的能力;模具设计主要是考核学生依三维塑料模型完成分模及抽芯等相关零部件的制作;数控加工编程主要是考核学生应用UG编写刀具路径的能力,要求将刀具后处理生成程序并在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加工出工件来。

2、教学设施要求:装有UG的机房、其中UG要求装有UG实体建模、Moldwizard、UG数控加工模块。

本课程上到数控加工编程时最好在仿真室讲编程(仿真可模拟数控铣床的加工过程)、此外本课程还需在数控铣床上真枪实战进行加工并加工出工件来。

UG模具设计教案

UG模具设计教案

UG模具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UG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模具设计方法;2.掌握UG软件的几何建模、装配设计和工程图绘制功能;3.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运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UG软件的基本介绍和界面操作;2.UG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UG软件的几何建模功能;4.UG软件的装配设计功能;5.UG软件的工程图绘制功能。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案例分析,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4.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UG软件的基本介绍和界面操作本节课主要介绍UG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操作,包括软件的安装与启动、界面的布局和基本工具栏的使用等。

2.UG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课主要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具设计步骤、模具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注塑工艺等。

3.UG软件的几何建模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UG软件的几何建模功能,包括实体建模、曲面建模和特征建模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使用几何建模功能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UG软件的装配设计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UG软件的装配设计功能,包括零件装配和装配分析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使用装配设计功能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5.UG软件的工程图绘制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UG软件的工程图绘制功能,包括工程图的创建和布局、视图的生成和注释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使用工程图绘制功能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2.作业和实验报告: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资源1.UG软件安装包及授权码;2.教学案例和习题;3.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ug课程标准

ug课程标准

UG的课程标准
UG是一款功能强大的CAD/CAM/CAE系统。

以下是UG的课程标准:
1.了解UG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掌握基本操作命令。

2.学习曲线和曲面建模技术,掌握曲线和曲面的创建、编辑和分析
方法。

3.学习实体建模技术,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编辑和分析方法。

4.学习装配建模技术,掌握装配体的创建、编辑和分析方法。

5.学习工程图绘制技术,掌握工程图的创建、编辑和分析方法。

6.学习数控加工技术,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7.学习模具设计技术,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8.学习逆向工程技术,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9.学习有限元分析技术,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0.学习优化设计技术,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UG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UG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应用领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UG NX7.5 模具设计第二节课

UG NX7.5 模具设计第二节课
选项界面
3 、设置收缩率

功能:设置产品收缩率用于补偿金属模具与塑料熔体的热胀冷缩差异。
后续的分型线选择,补破孔,提取区域以及分型面设计等分模操作均以此 模型为基础进行。

调用命令:单击图标
,系统弹出【缩放体】对话框,以便用户随时 设置产品收缩率或修改产品收缩率,系统提供3种设定产品收缩率的类型, 如图9-7所示。
图9-12 标准长方块

若想修改模坯外形或标准长方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则可单击图913所示对话框中的【草绘】按钮 进入草绘进行修改,所得效果图如图 9-14所示。而模坯的总高度在图9-13中【开始】和【结束】文本框中直 接输入值即可。 注意:模坯的总体外形尺寸应圆整为整数。
图9-14 进入草绘修改标准长方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示意图
2设置模具坐标系设置模具坐标系是模具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步模具坐标系的原点须设置于模具动模和定模的接触面上模具坐标系的xcyc平面须定义在动模和定模接触面上模具坐标系的zc轴正方向指向塑料熔体注入模具主流道的方向上应锁定zc轴作为模具的开模方向
UG NX 7.5基础培训标准教程
注塑模设计基础
一、注塑模向导模块的设计流程
图9-7【缩放体】对话框
同的情况,如图9-7所示。 操作步骤:①单击【点构造器】按钮 指定一个固定不动的参考点。 ②输入比例因子。 ③单击 按钮即可。 ◆【轴对称】:该方式是用来设定产品在指定轴 的轴向上的收缩率与其他两个方向上的收缩率不 同的情况, 如图9-8所示。 操作步骤:①单击【矢量构造器】按钮 选择 缩放轴的方向。 ②单击【点构造器】按钮 指定缩 放轴所通过的点来确定缩放轴。 ③输入沿轴向和其他方向的比例因子。 ④单击 按钮即可。
,弹出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UG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UG模具设计》
【适用范围】
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主要讲解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模具向导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介绍使用模具向导模块进行模具设计时,怎样通过过程自动化、参数全相关技术快速建立模具型芯、型腔、滑块、镶件、模架等模具零件三维实体模型。

先修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和《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等,后续课程有《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和《模具价格估算》等。

【设计思路】
介绍注塑模的UGNX8.0的设计流程:产品模型准备、产品加载和初始化、设置模具坐标系、计算产品收缩率、设定模具型腔和型芯毛坯尺寸、模具型腔布局、建立模具分型线、修补分模实体模型破孔、建立模具分型面、建立模具型腔和型芯、使用模架、加入模具标准件、模具建腔,每个设计流程后面附录上一两道对应的练习题,最后结合典型塑件作为模具设计项目。

【课程目标】
掌握塑料制件结构设计,掌握模具结构(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合模导向机构、侧抽芯机构、顶出机构、排气系统、温控装置、模具结构件等)的设计,掌握典型模具结构的组成和动作过程,掌握注塑件的成型缺陷和解决方法。

知识目标
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理论、工艺基础;
掌握塑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掌握各种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及设计理论;
了解塑料成型模具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UG NX8.0进行塑件的设计。

能够设计各种类型机构的注射模。

能够对注塑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除了上述的能力目标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注射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吃苦耐劳,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主题
课程内容及要求
技能知识及要求
课时
1
绪论
1、了解塑料的分类、性能;
2、理解注塑成型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
3、了解注塑模具的一般类别。

1、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
2、掌握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结构,型腔的结构设计,型芯和成型杆的设计;
3、熟练注塑模向导设计。

4

NX模具设计入门
1、了解装载产品模型,模具坐标系,模具收缩率工件设计;
2、掌握多腔模布局,多件模设计;
3、了解重定位方法,删除单个产品的阵列;
4、掌握模具初始化和创建工件和布局。

1、掌握NX8模具设计中的初始化项目操作;
2、掌握模型布局,模型编辑;。

8
3
分型线和分型面设计
1、了解分型的概念、步奏、分型导航器;
2、掌握区域分析、创建分型线、编辑分型段;
3、掌握分型面的创建步奏;
4、了解分型面的编辑、删除、添加和曲面补片;
1、掌握创建和定义分型线;
2、掌握分型面的创建;
3、知道怎样编辑分型面。

8
4
注塑模工具
1、了解曲面补片的概念;
2、掌握实体补片、边缘修补、修剪曲面的补片;
3、掌握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扩大曲面补片,拆分面。

4、了解创建方块、分割工具和实体计算工具的使用;
5、掌握创建模具分型、模具壤件、模具浇筑系统、冷却系统和创建模具浇口套和腔体。

1、能熟练掌握片体修补工具的操作;
2、熟练掌握曲面工具;
3、能根据之前所学对注塑模的设计;
4、熟练盖板模具加工的流程。

8
5
区域分析
1、了解型腔区域和型芯区域的定义;
2、学会编辑分型线和引导线,编辑分型面;
3、学会创建型腔和型芯并且提取区域;。

1、熟练掌握定义区域;
2、熟练掌握案例中模具分型:初始化项目、创建分型线、创建分型面、创建型腔和型芯的这一过程;
3、熟练掌握外壳模具加工项目中的创建模具分型、创建模具壤件、模具浇筑系统、模具冷却系统、创建模具顶杆和模具腔体。

10
6
模具分析
了解拔模分析和交换模型;
了解厚度分析;
知道型材尺寸和计算面积;
1、掌握计算面积的要领;
2、通覆盖件模具加工的案例,掌握创建零件模型,模具分型,模具壤件,浇筑系统,冷却系统,顶杆和腔体的操作。

10
7
模架和标准件
1、了解模架的类型,示意图和模具规格;
2、学会编辑注册文件,编辑模架数据,旋转模架,布局信息和表达式列表的相关指令;
3、学会选择标准件和指导便逐渐的属性。

1、掌握模架的作用和结构;
2、掌握模架的设计;
3、掌握标准件及其要领;
4、通过加载模架案例学会初始化项目,创建型腔和型芯创建模架的技术要点。

8
8
综合范例
1、学会面板及模具加工案例;
2、支架及模具加工案例。

掌握两个案例中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且能通过这个流程操作同之前的概念联系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查漏补缺。

16
【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

依托行业,与业内优势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和定岗实习提供场所。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

要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

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给学生有自主开发、协作的能力培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2、教学建议
教学由专兼老师共同完成,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职教师或企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训指导。

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模具工程生产实际背景,系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具备塑料模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能力,具备塑料模具装配与调试技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前,学生应当具备识图与制图、建模能力;材料及热表处理方法选用能力;机构选用与设计能力;公差精度选用能力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综合利用模具设计室(微机50台与NX8.0软件、一套投影仪设备,若干外设);模具陈列与拆装实训室(40套模具、20个钳工工作台及配套工具);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成形实验室实训室(注塑机一台,液压机一台、冲床及外围设备)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UG NX8.0模具设计课程。

3、教学评价
建议考核由学生、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学生自评,专任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用资源有教材、塑料模具设计指导与资料汇编、教案、多媒体课件、模具生产企业(校企合作)、实物、技术手册、PRO/E软件、工程案例、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等。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利用各种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其他说明】
根据专业服务的区域与行业的不同和学校实际条件的不同,依据《UG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具体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规范和指导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