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的网格系统 PPT课件

排的效果。
图片等元素的编排,注意图片、文字之间的穿插。
第四章
三、训练目的与题目要求
训练目的:掌握各设计项目中版式设计的原则,正确运用编排元素设计相关内容形式的版面。
题目要求:针对版式设计的审美性原则,练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空间、秩序与变异的形式美
表现。
第四章
第一节 网格的概述
第九章 版式设计的具体应用
— *—
第四章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网格系统应用,利用栏状网 格、单元格将页面分割,将文字、图片等元素作为参照物 进行排列,形成版面的秩序感与协调性,从而达到版面编
二、重点与注意事项提示
(1)重点掌握版式设计的网格类型。 (2)在版面编排设计中,注意网格系统的设计技巧。 (3)要遵循网格的设计规律,根据内容进行标题、正文、
一、网格的概念
网格是一种包含一系列等值空间(网格单元)或对称尺度的空间体
系。它是用来设计版面元素的一种方法,主要目的是帮助设计师在 设计版面时有明确的思路,能够构建完整的设计方案。网格可以让 设计师在设计中考虑得更全面,能够更精细地编排设计元素,更好
地把握页面的空间感和比例感(图4-1、图4-2)。
第四章
第二节 网格的类型
二、非对称式网格
非对称式网格是指左右版面采用近似或不同的编排方式,它不像对称式网格那样严谨。 非对称式网格为一些特定元素的设计提供了别出心裁的机会,它在设置内容时更为灵活,同时又能使整体设计保持和 谐一致。其结构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根据版面需要,调整网格中栏的大小比例,使整个版面更灵活、更具生气。 非对称式网格主要分为非对称式栏状网格与非对称式单元格网格两种。
对称式栏状网格分为单栏网格、双栏网格、三栏、四栏甚至多栏网格等。
版 式 设 计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中国与东方古代书籍和印刷品编排设计
• 进人封建社会后,中国人以自己的创造发明,在世界历史上留下
了非常辉煌的一页。“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对整个世界 文明和文化的传播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 (一)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 传统的中国印本书籍只印纸的一面。每一印张在中央对折,成为一页 的两面。书的每页上有特别的形式及线条,其名称有助于解释它们的 性质及其功能。印张的印刷部分与木板大小相同,称为版面(见图1— 2)。
• 图本的典型版式。
ppt课件
13
• 图1—7所示的是明刻本《三才图绘》 中的《指南车图》,标题位于书眉, 页面分纵向三栏,正文占一栏,插 图占两栏,空间留白的插图区与排 列整齐的正文区之间形成黑白的强 烈对比关系,使整个页面版式极具 装饰性。
ppt课件
2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
•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 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 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应用上来。
• 优秀的版式设计,必须突出主题,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 版式设计涉及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例如广告、包装、书报、展板 设计、多媒体界面设计等。
•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 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 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之 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 的构成关系。
版式设计完整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中 心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分 割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对 角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对 角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对 角
第六章 版式编排类型
版 式 设 计
空 间 编 排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版 式 设 计
空 间 编 排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版 式 设 计
空 间 编 排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版
式
通过肌理对比展示空间
设
计
肌理明显的形象近,肌理模糊的
形象远
空
间
编
排
第三章 版式设计的元素编排
版 式 设 计
空 间 编 排
第四章 版式编排法则
国际主义风格:通过
简单的网格结构和标准化的版面 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强 调功能与形式,达到高度的可读
性”瑞士骨骼“的编
排方法,被运用到书籍装帧及杂 质报纸的设计上。
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原则
心版体品的按 。面形本顺照
的象身序主 设,成,从 计占为使关 中据主产系
版
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利用
式
元素合理的组织更好突出主题,
何艺术风格,拒绝任何造型准则的 概念化,要求培养简朴纯正的造型 观念。
版 式 设 计
现 代 主 义 发 展 历 史
第一章 版式设计基本概念
的和形追面的 俄 先抽态求和创 国 河象构秩色始 人 。美成序彩人 李
1第一章书籍设计概述

书籍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CHAPTER 1
概述
CHAPTER 2
书籍的结构及构成元素
CHAPTER 3
书籍封面、护封的构思与创意表现
CHAPTER 4
系列书籍的设计
CHAPTER 5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概述
中国现代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曾经通过几十年的书籍设计实践,突破了传统狭隘的 二维装帧概念,将构造学引入书籍装帧设计之中。 他认为: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是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性构想和书籍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其目的不仅仅是要 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 整体感受和启迪。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概述
“书籍装帧”一词最早是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中的“BookBinding”翻译过来的。 在我国,“装帧”一词最早出现于1928年丰子恺等人为上海《新女性》杂志撰写的文章中, “装”有装裱、装订、装潢的意思,“帧”为画幅的量词,装帧一词的本意就是将多幅单页装订 起来,并且进行装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装帧”一词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出版界的认可,因此“书 籍装帧”成为了专指书籍美术设计的学术名词。
图1-8 周代石刻
一、文字的载体 书籍的起源
到了汉代,石刻更为盛行,如刻在鼓形石头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刻在石板上的文字叫经板; 刻在长方形大石上的叫碑,圆头的叫碣;刻在山崖上的叫摩崖石刻等等。(图1-9至1-11)
图1-9 汉代石鼓文
01-版式设计原理

让我们一起来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
从而将信息准确、有效的传达。
1-1、版式设计的概念及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1-3、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1-4、版式设计的基本程序
1-1、版式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1-1、版式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 将有限的视觉元素在版面上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的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 • 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 • 传达信息,产生美感
完成制作稿
手绘草图
一个基本步骤的简单分析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式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式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式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式
脑力补给:元素的主次关系?
脑力补给:元素的主次关系?
重要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 面积? 色彩? 造型?
1-3、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1-3、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版面中的各种构成元素作为彼此的参照物 和对比的依据,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设置 和调整。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内容进行版面的编排 ·根据版面调整版面率 ·根据版式调整设计元素的设计顺序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内容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面
1-2、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版面
1-4、版式设计的基本程序
• 明确设计项目
1-4、版式设计的基本程序
• 明确设计项目
1-4、版式设计的基本程序
• 明确传播信息内容
1-4、版式设计的基本程序
• 定位读者群体:儿童,年轻人,老年人?…
《版式设计》教学教案

学习好版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掌握画面的视觉元素构成、组合、排列的方法,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并在将来的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中直接地加以运用,所以它是初学设计者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节纸质媒介是版式设计的基础
实训项目1.1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指导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源流
第一节文字的起源Leabharlann 第二节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项目实训2.1
教学目的
1、系统地了解中国与西方版式设计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2、对古典版式的形式、风格、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为深入了解版式设计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1、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一、建立信息等级
二、建立主题形象
第二节形式与内容统一
专题欣赏
第三节强化整体布局
一、编排元素抽象化
二、简洁的版式结构
1、图形元素的简洁
2、版面整体造型的简洁
3、正负形的简洁
三、页面间的连贯性
项目实训3.1
项目实训3.2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指导
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原理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第三节版式设计与网格系统
项目实训4.1
教学目的
1、了解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2、了解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3、了解版式设计与网格系统
教学重点
版式与点、线、面
教学难点
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
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版式设计 / Format Design 2.课程代码162Y003.课程类别专业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48(24+8+16)/ 3 6.先修课程构成原理一、构成原理二、构成原理三、基础图案 7.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合理运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构成要素、视觉要素、审美原理、版式形式,从而独立完成相关命题的版式设计。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通过版式设计的学习,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设计技巧和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第一章版式设计基本理论。
(4学时)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
理解:版式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掌握:版式设计的原则。
重点内容:1.版式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2.现代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与基本程序。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知识点:中国的书籍形态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流程。
知识点:读者群定位;明确设计项目;明确传播信息内容;设计要求与安排。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8学时,含4学时上机)了解:视觉心理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理解:版式设计中点、线、面的编排构成。
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重点内容:1.版式设计的基本类型。
2.版式设计中点、线、面的编排构成。
教学难点:版式设计的编排技巧;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构成元素。
知识点:点的编排;线的编排;面的编排;其他构成元素。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基本类型。
知识点:满版型;分割型;倾斜型;三角型;曲线型;自由型。
第三节:版式设计的编排技巧。
知识点:版式视觉心理学;版式设计主题;色彩影响版式设计;视觉度应用技巧。
版式设计教案

第一章版式风格的产生与演进版面风格的演变受四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文字本身的进化第二是图形图像形式的改变第三是制作技术的发展第四是思想与观念的革命第一节早期的版式设计风格一、古埃及风格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物产是古埃及装饰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后天形成的人文环境则决定了古埃及装饰艺术的审美趋向。
版式布局独特,具有鲜明的装饰性。
古埃及的雕刻与石刻是最吸引人的。
古埃及的版式典雅而富有装饰感,并透出古朴和神秘的气息。
二、古希腊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这些风格特点最鲜明的表现就是柱式。
古希腊最典型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利亚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三、古罗马风格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因此,古罗马时期版式风格的显著特点就是典雅、庄重、华贵。
四、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对版面编排的发展有两大贡献:印刷术和造纸术。
这两大发明改变了中国的版面技术和风格样式,同时也给西方版式与文字的发展以重大影响。
第二节维多利亚时期的版式风格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的版面设计,追求丰富浪漫的感性诉求,整体风格呈现繁琐、复杂和装饰,无论字体设计、版面层次都带有古典装饰的倾向。
维多利亚风格的版式特征是:图案多,花边多,字体花哨,组合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概念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
(图1-1 图1-2 图1-3)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
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
(图1-4 图1-5)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
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
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这种文字后来形成西方最早的编排版式形式,版面编排规整,文字按照整齐的格子书写,字体十分规范。
人类发明文字的同时诞生了文字排列,随后,文字与图形的版式编排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而发展。
2.古埃及的纸草版式古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影响力最大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的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图1-7)。
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时期,古埃及人就发明了纸草造纸术,用纸莎草制成的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
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埃及人称其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王的财产’’,表示埃及法老拥有对莎草纸生产的垄断权。
希腊人采纳了这个名字,并变形为papure,这也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来源。
对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被称为纸莎草学,它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在埃及一直使用到8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
皮革,特别是羊皮纸的使用影响了纸草的流行,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记录希腊、罗马思想的主要载体,直到8世纪,当时由于从东方传来一种新型的书写材料,即用旧麻布制作的纸,它才逐渐被淘汰。
11世纪左右,欧洲教会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
保留到现在、具有确切年代的一份莎草纸实物文件是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教皇的敕令。
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
在古埃及的宗教传说中,人们相信来世,认为现世的人只是人全部生命的一个部分,人的死亡是人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国度,《死亡书》的图文编排方式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神灵思想(图1-8)。
莎草纸的产生,为版式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此时的版式十分讲究,插图与象形文字相混合,插图制作精美,文字排版根据实际需要,竖排与横排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版面整体结构严谨,组织有序,具有绝妙的装饰性。
3.古希腊文字版式历史证明,西方文明的起源是建立在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然而,最早的欧洲文明却直接诞生于距腓尼基文化不远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亚文明。
古希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表意象形文字、线形拼音文字和一种未被破译的文字。
在腓尼基文化影响下,公元前2800年左右,米诺亚地区出现了文字符号,最终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被拼音符号取代。
古希腊文明自米诺亚文明之后,开始全面走向兴盛,在这个文明的兴盛期中,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地区,使希腊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希腊仍然沿用古老的莎草纸和羊皮作为书写材料,对版式的形式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古希腊从象形文字到线形文字的版式演变过程中,象形文字的版式延续了埃及的排版方式,而线性文字的形式及版式奠定了后来拉丁字母基础,文字结构、文字排列更加合理,形态更加完美,方便了人们阅读和书写(图1-9)。
4.古罗马时期字体版式古罗马人将古希腊文学、艺术、诗歌、音乐、哲学、宗教等成果及相关人才掠走后,古希腊文明开始全面走向衰败,古罗马文明取而代之。
古罗马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粗野、蒙昧、淳朴的特点。
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文学、艺术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过分装饰,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特征。
古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纪念性建筑,建筑上大多刻有建筑性铭文,字体则被称作罗马建筑铭刻体。
字体设计上,字母开始用线装饰,每个字母相对独立,字母内的笔画讲究空间的疏密配置。
每个字母都是独立的单元,若将其拼成一篇文章,则有着几何状连续性、完整性的特点。
凯旋门、纪念柱和相关的碑文均具有庄严、典雅、工整、匀称的外观特点。
罗马字走向成熟的“方体字”在公元二世纪普遍使用,书写方式为横细、竖粗,有装饰线,笔画匀称优美。
从文字的演化上可以看出,最初传入罗马的拼音文字其实并不完整,罗马人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了今天的拉丁文字母。
由于使用价格昂贵的羊皮纸,版式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
少量插图与文字相配,相对增加了一些活泼的气氛。
提图斯凯旋门(图1-10)图拉真纪念柱(图1-11)提图斯凯旋门上的部分字母及版式编排(图1-12)(二)欧洲封建时期的版式设计1.封建城邦时期的版式设计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者,只能在极小的领域内,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改善生产条件,这种封闭的、个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广大民众分散的、自私的、保守的特性。
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版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皆由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城邦封闭的特征造就其相互间文化交流的不畅,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版式特征。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统一欧洲后,原分布于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时期的卡洛林(751年—987年)字体有较强的阅读性,卡洛林小写体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就是现今拉丁字母中小写字母的雏形。
它比以前的字体更易于阅读,且特别适合于书籍的抄写发行(图1-13)。
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时期,西班牙由北非摩尔人(moors,中世纪时西欧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长期占领,他们使用阿拉伯语的哈桑方言,上层社会通用法语。
北非摩尔人图、文混合编排版式。
(图1-14)长期以来,由于当时文化一直受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公元945-1000年间,出现了一种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编排版式,图形的编排大部分以几何形态为主,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与文字编排在一起,版面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早期的表现主义意识。
另外,手工业行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经济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对手工业的扩大、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中世纪以后的版式设计宗教对版式设计有巨大影响。
中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官方最大的垄断性的宗教组织,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宗教的标准去做。
在神的教诲下,人们以最大的限度泯灭人性,提倡神性,倡导禁欲。
欧洲当时所有国家的教堂都修建得极其豪华、威严,《圣经》手抄本是唯一得以广泛传抄的文献,那是盛纳“上帝”灵魂的“容器”,无论从圣经的封面、函套还是内页版式都体现了当时西方的最高水平。
(图1-15)(图1-16)手抄本《圣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整部书重点采用插图,插图的方式与文字相统一,与书的整体气质浑然一体,丝毫没有添加或生硬的痕迹,文字与插图结构结合得自然巧妙;第二,广泛使用装饰字体。
在主要文字上,都必需经过仔细的设计与装饰;第三,整个版式使用钻石、珠宝、金、银等华贵材料装饰。
虽然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纪毕竟脱胎于古典时期,大量极有价值的国家法典、宗教圣经的设计制作不免带有古典时期的烙印,版式设计吸收了许多古典风格的精华。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版式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为神的艺术"向“为人的艺术”的转变时期。
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人民表现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复兴时期,各个国家的版式都带有本国的特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的各门类突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迅速发展壮大,为技术和技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财富。
(图1-17)文艺复兴虽然学习古典,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创造新文化。
在造型艺术方面,首要的是写实传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善用线条,注重空间透视和人物造型。
15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已基本掌握再现现实表现方法,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已相当丰富,在此基础上,16世纪,艺术家们集中精力创造艺术典型,在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方面,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新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4.金属活字印刷后对版式设计的影响公元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术,造纸术在中国广泛使用1000多年之后,公元1150年,摩尔人建起了欧洲第一座造纸厂。
印刷术也是如此,15世纪时,欧洲人还未能掌握这种技术。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为了解决印刷给文化造成的滞后现象,各国都花大力气进行开发研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人古腾堡145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使德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急剧提高,加速了文艺复兴传播的速度,有助于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