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写作兴趣

合集下载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共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共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共5篇)第一篇: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

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1、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

不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忽逝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一起来看看吧!在写作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对作文训练的畏难情绪和冥思苦想的痛苦现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通过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等方式,从而创设写作气氛和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诱发创作灵感的闪现。

关键词:灵感情境灵感是主题心灵与客体生活在相互找寻中,突然相遇碰撞迸发出的火花。

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忽逝性。

一般来说,灵感的发生,需要主体积极地去寻找发现获取。

诱发灵感的关键是触发信息的有效性,即通过联想,将各种在貌似不相关的信息巧妙地组合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学习、生活、社会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敏于发现,善于实践,勤于思考,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

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灵感闪现的一刻,文章自然能出彩。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感气氛和写作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

创设情境分为三种:创设想象的时空;沟通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改变传统的主题训练,注重专题技巧和形式的训练。

一.创设想象的时空和情境想象是文学王国的精灵,是让文字绚烂跳跃的魔法师。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的鲜活的形象的过程。

学生的作文如果能披上想象的锦衣,那么作文教学将改变苦思冥想,无从下笔的境况。

梦是愿望的寄托,而想象是白日梦的依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游,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雄奇豪放,瑰丽飘逸,“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昂扬振奋的格调,表明不卑不屈,不畏权贵的气概。

庄子《逍遥游》汪洋恣肆,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让写作个性飞扬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让写作个性飞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写作个性飞扬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多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在这种模式的长期训练下,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又无充实的内容,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随处可见,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高效率的提高,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

所以说,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势在必行。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激发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小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在教学《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的文题时,老师可以先讲一个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帮助学生搜索记忆。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现在的学生不爱写作文,很大的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或是司空见惯,难以勾起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的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上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活动、运动会、艺术节表演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广泛,有些课文理我们的学生生活很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四、通过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在教育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难以找到适合的写作主题和思路。

因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1. 选择适合的写作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如校园生活、家庭、友谊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写作中。

2. 提供细节和背景知识:在引导学生写作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细节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情境。

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3. 创造情境氛围:在教室中布置与写作主题相关的道具、图片或文字,营造出与写作相关的情境氛围。

这样可以使学生融入到写作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4. 提供合作写作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写作,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通过集体的智慧,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写作启发和意见,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部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作的意义1. 增加学生的写作自信:写作往往是学生最为害怕和厌烦的部分,而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更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帮助他们克服写作的困难,增加写作的自信心。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动力。

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到真实的写作需求,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到写作中。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激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尝试各种创新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方式,拓展思维边界。

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而培养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则是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情境化学习情境化学习是一种将学习内容与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

例如,在一节写作课上,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与写作有关的道具,比如图片、小玩具、卡片等。

学生们根据箱子中的物品展开想象,通过触感、视觉等感官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课上,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角色扮演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具体的角色设定,比如警察、医生、消防员等。

学生们需要以所扮演的角色为主题进行写作,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所见所闻,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写作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们对写作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三、写作比赛小学生喜欢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写作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写作比赛,比如作文比赛、绘画与写作结合的比赛等。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们可以与他人切磋交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比赛也能够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四、真实体验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写作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农场等地,让他们亲眼见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回到学校后写下他们的所见所闻。

这种真实体验能够使学生们的写作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多样化写作形式创设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也是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法。

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作文形式,可以通过绘画、漫画、故事板等方式来进行写作。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 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

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1)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

不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

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在现行的中学教学讲台上,如何搞好语文教学是个难点,而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作文教学更是难中之难。

比如:作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我行我素,昏昏欲睡;老师的要求已是明明白白,按时交作文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还有什么比这教而不学,启而不发,调而不动的情形更让老师头痛呢?要摆脱这种窘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导到写作的广阔天地去,笔者认为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

一、提供素材环境,引学生置身其中教师要根据写作目的,人为制造某种环境,让学生以此为素材,构思成文。

如一位教师从命题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伪环境:教师到教室发《语文报》,订报纸的同学都显得非常高兴。

老师拿出了一份撕破了的报纸,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把报纸发给谁,而是要大家申诉要那撕破了的报纸的理由。

一个同学说:“报纸坏了照样可以看。

”另一个同学说:“我是班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榜样。

”还有一同学说:“我是学习委员,发报纸的事本来归我管,这破报纸应该我拿。

”调皮的张小虎发言:“先人后己是一种美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是心灵美的表现。

”听了张小虎的发言,老师把撕坏了的报纸发给了调皮的张小虎,因为他的发言最有说服力。

就发报纸这件平凡小事,教师随之命题《一次有趣的测验》,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

由于学生耳闻目睹了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内心也经历了一场“要”和不要的考验,“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写起文章来也就下笔如有神。

教师设计这样的环境,寓写作教学于乐趣之中,寓教于乐自然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提供假设场景,让学生充分想象教师要根据训练要点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设置特定合理的环境情节,引发学生写作情趣。

调动其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之展开丰富联想。

如在处理以人物形态、神态为描写重点的文章时,可以假设这样的场景:一个冬天的早晨,妈妈推开门一看,漫天飞雪,扑面而来,妈妈喊道“下雪啦!”请你描写全家人听到这句喊声后的动作、表情。

创设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作文兴趣儿童语言的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并与思维、观察、情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到儿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至情感的陶冶,思想观念的形成,情感教学应顺应儿童语言运用规律,作文教学在儿童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1、借助录音、投影指导,激发作文兴趣。

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有作文“恐惧症”,一上作文课时,教师尽管在提出写作要求,反复提示,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

这就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有真情,要写实感,学生要随时自觉不自觉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材料,包括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材料及特定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材料”。

尤其是作文题目的设置,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比如和父母同学朋友老师当面或电话不方便沟通时,可以用书信来表达;又如作文能把一件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能把一处优美的景物勾勒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美妙之处[1]。

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进行全方伴地观察,获取写作材料,为此,借助录音、投影等电教手段对学生写作前采集储存材料进行指导,学生有了材料,作文写作时就有话可说。

2、实物演示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以实物为中心,辅之以必要情景,构成一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为了指导学生写一短小的说明文,借一实物作为对象,让学生观察、表述。

例如《烧不坏的手帕》为作文练习,在我给学生作实验和演示后,学生受到启发,大部分学生一挥而就,而且写作思路清晰,所写内容具体。

3、音乐渲染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音乐以它特有的感人语言,展现鲜活的形象,渲染广泛的意境,因而更容易激起想象和联想。

又如写《妈妈的童年》可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让学生深情歌唱,唤起同情之心,这样,笔下“妈妈”形象就更真切感人。

4、活动展现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地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的信息,从而有重点地练笔,如在每周一学校集中举行的《升旗》活动中,辅导员安排学生按一定流程进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回到班级再现升旗过程,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写作兴趣”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有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理解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

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们认为要突破作文现状,提升作文效能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理解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社会调查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兴趣能够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使人充分发挥才能。

如果一个人对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反之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

所以兴趣在提升习作效能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这个课题实行研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
1.实验假设:
通过教学和实验,真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充实作文教学内容,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创设新型作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经验等各项因素使之整合为高效的作文资源,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2.实验目的:
①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2.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习作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3.开放作文模式,根据学生情感特点,实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改革作文评改,评改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

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四、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四——五年级
2.实验取样:以小学生采取整班随机取样的方法。

3.变量控制:实验班与其他班学生状况相近,所处大环境相同,均采用同一课本教学,课时数相同、作业量相似。

执教老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并共同参与学科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单独实行。

通过施加实验因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五、实践与操作
(一)情境激趣
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是:注重学生生命发展,其中包括生命的个性化发展。

那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经过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找到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并有一种强烈地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

从而很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创作的欲望,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使学生有景可观,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激发作文兴 3
趣的目的。

如王婷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动物音乐会”习作时,就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着精彩的动画情节,听着欢快的音乐,一下进入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看,小燕子在电线上跳舞,远看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在动”“大象公公用他那长长的鼻子卷着跟指挥棒,在指挥男低音歌唱家,老虎也在引吭高歌……”
2、在理解、欣赏课文中实行作文教学
教材里的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情趣性强,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捕捉语感,对语言文字的切身感受激发兴趣。

如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给自己所熟悉的英雄人物“挑刺”。

学生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