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

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

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

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

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

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

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但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

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

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

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

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

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

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

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

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

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

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

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

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 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杜甫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杜甫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诗人杜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接下来为你带来诗人杜甫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杜甫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杜甫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 * ,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

杜甫:月夜范文

杜甫:月夜范文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 3.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今夜:今天晚上。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月:月亮。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闺中:指妻子。“闺中人”的省称。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有”。独看:一个人看。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遥:远。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怜:怜悯。小儿女:小孩子。未解:不懂得。忆长安:怀念长安。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这里以“长安”代指身在长安的人。○设想儿女不解母亲忆念之情,体贴入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带有脂粉香的雾气。云鬟:乌黑如云的头发。湿,打湿。设想夜深雾起,妻子的鬟发被水气沾湿了。清辉:指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臂膀。寒:感到凉意袭来。○设想妻子夜深不寐情景,深情无限。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何时:什么时候。期盼之词。倚:相倚。虚幌:薄而轻的帷幔。“倚虚幌”是团聚的具体形象。双照:“双”承“独”,“照”承“月”,月光同照两人,反衬此刻“独看”。泪痕干:眼泪不再流淌。反衬此刻妻子涫流不止。○末二句表示对团聚的期望。以设想团圆的情景结,仍扣月夜。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音乐鉴赏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该曲是如何用乐器来描述夜景的? 《春江花月夜》分成四个部分,主要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各部分内容及如何用乐器描述夜景如下: 一、引子部分:由清脆的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模拟,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江边夜景。 二、主题乐段是“江楼钟鼓”。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一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发出“春江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三、主题的多次变奏 第一段:“月上东山”,乐曲的一头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贯穿连接的,再加上琵琶、二胡、洞箫那协调一致又赋予典雅色彩的齐奏配合,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最后,有洞箫吹奏出婉转呜咽的旋律,导人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第二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呈示出水波涟漪的景色。生动表现了江风拂水和泛舟江上的人们的欢快心情。 第三段:“花影层叠”,在七小节徐缓的旋律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颇具气势。情绪陡然起伏,然后仍接合尾,与前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段:“水云深际”,在浑厚中低音区,琵琶、筝和萧齐奏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琵琶轻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筝的长颤音以及曲笛轻巧明亮的波音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五段:“渔舟唱晚”,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递降旋律,而其他乐器在每句长音后的齐奏,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六段:“洄澜拍岸”,一开始,由琵琶以扫和轮奏出一连串由慢至快、顿挫有力、富有生气的模拟音型短句。尔后,萧、二胡及打击乐器等合奏出气势磅礴的旋律,最后,由琵琶奏出尾句,音乐轻弱而收。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七段:“桡鸣远籁”,运用流水声、摇橹声等,来刻画众多的渔船在回家的路上。 第八段:“欸乃归舟”,在古筝琶音衬托下,乐队合奏出复线式的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不断起伏模进,紧促而有力。表现了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槽声唉乃的意境。当音乐推向高潮以后,即转慢恢复原速。古筝自低向高划奏,紧接着转入尾声。 四、“尾声”,琵琶与二胡、箫先后奏出了悠扬的旋律。此后,洞箫又吹奏出了更加柔和、抒情的主题音调与前面首尾呼应。结尾处轻而缥缈的一声大锣,使音乐更具有深远、悠长的意境。好似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2.乐曲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 《春江花月夜》创作于唐代,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清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

杜甫的古诗佳句

杜甫的古诗佳句 导读:关于杜甫的名诗古句集锦【1】 1.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2.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3.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5.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7.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杜甫《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 8.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9.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的《阁夜》 13.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杜甫的《对雪》 14.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对月》 1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杜甫 关于杜甫的名诗古句集锦【2】 1.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潼关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 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蜀相》 12.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别》 13.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八卫士处》 14.寄书长不避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

唐诗赏析-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这首诗是诗人在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写的,这首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

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春江花月夜器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器乐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 原名 《夕阳箫鼓》 意境深远, 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 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 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寻阳(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 热爱祖国之情。 《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 年-1864 年)《今乐 考证》。 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 1736 年-1820 年)所传《闲叙幽音》 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 1860 年的传抄本),以及 1819 年《南北二派秘本 琵琶谱真传》,还有 1842 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 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8 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 年《养正轩琵琶谱》 等。 《夕阳箫鼓》 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 旋律雅致优美, 左手多用推、 拉、 揉、 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 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 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 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 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 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 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 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 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 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 扩展为 10 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 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 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 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 意境优美, 乐曲结构严密, 旋律古朴、 典雅, 节奏比较平稳、 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 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 新的因素层出不穷, 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

关于杜甫的诗词名句大全

关于杜甫的诗词名句大全 关于杜甫的诗词名句篇一 1、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杜甫 2、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杜甫 3、老去悲秋强自宽——杜甫 4、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 7、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 8、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9、交情老更亲。——杜甫

10、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气萧森——杜甫 11、乌鸦说猪黑其实猪还有白种的——杜甫 1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1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15、富贵必从勤苦得。——杜甫 16、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杜甫 17、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心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杜甫 1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19、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杜甫《逼仄行赠华曜》

2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关于杜甫的诗词名句篇二 1、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杜甫 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3、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27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4、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训练】:一、1、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3、“独看”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4、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简要阐释。二、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三、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此诗大约写于什么时候?诗人在哪里?家人又在哪里? 2.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3.试分析颈联的写作技巧。(注意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参考答案】:一、1、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2.、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3、“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借用想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4、杜甫生活在一个战祸横飞的年代,一生经历无穷的灾难,而他与人民患难与共,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方法,用诗歌反映了那段苦难的历史。在这首诗中,“独看”的悲苦浸透了天下离乱的悲苦,“双照”的期盼中寄寓了人民对战乱平息的渴望。(联系诗歌的颔联、颈联来阐释也可)二、1.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意对即可)三、1.安史之乱;诗人在长安;家人在鄜州。 2.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妻子和天真幼稚、未谙世事的孩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3.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7)"洄澜拍岸":琵琶用扫、轮法奏出波浪击岸的景象。 (8)"桡鸣远濑":刻画群舟再归途中,摇撸声与水流声相互掺杂、映衬的意境。 (9)"欸乃归舟":旋律由一个简单乐汇作递升、递降的模进,古筝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摇撸声为之作陪衬。音乐慢起渐快,由弱渐强,逐步推向高潮。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

杜甫所有诗词

杜甫所有诗词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其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篇一:月夜杜甫 阅读答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 【诗文解释】 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 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 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 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 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 解释】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 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 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 透明的窗帷。 双照: 与上面的 独看 对应, 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 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 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 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 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 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 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 情深意 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 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 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 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 驰千里,直写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 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 独看 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 忆长安 ,而小儿 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 忆长安 啊!用小儿女的 不解忆 反衬妻子的 忆 ,突出 了那个 独 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 怜 字, 忆 字, 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 又应该和 今夜 、 独看 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 今夜 的 独看 ,则 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 同看 和未来的 同看 。未来的 同看 ,留待结句点明。往 日的 同看 , 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 同看 鄜州月而共 忆长安 的往 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 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 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 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 与妻子 同看 鄜 州之月而共 忆长安 ,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 独看 鄜州 之月而 忆长安 , 那 忆 就不仅充满了辛酸, 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 忆 字, 是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虽然百感交集, 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遥怜 小儿 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 怜 字,也是饱含深 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 孩的 不念 更能体现出大人的 念 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 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 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 眶?而这, 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 夜深不寐的时候, 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 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 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 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 而泪痕始干,则 独看 而泪痕不 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 寄 书问三川 (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 , 不知家在否 ;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 就不难看出 独看 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 的清辉中 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杜甫古诗词10篇经典

杜甫古诗词10篇经典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杜甫《岁晏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夏日李公见访 [唐] 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帝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唐] 杜甫 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 年未三十忠义俱,骨鲠绝代无。 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 政用疏通合典则,戚联豪贵耽文儒。 兵革未息人未苏,天子亦念西南隅。 吐蕃凭陵气颇粗,窦氏检察应时须。 运粮绳桥壮士喜,斩木火井穷猿呼。 八州刺史思一战,三城守边却可图。

此行入奏计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 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 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成都。 江花未落还成都,肯访浣花老翁无。 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 题玄武禅师屋壁 [唐] 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谒文公上方 [唐] 杜甫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梅雨 [唐] 杜甫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杜甫的诗全集_杜甫简介_古诗大全

杜甫的诗全集_杜甫简介_古诗大全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

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赠花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翻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热 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欣赏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总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杜甫《月夜》诗词鉴赏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 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 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 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 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 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 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但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 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 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 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光辉灿烂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犹如一朵瑰丽的鲜花,以它的芬芳沁透着人们的心灵,从而激发起我们对伟大袓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为发扬光大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我将把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作一介绍与分析,以期与爱乐者共享之。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这首曲子是我很喜欢的民族音乐,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其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全曲原分為十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委婉優美的旋律,流暢生動的樂韻,描繪出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也表達出作者對祖國江山如此多嬌的讚美與熱愛。 開頭,琵琶用彈挑和輪指手法,模擬陣陣鼓聲,蕭和箏則用波音模仿那迴響的鐘聲,樂韻交響成"江樓鐘鼓",描畫出夕陽暖風聞鐘鼓的春江畫面。隨著樂曲主題高移的模造上行,音樂有著徐徐上升的動感,形象地描繪出門上東山",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美景。主題旋律在層層下旋後又回升,表現出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花影層疊"之春景。 接著,琵琶、胡琴在低音區迴旋,而洞簫則吹奏出活躍的打音,忽而又飄出琵琶清越悠然的泛音。高低音的交響,動與靜的對比,構成"水雲深際"水浸遙天雲弄影的境界。 然後,簫在琵琶和木魚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悅耳如歌的樂段,樂隊齊奏,節奏漸快,猶如白帆逐波、漁歌陣陣,描繪出漁民滿載而歸,"漁舟晚唱"的熱鬧場面。 接著,琵琶用橫掃輪彈奏出一連串由慢而快,頓挫有力的模進音型,形象地表現出漁舟由遠而近而回瀾拍岸"的情景。在古箏琶音的牽引下,各種管弦樂器逐漸地加入,主題旋律由慢而快,弱到強,聽眾彷彿見到百鳥歸巢、百帆競渡,猶如聽到櫓聲"欸乃",浪花歡唱,樂曲推向"欸乃歸舟"的高潮。

【佳作精选系列】杜甫的诗词大全

杜甫的诗词大全 杜甫的诗词大全 发布时间:2019-11-18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杜甫——《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妇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杜甫——《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挂者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赏析:杜甫54岁时携带全家离开成都,在乘舟东下途中与了这首诗。 杜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