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班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报告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论文-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实践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实践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实践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我市的小班化教育已有几个年头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都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至今,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我市对小班教学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操作。

而小班教学“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的特征论述则最值得关注和借鉴。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知祖国的语言文化,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和语文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因此,小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强调“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

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纵览之,不难发现,其中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阐述都与小班教学的“四化”理念有相同的内涵。

小班教学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阐述活动化* 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个别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合作化* 语文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读、分角色读、讨论以及课本剧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语文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语文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综合化*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以语文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语文的意义及其在交际活动中的价值。

《小学小班化教学现状审视与发展策略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

《小学小班化教学现状审视与发展策略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
2.问卷调查法
本文的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在对小班化教学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问卷编写原则,自行设计小学小班化教学调查问卷。
3.访谈法
本次研究预计在每个发放问卷的学校访谈2~3名教师,期望得到准确而深层次的关于小学小班化教学教师的态度和倾向。
研究进度:
2018年3月1日前,完成论文选题的文献综述,并上交格式规范的打印稿。
《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中指出,根据美国各州教育委员会所呈报告称,仅1998至2000年,就有十三个州相继通过了小学小班化教育的改革法案,在美国,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学校、学区、州的层面,到现在的联邦层面,从早期单纯的教育理想、教育实践到现在政策的制定,反映了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现代化以及和谐化的必然走向。
[17]余存林. 发挥小班化优势,让小学语文课堂与快乐相随[J]. 新课程(小学),2017,(07):119.
[18]张峰.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体育学科教学的有效对策[J]. 吉林教育,2017,(25):114.
[19]王兴华. 浅谈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J]. 考试周刊,2017,(48):128.
[4]金鑫. 初探农村小学小班化英语教学策略与模式[J]. 考试周刊,2018,(03):95.
[5]王婷. “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的音乐课评价[J]. 教育,2017,(51):71.
[6]贾贞.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探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51.
[7]叶勇. 关于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现状及研究——以民勤县农村中小学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17,(33):95.
对目前所有能搜索到的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我国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文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其他(心得)之小班化课堂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其他(心得)之小班化课堂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其他论文之小班化课堂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理论和生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学的提出和初中取消重点中学的实行,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学界的重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别差异,逐渐成为教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北部新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这儿成了城镇的边缘地带,大量外来务工者的涌入,大量技术人才的引进,经济适用房即将落户,所有的这一切变化,使我们的生源发生着变化,学生家长的素质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北部新区的一所纯初中校,我们面对的学生家庭条件迥异,来源复杂。

学生来源增多了,差异扩大了,实施班级管理制下的个别化教学成为必然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校正在试验的小班化教学使课堂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于是有了“从差异出发消灭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尝试。

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

另外,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是数理化学习失败者的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理科课堂中的流失。

实施个别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同时,实施个别化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要求关注个体差异,倡导富有个性地学习。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小班化课堂教研(3篇)

小班化课堂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班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小班化课堂强调师生互动、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班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班化课堂教研的策略。

二、小班化课堂的特点1. 人数较少:小班化课堂的学生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

2. 互动性强:小班化课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资源丰富:小班化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图书、实验器材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小班化课堂教研的策略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具备小班化教学所需的专业素养。

(2)优化教师结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每个班级都有具备小班化教学经验的教师。

2.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1)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开展个性化教学(1)了解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家校合作(1)沟通渠道: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微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2)共同教育: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5. 优化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关注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四、小班化课堂教研的实施1. 制定教研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小班化课堂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措施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措施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措施研究
第一,培训教师是实施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
技能。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小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具备个性化教学的意识。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学。

教师应具备自主研发教材的能力。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发适合他们的语文教材,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第二,改进教学环境是实施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改善教室设施,使
之符合小班教学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桌椅以及充足的视听设备。

创造良好的教
学氛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营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
资源。

为学生提供图书、音频和视频等学习资源,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实施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运用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需要从培训教师、改进教学环境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
多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使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取得良好的
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微研究成果--小班额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微研究成果--小班额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微研究成果《小班额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天祝县哈溪教育辅导站双龙小学马瑞山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靠一亩三分地的收入已经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另外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于是农村人外出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举家外出打工者也急剧增多。

另一方面,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下,农村孩子的出生率也大幅度下降。

对教育的精细化要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小班额”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学校开始实行“小班额”的教育教学研究。

“小班额”教育从外在空间形式上说是人数的减少,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大班授课的传授型学习,它给班级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小班额”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改善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1、布置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物理环境。

“小班额”的课堂,由于人数减少,增加了每个学生受到教师关注的机率,使每个学生提高了接受教育的程度。

而大班教学中,如果环境改善得当,也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率。

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时,重点关注教师与每个学生的近距离接触的面。

我们倡导创设教室内的“情感走廊”。

也就是在班级座位的排放中间,增加走道,增加与学生近距离交流的空间。

其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 2 人—4 人的小组,适于让学生开展互动。

另外,精心布置教室里的学习园地、图书角、生物园地、心语园地等,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活动时从精心布置的教室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

2、营造有利于师生、生生积极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

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报告材料及阶段性成果

研究报告材料及阶段性成果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李晓静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乡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

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

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

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从我们省来看,石家庄、廊坊、邯郸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十五期间,教体局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5所小学,参加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一稿

小班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一稿

题目:小班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小班化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近些年在国内外的许多城市很受欢迎,尤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普遍。

小班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班额较小,每个班级不超过三十个学生。

在教学内涵上来说,小班化教学面向的是班级里每一个独具个性的个体,而不是整个班集体,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避免不了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教师是否能快速适应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技能还有待改善。

由于班级人数少,学生在班级中的竞争意识薄弱;在分组学习时,有的学生会扰乱课堂秩序。

还有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基础教学目标容易被忽视等问题,都需要去解决。

解决问题不光要从教师学生方面下手,学校应该借鉴成功的案例,优化校内软件硬件设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而这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小班化教学的长远发展,各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解决问题,全力支持小班化教学。

关键词:小班化;全面发展;教学问题;对策建议AbstractSmall class teaching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in recent years, is very popular in many cityat home and abroad, in particular, is very common in some European and American developed countries. Small class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he amount of smallclasses, each class has no more than thirty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in small class oriented is theclass each a unique personality of the individual, not the wholeclas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v oid all problems, such as whether the teacherscan quickly adapt to the smallclass teaching mode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need to be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small number of classes,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competitionconsciousness is weak; in group learning, some students will disrupt the classroom order.There is a shortage of funds, lack of teachers, teaching target is easy to be ignored basicproblem,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t only should start from the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chool shoul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case, optimizing the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increaseeducation funding, and these, the need for g 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the partiesshould join together, solving problems together, the full support of the small class teaching.Keywords:small class teach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中文摘要............................................................................................................. ... ..2英文摘要.............................................................................................................. ... ..3引言........................................................................................................................ ... (5)1.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5)1.1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5)1.2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 (6)2.小班化教学问题分析.................................................................................. .. (7)2.1教师方面的问题........................................................................................... (7)2.2学生方面的问题.......................................................................................... . (8)2.3教学方面的其他问题................................................................................ . (9)3.针对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对策建议............................................................ (9)参考文献................................................................................................................ . (12)致谢......................................................................................................................... .. (13)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越发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小班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报
告论文
小学小班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报告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

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

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

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从我们省来看,济南、青岛、潍坊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十五期间,威海市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
5所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的目的。

同时,利用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进一步探索,推进小班条件下如何开展教育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有效途径。

2、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

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3、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4、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
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

5、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实践-认识-提升-再实践-再认识-再提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认真提炼本土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本土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以此引领本区域小班化教育发展,做到人人在工作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从而赢得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
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