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基础主干梳理一、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1.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2.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连线):三、苔藓植物四、蕨类植物1.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与人类的关系(把字母对应填写在横线上):a.卷柏b.蕨c.满江红d.古代蕨类(1)食用:b(2)药用:a(3)绿肥、饲料:c(4)煤:d【归纳提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比较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代表植物水绵、海带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等阴湿的陆地等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共同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辨易错】1.海带的可食用部分是叶状体,不是叶。

2.并不是所有的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满江红。

3.易错字词书写:蕨.类______苔藓..______孢子囊.____微情境假如你在北半球的森林中迷了路,你如何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呢?提示: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长有苔藓的树干为背阴面(树的北侧)。

【拓视野】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藻类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A)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海苔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条斑紫菜。

条斑紫菜与石花菜属于同一类植物,下列关于条斑紫菜的叙述正确的是(D)A.紫菜依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B.人们食用的主要是紫菜的叶C.紫菜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李红同学在观察水绵时,做了下面四条记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绵细胞中没有液泡B.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植物C.水绵的叶绿体呈球状D.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有根,无茎、叶4.藻类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用途的是(B)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C.可提取褐藻胶和碘,可供药用D.海带、紫菜可食用知识点2苔藓植物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表格比较绿色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归纳总结生物发展进化一般规律。

3.关注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描述绿色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说明生物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教学过程:备注(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他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近日,青岛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到了浒苔侵袭,这也是浒苔灾害连续15年影响青岛,灾害规模为历史之最。

其中6月26号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千米,覆盖面积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教师设疑:浒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有哪些特征?它对海洋自然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哪些影响?设计意图:实时报道,贴近生活,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设疑三个问题紧扣学习目标,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观察分析常见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说出下列植物属于哪个类群?各自有什么结构特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物。

6.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有了________________,而且分化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进行_________繁殖,属于_________植物。

7.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古代蕨类植物被深埋地下可转化为_________,通过燃烧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

8.种子植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点中最主要的是都能利用___________进行繁殖后代;两者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物圈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为广泛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另一个名字叫____________,这类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最主要生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双受精现象。

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1.借助必要的仪器分组观察葫芦藓和肾蕨,描述两者的形态结构特点。

结合你所观察,标出所给图的结构名称。

2.人的生长需要营养,植物的生长也需要营养。

不过,植物需要的营养是水和无机盐。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这几类植物分别通过什么结构获取这些营养物质呢?
三、回顾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四、达标提升
1.在研究池塘植物类群时,有的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藻类植物,但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肯定地判定黑藻属于被子植物,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
A.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黑藻有种子。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开展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地球是生物的家园,那地球上是不是本来就有植物呢?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植物的出现历程。

注意观看先后出现了哪些植物类群?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播放视频] 植物的出现历程。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认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板书]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出示学习目标] 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先后出现了哪些植物类群?学生回答。

[板书]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从水中到阴湿陆地,再到干旱陆地。

[过渡]下面我们先走入水的世界,认识水中的主要植物类群。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植物的重要类群【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目的1.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多个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悉、构造特性,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体现的能力。

二、过程与办法目的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个多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藻类、苔类和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构造特性。

2.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二、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特性,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学时安排】3 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懂得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概有多少种?它们都有哪些类群?你能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概有 33 万种,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等特性的不同可将它们可分成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普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普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且比较湿润的陆地上;种子植物分布非常广,陆地、水中都有其分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重要类群,有关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这四类植物你想理解些什么呢?二、植物系统进化树1.提问:我们懂得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2.请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从植物进化树能够看出植物进化的次序是如何的?4.通过比较这几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a.动植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朴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来进行进化的。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引导学生总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2.强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表格。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植物,分析其特征,进行分类。
2.针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各类植物的特征。
3.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植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梳理。
本节课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美丽的森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世界。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分类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详细讲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1.利用多媒体展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类植物的特征。
2.通过视频资料,介绍藻类植物在氧气生成、苔藓植物在环境监测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空气质量监测、观赏植物的选择等,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植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 藻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 藻

1
2
3
4
5
1.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地钱
B.海带
C.满江红
D.葫芦藓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最容易找到苔藓植物的是( ) A.向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B.背阴潮湿、有污染的环境 C.向阳干燥、有污染的环境 D.背阴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关闭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由于它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很容易
受有毒气体的伤害,所以不能生活在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中。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234 Nhomakorabea5
3.在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种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关闭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和种
子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三、苔藓植物 1.主要特征:有茎和叶 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假根起固着作用。 2.生活环境: 阴湿 的环境。 3.举例:地钱、葫芦藓 、墙藓等。 四、蕨类植物 1.主要特征:有真正的 根、茎、叶 ,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 养料的 输导组织。 2.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 3.举例: 满江红、桫椤、肾蕨等。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课时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 个体,没有根、茎、叶 的分 化。 2.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水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阴暗潮湿的 陆地上。 3.举例: 小球藻 、石花菜、 海带、硅藻、紫菜等。 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1.用 肉眼观察葫芦藓和肾蕨的外形和颜色。 2.用 直尺分别测量葫芦藓和肾蕨的高度。 3.用 放大镜仔细观察葫芦藓各部分的特征。 4.选取孢蒴呈棕褐色的葫芦藓置于白纸上,用镊子夹住葫芦藓 的长柄,然后用 刀片将孢蒴切开,用放大镜 观察孢蒴里面的孢子。 5.观察肾蕨及其 叶背面 的孢子囊。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6分钟)【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

(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

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

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难点:
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
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

学生:
1、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一些蕨类和淡水藻类的实物,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绿色植物有关的资料。

2、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3、参与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