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2短歌行素材

合集下载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2.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4.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5.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

6.一匡天下: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

7.青青子衿:字面意思为服饰,后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8.返璞归真:返:回归。

璞:璞玉,没有加工的玉石。

真:纯真,原始状态。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到原来质朴、纯真的状态。

9.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10.封妻荫子:荫:封建时代朝廷给予功臣子孙后代以入学或做官的权利。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世袭官爵。

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11.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12.鸟入樊笼:意思是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飞鸟进了笼子。

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13.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二、文化常识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3.众家评曹操:汉末名士许绍《魏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短歌行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短歌行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短歌行常考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短歌行常考知识点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曹操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入到了全篇诗中整首诗运用了比兴、用典写作法,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又以比较消极的情绪来表达进取的思想,以对酒当歌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以推杯换盏的情景表现渴望人才和一统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让我先来阅读一下这篇著作!《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gt;gt;重点字词当:对着的意思几何:意思是“多少”朝露:意为早晨的露水。

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样,见到太阳就干了。

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经很多了,感叹人的一生很短暂。

去日,已经逝去的岁月。

苦多,苦于太多。

慨当以慷:指宴会中的歌声慷慨激昂。

整句的意思为应该用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

杜康:传说是最早造酒的人,文中的意思“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一句话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来的意思女的思念情郎,而《短歌行》中比喻渴望人才。

其中,“子”表示尊称。

“衿”,古代衣服的衣领。

青衿,文中指代学问渊博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

但:只是沉吟:释义1、沉思低吟,低声吟诵。

2、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文中的意思是指对有才干的人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呦呦:鹿叫的声音。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文章中用来表达欢迎有才干的人。

苹:艾蒿鼓:弹掇(duō):拾取,摘取。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陌:东西方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方向的田间小路枉用: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学常识梳理(一)1.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出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出自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2.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 他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 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 闻一多, 湖北浠水人, 现代著名爱国诗人,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他提出诗歌创作“三美”主张: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4.《致大海》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 他还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5.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他还有著名诗歌《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6.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 他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湖畔派”的代表, 课本选有他的诗作《孤独的收割人》。

7. 《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中学阶段还学了他的优秀散文《春》《背影》等。

8. 《花未眠》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 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9. 鲁迅,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前五部小说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其中, 高中学过的小说《祝福》选自《彷徨》, 《药》《阿Q正传》均选自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的《狂人日记》,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在这篇小说末尾, 作者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高中语文短歌行笔记

高中语文短歌行笔记

高中语文短歌行笔记《短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其特点是简短明快,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背景介绍《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诗,写于赤壁之战后,当时他感叹时光易逝,人才难求,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和挽留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曹操的豪情壮志和胸怀大志,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二、重点字词解释1. 短歌行:短歌是指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人生的短暂。

3.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4. 美人:这里指贤才,也喻指君王。

5. 慷慨:感慨激昂,表达情感。

6. 俯仰:低头抬头,形容时间的短暂。

7. 沉吟:深思熟虑,犹豫不决。

8. 不尽言:指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想法。

三、重点句子解析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话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贤才的渴求,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事业的追求。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话使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和挽留之情。

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句话描绘了夜空中星星闪烁和乌鹊南飞的景象,暗示了贤才在乱世中难以找到归宿,表达了曹操的忧虑和感慨。

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句话使用了《史记》中的典故,表达了曹操自己招揽天下人才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天下的壮志。

四、全文主旨概括《短歌行》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贤才的渴求,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事业的追求。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引用典故,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天下统一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受。

五、分析评价《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经典之作,其特点在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

通过引用典故、描绘自然景象、抒发情感等方式,曹操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人才、事业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是一位文学才子兼政治家。

白居易的诗作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二、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短歌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全诗通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爱情的追忆和痛苦。

诗中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

全诗由多个节构成,每个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三、短歌行的语言特点《短歌行》采用了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古典诗歌的格律。

它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韵美,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同时,它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短歌行的文学价值《短歌行》不仅是一首感人的爱情诗歌,更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脆弱和悲哀,使人在阅读中深思。

此外,它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也是其他文学作品可以借鉴的地方。

五、短歌行的影响和传承《短歌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一直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

很多文学家在创作中都对《短歌行》有着深刻的研究和借鉴,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六、短歌行的赏析和解读每个人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受都会有所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和解读。

一些人注重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的解读,而另一些人则更关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七、总结《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部代表作品,它以文言文的形式描写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对爱情的追忆和痛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语言优美、内容深刻,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阅读和赏析《短歌行》,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更能在其中找到对生命和情感的共鸣。

短歌行-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短歌行-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短歌行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有集三十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2.题解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文本分析(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朝露转瞬即逝,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宴会上的歌声激扬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拿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曹操深感奋斗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

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

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啊,你们令我朝思暮想。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的在啃食艾蒿。

短歌行基础知识

短歌行基础知识

短歌行基础知识
《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关于《短歌行》的基础知识:
1. 作品背景:《短歌行》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白居易担任宰相,国家政局相对稳定。

这首诗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了官场生活和人情冷暖。

2. 体裁与结构:《短歌行》是一首长诗,共有九十九首,每首四句,每句五言。

整首诗以抒发作者的愤懑和感慨为主线,通过描写官场险恶、人情冷暖等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3. 内容与主题:《短歌行》以官场为背景,通过描绘官吏们的权谋斗争、贪婪腐败、虚伪狡诈等现象,展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面的深刻触动和不满。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真诚友谊、家庭幸福等美好事物的向往。

4. 文学特点:《短歌行》以其直接、生动的语言风格而著称,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和通俗的形象描写,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

此外,诗中也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使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5. 影响与价值:《短歌行》是白居易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白居易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被誉为“诗中的白话文”,对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关于《短歌行》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我将尽力回答。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2. 儒家十三经——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4.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荆轲刺秦王——四大刺客:①专诸、聂政、豫让、荆轲②专诸、要离、聂政、荆轲7.《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①童仆②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2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