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简述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方法

简述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水是最具有活力和动感的因素,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就曾经提到过无水不成园的说法,由此可见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的发挥水景的动感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下面本文就在分析水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水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景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更好的突出水景的美感。
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注重生态。
很多设计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将之前的水系填掉或者是进行改道,这其实会影响到未来水景的效果。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在原有的地形中有自然的水系,就可以稍微进行休整之后用于景观构架中,这样既不会改变之前水系的原貌,又能够更好的凸显出水景的美观效果。
对于一般的水景来讲,水体的面积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对于水景周围的景观,配置中需要和水景的大小和深浅相吻合,或者将水景作为中心景观,或者将其作为其他景观的配景,总而言之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注重生态性的原则。
其次,在水景设计中需要饱含文化意境。
中国的园林水景景观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与水亲近的一种方式,过去和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在有水之处留恋,只因为水景所感。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当代仍然脍炙人口。
最后,在水景设计中需要实现空间的活化。
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容纳了事物的空间才能称之为空间,通过空间内各种事物的组合、拼接,产生了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添加了水这一元素,才能使之具有活性,栩栩如生起来。
我们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组合,通过与自然水体的融和,达到活化空间的目的。
水体活化空间的方式主要有拓宽空间、引导空间和划分空间三种方式,通过阔水拓宽空间,延展园林的视觉范围;通过活水引导人的视线,清晰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给人以泾渭分明的感觉;通过水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园林中的点、线、面连为一体,构造出三维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观层次。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园林景观中,水系设计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水系设计的概念、分类、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系设计的概念水系是指在园林景观中通过河流、湖泊、喷泉等形式营造出来的一种自然景观。
而水系设计则是指在园林景观中对于水系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其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并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水系分类1.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装饰型、实用型和综合型三种。
(1)装饰型: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如喷泉等。
(2)实用型:主要起到排洪涝和供应灌溉等作用,如人工湖泊等。
(3)综合型:既具有装饰又具有实用功能,如河流等。
2.按照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线性水系和点状水系两种。
(1)线性水系:是指呈线条状的水系,如河流等。
(2)点状水系:是指呈点状的水系,如喷泉等。
三、水系设计要求1.与周边环境协调在进行水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风格,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
例如,在古典园林中,应该采用曲线形式的河流和湖泊等,而在现代园林中则可以采用简洁明快的线条来表现。
2.注重景观效果水系作为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时需要注重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雾化、灯光等方式来增强其艺术感和观赏性。
3.考虑实用性除了美学价值外,水系还具有排洪涝和供应灌溉等实用功能。
因此,在进行水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其实用性,并且合理规划布局。
4.保证安全性水系在园林中往往是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例如,在人工湖泊中应该设置防护栏杆,并且设置警示标志等。
5.注重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水系设计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设置湿地、河道植被等方式来增强其生态功能,并且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四、水系设计案例1.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的昆明湖就是一个典型的水系设计案例。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过去,人们更注重园林景观的美观和观赏性,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是指在保持园林景观美观的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生态系统平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系统的平衡,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尊重自然规律,避免人为干预破坏生态平衡。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生态种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手段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未来世代的利益,确保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材料和施工方式时,要考虑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也要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省能源、节水和减少废物排放,以降低生态环境的压力。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在设计中兼顾人的生活需求和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规划自然康复区、生态步行道和景观生态农业等功能来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性,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从而增强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的应用实践1. 生物多样性维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维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当地植物和动物资源,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可以通过种植当地植物、构建生物栖息地、设置观鸟观赏点等方式来吸引和保护各类生物,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2. 水资源管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水体和水系,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城市景观水系

1 设计原则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
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
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
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1]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
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
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 地形处理河道挖方量很大,除堤岸用一部分土,结合湖面及景观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营造局部区域内的微地形、中地形和必要的大地形,且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呼应,让畅游其间人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碧波涟涟,城绿交融、回归自然。
3 方案在满足雨季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模拟自然风光,营造人工湿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工程。
由基础绿化、景观工程规划、交通游览路线规划和城市道路景观线规划组成。
3.1 基础绿化设计方案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绿叶)、各种景观(水、廊、亭、塘、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环境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
沿水体外侧建设200~1200m 宽度不等的绿,植物随河道缓坡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旱地植物逐步交替;植物形态由低到高逐步演变。
景观水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景观水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一、前言景观水系工程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建设,利用水体景观来美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
在城市建设中,景观水系工程愈发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景观水系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和对策进行探讨,为更好地完成工程提供参考。
二、施工设计方案1. 确定设计理念:在进行景观水系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理念。
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景观水体的位置、规模、形状等因素,结合周围环境和用地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理念,确保水系工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2. 确定水质处理方案:景观水系工程中的水体需要保持清澈透明,因此水质处理尤为重要。
设计方案应包括水体保洁、水质净化、藻类控制等方面,确保水体质量良好。
3. 确定景观植物配置:景观水系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改善生态的作用。
设计方案需要合理配置水生植物、园林树木等,丰富水体边缘的植被,提升景观效果。
4. 确定景观照明设计:夜间景观照明是景观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方案应考虑夜间照明效果,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局方案,体现水体的美感和动态效果。
5. 确定维护保养方案:景观水系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保养工作,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如何方便维护和管理,确保水系工程的长久可持续运行。
三、施工对策1. 施工前需细化施工方案:在进行景观水系工程施工前,应细化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工艺流程、材料选用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2. 加强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保障施工安全:景观水系工程施工需要注重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方案,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4. 增加沟通协调:景观水系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和影响,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技术要点

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技术要点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技术要点。
首先介绍了景观水系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后,重点讨论了景观水系工程设计的原则,包括环境生态要求、水体功能和形态规划、水质处理与保护,以及安全和可持续性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强调了需求分析和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水系布局、设施选型和植被配置的具体要点。
此外,还涵盖了技术细节和施工要点,如土壤处理、水流控制和设备安装等方面。
在运维管理阶段,重视水质监测和处理、设备维护与修复,以及应急处理和灾害预防等措施。
通过研究工程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本论文为景观设计师、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践应用。
关键词:景观水系工程;技术要点;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1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舒适性和美感需求不断增加,园林景观水系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景观水系工程通过引入水体、湖泊、溪流、喷泉等水景元素,为城市和建筑环境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水的流动、声音和视觉效果不仅提供了宁静和舒缓的感受,还改善了空气质量,增加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技术要点,探讨其在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正确设计和施工,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人居环境的宜居性,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对其技术要点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景观设计师、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借鉴,促进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
1.3 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将关注以下问题和目标:(1)探讨园林景观水系工程的定义、特点和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园林景观水系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环境生态要求、水体功能和形态规划、水质处理与保护等。
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

园林科技383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李 源(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本文在研究确定规划秀水河的水体功能、滨水岸线功能等水系特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河道开挖防护、景观水面拦蓄、防渗工程、滨水生态景观布置、跌水瀑布工程等工程措施,达成保障项目区排涝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滨水空间土地价值、满足城市不同功能分区主要服务人群休闲娱乐要求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秀水河;河道开挖防护;景观蓄水工程;防渗工程 1 概述 秀水河是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水河的功能是承担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北部城区的雨水下泄,并充当北部城区主要的生态景观廊道,是一条兼有泄流和景观功能的城市河道。
为了保障秀水河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次设计将技术因素与景观因素充分结合。
2 工程设计 2.1 河道开挖防护工程 2.1.1 河道平面布置 本次设计秀水河西起须水河规划太极湖(桩号0+000),东至西流湖(桩号5+154),全长5.15km。
根据《水系专题规划》,秀水河两侧绿线之间宽约75-140m,秀水河水面蓝线及滨河景观带均布置在此范围内,其中蓝线宽40-45m;本次秀水河平面轴线基本沿用前期规划轴线,凯旋路东侧根据现状地形及西流湖公园内建筑物情况稍作调整,局部河段配合景观工程营造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河道平面形态。
2.1.2 河道纵断面设计 本次工程起点设计河底高程123.96m。
自工程起点太极湖(桩号0+000)~1#雨水口(桩号0+945)河段坡降1/1000,长945m;自1#雨水口(桩号0+945)~2#雨水口(桩号1+330)比降为1/2270,长385m;自2#雨水口(桩号1+330)~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比降为1/10000,长910m;自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比降为1/1500,长476m;自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12#雨水口(桩号3+505)比降为1/1100,长789m;自12#雨水管(桩号3+505)~新建3#瀑布(桩号4+700)比降为1/1000,长1195m;3#瀑布上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20.56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14.0m,跌差6.56m;3#瀑布(桩号4+700)~4#瀑布(桩号4+804)之间扩挖成池塘,4#瀑布顶高程114.5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09.0m,高差5.5m,4#瀑布(桩号4+808)~新建跌水(桩号5+056)比降为1/170,长252m;新建跌水(桩号5+056)~入西流湖口(桩号5+154)比降为1/490,长98m。
城市园林水体景观功能及其评价体系分析

2013年第2期现代园艺1水体景观的作用1.1以环境景观要素呈现水体景观的形式多为喷泉、水池、人工湖、人工瀑布、人工潭涧等。
这些水体景观装点着市容市貌,有的甚至起到隔离城市交通道路的作用,也能够使居民开展一些划船、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
1.2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众所周知,水能够降低空气中的尘埃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对改善周边环境、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
在水中适当进行鱼类养殖既可减少蚊虫的滋生,也能够减少青蛙的数量,使夜间环境变得安静。
1.3为观赏性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绿化美化城市城市园林水体是水生植物的理想生长场所。
适度多样的城市水体动植物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的功能也是多样的,首先成为连接新城区和老城区的纽带。
这两部分之间适当安排水体,可以使空气以及生态物种相互沟通转化,使城郊的良好生态效能向城区流通。
其次,对城市空间有分隔功能,可以遏制城市的空间扩张,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1.4体现防灾和蓄水排水功能城市生活离不开水,建筑、绿化等对水的需求也很大,城市园林水体为消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水源,同时也是防涝抗旱的天然管网。
城市的排污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否则会对城市水体造成损害。
1.5城市历史风貌的体现我国的许多城市都保留有许多古代的护城河、水池等,将这些遗留下来的水体作为城市的空间隔离带,既保留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又起到了人性化的隔离设计效果。
1.6城市园林水体景观对历史的承载作用①横向传递作用。
分析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可以发现,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其水体景观的建设投入越大,节水技术相应也越高超,并且这些会作用于其它国家的城市园林水体设计。
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就有着发达的城市水系。
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同样也是一个沙漠城市,在总体面积340km2中,露天水域面积就达到0.16km2,其水循环利用技术也位于世界前列。
②纵向传达作用。
水体景观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巨大,在古代这一部分的城市建设往往耗去相当的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摘要:生态水系的设计是一个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庞大的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对景观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胁迫,使生态平衡系统面临极大的压力。
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水系资源,提高环境容量,改善景观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诗意人居,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及其景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规划城市园林水系生态
1. 生态水系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
城市规划层面上,水系不仅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景观格局,还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质,是连结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的纽带。
城市因水而发达,也因水而衰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聚落十分关注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
认为天地是有机的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崇尚“山禽佛席起,溪水入庭流”的世外生活,这种有机而生态的聚居方式,合乎今天的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观。
城市与水的“相伴相生”关系,有“山水大聚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会之所必结为村落”之说。
可见,生态水系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著名的北宋都城东京汁梁,有5条水系进入城中,仅汁河上架桥就有几十座。
依托水系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繁荣一时,成为同期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
苏南地区城镇水网纵横,街道几乎都与河相伴,“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江南的特色景观和优雅图式。
对水系的偏爱和呵护,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世界文化遗产江南私家园林,它是人类宝贵的物质与文化则一富。
综观国内外众多的名城,因拥有磅礴的江河,潺潺的流水,而使城市风采更为迷人,吸引世界各地游人考察观光,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例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桂林漓江,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与玄武湖,大理洱海等。
正是这些风光秀丽的水系景观,使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充满了自豪感。
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规划方法
2.1自然性原则
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水系正常的物质、能量和生命代谢遵循其固有的迁移、转化和演替规律。
对水系的治理,顺应自然动力,运用线势理论和飘积原理追求自然美感;对水污染问题,在削减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率的同时,充分利用水
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形成水体合理纳污、净化,再利用良性循环过程。
另一方面,自然性也是水系景观综合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保持水系的自然性对维持水体的循环再生活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水体景观价值十分重要。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规划目的是,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水系及水系的多种存在形式,维护水系景观自然性,生态过程连续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促进自然循环,健全城市生境走廊。
2.2多样性原则
结构决定功能。
如果河道形式单一,其间水流形态、生物栖息空间、生物量、岸坡环境和景观功效也将单调化。
这种单调化河流的生态系统极不稳定。
因此,河道应尽量保持和营造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包括岸线的不规则变化,水流断面的宽窄,下垫面的冲淤和起伏,周边植被物种等,以形态的多样性保证河湖功能的多样性。
2.3连续性原则
包括河道沿纵向(上、下游)、横向(横断面)及竖向(水深)的连续。
水体的连续性对水系的生态功能非常重要。
作为物质能量的流动载体以及水生物的栖息场所,连续性的破坏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应生物链接关系的中断。
受工程措施的影响。
如堤坝、河闸的修建,将破坏河道水体的纵向连续性,直接影响生态环境。
下游河段的环境用水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河道的横断面方向,水陆交错地带是重要的水陆生物通道,维持其连续性是保证滨水空间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2.4系统性原则
水系景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系统。
景观的诸多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各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是孤立的,单一要素或条件的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近期和远期的不同影响。
同时,水景观营造涉及到水利、环境、生态、社会、文化等多学科领域,不同学科管理目标不同,需要在水景观营造过程中综合考虑。
2.5亲水原则
亲水是人的感情流露。
而对特定水域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参与有关。
儿童爱水,涉足水中,尽情嬉水、无忧无虑,直接感觉到水的温暖、清澈、纯净。
受人文主义影响,现代水系景观规划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参与需求,设置一些与滨水景观和谐的湿地公园、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使城市的滨水空间成为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场所。
3.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植物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绿化规划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的扩大沿河绿化用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城市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
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滨水环境景观,体现花园式景观城市的形象。
在绿化种植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增强滨水空间的层次感,使连续的水岸具有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冲击力和休闲的作用。
近自然是水系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也是植物生长的自身要求。
基本思想是按照自然演替规律,根据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合理进行植物设计,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审美效果最优化、植物群落本土化。
对于观赏型水系,选用分枝高、树冠形态美观的树种间植;对于自然生态型水系,保持原生的芦苇河滩,适度沿岸线种植厥类植物。
对于生态防护型,主要是生态林。
对于生活游憩以及标志节点型水系景观,选用当地常用的园林绿化树种,同时选用四季花卉。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观念,水生植物的种植以适生、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力求模拟并再现自然水景观,最终达到景观的自身稳定。
4 结论
城市生态水系改造与重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我国在河流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阶段,更由于国内城市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虽然国内目前也做了大量河道改造与重建的尝试,但其结果往往经不住时间与现代理论的考验。
不少地区把水利工程的工程化设计摆在首位而不接受将河道进行生态化、自然化设计,这造成了如今比比皆是的硬质、渠化、毫无生气与自净能力的河道滨水景观;河道的规划设计或改造修复需要适合各类防洪和市政法规;以生态、景观为重点的河道改造倾向越来越清晰,这是世界河道改造的共识,因此,以水利安全为基础,融合生态、景观建设的河道规划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解决河道水利功能、景观与生态三者之间的矛盾是核心问题,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应该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4.参考文献
[1] 邴玉敏,阎冬梅,郭辉.浅论水系治理中的景观水利元素[J]. 今日科苑. 2010(16)
[2] 曹仲宏,刘春光,徐泽.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01)
[3] 廖先容,王翠文,蒋文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 天津科技.
2009(06)
[4] 雷雨,冉春旺,马瑛.河道生态治理初探[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04)
[5] 赵广琦,邵飞,崔心红.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J]. 中国园林. 2008(11)
[6] 卞跃宏,张绍喜.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