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蛋白质分析的常用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和识别蛋白质的常用 技术。该技术通过将蛋白质混合物在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 显色反应检测目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和可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 物学、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
注意事项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同 时,由于放射免疫分析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因此成本较高。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放射免疫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以用于痕量物质的定量检测;操作简便, 易于自动化;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缺点
由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过程中存在安 全风险;成本较高,需要特殊仪器和实验室 条件;对于某些样品,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或 非特异性干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总结词
快速、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反应 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化学发光反应过 程中释放的光子数量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 度。该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低背景干 扰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标志物
和激素等生物分子检测领域。
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
05
其他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总结词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荧光标 记物的发射光谱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1部分: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1部分: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中国成人(≥18岁)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实验室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检验结果的报告,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25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WS/T 40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3 术语和定义WS/T 40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参考区间4.1 中国成人(≥18岁)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见表1。
表1 中国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4.2中国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建立过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5 参考区间的应用5.1 一般原则5.1.1临床实验室应首先考虑引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
注1:建立参考区间的研究工作量大、成本高,临床实验室引用参考区间比自己建立参考区间更为现实、可行。
注2:本参考区间基于中国成年人群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建立。
检验结果可溯源至国际公认参考物质,参见附录B。
5.1.2使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评估。
注1:本文件参考区间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参考区间建立时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以及人群的适用性。
注2:实验室在使用本文件参考区间前应保证分析系统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注3:本文件参考区间基于新鲜血清检测结果建立,若临床实验室使用的标本类型为血浆,应进行适当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用本参考区间。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名解带现象(前带、后带):在等价带的前后,由于抗体和抗原过量,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
当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
Coombs试验:又称抗球蛋白试验,是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
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因其分子量较小,体积小,不能起到桥联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
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起桥联作用,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使红细胞凝集。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可见的沉淀现象。
高剂量钩状效应:抗原过量可引起高剂量钩状效应,即抗原过量致形成的IC分子小,发生再解离,浊度下降,光散射减少。
海德堡曲线理论: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至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处达最高峰,沉淀反应最明显,称等价带,高峰区域左侧,抗体浓度过高,沉淀反应不明显,称前带;高峰区域右侧,抗原浓度过高,沉淀反应也不明显,称后带,这就是海德堡曲线理论。
包被:将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称为包被。
封闭:由于包被过程中固相载体表面不能被抗体或抗原蛋白质完全覆盖,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血清标本以及酶结合物中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地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最终产生非特异性显色导致测定本底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需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再包被一次,消除此干扰,此过程称为封闭。
8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_诊断学(十三五_第9版)

诊断学(第9版)
一、免疫球蛋白
(五)M蛋白
M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一种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 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分子片段。 1.参考值 阴性 2.临床意义 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值并,见于: ➢ 多发性骨髓瘤 ➢ 巨球蛋白血症 ➢ 重链病 ➢ 轻链病 ➢ 半分子病 ➢ 恶性淋巴瘤 ➢ 良性M蛋白血症
诊断学(第9版)
二、补 体 系 统
(六)补体结合试验(CFT)
补体结合试验(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 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 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抗 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诊断学(第9版)
二、补 体 系 统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C50)检测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的是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主要反映经典途径补体的 综合水平。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溶血程度与补体量呈正相关,一般以50%溶血 作为检测终点(CH50)。 1.参考值 50-100kU/L(试管法) 2.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补体经典途径(C1-C9)的综合水平 ➢ CH50增高 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 ➢ CH50减低 见于各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
毒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重症营养不良和遗传性补体成分缺乏症等。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用于诊断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疾病的标志以及评估疾病的预后。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1.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免疫学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主要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例如乙肝抗原抗体检测、艾滋病抗体检测等。
2. 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指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用于诊断季节性流感。
3. 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内的蛋白质、抗体等分子。
例如,免疫荧光染色可用于检测宫颈鳞状细胞中 HPV 病毒的存在。
4.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它主要用于诊断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例如,PCR 检测可用于诊断 HIV 感染。
5. 免疫细胞检测:免疫细胞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例如,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表型。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免疫印迹法、生物传感器法、纳米颗粒法等先进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以降低检测的成本。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4.BF 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 (0.1-0.4g/L) 意义: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 性肾炎、恶性肿瘤; 2、减低见于肝病、急性肾 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测 主要包括有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其 亚群;临床常对淋巴细胞的数量,表面标志物及 功能进行检测,以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第六节 自身免疫检测 抗核抗体: •ANA阳性:血清滴度>1:40为阳性。最多见于未 治疗的SLE,活动期SLE几乎100%阳性。也可见 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共有4种荧光核 型:均质型,见于SLE、SS、PSS、MCTD;边 缘型,见于SLE、SS;颗粒型,见于SLE、RA; 核仁型,见于PSS、Crest征。 • 抗脱氧核糖核酸测定:分为抗双链 DNA抗体 (ds-DNA)、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 Z-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它见于活动期的SLE,阳性率70%90%。
• B细胞免疫检测 1. B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B细胞表面有表面抗原 (CD19、CD20、CD21、CD22、CD40等)与表 面受体(BCR、CKR、CR、FC等) BCR又称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发育阶段 不同而变化。 (1).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测定:主要用 于检测外周血B细胞的百分率。临床意义: ① SmIg减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 ② SmIg升高 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和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 SmIgM阳性细胞可占78%。
(2).B细胞分化抗原测定:临床意义: ① 升高见于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和Burkitt淋巴瘤等; ② 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 血症、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 •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1).T细胞转化试验: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临床 意义同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但Down综合征时明 显增高。 (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反映机体整体的细胞免疫 功能,还可用于HLA的细胞学分型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方法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方法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维持体内稳态的一门学科。
而免疫学检验方法则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以及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的方法。
在临床中,免疫学检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诊断、评估疾病进展以及衡量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1. 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通过将血清样品电泳分离,可以评估血浆中不同类型蛋白质的比例和绝对量。
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蛋白主要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可溶性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
蛋白电泳可以帮助诊断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病等。
2.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是评估机体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常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测定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如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测定还可用于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
3. 细胞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机体免疫细胞的数目、功能以及表面标记物的变化来评估免疫功能的方法。
常用的细胞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细胞介导细胞毒性检测等。
细胞免疫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并在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4.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自身抗体是机体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产生。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5.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量和分布来评估疾病发生机制和诊断的方法。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定位并分析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在癌症的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用于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2.Ig含量增高:
多克隆性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如 SLE、RA、SS等;也见于寄生虫疾病、结节病等。
1
单克隆性增高,又称 “M”蛋白,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2
免疫学检验
〖注意事项〗 Ig水平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Ig 含量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地区参考值也不相同,在判断结果时应综合考虑。如有“M 蛋白”,可进一步作血清或尿液免疫电泳,检测轻链和重链。
免疫学检验
第一章 免疫功能检验 (Immunological Function Test) 免疫功能检验分为细胞免疫功能检验和体液免疫功能检验,对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细胞的各种功能,为深入研究和认识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病理改变,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与治疗将提供有利的信息。下面简单介绍临床常用的一些免疫检验项目。
免疫学检验
CAP检测系统 〖原理〗CAP,一个很小的塑料帽状物,其内置有多孔性、弹性和亲水性的纤维素粒,此粒多孔,吸咐了更多的变应原,加入血清,血清中的sIgE就会和变应原结合,再加入酶标抗人IgE,再加入荧光显色系统,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荧光强度,计算机提供相应软件,自动计算出结果。报告sIgE含量。
*
免疫学检验
三. 特异性IgE抗体(sIgE)的检测 过敏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着具有变应原特异性的IgE 称之为特异性IgE,如对牛奶过敏者则有针对牛奶变应原的IgE;对蒿草花粉过敏者,则有针对该花粉的IgE,该抗体只能与该变应原特异性结合。
sIgE的测定在变态反应体外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呼吸疾病中,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职业性哮喘等患者血清中均能检出 sIgE。sIgE检测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ELISA,FEIA,免疫印迹等。随着sIgE测定技术的完善,此项测定已日趋商品化,开发了各种检测系统,如CAP过敏原检测系统,Master过敏原检测系统,Px过敏原检测系统等,这些测定系统包括了仪器、试剂、计算机软件处理系统。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是CAP检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otop)。 〖原理〗 呼吸道变态反应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有 些病很难从临床上区别是否过敏,如过敏性鼻炎 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外源性哮喘 和内源性哮喘也有共同之处;在临床工作中首先 要区别是否属于过敏范畴。 血清总IgE测定作为 过敏性疾病的过筛试验曾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特 异性、敏感性均不高,总IgE高并不一定是过敏, 过敏者的总IgE水平也不一定高。过敏与否取决于 sIgE的存在。
免疫学检验
29
phadiotop是根据变应原吸附原理, 将空气中90%以上的最为常见的变应 原吸咐到CAP上。患者血清中只要有 针对其中之一种变应原的sIgE,即可 呈阳性反应。据此可测知患者是否为 吸入物变应原过敏者。
免疫学检验
30
与sIgE测定不同的是所用CAP为特制的, 内含多种吸入物变应原。结果报告不是含 量,而是比值,即待测血清吸光度与参考 血清吸光度之比。 〖参考值〗 正常人为阴性,当待测血清 吸光度大于参考血清吸光度时报告为阳性。 根据比值,可将 phadiotop 阳性者分为 四个等级。弱阳性1-;阳性2-;强阳性 20-;特强阳性40-。
免疫学检验
14
〖注意事项〗 Ig水平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Ig 含量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地 区参考值也不相同,在判断结果时应综 合考虑。如有“M 蛋白”,可进一步作 血清或尿液免疫电泳,检测轻链和重链。
免疫学检验
15
二. 血清总IgE测定 IgE为血清中含量极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
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目前检测 方法有多种,包括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indirect hemoagglutination assay IHA )、 RIA、电化学发光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IFA 等。 〖参考值〗 0.1-150IU/ml
变应原特异性的IgE 称之为特异性 IgE,如对牛奶过敏者则有针对牛奶 变应原的IgE;对蒿草花粉过敏者, 则有针对该花粉的IgE,该抗体只 能与该变应原特异性结合。
免疫学检验
19
sIgE的测定在变态反应体外诊断中占有重要 地位。在呼吸疾病中,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职业性哮喘等患者血清中均能检出 sIgE。sIgE检 测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ELISA, FEIA,免疫印迹等。随着sIgE测定技术的完善, 此项测定已日趋商品化,开发了各种检测系统, 如CAP过敏原检测系统,Master过敏原检测系统, Px过敏原检测系统等,这些测定系统包括了仪器、 试剂、计算机软件处理系统。国内目前应用最多 的是CAP检测系统。
中
轻度过敏
III
3.5-
高
中度过敏
IV
17.5-
特高(I)
中度到重度
V
50-
特高(II)
重度过敏
VI
>100
特高(III)
特别严重之
过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报告格式:sIgE(d1)81.3ku/L(Ⅴ级)
免疫学检验
20
1.CAP检测系统 〖原理〗CAP,一个很小的塑料帽状物,其内置有 多孔性、弹性和亲水性的纤维素粒,此粒多孔, 吸咐了更多的变应原,加入血清,血清中的sIgE 就会和变应原结合,再加入酶标抗人IgE,再加入 荧光显色系统,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荧光强 度,计算机提供相应软件,自动计算出结果。报 告sIgE含量。
免疫学检验
12
〖参考值〗 依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有
差异。
IgG: 6.94-16.18g/ L
IgA: 0.68- 3.78g/ L
IgM: 0.60- 2.63g/ L
〖临床意义〗
1. Ig 含量减低:一种或多种Ig 水
平减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见于各种先
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常与免
疫抑制剂应用、射线、蛋白质丢失、营养
免疫学检验
16
〖临床意义〗 1. 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
髓瘤、特应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 性鼻炎、寄生虫感染、热带嗜酸细胞增 多症、SLE、RA及某些霉菌病等。
2. IgE减低:一般无意义。可见于 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 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免疫学检验
17
〖注意事项〗 年龄、性别均可影响总IgE水平。一
确、更有效新证据所取代。
免疫学检验
5
目的 主要是:①不断弄清疾病的病因 和发病危险因素的证据,为临床诊断 和预防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②提高 疾病的早期诊断率,继而提高疾病的 治愈率。③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④提高临床医疗管理 和决策水平。⑤精选临床检查和治疗 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医疗费用, 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临床医疗服务。 ⑥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培养业务 精湛、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学人才。
免疫学检验
26
(2)某些小分子的变应原 ,sIgE 测定的灵敏度不高,如青霉素降解 物,对这些变应原 ,如测不出 sIgE并不除外过敏的可能性。
免疫学检验
27
(3)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常规化验,当地的实际条件,体内 试验以及体外试验的结果综合考虑, 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免疫学检验
28
免疫学检验
4
二、循证检验医学——新世纪检验 诊断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定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指:在对患者作出新的
医疗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明确和
明智地运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
这里,“最佳证据”指不仅可以否定迄
今已被视为临床诊断或辅助诊断的“金
标准”,并且其本身也可被未来的更准
免疫学检验
31
〖临床意义〗 阳性结果可视为多种sIgE的总
和,比值越大,表明体内sIgE越多, 这可能是某一种变应原的sIgE很高, 也可能是多种变应原sIgE累加的结 果。
免疫学检验
32
〖注意事项〗 phadiotop中未包括律草花粉及蚕丝,这两种
在我国都是很重要的变应原,如患者只对律草花 粉或蚕丝过敏,phadiotop则为阴性。但如果同时 还合并有其它 变应原过敏,phadiotop仍为阳性。 phadiotop阳性只说明患者对常见的空气中的 变 应原过敏,但对何种变应原过敏,仍需进一步检 查。phadiotop作为过筛实验,可筛出非过敏的患 者,以免进行不必要的特异性变应原检查。由于 phadiotop中包被的是国外的抗原,有时临床诊断 与phadiotop结果有不符的个别现象发生。
免疫学检验
23
表1. 特异性IgE的分级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AST分级 sIgE含量(ku/L) sIgE水平
临床意义
O
<0.35
无或不能检出
不过敏
I
0.35-
低
可疑或轻度
II
0.70-
免疫学检验
11
一. IgG、IgA、IgM测定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存在于 机体 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的膜 上,分为 IgG、IgA、IgM、IgD、和IgE 五 类。其中 IgG、IgA、IgM 含量较多,一般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和速率 散射比浊法测定。
免疫学检验
10
第一章 免疫功能检验 (Immunological Function Test)
免疫功能检验分为细胞免疫功能检验 和体液免疫功能检验,对于了解患者的免 疫状态,以及细胞的各种功能,为深入研 究和认识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病理改变, 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与治 疗将提供有利的信息。下面简单介绍临床 常用的一些免疫检验项目。
不良等有关。也可见于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免疫学检验
13
2. Ig含量增高: (1) 多克隆性增高,见于各种慢性 感染、慢性肝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如 SLE、RA、SS等;也见于寄生虫疾病、 结节病等。 (2) 单克隆性增高,又称 “M”蛋 白,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 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巨球蛋白 血症等。
其中 d1代表屋尘螨。每一过敏原均有代号,可查阅相关资料
免疫学检验
24
〖临床意义〗
sIgE测定是体外检测变应原的重要手段。其
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都很高、特别是对花粉、
螨类、宠物皮屑、牛奶、鸡蛋、坚果等变应原的
sIgE测定,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90%以上,有的
甚至接近100%。根据sIgE含量可确定患者 变应
为基础”的原则,用临床流
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
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
其任务是向临床医师提供反 映患者真实情况的检验证据。
免疫学检验
8
循证医学同样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发展机遇。 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向临床医师解释 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 验项目,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 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 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和消耗 不必要的费用,从而干扰诊断、治疗和医疗经济 的合理分配。检验医师还必须使用综合分析方法 对诊断指标进行评价。
免疫学检验
9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应用的实验室检查 项目,在临床应用前并未给予充分的评价。 Jaeshke等认为,判断一项诊断试验是否 有用的最终标准是:试验是否增加了有用 的诊断信息。Burke认为,如果一项试验主 要用于筛检,其敏感性一定要高,但易出 现假阳性。任何新的检验只有在充分评价 其可靠性、准确性后才能用于临床实践。 而现实是,由于制造商的热情提供试剂、 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欣然接受,许多新 检验项目在未被评价充分之前,就已被积 极的推向了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