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已被译成十几种语。《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摘自百度百科

体会: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冲动、易变而急躁的性格,易受暗示和轻信的习惯,夸张而单纯的情绪,偏执、专横而保守的态度一同造就了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的群体行为。

只受脊椎神经控制的群体缺乏主宰反应行为的能力,刺激因素的多样性致使群体变得朝三暮四,甚至先后屈从于最矛盾的情感并不惜血流成河。思考的离席,及人数赋予的力量感,令群体彻底听命于本能。

除暗示外,一些子虚乌有的神话之所以能在群体中大行其道,不仅因后者极端轻信,也是集体幻觉的结果——群体总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发的幻觉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即便二者的关联微乎其微。“群体的思想感情因接受暗示和相互传染而同一”,某一群体成员对真相的首次歪曲作为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其余成员——同为失去观察能力和批判精神的非理性人——接收着相同的歪曲。由是,所谓的集体观察,并不靠谱。

对于各种意见和信念,群体或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这种绝对化而不容怀疑的态度,在人数赋予的力量感的催化下,促使群体赋予自己的理想和偏执以专横的性质。同时,其极端化的感情也注定它只会被简单、极端的感情打动。诚如“他(凯撒——笔者注)的权杖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所述,群体只对强权

卑躬屈膝。此外,群体受无意识因素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十分保守,它对变化和进步怀有本能的敌视。

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野蛮和破坏性的低劣本能(如,打砸抢烧),却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如,“九月惨案”的罪犯把他们从牺牲者身上找到的钱包、钻石放在会议桌上,本来他们是很容易把这些东西据为己有的——可见私利甚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虽说后者是群体成员对美德的无意识实践,却也部分体现了群体对个人道德的净化作用。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随着上述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延续,直接因素能够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换言之,直接因素使观念产生一定结果。

形象、词语和套话。上文提到,“群体只能为形象所动”,而某些词语或套话,正是激活形象的妙方。词语的威力与它所唤醒的、独立于它真实含义的形象有关。有时,最不明确的词语(如,民主、社会主义等),反而影响最大——类似于音乐的空筐结构,为生成于不同潜意识的各种形象提供空间。并且,同一词语激发的形象亦因时代和民族而异。这便引出了替旧事物更名换姓的政治效用。托克维尔曾说:“执政府和帝国的具体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一遍。”换言之,用新名称代替那些会让群众想

起不利形象的名称。这着实堪称统治者的艺术。而这门艺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词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表面上看他们用词相同,其实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幻觉。文明伊始,幻觉便慷慨填补了科学不敢承诺的空白。相比于真理,幻觉(如,宗教幻觉、哲学和社会幻觉等)更合群众口味。如今具朝鲜特色的封建军事“社会主义国家”何以如此强大,原因就在于我们万万岁的启明星大将军是一个非常无视现实,因而敢于向广大朝鲜同胞承诺幸福的人,他所鼓吹的社会主义在信息极端闭塞的群众心里是极具活力的最后幻想。

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必要的真理在群众心里生根的手段,并且只有不断重复才能生效。现实中,为说服群众必须付出灾难性的经验代价。比方说,要想让整个法兰西相信庞大的普鲁士军并不像1867年梯也尔先生所说的那样,只是一支无害的国民卫队,就必须来一次让前者损失惨重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法战争无疑是一次宏伟的试验。

摘抄:

1.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2.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3.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慷慨赴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凯旋提供了保证;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如果人民只会以冷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会留下他们多少记录了。

4.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