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影响共18页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概述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
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
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
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
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
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地貌的影响我国现代地貌格局与特点的最终形成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内、外营力做共同做用的结果,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山脉高原在进入第三纪时,已经长期侵蚀夷平。
与现代地貌关系最密切的是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期间隆起的青藏高原,与高原巨大高度,广阔面积屹立在我国西南部构成第一级阶梯,最后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貌格局。
高原形成后,它以巨大的高度与帕米尔高原同列为世界屋脊。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概述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
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
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
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
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
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地貌的影响我国现代地貌格局与特点的最终形成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内、外营力做共同做用的结果,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山脉高原在进入第三纪时,已经长期侵蚀夷平。
与现代地貌关系最密切的是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期间隆起的青藏高原,与高原巨大高度,广阔面积屹立在我国西南部构成第一级阶梯,最后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貌格局。
兰州大学气象学思考题2

1、解释下列诸词:气候系统,干洁空气,气温直减率,温跃层,盖雅假说,露点,相对湿度,水汽压,标准大气压,虚温,单位高度气压差,均质大气,等温大气,多元大气,位势高度,太阳常数,总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球有效温度,位温,抬升凝结高度,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潜热,冰晶效应,重力冲并,下降末速度,临界尺度,天气系统,天气过程,锋面气旋,阻塞高压(切断低压),极锋,台风,沃克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3、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7、写出等温大气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8、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臵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9、已知f =40%,t =15℃,p =1000hPa ,求。
和r q a e ,,10、求出气压为1000hPa ,气温分别为30℃和﹣30℃的饱和湿空气的虚温差。
说明虚温差在高温,高湿时大,还是低温,低湿时大?当计算高层和低层大气密度时应如何合理使用虚温?1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200m ,测得气压为988hPa ,气温为﹣11℃,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80hPa ,气温为﹣13℃,试问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多少?12、已知某测站H=100m ,某次气压观测值经过温度和重力订正后为1000hPa ,气温为20℃,求海平面气压。
13、某高山的相对高度为3000m ,在山脚测得气压为1010hPa ,气温为25℃,求山顶上的气压。
14、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为25℃,探空资料给出气温递减率为6.5℃〃km -1,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15、何为辐射? 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16、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 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17、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 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起25°N,北至40°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一)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得多,年平均气温除高原南部的谷地较高外,大都低于5℃,藏北高原和山脉上部均在0℃以下。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丰富,且地面多裸露岩、沙砾,使地面白天吸热多,增温迅速;夜晚,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快,气温迅速下降,故气温日较差大。
在高原的热源作用下,夏季气温低,冬季多晴天,日照时间较长,白天不阴凉,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在20℃左右,而东部平原地区的长沙和汉口分别为24.9℃、26℃。
这种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有明显差别。
(二)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日出早,日落迟,日照时间长。
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
白天晴天多,多雨季节仍以昼晴夜雨居多。
当阳光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较少,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较小,大大地弥补了高原纬度低的不足,且有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夜间气温低又可以减少作物养分的消耗量。
不少地区已突破“高寒禁区”,(三)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高原上由于夏季热低压而出现暖湿降水天气,冬季冷高压则形成干寒大风天气,独特的高原季风产生了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地形不仅影响大尺度气候,也影响局地小气候。
一、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
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二、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1.影响局地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
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真题
知识体系梳理回顾
地形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自然
•影响气候 •影响河流 •影响植被 •影响土壤 •影响地质灾害
地形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人文 •影响农业 •影响交通等工程建设 •影响人口、城市聚落 •影响旅游
感谢您的关注
自贡六中地理教研组
谢谢!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②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土 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③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山地、丘陵多滑坡 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4、地形对工农业产生的影响
❖首先,地形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 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报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 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 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 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地形对工业影响较小。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高考真题
2014全国1卷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 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 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 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③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 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④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刘晓东, 2013.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影响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摘要: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和环境演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40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地质记录和气候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丰富了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机制的认识,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需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图回顾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影响的研究,对高原整体隆升、阶段性隆升和区域隆升三类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不同形式的构造隆升在气候和环境效应上的区域差异。
从目前的数值模拟结果来看,海陆分布和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可能对南亚季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而东亚北方季风的形成发展、高原北侧干旱化加剧和亚洲粉尘循环增强则可能与青藏高原主体、特别是高原北部的隆升关系更为密切。
该文也就青藏高原隆升与其它影响因子作用的对比、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起源、高原隆升过程中的反馈效应与气候环境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数值模拟与地质记录的对比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讨论,并探讨了未来需深化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亚洲季风内陆干旱环境演化地质记录数值模拟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m、范围达2,500,000 km2,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并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1, 2]。
高原隆升不仅是新生代固体地球演化的重大事件之一,也被认为是地球气候和环境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它不仅改变了青藏地区本身的地貌和自然环境,而且对亚洲季风、亚洲内陆干旱化乃至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
近40 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地质记录和气候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影响,在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到目前为止,大量地质证据支持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形成发展及内陆干旱化的密切联系(例如,文献[3-5]),但对高原隆升的历史和模式、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化的起源和区域差异等问题的看法还有待统一(例如,文献[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