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
2、懂审题 明确指向—— 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 是什么(确认内容、意象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情感等)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体会思想情感②鉴赏语言特色③把握意象、意境④赏析表达技巧 目标:
01
02
03
04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反映离乱的痛苦 ② 同情人民的疾苦
(3)忧国伤时
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 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 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壮志未酬的悲叹
(4)建功报国
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长亭送别
●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诗歌鉴赏中考专题复习 教学PPT课件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2019)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分)
1.辨析诗歌类别 2.读懂题干要求
抒情送别诗 作用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2019)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016岳阳市)
5.分析表 达的情感
词不离句 夹岸桃花蘸水开
句不离篇
诗意: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 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 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 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 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 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暂”是暂且。 “暂”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 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 展现出来了。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016岳阳市)
“开”是“开阔”的意思,生动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的景象,给 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受。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 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辨析诗歌类别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李白:郁苦闷、思念忧愁,但对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风
格豪放飘逸。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他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他
的诗多为深沉忧郁、忧国忧民思念家乡。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 给我们把握思想感情带来一定的帮助,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 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 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壮诗篇。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内容情感题】
描述画面 :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妙
用修辞,生动描写。
描绘画面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山、烟、日、城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山(重叠);烟:(长);日(落);城(孤)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山:崇山峻岭。烟:炊烟袅袅。日:夕阳西下。 城:一座孤城。
答案1、比喻;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 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 册,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 民族气节。
结合全诗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参考模式: 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 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 质或 批判了……的观点。)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 情怀。
方法3:关键词句分析法
很多诗词都会有一句透露诗人情感的 句子,即关键句。
抓住关键句,通过理解关键句,也 可以把握诗人情感。 比如: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成画面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 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夕阳西下,荒芜的大漠 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 士们内心的无奈 。
格豪放飘逸。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他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他
的诗多为深沉忧郁、忧国忧民思念家乡。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 给我们把握思想感情带来一定的帮助,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 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 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壮诗篇。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内容情感题】
描述画面 :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妙
用修辞,生动描写。
描绘画面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山、烟、日、城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山(重叠);烟:(长);日(落);城(孤)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山:崇山峻岭。烟:炊烟袅袅。日:夕阳西下。 城:一座孤城。
答案1、比喻;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 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 册,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 民族气节。
结合全诗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参考模式: 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 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 质或 批判了……的观点。)
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 情怀。
方法3:关键词句分析法
很多诗词都会有一句透露诗人情感的 句子,即关键句。
抓住关键句,通过理解关键句,也 可以把握诗人情感。 比如: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成画面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 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夕阳西下,荒芜的大漠 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门隐隐中透出将 士们内心的无奈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态度。
(能力层级E级)
.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查形式:
❖ 修辞的艺术效果
❖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
4
思想内容、感情的术语
❖ ※爱国忠君之心 ※建功立业之志 ※出化隐 居之念 ※谪居忧国 ※议事忧民 ※逆旅孤怀 征夫思乡 ※怨妇悲秋 ※相聚之欢 离别之苦 ※反战争 盼和平 ※斥责暴政 追求自由 控诉 压力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
8
表达技巧
比喻 通感 夸张 比拟 •修辞手法
双关 反讽 叠字 对比 映衬
.
9
表达技巧
❖ 表现手法: 渲染 白描 用典 比兴 寄托 象征 虚实 ❖ 议论方式
借古讽今 婉讽现实 直刺时弊 讥政论事 寄寓哲理
.
10
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实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
3
语言
❖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态度。
(能力层级E级)
.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查形式:
❖ 修辞的艺术效果
❖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
4
思想内容、感情的术语
❖ ※爱国忠君之心 ※建功立业之志 ※出化隐 居之念 ※谪居忧国 ※议事忧民 ※逆旅孤怀 征夫思乡 ※怨妇悲秋 ※相聚之欢 离别之苦 ※反战争 盼和平 ※斥责暴政 追求自由 控诉 压力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
8
表达技巧
比喻 通感 夸张 比拟 •修辞手法
双关 反讽 叠字 对比 映衬
.
9
表达技巧
❖ 表现手法: 渲染 白描 用典 比兴 寄托 象征 虚实 ❖ 议论方式
借古讽今 婉讽现实 直刺时弊 讥政论事 寄寓哲理
.
10
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实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
3
语言
❖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诗歌鉴赏,探索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通过这份 ppt课件,我们将一起了解什么是诗歌,如何鉴赏和欣赏它,以及在中考中如 何运用这些知识。
诗歌的形式分析
韵脚
通过韵脚来强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意 境表现。
形式
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词、曲、 辞等。
诗歌的分类、要素,如节律、韵脚等。
2 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意境表现
诗歌语言的美感包括语音美、意象美和情 感美等。
3 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4 注重感受和情感投射
运用联想和想象,注重抓住诗歌中的象征、 隐喻等意象。
诗歌鉴赏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 品中去感受和理解。
诗歌鉴赏在中考中的应用
文学类阅读题
通过对文学类阅读题的练习,掌握阅读策略和 技巧,提高综合阅读和诗歌鉴赏能力。
古今中外名篇欣赏赏析
亚历山大·杜玛
亚历山大·杜玛描写的是一个充 满爱情和悲剧的故事,使人们 对人生尽有所思。
李白
《将进酒》、《庐山谣》等名 篇,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乐。
崔颢
反映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自 豪,鼓舞了广大爱国青年为中 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1 熟悉诗歌基本知识
作文类试题
在作文中,需要巧妙地引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 现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美感。
总结与展望
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
诗歌鉴赏的挑战
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诗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妙。
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通过阅读更多名家诗歌,比如杜甫、白居易、鲁迅等人的作品,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2020年中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读诗文,明大意
圈画关键词,明确主题
解读标题,了解背景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析手法,赏佳句 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烘托、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01
品语言,悟情感
02
咀嚼关键词句,体味情感内涵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思想情感
03
答案解析与拓展思考
送别诗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举例:《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简 练
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特点:豪放奔放、气势磅礴
举例:《凉州词》
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或古代遗 迹为题材的诗歌
举例:《赤壁怀古》
特点:借古讽今、感 怀往事
03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相似点的关联,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 体,更利于读者理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 习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诗歌鉴赏概述 • 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 •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 • 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 • 中考诗歌鉴赏备考建议与展望
诗歌鉴赏概述
诗歌鉴赏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诗歌鉴赏是对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分析、评价的过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
中考诗歌鉴赏命题趋势分析
01
命题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总结出命题的 趋势和重点。
02
命题形式
了解中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形式和特点,预测未来 的命题趋势。
学生备考心态与考场策略建议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读诗文,明大意
圈画关键词,明确主题
解读标题,了解背景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析手法,赏佳句 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烘托、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与技巧应用
01
品语言,悟情感
02
咀嚼关键词句,体味情感内涵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思想情感
03
答案解析与拓展思考
送别诗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举例:《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简 练
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特点:豪放奔放、气势磅礴
举例:《凉州词》
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或古代遗 迹为题材的诗歌
举例:《赤壁怀古》
特点:借古讽今、感 怀往事
03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相似点的关联,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 体,更利于读者理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 习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诗歌鉴赏概述 • 古代诗歌的分类与特点 •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 • 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 • 中考诗歌鉴赏备考建议与展望
诗歌鉴赏概述
诗歌鉴赏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诗歌鉴赏是对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分析、评价的过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
中考诗歌鉴赏命题趋势分析
01
命题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总结出命题的 趋势和重点。
02
命题形式
了解中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形式和特点,预测未来 的命题趋势。
学生备考心态与考场策略建议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 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 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 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 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 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 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 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
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事实上,我们 习惯把古文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称之为典故。适当 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 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 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练习一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的特点。
高大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 哲理是什么?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 切;只有战胜困难才会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 悦。
这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 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 无。
2、比较本诗与他的另一首<<使至塞上>>,说说 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的鉴赏
•考试内容预测: •(1)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 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向(主要是托物言志的 咏物诗)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 表达技巧) • (4)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 柳”)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三)从诗歌的语言角度设问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_____”, 将自己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_____”; 借描写____之景,寄托自己的愁绪。
问 归 期;未 有 归;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这句诗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二)从诗歌抒发在感情角度设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 四句_____,后四句____,前后形 成鲜明对比。
1、全诗叙述了
,描绘了边塞
的景象,表
现了边塞将士
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
的战
斗精神。
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大漠;艰苦持
久的戍边;舍身报国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
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略
作赏评。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一轮落
•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 行》
•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 《泊秦淮》
•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
无言独上西楼》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 《观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 2、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 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 崔颢《黄鹤楼》 •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
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 闺中怀人:李商隐《无题》温庭筠《梦江
南》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陆游《游山西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陶渊明《归园田居》
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门送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 坦陈心志的告白: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 峰》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已亥杂诗》
诗歌的知识积累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 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 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激愤不平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 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 分析。
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这是自然实景,也寄 托了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心情。
•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
•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李清照《醉花阴》苏轼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酒一杯》
• 仕途失意的苦闷:李白《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
• 借慰平生的喜悦:朱熹《观书有感》陶渊明《饮酒》王 维《汉江临眺》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 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 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 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 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落 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为国; 红叶:相思等等。
(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
• 游山西村——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歌的鉴赏
•考试内容预测: •(1)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 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向(主要是托物言志的 咏物诗)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 表达技巧) • (4)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 柳”)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三)从诗歌的语言角度设问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_____”, 将自己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_____”; 借描写____之景,寄托自己的愁绪。
问 归 期;未 有 归;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这句诗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二)从诗歌抒发在感情角度设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 四句_____,后四句____,前后形 成鲜明对比。
1、全诗叙述了
,描绘了边塞
的景象,表
现了边塞将士
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
的战
斗精神。
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大漠;艰苦持
久的戍边;舍身报国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
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略
作赏评。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一轮落
•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 行》
•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 《泊秦淮》
•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观刈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
无言独上西楼》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 《观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 2、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 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 崔颢《黄鹤楼》 •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
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 闺中怀人:李商隐《无题》温庭筠《梦江
南》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陆游《游山西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陶渊明《归园田居》
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门送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 坦陈心志的告白: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 峰》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已亥杂诗》
诗歌的知识积累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 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 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激愤不平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 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 分析。
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这是自然实景,也寄 托了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心情。
•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
•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李清照《醉花阴》苏轼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酒一杯》
• 仕途失意的苦闷:李白《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
• 借慰平生的喜悦:朱熹《观书有感》陶渊明《饮酒》王 维《汉江临眺》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 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 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 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 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落 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为国; 红叶:相思等等。
(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
• 游山西村——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