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系统动力学试卷

合集下载

《车辆动力学》练习册及答案

《车辆动力学》练习册及答案

车辆运动力学系题解答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常把轨道不平顺分为轨距、(水平)、高低和方向等四种不平顺。

P166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两股钢轨在正线及到发线上在同一处的高差不应超过(4mm ),在其它线上不应超过6mm。

P1673如果减载的车轮上又有很大的横向力使轮缘贴靠钢轨,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可能引起(爬轨)、脱轨事故p1674在直线上名义轨距为(1435mm );在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值对轨距加宽。

P1675车轮的偏心和不均重,都会引起轮轨之间的动作用,(车辆运行速度越高),则引起的轮轨相互作用力越大。

P1686车轮踏面存在擦伤时,车轮滚过擦伤处,(轮轨间发生冲击),钢轨受到一个向下的冲量,而车轮受到一个向上的冲量。

P1687轮对沿轨道运行时左右两轮的(转速相同),半径大的车轮经历的距离长,半径小的车轮经历的距离短,p1698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则轮对蛇行运动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P1709簧上质量与轮对之间不同的(弹性悬挂装置)可以代表实际车辆上不同的悬挂装置。

P17010在车辆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P17311悬挂静挠度越大,(车辆自振频率低),在轮轨冲击力作用下,振动比较缓慢,加速度也小。

P17312车辆转向架上采用的减震器品种很多,(线性减震器)是一种理想的减震器。

P17313线性减震器产生的阻力与减震器活塞位移速度成正比,(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P17314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量应当等于作用在系统上所有外力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所作的功。

P17915车辆受钢轨接头处冲击後的(强迫振动),实质上是有初速度的自由振动,p18216车辆强迫振动的频率、(振幅以及振动的形式)、不仅与车辆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线路的不平顺特点、轮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车辆的运动速度有关。

P18317车辆各基本部件之间有(弹性约束)或刚性约束,以限制结构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汽车系统动力学试卷(大全5篇)

汽车系统动力学试卷(大全5篇)

汽车系统动力学试卷(大全5篇)第一篇:汽车系统动力学试卷考试内容:1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特点及发展趋势。

2.轮胎侧偏动力学。

掌握轮胎侧偏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模型类型,能够建立轮胎侧偏特性简化理论模型。

3.汽车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动力学。

对于前轮转向汽车,能够推导其数学模型,掌握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参数及影响因素,瞬态响应和频率响应特性的分析;对于四轮转向汽车,能够推导其数学模型,掌握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

4.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动力学。

掌握驾驶员模型类型,闭环系统研究特点。

5.悬架系统动力学。

掌握悬架的分类、特点、评价指标,被动悬架、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悬架系统特性分析。

6.控制技术在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了解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在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篇:汽车系统动力学1、全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及评价指标半主动悬架就是指可以根据汽车运行时的振动及工况变化情况,对悬架阻尼参数进行自动调整的悬架系统。

为了减少执行元件所需的功率,一般都采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使阻尼系数在几毫秒内由最小变至最大,使汽车振动频率被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半主动悬架为无源控制,在汽车转向、起步及制动等工况时,不能对悬架的刚度和阻尼进行有效的控制。

全主动悬架简称主动悬架,是一种有源控制悬架,所以它包括有提供能量的设备和可控制作用力的附加装置。

它可根据汽车载质量、路面状况(振动情况),行驶速度、起动、制动、转向等工况变化时,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及车身高度,从而能同时满足汽车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其评价指标有悬架动行程、轮胎动载荷、车身加速度。

2、什么是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既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仰以及车轮的运动,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特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车辆动力学基础试卷答案

车辆动力学基础试卷答案

车辆动力学基础A卷参考答案一、解释(5x6 共计30分)1.外倾刚度由试验测出的在不同载荷下和不同道路上某轮胎的外倾侧向力-外倾角关系曲线表明,外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外倾侧向力与外倾角成线性关系。

此曲线的斜率称为外倾刚度。

2.非簧载质量常将汽车质量分成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两部分。

由弹性元件承载的部分质量,如车身、车架及其它所有弹簧以上的部件和载荷属于簧载质量。

其余为非簧载质量。

3.特征车速u 车辆横摆角速度增益达到最大值,是表征不足转向的量的一个参数,当车速为ch且为与轴距相等的中性转向车辆横摆角速度增益的一半。

不足转向量增大时,K增大,特征车速降低。

4.侧倾中心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该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转动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5.附着椭圆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些试验结果曲线表明,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的关系。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一般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6.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与路面毫不接触,这就是滑水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车辆发动机前置使重心前移,会导致车辆的过多转向量减小。

2.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

当车辆驱动力相当大时,则侧偏力趋于零。

3.SWIFT轮胎模型是基于刚性环的轮胎物理模型,适用于平顺性和耐久性仿真。

4.车辆的稳态转向特性分成三种类型:中性、过多和不足。

5.制动时车辆跑偏的原因有: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等;和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6.车辆的加速性能首先取决于 功率,但同时又受 附着条件 的限制。

三、简述与分析题(8x2 共计16分)1 画图并分析麦弗逊式和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卷2011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卷2011

《2011年研究生车辆系统动力学》试卷
一、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论述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解释各部分的影响关系及底盘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5分)
二、理论分析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四轮驱动车辆在同一路面条件下(水泥路面、上坡、下坡)的动力性能(最大速度、加速性能、爬坡等),并进行分析比较。

(15分)
三、简述ABS、TCS、ESP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分别画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20分)
四、学了车辆系统动力学后,你认为车辆的理想特性应如何表现?实际表现与理想特性之间有偏差,大体应如何调整?该部分结合车辆结构、车辆系统动力学以及最新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20分)
五、以别克轿车为例,在两自由度单轨操纵模型基础上,在MATLAB环境下对操纵动力学的操纵稳定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内容如下:
(1)列出两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2)分析角阶跃输入下的下列横摆角速度响应,根据仿真结果,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总结。

1)比较不同速度下的响应;
2)修改质量,比较不同质量的响应;
3)分别修改前轮和后轮的侧偏刚度,比较不同侧偏刚度的影响;
以上修改的数据,与每人的学号对应,类似如下:
Z1009304(从中找出和对应参数差不多的对应数据)
1、速度从中找出两个(低速、高速)分析: 30,90或34,90等
2、质量:原始2045,加上1304或1904等
3、侧偏刚度:原始77.85,加上30、34都行。

避免两人数据重复
(3)根据上面的方程及分析,思考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如普通水泥路面与冰雪路面)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30分)。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前八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前八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前八章)(此复习题覆盖大部分试题。

考试范围以课堂讲授内容为准。

)一、概念题1.约束和约束方程(19)2.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约束(19)3.车轮滑动率(30-31)4.轮胎侧偏角(31)5.轮胎径向变形(31)6.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40)7.轮胎驱动力系数(50)8.边界层(70)9.压力系数(74)10.风洞的堵塞比(77)11.雷诺数(79)12.空气阻力系数(82-83)13.旋转质量换算系数(88)14.后备驱动力(92)15.驱动附着率和制动附着率(101-102,105)16.驱动效率(103)17.制动效率(105)二、问答题1.将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成三个方向(纵向、横向、垂向)分别研究的依据和缺陷是什么?(5)2.车辆动力学研究中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有哪几类?(17-18)3.多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23-24)4.轮胎坐标系是如何定义的?何谓轮胎六分力?(30)5.从新倍力公司不同时期轮胎产品的研发目标介绍现代车辆对轮胎性能要求。

(33-34 图3-6)6.轮胎模型是如何分类的?(34-35)7.简单介绍轮胎幂指数模型的原理和特点。

(35-36)8.简单介绍“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及其形式,模型的特点是什么?(36-37)9.车轮滚动阻力包括那些阻力分量?轮胎滚动阻力指的是什么?(38)10.轮胎的“驻波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对轮胎的使用有哪些危害?(39)11.简单分析轮胎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41-42载荷气压车速结构)12.画图说明轮胎驱动力系数与车轮滑转率之间的关系。

(50)13.推导并解释Julien的驱动力与充气轮胎滑转率关系的理论模型。

(52-54)14.推导解释轮胎“刷子模型”纵向力的分析过程。

(56-58)15.轮胎的垂向刚度分为哪三种?(59)轮胎滚动动刚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61车速结构气压)16.结合某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的垂向加速度频率响应特性分析二者的振动特性。

最新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及试题答案

最新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及试题答案

作业题1、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力。

2、车辆系统动力学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主要问题:①确定车辆在线路上安全运行的条件;②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动载荷传递的影响,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高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③确定动载荷的特征,为计算车辆动作用力提供依据。

3、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4、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性能。

5、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机不平顺。

(1)水平不平顺;(2)轨距不平顺;(3)高低不平顺;(4)方向不平顺。

6、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7、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8、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9、具有变摩擦减振器的车辆,当振动停止时车体的停止位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停滞区。

10、在无阻尼的情况下共振时振幅随着时间增加,共振时间越长,车辆的振幅也越来越大,一直到弹簧全压缩和产生刚性冲击。

11、出现共振时的车辆运行速度称为共振临界速度12、在车辆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接近,避免出现共振。

13、弹簧簧条之间要留较大的间距以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簧条接触而出现刚性冲击14、两线完全重叠时,摩擦阻力功与激振力功在任何振幅条件下均相等。

15、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轮对等基本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为弹性体。

16、簧上质量:车辆支持在弹性元件上的零部件,车体(包括载重)及摇枕质量17、簧下质量:车辆中与钢轨直接刚性接触的质量,如轮对、轴箱装置和侧架,客车转向架构架,一般是簧上质量。

车辆动力学考试试题

车辆动力学考试试题

车辆动力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车辆行驶时,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A 车辆重心高度B 车轮直径C 车身颜色D 座椅舒适度2、汽车在弯道行驶时,向心力主要由()提供。

A 车轮摩擦力B 发动机动力C 空气阻力D 重力3、以下哪种悬挂系统能够更好地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A 麦弗逊式B 扭力梁式C 双叉臂式D 多连杆式4、车辆的制动性能主要取决于()A 轮胎花纹B 制动系统的压力C 车辆重量D 挡风玻璃的清晰度5、汽车的加速性能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大()A 车辆的轴距B 发动机的功率C 车辆的外观D 车内音响效果6、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空气动力学对其的主要影响是()A 增加油耗B 提高稳定性C 减少噪音D 改善内饰舒适度7、当车辆发生侧滑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猛踩刹车B 急打方向盘C 松开油门,轻踩刹车并修正方向D 闭上眼睛等待8、以下哪种轮胎类型更适合在湿滑路面行驶()A 光头胎B 越野胎C 雨胎D 雪地胎9、车辆的转向不足通常是由于()A 前轮抓地力不足B 后轮抓地力不足C 方向盘转动角度过大D 驾驶员技术不好10、汽车的悬挂刚度越大,车辆行驶时的()A 舒适性越高B 操控性越好C 颠簸感越强D 油耗越低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车辆的动力性能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2、汽车的重心位置越_____,车辆的稳定性越好。

3、车轮的滑移率在_____%左右时,制动效果最佳。

4、车辆在转弯时,前轮的转角与后轮的转角存在_____。

5、空气阻力与车辆行驶速度的_____成正比。

6、汽车的悬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7、车辆的滚动阻力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产生。

8、汽车的驱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9、车辆的转向系统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10、汽车的制动系统按照制动能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前八章)(此复习题覆盖大部分试题。

考试范围以课堂讲授内容为准。

) 一、概念题1. 约束和约束方程(19)力学系统在运动时会受到某些几何和运动学特性的限制,这些构成限制条件的物体称为约束。

用数学方程表示的约束关系称为约束方程。

2. 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约束(19)如果系统约束方程仅是系统位形和时间的解析方程,则这种约束称为完整约束;如果约束方程不仅包括系统的位形,还包括广义坐标对时间的倒数或者广义坐标的微分,而且不能通过积分使之转化为包括位形和时间的完整约束方程,则这种约束就称为非完整约束。

3. 轮胎侧偏角(31)车轮回转平面与车轮中心运动方向的夹角。

4. 轮胎径向变形(31)定义为无负载时的轮胎半径rt 与负载时的轮胎半径rtf 之差。

5. 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40)相应载荷下的滚动阻力与轮胎垂直载荷的比值。

6. 轮胎驱动力系数(50)轮胎驱动力系数定义为驱动力与法向力的比值 7. 边界层(70)当流体绕物体流动时,在物体壁面附近受流体粘性影响显著的薄层称为边界层。

8. 压力系数(74)假设车身某点压力p 、速度v ,来流压力p ∞、速度v ∞,定义压力系数21⎪⎪⎭⎫ ⎝⎛-==∞∞∞v v q p-p C p9. 风洞的堵塞比(77)车辆迎风面积和风洞送风横断面面积的关系(堵塞比) 10. 雷诺数(79)雷诺数定义为气流速度v 、流体特性长度L 的乘积与流体运动粘度ν的比值。

Re=vL/ν 11. 空气阻力系数(82-83)q /A F Aq F C D D D ==Fd 为空气阻力,A 为参考面积,通常采用汽车迎风面积,q 为动压力12.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88)12dv ii +=r m Θδ 其中 )(Ti c e 2g 20dr 20w i ΘΘΘi i Θi ΘΘ++++=为等效转动惯量。

mv 是整车整备质量,rd 为驱动轮的滚动半径。

13. 后备驱动力(92)车辆行驶时实际需要的驱动力FDem 与车辆所能提供的最大驱动力Fx 的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动力学有哪三个研究内容?(1)优化:已知输入和设计系统的特性,使得它的输出满足一定的要求,可称为系统的设计,即所谓优化。

就是把一定的输入通过选择系统的特性成为最优化的输出。

(2)系统识别:已知输入和输出来研究系统的特性。

(3)环境预测。

已知系统的特性和输出来研究输入则称为环境预测。

例如对一振动已知的汽车,测定它在某一路面上行驶时所得的振动响应值(如车身上的振动加速度),则可以判断路面对汽车的输入特性,从而了解到路面的不平特性。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1)路面特性分析、环境分析及环境与路面对车辆的作用;(2)车辆系统及其部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车辆内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3)车辆系统最佳控制和最佳使用;(4)车辆-人系统的相互匹配和模型研究、驾驶员模型、人机工程等。

2、车辆建模的目的是什么?(1)描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2)预测车辆性能并由此产生一个最佳设计方案;(3)解释现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车辆系统动力学涉及哪些理论基础?(1)汽车构造(2)汽车理论(3)汽车动力学(4)信号与系统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时间函数x(t)及离散序列x(n)及系统特性的各种描述方式,并研究激励信号通过系统时所获得的响应。

(5)自动控制理论(6)系统辨识(7)随机振动分析研究随机振动中物理量的描述方法(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讨论受随机激励的振动系统的激励、系统特性、响应三者统计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8)多体系统动力学建立车辆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数学模型(1)各种数学方程式:微分方程式,差分方程,状态方程,传递函数等。

(2)用数字和逻辑符号建立符号模型—方框图。

3、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试举出2种以上路面随机激励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10分)路面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形式分为幂函数和有理函数两种(1)路面不平度的幂函数功率谱密度ISO/DIS8608和国家标准GB7031-1987《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中建议采用垂直位移单边功率谱密度G q(n)来描述路面平度的统计特性:G q(n)=G q(n0)(n/n0)−W式中:n为空间频率,是波长的倒数,表示每米长度上变化的次数,m−1;n0为参考空间频率,n0=0.1m−1;G q(n0)为参考空间频率n0下的路面功率谱密度值,称为路面平整度系数,m2/m−1;W为拟合指数。

上述两个文件还提出了按路面功率谱密度把路面按不平度分为8级,按频率指数W=2,规定了不同路面不平度系数G q(n0)的几何平均值。

给出了空间频率0.011m−1<n<2.83m−1范围路面不平度相应的均方根值的几何平均值。

(2)路面不平度的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一阶表达式为G q(n)=2αρ2π1α2+n2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二阶表达式为G q(n)=2αρ2πn2+α2+β2(n2−α2−β2)2+4α2n2式中,α为与路面等级有关的参数,m−1;β为与路面等级有关的参数,m−1;ρ为与路面等级有关的参数,m。

在幂函数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中,当n→0时,功率谱密度不再保持一个有限值,而是趋于无穷大;当n→∞时,功率谱密度为0。

而采用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当n→0时,为有限值;当n→∞时,路面位移功率谱密度函数均衰减为G q(n)≈1/n2。

因此,有理函数功率谱密度可以描述整个空间频率范围内的路面不平度特性。

非接触式路面测量装置假如路面的细致纹理也需考虑,则可以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或超声波方法。

路面与测量装置中的质量块间的相对位移可由加速度传感器间接获得。

非接触式路面测量装置通常安装在车辆前部的支承横梁上,可安装多个测量装置进行多道同时测量。

倾斜测量装置第二章路面输入及其模型可使用一辆双轮小车并配合自立式陀螺仪来测量非路面的不平度。

地表面的倾斜度由陀螺仪测量,然后通过积分得出位移。

4、何谓轮胎模型?魔术公式轮胎模型有何特点?(6分)答:轮胎模型描述了轮胎六分力与车轮运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轮胎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特点:1)用一套公式可以表达出轮胎的各向力学特性,统一性强,编程方便,需拟合参数较少,且各个参数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容易确定其初值。

2)无论对侧向力、纵向力还是回正力矩,拟合精度都比较高。

3)由于“魔术公式”为非线性函数,参数的拟合较困难,有些参数与垂直载荷的关系也是非线性的,因此计算量较大。

4)C值的变化对拟合的误差影响较大。

5)不能很好地拟合小侧偏情况下轮胎的侧偏特性。

5、轮胎的滚动刚度与静态刚度有何区别?滚动刚度与静态刚度有何关系?(6分)静刚度轮胎的静态垂向刚度由静载荷与变形关系曲线的斜率所决定。

当充气压力一定时,除了在极低载荷作用下外,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的载荷与变形关系基本上均呈线性特征。

可认为在实际载荷范围内,轮胎的垂向刚度不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

滚动动刚度通常可通过考察滚动轮胎对已知简谐振动激励的响应来衡量轮胎的滚动动刚度。

响应在轮轴处测量而激励施加于胎面。

通过测试输出与输入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来获得滚动轮胎的动刚度和阻尼系数。

另一种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轮胎在转鼓或传动带上滚动时的共振频率,来获得滚动轮胎的动刚度。

6、车辆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空气动力对汽车性能有那些影响?为什么?(8分)车辆空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车身外部造型、流体控制和内部流通管道的设计来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

2)在空气阻力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向下的气动压力以提高轮胎附着性,但同时减小对轮胎侧偏力的影响。

3)比例模型或全尺寸车辆空气动力学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4)研究空气动力与底盘设计及车辆使用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对动力性的影响影响高速时的加速性能和最高车速。

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对于A=0.8m2的轿车,ν=65km/h时,55%的能量克服空气阻力;ν=90km/h时,70%的能量克服空气阻力;轿车空气动力性的差异可使空气阻力相差别30%,燃油消耗相差达12%以上。

对安全性的影响高速时的加速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空气升力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空气动力稳定性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对汽车外观的影响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汽车外形;空气动力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7、载货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建立其扭振系统模型?由其振型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10分)载货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由发动机、飞轮弹性主动盘、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差速器、车辆质量。

根据求得的振型画出振型图,并将振型图中振幅为零的质点称为节点。

由于节点处的振幅最小,而扭转切应力最大,所以节点处是危险截面。

由振型图可以得到危险截面所在的部件8、车辆的平顺性是如何测量的?如何评价车辆行驶的平顺性?(8分)测量方法由安装于车辆特定部位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需要而定。

(1) 如果关心的主要是整个车身的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车身的刚性部位,以使得测量结果不受安装部位本身结构振动(如地板的弯曲变形等)的影响。

(2) 如果需要测量高频的结构振动信号,则应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板件上。

(3) 俯仰和侧倾等角振动的测量,可由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测出。

(4) 对于驾驶员和乘员所受到的振动测量,通常需在座椅和人体之间安装一个衬垫。

评价车辆行驶的平顺性9、什么是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4分)由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和减振筒)所承载的质量称为“簧载质量”,主要包括底盘骨架及其他所有弹性部件所承载的质量。

而自悬架摆臂或者弹性元件向车轮端延伸的部件,均归属于“非簧载质量”。

简单来说,能和车轮一起跳动的部件属于“非簧载质量”,而只能和车身保持相对静止的部件属于“簧载质量”。

10、什么是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系统?天棚控制、地棚控制和混合控制有何区别?(12分)半主动悬架是指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悬架。

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以及车身的加速度,由ECU 根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可调和无级可调。

主动悬架是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态,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其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它是在被动悬架中附加一个可控作用力的装置,一般为液压缸、气缸、伺服电动机、电磁铁等。

天棚控制策略是以抑制车身振动为目的的控制方法,是提高车辆平顺性的有效策略之一。

其控制原理为当悬架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ν1与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相对速度ν12的乘积大于零时,半主动悬架系统产生的可控阻尼力F sa 与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成正比,否则可控阻尼力等于零。

即{F sa =c sky ν1 ν1ν12≥0F sa =0 ν1ν12<0} 式中,c sky 为天棚阻尼系数。

天棚控制策略忽略了悬架非簧载质量的振动问题,易造成重载车辆对地面的损伤,降低车辆的道路友好性。

与传统天棚控制策略相反,地棚控制策略是一种旨在控制非悬挂质量振动的方法。

当悬架非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ν2与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相对速度ν12的乘积大于零时,半主动悬架系统产生的可控阻尼力F sa 与非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成正比,否则阻尼力等于零。

即{F gnd =c gnd ν2 − ν2ν12≥0F gnd =0 ν1ν12<0} 式中,c gnd 为地棚阻尼系数。

地棚控制策略忽略了簧载质量的振动,致使车辆行驶时车身振动加速度增加,降低了车辆行驶平顺性。

混合控制策略使可控悬架系统产生的可控阻尼力与簧载质量、非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同时成正比,从而在使车辆道路友好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与舒适性。

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可控阻尼力F h 为 F h =G [αF sky +(1−α)F gnd ] 式中,F sky 为天棚阻尼力;F gnd 为地棚阻尼力;G 为增益常数;α为阻尼力分配系数,通过调整阻尼力分配系数α值,可调节天棚控制力与地棚控制力在混合控制策略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在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同时,不会导致车辆道路友好性变差。

11、车辆运动过程中,轮胎受到的三个方向作用力的功用是什么?车辆操纵特性分析的内容是什么?(8分)车辆运动过程中,轮胎主要受到纵向、侧向以及垂向三个方向的力和力矩,驾驶员对这些力和力矩的准确控制始终是间接的。

轮胎纵向力的作用使车辆加速或减速,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和变速机构来控制驱动力的大小,通过制动系统来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轮胎侧向力的作用是使车辆转弯,驾驶员通过转向系统使车轮产生一个转向角,以此来控制轮胎的侧向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