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导论(马国霞)

合集下载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者沃尔特·艾萨德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流派,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空间经济学是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其主要研究理论为规模收益递增,即当所有投入品的数量以相同的百分比增加时,总收益增加的百分比会大于该百分比。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它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1、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并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宏观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是微观层次上的市场接近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追逐市场接近性优势的微观经济的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聚集力,即价格指数效应和本地市场放大效应,这种前后联系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它们可以使对经济系统的初始冲击进一步放大,从而强化初始的冲击。

聚集力的市场拥挤效应所产生的扩散力决定了最终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

2、即使不存在外生的非对称冲击因素,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也可以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聚集力和分散力随贸易成本的下降而减弱,但分散力的减弱速度相对快。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2. Masahisa Fujita, and Tomoya Mori. 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前沿。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空间经济学基础文献:
1. A. K. Dixit and J. E. St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ion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
第二章 空间经济学文献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2
空间经济学入门文献:
1. Masahisa Fujita. Thunen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2000. 讲述了新经济地理学思想的起源和复兴。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8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学习交流PPT
19
一、概述
1、不同于新古典的“平滑经济”,区域经济是“块状经 济”。
与新古典“平滑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单 调性,而与“块状经济”相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的非连续和 突发性。
24
滕田、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在《空间经济学》(1999) 中指出:空间经济学是以“迪克希特- 斯蒂格利兹、冰 山交易技术、演进、计算机”为标志的。

空间经济学专题

空间经济学专题

空间经济学专题第一部分导论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载体,现实经济生活中空间经济问题无处不在,然而,两个多世纪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空间因素却未能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未能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发表了著名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倡导空间经济学向主流经济学的回归。

他认为,经济地理现象是现实经济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克鲁格曼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空间集聚的现象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并通过这种原因和机制的解释,探讨某一地区(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一、空间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一)、空间经济现象与收益递增1 空间经济现象许多商业中心、产业带、城市都表现为人口、企业及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的聚集,这些就是空间经济现象,其共有的特征就是经济活动的聚集。

产生聚集的原因在于规模报酬递增,因此,空间经济学研究空间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是规模报酬递增。

正是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空间聚集现象才能够不断得以延续和加强。

然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显然,这一假定与现实经济不符。

2 规模报酬递增的相关研究传统理论框架下,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由于认识不清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机理,因此,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都将规模报酬递增作为前提条件,或一种外部性,不解释其产生的原因,而直接作为一种既定的前提来使用。

然而,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经济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发了收益递增的革命。

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1977)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的产品多样化》一文,进一步发展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并以更加明确的形式表示了垄断竞争理论,为诸多研究领域建立收益递增模型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许多理论将产业组织的分析工具应用到国际经济学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出现了新的流派。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一、本文概述《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空间生产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本文将概述空间生产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并分析空间生产对社会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如何成为商品、资本和权力的载体,以及空间生产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本文将首先介绍空间生产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间作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

我们将探讨空间生产如何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空间生产的过程。

接着,我们将分析空间生产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包括空间生产如何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相互作用,以及空间生产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

本文还将探讨空间生产对社会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空间生产如何导致城市扩张、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揭示这些问题,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空间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这篇文章将全面概述空间生产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如何成为商品、资本和权力的载体,以及空间生产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空间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空间生产的理论基础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离不开对空间理论的深入探讨。

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和舞台,不仅具有物理属性,更承载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重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观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空间生产的重要视角。

马克思认为,空间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

空间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的,更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空间被商品化,成为资本增殖的新领域。

资本通过对空间的开发、改造和利用,实现了空间的再生产,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关 于 《空 间 的 生 产 》的 二 手 文 献 多 为 英 文 ,对 列 斐 弗 尔 的 空 间 概 念 有 较 为 详 尽 的 评 价 。如 卡 斯 特 认 为 列 斐 弗 尔“暗 示 空 间 和 整 个 社 会 一 样 , 最 初 都 是 人 能 动 创 造 的 作 品 ,是 人 的 欲 望 的 主 动 表 达 。只 有 接 受 这 种 绝 对 的 列 斐 弗 尔 式 人 道 主 义
研 究 列 斐 弗 尔 的作 品 ,可 以用 来 反 思 当下 中 国 的 空 间 问题 : 空 间 怎 样 被 划 分 和 区 隔 ,空 间 的真 实 和 虚 幻 ,权 力 的 角 逐 ,话 语 的诞 生 ,空 间 的 生 产 和 运 作 。异 托 邦 的 无 处 不 在 体 现 了空 间 生 产 的 荒 诞 之 处 。我 将 在 文 章 中 尝 试 用 哲 学 的 视 角 分 析一两处现 实的案例 。
(这 是 一 个 哲 学 或 宗 教 问题 ) ,分 析 刁‘能 朝 着 这 个 方 向发 展 : 这 一 分 析 是 如 此 依 赖 它 的 形 而 上 学 基 础 ,,2。但 我 认 为 这 一 “形 而 上 学 基 础 ’,恰 恰 体 现 了 列 斐 弗 尔 的 深 刻 性 。再 如 索 亚 在 他 的 《第 三 空 间 》里 运 用 列 斐 弗 尔 的方 法 建 立 起 了他 的 地 理 学 唯 物 主 义 , 并 借 用 列 斐 弗 尔 描 述 他 的 三 重 辩 证 法 。 随 着 列 斐 弗 尔 《空 间 的 生 产 》 等 一 系 列 书 翻 译 成 英 文 ,一 种 社 会 哲 学 领 域 的 空 间转 向发 生 了3。很 多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者 把 列 斐 弗 尔 的著 作 视 为 马 克 思 文 本 的 阐 释 性 过 滤 器 。“今 日 ,现 代 世 界 科 学 和 技 术 的 转 型 要 求 一 种 必 要 的 对 于 马 克 思 思 想 的 重 新 考 察 。一 方一面 ,吸 收 由 马 克 思 的 原 创 性 启 示 ,这 些 概 念 和 理 论 发 展 不 在 具 有 任 何 对 象 。另 一 方 面 ,马 克 思 主 义 概 念 的 更 新 只 能 在 充 分 考 察 了 空 间 之 后 ,刁一能 发 展 出 一 种 最 适 宜 的 方 式 。.’

第1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

第1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

4.2 带有常数项空间自回归模型外生化过程详解
空间自回归 模型外生化过程:
矩阵可逆性的无穷序列表述: ( I n W ) 1 =I n +W + 2W 2 + 3W 3 + 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无穷序列表示: y (I n +W + 2W 2 + 3W 3 + )n (I n +W + 2W 2 + 3W 3 + ) =n +Wn + 2W 2n + 3W 3n + + +W + 2W 2 + 3W 3 + 无穷序列的简化: 令abs( ) 1,W q ( n q 0)均为常数项向量, 则,n +Wn + 2W 2n + 3W 3n + = y 1 n 1-
(0,0.1) (0.1,0.2) (0.2,0.3)
3.1 空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描述
地区 i, j, k 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
yi ai , j y j ai ,k yk X i i , i ~ N (0, 2 ) y j a j ,i yi a j ,k yk X j j , j ~ N (0, 2 ) yk ak ,i yi ak , j y j X k k , k ~ N (0, 2 )
空间滞后 项向量
案例中,空间滞后项向量,实际上 是与地区变量具有一阶近邻关系的 地区观察值的简单平均值。
3.4 空间依赖强度判定的莫兰散点图
标量参数 :样本观察值空间依赖的强度,表示观察值对所有空间依
赖关系的平均依赖水平。
如果Wy可逆,则 y(Wy)1 (Wy)1。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PPT 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空间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空间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方向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活动 和现象的学科,主要探讨地理空间因 素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
详细描述
空间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不同区 域的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空间 均衡理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符合区 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和
可持续发展。
03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要点一
城市规划
空间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 、城市增长边界等方面。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影响 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产业集聚、区域发展、城市经济等,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1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计量和分析方法。
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提供 了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法论基础。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相关性、空 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 供了更加精确的计量工具。
产业转移的空间经济效应
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产业转移过 程中的空间经济效应。
产业转移的政策与策略
研究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政策选择和策略制定,提出促进产业合理 转移的政策建议。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
• 普雷德在1966年提出基础-乘数模型 • 哈里斯在1954年提出市场潜力概念 •
不过,传统的关联效应和传统的空间经济 学理论都无法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 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和定价问题。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要求最低限度的工厂规模 单个企业层面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企业间竞争不是完全竞争
• 其次,可以用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最早从事此种研 究的就是阿隆索(1964),认为城市中商业活动的土地 利用模式可以由杜能模式来决定,只不过中心商务区取代 了城市中心,不同的企业取代了不同的农产品。在杜能的 模型中,人口相对集中在外生给出的城市,这意味着市场 需求是非均匀的,因此当存在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情况下, 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必然表现出从城市中心到外围的差异 性。
空间经济学的概念
新经济地理学(也称空间经济学)
• 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维度纳入 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 模、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空间集中机制, 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 与途径。
• 《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 ——保罗·克鲁格曼,1991
规模收益不变但存在运输成本,或 任何人(企业)都在本地解决(生产)所 者规模收益递增且存在运输成本 需的消费品(或投入品),不会输入任何
消费品(或投入品)
规模收益递增但不存在运输成本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某一特定区位上
规模收益可变但不存在运输成本 存在运输成本且规模收益递增
所有经济活动都在本地不变规模水平上进 行,但无法确定各种,将出现一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 集约化程度随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同心圆圈,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杜能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概念
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和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研究人类经济活 动的空间规律。(张敦富)
❖ 区位黏性(路径依赖)
“坏”的政策,尽管是短期的,具有长时间的后遗症, 解决这种后遗症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制定比导致这种 后遗症时的政策力度更大的政策。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实际工资差异
0
CPS C
S
ST
S
S0
(南部进行补贴)
CPN B
A
E
补贴以前实际工资差异
(北部实际工资减去南部实际工资)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特征
❖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 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பைடு நூலகம்济,它是由经 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性导致的。
❖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有空间就有距离,距离因子是区位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空间经济学导论
马国霞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概念
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 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研究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 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 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分析工具
3.1 门槛效应与区位黏性
SH E3 E4
1
1/2
E1 E2
0
S 0 B 1
贸易自由度
S H 北部区流动要素在流动要素中份额
分析工具
3.1.门槛效应以及区位黏性
❖ 门槛效应
传统理论认为,政策力度小,绩效就小。但空间经济 学分析可知,政策的细微变化有时会引起急剧的非线 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变化加大了我们预测政策变动效 应的困难。
产生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产生
经济学
地理学
注重时间过程,区域 为一个均质地域,强 调各要素在时间轴上 的协调、反馈作用。
空间经 济学
注重空间特性,强调区 域的空间分异。即使考 虑时间,把区域设为随 时间变化的线性过程。
量化分析
收敛与发散、主导产
业选择、经济增长差 异、投入-产出分析
时间 空间
空间表达
空间结构、梯度推 移、城镇体系、功 能区划、空间规划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经 济学重要区别。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
空间经济学运用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和循环因果解释地 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学更注重经济 差异、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的研究。
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的重要作用。区域经济更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区位选择 的意义。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
即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 各组成要素、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即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能 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内 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
即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规律,也 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
产生与发展
历史渊源
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历史脉络
起步阶段
区位论
发展阶段 空间结构理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论
增长极理论 倒“U”型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 空间作用理论 累积因果理论
提高阶段 新经济地理学
核心-外围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 新产业空间理论 世界溢出模型
微观研究
中观研究 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
空间经济学偏向应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区域经济学 更注重实证研究。
内容
1. 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 3. 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4. 核心-外围理论 5. 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
分析工具
1. 垄断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增
完全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无法解释 空间集聚现象。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利润为 0,这种0利润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所具有的很 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 或 “蒸发”而造成的损失。
分析工具
3. 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区位黏性
产业集中在某一区域产生的聚集力有很强的惰性,区 域政策力度小时,这种政策无法改变已有的经济格局。 但这种政策力度超出某一门槛值,企业或生产要素开 始转移或企业选择新的区位。
持续点:整个经济系统保持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突破点:整个经济系统变得不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
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 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空间 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 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 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经济学研究 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
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 则来组织系统内各区域中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使之形成一 个既能顺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地区优势 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多层次 城市为结点,由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点分布网等网络系 统将全区域连成一体的经济有机体科学。(周起业)
垄断竞争指一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具有垄断性, 导致了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促使产业集聚。不同产品 之间又有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使得不同产品之间有具有 竞争性。
分析工具
2. “冰山”成本
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以及这 些决策反过来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空间分布? 杜能和萨缪尔森提出“冰山”成本
1/2
1
SH
门槛、黏性以及补贴
分析工具
3.2 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
许多地区利用纳税者的钱补贴企业,以达到吸引更 多企业的目的,但这种补贴的政策作用的大小受到 门槛效应、不连续性和黏性的约束和影响,任何小 于门槛补贴值的补贴都不会起作用的,超过了门槛 补贴值,将发生急剧变化。当补贴超过门槛值时, 补贴的地区可以吸引产业集聚,这种集聚过程是非 连续性的,并受到黏性的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