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ATD-X第四代战斗机

合集下载

日本战机 发展简史

日本战机  发展简史

【发展简史】1940年9月13日,中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

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

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战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

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日寇的这种战斗机就是著名的零式,编号A6M。

这场战斗参战的是还未完全定型的零式11型(A6M1),1940年7月有15架投入中国战场试用,配属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其性能立即引起了支援中国的“飞虎队”陈纳德(Chennault)将军的高度注意。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

零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

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航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

1937年日本海军对舰载战斗机提出的要求是高度4千米、速度500公里/小时、武器为两门机炮和两挺机枪,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

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盟国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

日本航空自卫队“翅膀越来越硬”

日本航空自卫队“翅膀越来越硬”
“ 防空识别圈”内。


政工学刊 ・0 6 1 20 ・( 卜一
维普资讯
外 观察 军

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苏联, 北部地区首当其冲, 中部地区则随时要 向
行员就可以援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 为了 “ 保护武器” 而开火, 无需
先请示后方指挥官。同样, 海上自 卫队的军舰也可以援引此项条文, 在“ 遭到攻击” 时开火。 不仅如此, 此前航空自卫队的战机只能对同属航空 自卫队的僚 机进行支援, 而不能干涉海上的事务。 而如今为了加强海空协同, 自 卫队的新解释还包括: 在海上 自卫队舰艇遭到攻击时, 航空 自卫队 的战斗机可以对其进行火力支援。 《 产经新闻》 的报道指出, 卫队是根据几种预案, 自 如在东海活
过去.t E本航空 自卫队飞机在巡逻时如果受到攻击 , 需要由后 方指挥官判断是否可以开火。 而现在, 卫队内部提出新建议: 自 战斗 机本身就是 “ 武器”, 当对方飞机对航空 自卫队的战斗机开火时, 飞
有航空总队、 航空支援集团、 航空教育集团、 补给本部和航空开发
实验集团等。航空总队是 E t 本空中力量的主要作战部队。
●朱 伟
空自卫队 翅 膀越 来 硬, 越 ,
动的 E t 方军舰, 或在 “ 防空识别圈”内活动的 P 3 一 C巡逻机受到了中 国军用飞机的攻击, 日方飞机应当如何紧急出动进行支援攻击诸项
军的E 2 鹰眼 20” 一 C“ 00 标准进行改进。E 77 一6 预警机和美国的
E3 一 预警机相似。 此外,t E本航空自卫队为追求远程作战能力, 正
以“ 远洋防空” 为指导, 精心挑选新战机
虽然 E t 本航空自卫队拥有的战斗机数量不多,只有 30多 6

日媒称中国独立研发两款五代机或缺可合作伙伴

日媒称中国独立研发两款五代机或缺可合作伙伴

日媒称中国独立研发两款五代机或缺可合作伙伴【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THE PAGE新闻网4月7日报道,日本防卫省透露称,正在研发的先进技术试验机(ATD-X)预计将于2015年8月份进行首飞。

该战机是专用于测试隐形性能以及全新发动机上所配备的向量喷嘴的高运动能力机体。

日本目前虽未正式决定是否要以ATD-X为原型开发大型的未来战机F-3(暂定名称),但是已经开始着手为未来战机的开发做准备。

报道称,ATD-X在开发过程中,曾在法国的屋内设施中,用战机模型进行雷达反射截面面积(RCS)的测量。

日本计划在国内也建设一套野外RCS测量设施。

通过Google地图的卫星照片能够确认,中国也正在进行RCS测量设施的建设,这对于正式的隐身战机开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通过该设施,还可进行关于实用战机的高功率发电机的开发和雷达、飞行器电子装置、ATD-X中未配备的内装式兵器仓的研究。

目前,日本国产隐身战机开发所需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地进行,但是由日本防卫省研制的隐身战机ATD-X未必会真的投入生产,毕竟迄今为止仅仅作为基础研究而终止的研究不在少数。

即使该开发最终没有被采用,也具有一定意义,因为就未来而言,这是一场投资保险,不管日后哪个国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研究,归根结底都是日本为未来战机开发所作准备的结晶。

与以往相比,如今战机的开发变得更加复杂。

以前只要机体采用优良的发动机和好的空气力学设计,就可以研制出高端的战机,但那个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在当前的战机开发中,隐形技术、雷达、光学传感器、飞行器电子装置等新的要素变得十分重要。

优良的发动机可以做出好的机体,这仍然是不变的重要基础,但是现在越来越重视开发具有隐形设计并运用高端飞行器电子装置的网络战机,某种程度上,软件开发所占据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战机的价格暴涨,开发费用也随之大幅增加,一个国家很难独自完成战机的开发。

美国正在研发的隐身战机F-35就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出资开发的。

从日本“心神第四代战斗机技术验证机看日本航空工业能力

从日本“心神第四代战斗机技术验证机看日本航空工业能力

从日本“心神第四代战斗机技术验证机看日本航空工业能力看气动布局:有明显三代机特征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知道世界上目前只有美、俄等少数几个国家已经研发或正在研发第四代战斗机,宣布公开四代机研制计划并制造出样机的国家也为数不多,日本算是这少数国家之一,您在以前本刊的采访中就曾说过,要评价一架飞机,首先要看的就是气动布局,那么日本“心神”战斗机从气动布局上讲有什么特点?您能否评价一下这架飞机的设计思路和水平?王正平教授(以下简称王):其实,第四代战斗机在设计上,其气动布局都有一些共有的特点,具体到每架飞机上,则有各自一些特有的特点。

具体到“心神”上来讲,它实际上就是一架第四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关于四代机所需要的高推重比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先进综合航电技术、先进气动布局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都需要在这样一个平台作为技术集成的对象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才能够集中验证和试验日本在先进战斗机领域究竟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因此,它用于技术探索和验证的因素比较大,还是立足于验证四代机的核心技术。

当然,作为一架技术验证机,“心神”身上的确体现出了许多四代机的相关技术,从最初的第一印象来看,它好像的确是参照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F-22来设计的,从日本人的思想定位上,也是这么认为的,就是设计一款第四代的具有隐身性能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这种设计思路就决定了,“心神”在总体外形上一眼看去,跟目前其他三款四代机都很相似。

记:那么从具体的气动设计上来讲,比如“心神”的机头虽然有菱形的隐身设计,但机头总的看却相当修长,与机身整体比例明显比F-22看上去要长不少,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很像F-15的机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王:仅从机头布局来看,“心神”与F-22相比,应该说还带有一点点三代机的特征,即显得稍微细长一些,可能更像是F/A-18“大黄蜂”,F-15的机头还是要更宽一些的。

从术语上来讲,就是长细比比较大,还是朝向三代机布局上靠,不光机头,机身也是如此。

几种四代机J20,F22,T50的气动比较

几种四代机J20,F22,T50的气动比较

⼏种四代机J20,F22,T50的⽓动⽐较⼏种四代战机⽓动特性分析1.前⾔飞机作为⼀种重要的战争⼯具⾃1911年的意⼟战争开始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杜⿊“制空权”的产⽣更是把飞机在战争中的作⽤推向了更⾼点。

⾃喷⽓式飞机诞⽣以来,国际上现在习惯把飞机划分为四代,第四代战机也就是最新⼀代战机的研制更是各国竞争的热点。

⽬前世界上存在和研发中的四代战机有:美国已经服役的F22,以及将要服役的F35;中国成功试飞的J20与J31;俄罗斯与印度共同研发的T50;同时还有⽇本研发中的“⼼神”。

本⽂就美、中、俄三国存在并⽐较成熟的四代机F22、J20、T50根据⽹上图⽚和部分已有资料,在⽓动设计上做了⼀些初步分析并⽐较了他们各⾃的优缺点。

2.飞机的⼀些具体参数注:1. 以上参数为⽹上给出仅作参考,甚⾄T50与J20还处于验证阶段,其参数为⼀些航空爱好者估算⽽出。

2. ——表⽰参数未给出。

飞机型号 F22 J20 T50 乘员 1 1 1 机长(m )(不含空速管)18.92 21.26 22.0 翼展(m ) 13.56 12.88 14.20 机⾼(m ) 5.08 4.45 6.05 机翼⾯积(m^2) 78.04 —— 78.8 空重(kg )17000 14365 17500 正常起飞重量(kg) 27216 25000 26000 最⼤起飞重量(kg) 38000 37000 36000 巡航速度(km/h)1963(1.82马赫) 1.83马赫 1,400 最⼤飞⾏速度 2.14马赫 2.5马赫 2,600(km/h) 最⼤升限(m ) 19812 20000 20000 实⽤升限(m ) 18000 18000 18000 航程(km)(带两油箱)4830 5500 4000 作战半径 (km) 2177 2000 —— 翼负荷(kg/m^2) 378 —— 470 推重⽐ 1.4 —— ——3.F22、J20、T50的⽓动特性3.1⽓动外形设计飞机型号F22 J20 T50 机翼形状蝶形翼三⾓翼三⾓翼后掠⾓⽐较⼩⼤中垂直尾翼⼤舵⾯操纵全动全动腹鳍⽆两⽚⽆⽔平尾翼全动⼩⾯积近似⽆全动鸭翼⽆上反全动⽆边条绫线边条绫线边条+翼前⼩边条绫线边条+可动边条翼机⾝宽⼤短粗偏窄修长扁宽修长进⽓⽅式两侧进⽓两侧进⽓两侧进⽓升⼒体技术较好升⼒体较好升⼒体⼤升⼒体采⽤边条翼技术是是是进⽓道CARET进⽓道DSI进⽓道CARET进⽓道进⽓道间距窄间距窄间距宽间距尾喷管形状长⽅形圆形圆形长细⽐⽐较⼩⼤中放宽静稳定性是是是3.2 F22⽓动设计分析3.2.1 兼顾亚⾳速和超⾳速巡航的蝶形机翼设计四代机与三代机在⽓动上很⼤的不同点在于四代机要求超⾳速巡航,这就需要降低超⾳速阻⼒系数,⽽降低超⾳速阻⼒⽆外乎增加后掠⾓、减⼩展弦⽐、减⼩机翼相对厚度、减⼩机⾝最⼤截⾯、增⼤长细⽐等措施。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

四代战机发展历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在50年代就实现了超音速化,因而现代战斗机一般是按超音速断代的。

到目前为止,超音速战斗机共发展了四代。

在设计思想上,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以追求更高的飞行速度为主。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X-1火箭飞机首次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出现的许多亚音速喷气战斗机也为实用超音速飞机的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100和前苏联的米格-19。

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8年开始研制的,其原型机YF-100A 于1953年5月25日完成了首次飞行。

米格-19是前苏联第一种实用超音速战斗机,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制。

为了研制米格-19,米高扬设计局先制造了一架验证机,它于1952年10月进行了首次试飞。

而经过大量改进的米格-19原型机首飞日期则是在1953年9月18日。

因此,究竟这两种飞机谁先谁后,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除F-100和米格-19外,还有美国康维尔公司的F-102“三角标枪”、麦克唐纳公司的F-101“巫毒”,英国的“猎人”式、法国达索公司的“超神秘”、瑞典的萨伯-35等。

这一代战斗机的性能特点是低超音速,最大平飞速度为1.3~1.5马赫。

为了实现超音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发动机推力,使用后掠翼布局和三角翼等。

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机枪、机炮和火箭弹,后期改型加装了导弹,增强了攻击能力。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性能仍然偏低,速度不够,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

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

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日本空军的F2战斗机(图)

日本空军的F2战斗机(图)

日本空军的---F2战斗机日本F2战斗机日本F2战斗机日本F2战斗机日本F2战斗机F2战机是日本和美国在80年后期开始合作以F16---C/D(第40批次)为母体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在许多人眼里,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大国,两强联手研制的F2战斗机肯定是好货,这好像是顺理成章,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可以判断优劣。

研制背景:由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本国的资源匮乏,日本的对外扩张野心路人皆知,对外扩张得有强大的军事机器,这些年来,日本为其军事实力的扩张,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80年代初期,日本防卫厅鉴于F1战斗支援机已经落后,在90年代开始将步入老化期,因此,在1984年年底提出F1后继机FS-X计划。

主要要求该机能够携带ASM-1和ASM-2反舰导弹对海上舰艇实施打击,其次能够担负国土防空任务,并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

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要求不是很高,国际市场上有多种型号飞机能担当此任务。

但是,小日本没有这么做,想自己开发,以此提高本国的航空工业。

由于小日本没有完善的航空体系(包括没有完整的风洞体系、没有单独研制先进的发动机经验),日本防卫厅估计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

就在此时,小日本的老大---山姆大叔(美国)来了,关心小日本说,老弟,你没有开发先进战斗机的经验,没有完善的航空工业,自己开发的周期长,费用高,风险高,我来帮你一把,大家一起开发吧。

由于上述原因,加上美国人的压力,日本人只好接受美国人的“建议”。

当时,美国人提出3种开发蓝本方案供小日本选择:就是以F15,F16,F18.母体进行改进。

小日本当时认为,改进F15的效果最好,但是,价格昂贵;F-16改造案虽然研发经费和量产後的飞机单价较经济,但是,综合性能较差;F18 F/A-l8改造案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虽然研发经费和量产後的飞机单价都不低,但是, F18的对海对地的攻击能力强,使用和维护费用低,加上是双发动机,可靠性高,因此,小日本一开始就选择了F18。

日本航空自卫队机型全记录

日本航空自卫队机型全记录

日本航空自卫队机型全记录战斗机是美国造,教练机是国产——¤装备的主体是美国造日本航空自卫队自1954年7月1日成立以来共装备了37种机型,大都是美国制造的。

日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得美国飞机。

一是美国无偿援助;二是引进美国飞机生产线;三是整机引进。

C-130H运输机、E-2C早期预警机和E-767早期预警机就是日本从美国整机引进的代表。

日本航空自卫队成立之初,飞机和其它所有装备几乎都是美国无偿提供的,包括T-34、T-6、T-33教练机,F-86F、F-86D战斗机以及C-46运输机等。

二战后,日本战败,日本空军已不复存在。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无偿援助,日本是很难建立起航空自卫队的。

美国空军对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之母。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主力战机都是由美国制造的,采取的方式通常是引进美军先进飞机的生产线,生产日本的主力战机。

从F-86F到F-104J,再到F-4EJ、F-15J都是如此。

日本还曾引进过美国教练机和直升机的生产线。

1963年,美国停止了对日本的无偿军事援助,但早在1956年就已经启动了FMS(有偿军事援助),所以美国对日本援助一直没有停止过。

日本通过美国政府牵线与美国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但要交付必要的生产经营成本。

另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商业核算的方式与美国等企业签订合同。

日本综合商社就成为中介人。

日本政府专用机波音747-400就是通过商业核算的方式获取的。

日本有时还采取商社进口和FMS混合型获取飞机。

例如E-767早期预警机的机体是日本公司进口的,但装备的搜索雷达等电子仪器却是通过FMS方式获得的。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飞机中美国制造的飞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日本国产机和教练机也有一定的数目。

T-1、T-2、T-3、T-4和T-7都属于国产机。

其中,T-1B和T-4两种机型完全是日本自己生产的。

同时,运输机中的半数以上都是日本自己生产的,如C-1、YS-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国产ATD-X第四代战斗机在日本?边国家普遍升级空中力量的今天,航空自卫队已经丧失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日本一直在寻求新的机型以替换九十余架使用六十年代技术与麦道合作生产的F-4EJ战斗机。

在过去一年中,外界将注意力聚集在日本在外交上的努力,该国试图购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22A战斗机,这是世界上惟一已经投入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

不过由于美国军方高层一些人认为F-22A不得出售国外,并且国会曾在1998年立法禁止“猛禽”外销,美国一直拒绝提供机密资料。

日本对于同为洛·马公司生产的也很感兴趣,不过要到下一个十年末期才能获得此型战机。

防卫省长官石破茂甚至表示如果日本不能获得F-22A的话,日本也可以?购欧洲的“台风”。

除了外购外,自研下一代战机也是日本的选项。

今年的8月10日,防卫省决定继续推动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将下一年度国防预算的主要开销用于尖端国产战斗机技术的研究,并计划开发能够进行测试飞行的“先进技术验证机”,也就是所谓的ATD-X,或者称为“心神”。

预计ATD-X将兼具隐形性和高机动性,并且将装备本国研发的发动机,首次飞行时间定在5年内。

IASC原文作者表示ATD-X的研制将有助于验证日本本国的隐身、先进机动、发动机、雷达以及光传飞行控制技术,他认为这个项目似乎避免美国的参与,至少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像当年的TRDI/三菱F-2战斗机项目那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早在2005年9月到11月之间,日本就曾将全尺寸模型秘密运往法国进行一系列隐形效果的测试,这其中包括整个雷达反射截面、机体吸波性能和发动机红外辐射等。

原作者推测这一举动表明TRDI可能在试图获得法国与其他方面的帮助。

总体上看,ATD-X的设计与F-22外形非常相似,且同样?用了推力向量和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

在今年的防卫技术研讨会中,TRDI展示了金属风洞模型,之前有日本电视节目显示,一个小型的无线电控制的ATD-X试验模型已经试飞。

ATD-X可能发展为日本下一代国产战斗机。

迄今为止,可作为航空自卫队下一代战斗机F-X候选对象的先后有以下5种:F-22“猛禽”、F-35“闪电”、F-15FX“鹰”、F/A-18E/F“超级大黄蜂”和欧洲“台风”战斗机。

其中,F-22和F-35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本文以西方战斗机划代方法为准),剩下的分别属于第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

由于技术保密原因,日本被授权许可生产F-22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美国国会禁止向任何国家出口这种战斗机,不仅仅是针对日本。

只要这一禁令不解除,日本就不可能买到F-22。

至于另一种第五代战斗机F-35,虽然是由多国共同研制,不存在出口限制问题,但各参与国要分担生产任务,很难允许日本以许可生产方式完全在国内制造。

而且,F-35的研制进度也严重滞后,研制费用高涨。

虽然其可能在2014年得以出口,但考虑到今后试验的拖延,F-35很可能赶不上航空自卫队替换F-4EJ战斗机的时间。

除F-22和F-35之外,剩下的三种战斗机都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选择,即使最终能够许可生产,日本在技术转让方面也难以得到很大收获。

如此一来,选择国产战斗机无疑成为现实可能。

目前,技术研究本部正在研制ATD-X先进技术验证机,它将测试隐形性能、高机动性以及“智能蒙皮”等多种先进技术,被视为国产战斗机研制的基础。

虽然因预算等原因,这一项目不一定能够实用化,但其研究必须继续下去。

对日本这样缺乏天然资源的国家而言,先进技术的储备就是最大的资源。

拥有研制武器的能力,与拥有实际的武器一样,都可以形成对敌人的遏制力。

2006年5月,防卫厅公开了ATD-X全尺寸RCS(雷达反射截面)测试模型的照片,随后宣布将于2010年以此为基础研制先进技术验证机“心神”。

同年9月至11月,该机全尺寸RCS测试模型在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总署实验室进行了雷达反射测试。

此外,在“高机动性飞行控制系统研制计划”的名义下,该机的1:5比例模型机已于2006年开始飞行试验。

这一模型机长约3米,翼展2米,主要用来测试ATD-X的飞行品质,特别是大迎角状态下的情况,并为飞行控制软件的研制采集飞行数据。

为提高机动性,当代战斗机特意放宽了静稳定性,以计算机控制飞行,因此飞控软件的研制极为重要。

2007年9月至11月,该模型机又进行了40次飞行试验,以确认高机动性条件下的飞控系统性能。

试验结束后,防卫省要求将此前分散进行的各项先进技术研究统一在验证机项目下,于2010年开始实机研制,最早于2011年实现首飞。

此外,发动机和操纵系统的研制预计于2009年开始。

防卫省研制ATD-X的初衷是为了研究如何对付隐形战斗机,例如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T-50等飞机。

ATD-X战斗机的风洞模型乐观派认为,如果利用ATD-X研制隐形战斗机,并能在2017至2018年投入使用,虽然赶不上F-X计划的进度,但可以在今后用来替换自卫队现有的F-15早期型战斗机。

然而,F-22和F-35的“难产”使人很难对新战斗机的研制保持乐观。

特别是发动机、雷达和各种传感器,都要“从零开始”,这极为耗费时间。

此外,模型机和实战用飞机的飞控系统软件也有很大区别,如果ATD-X于2011年首飞,到2017年实用化,其间只有6年时间,要解决全部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作为第五代战斗机,F-22不仅强调隐形性能、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还装备有高性能的雷达和电子战设备,并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和高度的可维护性。

如果要以ATD-X为基础研制F-3战斗机,必须克服大量技术障碍。

而且,美国在隐形、雷达和数据链等技术的输出方面更为敏感,可能会在日美关系中造成外交难题。

从这一角度看,ATD-X战斗机究竟能发展成为F-3战斗机,抑或是以“心神”验证机而告终,最终可能要取决于政治判断。

日本研制的主动相控阵雷达T/R组件ATD-X全长14米,翼展9米,起飞重量8吨,小于同是单发飞机的F-35。

未来战斗机上使用的种种新技术都将在该型飞机上得以应用。

例如,在低可探测性方面,该机在法国的试验证明,其隐形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虽然尚不清楚其能否达到F-22那样的“超低可探测性”级别,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分析试验数据,该机的可探测性指标还能得到进一步改进。

在高机动性飞控系统方面,研制方在研发飞控软件的同时,还将进行飞行测试,以验证发动机实现矢量推力的能力。

这一技术曾在美德联合研制的X-31EFM验证机上使用,结果证明其有助于飞机在过失速机动等大迎角状态下进行高机动性飞行。

ATD-X要成为战斗机的障碍之一就是发动机问题。

该机预计装备XF5-1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约5吨。

如果使用两台发动机,对起飞重量8吨的战斗机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ATD-X成为战斗机,为确保其隐形性能,必须设置机身内置武器舱,还要装备大型雷达、各种传感器和足够的燃料,起飞重量不可能只有8吨。

这样一来,必须大幅提升发动机推力,而XF5继续改进的余地还有多大,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综合射频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智能蒙皮”。

在该机的蒙皮上,根据需要布置的传感器同蒙皮一体化,以实现低可探测性。

此外,由于传感器具有多种性能,也减少了机身开口数量,同时收到了隐形、减重和节省机内空间的效果。

例如,F-22的机体上布置有64具各类天线,而F-35就减少至21具。

据说如果采用智能蒙皮,天线数量将减少至8具,这还是因为要保证覆盖360度范围,数量不能再减少的缘故。

ATD-X还将采用光纤操纵,技术研究本部已经为此开发了多种方案,并将在该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总之,ATD-X能够同时测试综合射频传感器、电子战系统和发动机等装置,虽然它不能直接作为战斗机使用,但对于研制国产第五代战斗机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010年4月日本打算为本国第五代战斗机的原型机安装国外发动机。

目前,已经向一些主要发动机制造公司发出了对第五代战斗机所用喷气式发动机相关信息的征询书,要求这些公司在2010年5月10前提供有关本公司产品及其价格的全部资料。

日本对非加力状态下功率不低于44~89千牛的发动机感兴趣,其候选发动机包括: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F404发动机,Snecma公司的M88-2发动机以及Volvo Aero公司的RM12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分别在波音公司的F/A-18“超级大黄蜂”,达索公司的“阵风”以及萨伯公司的JAS 39“鹰狮”战斗机上使用。

日本发动机制造公司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IHI)获得了为ATD-X 方案研制XF5-1发动机的任务。

日本打算为第五代战斗机的原型采购国外发动机可能是日本政府的一种战略,可以使IHI公司完全集中精力研制自己的发动机。

以前,日本曾计划向美国购买F-22“猛禽”第五代战斗机,但是美国国会禁止出口该型飞机。

最终日本在2004年开始为本国第五代战斗机研制项目拨款,该研制项目由Mitsubishi公司承担。

2005年,在法国对第一架Shinshin飞机模型的无线电波反射情况进行了检验。

目前,根据研制计划,日本制造了两架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但是都没有进行首次飞行。

预计,日本第五代战斗机的飞行样机将在2014年以前准备好。

未来Shinshin飞机的技术性能暂时未知,目前掌握的情况是该飞机将配备具有偏转推力矢量的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光纤远程控制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日本可能宣布为国民自卫队空军采购战斗机的竞标。

候选机型包括F/A-18E/F,“台风”以及F-35“闪电Ⅱ”战斗机。

2011年6月,日本防卫省重申: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MHI)主导研制的ATD-X"心神"(Shinshin)高机动隐身战斗机验证机将在2014财年(译者注:日本的财年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因此2014财年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 日)首飞。

防卫省表示:"ATD-X是某种高机动隐身战斗机的试制品,采用了多项可能用于未来战斗机的先进技术/系统,用来在多种飞行条件下验证和确认这些技术/系统的实用性和作战效能。

该机还拟被用于防空系统抗击隐身战斗机的研究,这类隐身战斗机未来可能部署在(日本的)临近地区"。

在2008年的日本国际航展上,日本首次公开了ATD-X(译者注:该编号的含义是"先进技术验证机")的全尺寸模型。

当时许多观察家认为,日本独立研制这种战斗机的成本和风险极高,并推测日本此举是为了给获取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22战斗机的企图提供某种讨价还价的筹码。

不过,美国国会始终禁止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出口F-22。

与此同时,日本仍在推进其F-X战斗机选型计划,防卫省已在今年4月发布了该项目耽搁已久的招标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