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感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她也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小说,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与作者,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

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项链》篇1【教学目标】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十年青春一个“回想”爱慕虚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苦不堪言三、讨论a、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项链》教案范文五篇

《项链》教案范文五篇

《项链》教案范文五篇《项链》教案范文五篇《项链》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标准、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考虑: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老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p 字形构造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概鉴1、知识目的:〔1〕理解作家、作品。

〔2〕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认识人物形象。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项链》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图片)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项链》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项链》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项链》教案设计(精选12篇)《项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项链》的教案篇一设计意图:数的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

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按颜色或形状等其中一特征进行排序的规律。

2、引导幼儿幼儿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珠子(颜色和形状各异)、绳子、展示架2块、教师自制的项链一条(按颜色排序)、贴绒彩色卡片(与事先穿好的项链相对应)、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教师戴一条自制的珠子项链(按颜色排序),引起幼儿动手制作项链的兴趣。

教师交待制作项链的要求:每个小朋友穿一根项链,先把绳子的一头打个结,保证穿好的珠子不会掉,然后一个一个珠子往绳子上穿,这时要动脑想怎么穿才能使项链更漂亮,珠子不要穿得太多,最后把两头打结在一起。

幼儿分组制作项链,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同时也穿一条按形状排序的项链。

2、幼儿各自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挂到展示架上,教师将脖子上戴的项链和刚制作的项链都挂在展示架上。

请幼儿比一比谁制作的项链最漂亮。

3、教师将幼儿认为漂亮的项链挂在另一展示架上,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它的排列有什么小秘密?”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按颜色、形状排序)每当幼儿说出一种排序的方法,教师就出示一种排序贴绒卡片标志,与幼儿一起分析排序规律,并进行接龙。

教师小结:哦,现在我明白了!这些项链漂亮,原来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穿起来的,有颜色的变化、有形状的变化。

现在请小朋友按颜色的变体规律或者按形状的变化规律再来穿一条项链,看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更漂亮些了,好吗?4、幼儿动手自制项链(幼儿可根据自己能力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当提问:“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

《项链》教案15篇

《项链》教案15篇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链》教案1活动目标:1、在穿项链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爱意。

活动准备:1、前期经验:知道3月8日是妇女节。

2、穿好的项链一条、挖好孔的花片若干、线、大小吸管若干、背景音乐《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一、结合节日,引出主题——说说妈妈的节日1、结合节日,引出主题。

*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是谁的节日吗?2、夸夸好妈妈,感受妈妈的爱*小朋友,谁来说说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你的?*我们的妈妈,她们爱我们,爱工作、爱劳动、尊敬老人,她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人。

小结:今天是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也是奶奶、姥姥、姑姑、阿姨、老师的节日……二、欣赏探究——为妈妈穿项链1、欣赏(教师出示项链范例)*小朋友猜一猜,项链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如何串成条,打结成环,如何将吸管与花片结合,怎么穿更漂亮等等。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今天是妈妈的节日,我们也来穿条漂亮的项链送给妈妈好吗?3、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穿项链。

*幼儿分小组围坐在桌前,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践。

*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亲情。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提醒幼儿在串的过程中注意花片与吸管的间隔排列。

四、引导评价1、评价*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你们都穿出了漂亮的项链。

妈妈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特别高兴。

2、表达对妈妈的爱*我们的妈妈那么爱我们,那么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呢?你能为妈妈做什么呢?*你把项链送给妈妈戴的时候,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呢?*幼儿给妈妈送项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教案教学设计东林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冉华教学目标:1、学习在小说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示人物的形象的手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3、字词内容在预习时已布置阅读《导、析、练》中的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体会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相关材料: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文坛,(《羊脂球》通过在普鲁士军队向巴黎大举进攻之际,有十个包括资产者和妓女在内的人临时租乘一辆邮车转移的故事,肯定了妓女羊脂球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道德还远远不如一个妓女。

)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

作者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很深,1878年,他调到会计部门工作以后,科长明确禁止他做公务以外的事,他无法忍受,只得放弃海军部较好的经济待遇,由福楼拜介绍到公共教育部做一名随员,他的作品中对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的不稳定与处境寄托了深切的同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

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英语课文里就接触过,而今天当我们复读时,希望大家学着从鉴赏的角度重新品味。

检查预习早读时抽学生上黑板默写以下词语:寒伧黯淡自惭形秽面面相觑租赁誊写裙褶惆怅怨天尤人1、提问: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明确:项链2、提问: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明确: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略地复述一下。

以上内容由于高一英语课中已接触过,故可以概括性的带一带,尽量节约时间4、十九世纪法国的城市可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层:大资产阶级(贵族)、中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产阶级,你认为玛蒂尔德是属于什么阶级的人?举出依据。

明确:她是个小资产阶级,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只得跟教育部的小书记结婚。

住宅寒伧、墙壁暗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家里有一个小女仆,桌布三天没洗,喝一般的肉汤。

二、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提问回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哪些?语言、行动(细节)、心理、肖像)1、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塑造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形象是玛蒂尔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用的最多的,心理描写。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教师归纳总结1、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三、理解小说的主题1、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找一找情节:赔项链知项链中,她的变化。

明确: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就设法偿还。

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小阁楼,磨粗了粉嫩的手指,拼命地挣钱,艰难地攒钱,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高声大气地说话⋯⋯她的外貌特征与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不再做那些不着边际的美梦,也不再成天的抱怨与幻想,她懂得穷人生活的艰难了。

这是她的性格上的变化,也是她精神世界的变化。

2、从她勇敢的承担责任,花了十年来偿还债务的这种行为你又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玛蒂尔德?请读18 页“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件事到底是成全了她还是败坏了她呢?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讨论法)明确:玛蒂尔德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侧面。

她的性格中也善良、质朴、诚实的本色。

当项链丢失并确认不可能找到这一可怕的灾难时,她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如何按时还上?(拷问:如果是在座的各位,面临这样要花十年的代价来偿债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做法?)而玛蒂尔德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

不可否认,当生活突变,面临重大危难而负债累累,不仅向往的日子没有出现,连小康之家的日子都保不住时,她能勇敢地面对,并无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开始承受,这不能不说是玛蒂尔德美德所在,也正是她性格最终发生根本变化的内在原因。

(范恒立老师曰:从这一点坚守“诚信”的美德上,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发展得那么快的一个原因)当十年之后,再见她的女友时,她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去跟她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务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

为什么不呢?从这达观、坦然,平和的心态,我们看到她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

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

就在漫长的10 年还债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

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追问:十年来,玛蒂尔德对因参加舞会而丢失项链的这件事后悔过吗?明确:“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可见,他常常的回想那个舞会,那个晚上的一切,她内心世界中也有不变的东西。

3、请一个同学起来总结一下小说的主题。

见单元阅读能力“课文点拨”。

小结: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的,我们可以通过女主人公的生活追求透视到她生活的那个时代,从而了解到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社会风气及产生这种风气的原因。

四、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1、“失项链”是女主人公命运变化的转折点。

要是不失项链,她的一生就会改写。

小说为什么结尾了,才出人意料的说出项链是假的呢?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完成课后练习三(学生讨论)明确: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

A、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B、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C、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可追问,为什么富有的佛来思节夫人会有假项链?)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

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

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并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

3、作品结尾,在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后戛然而止,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

于是就有很多关于玛蒂尔德命运的推测,你们也来为作品续个结尾,看看能不能超莫泊桑这种结尾方式,给小说带来更大的魅力?(学生发挥想像,设想各自认为可能成立的结尾,完成课后练习四,大家讨论)明确:文中结尾好,因为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所以,我们可以为这篇小说题幅对联:爱慕虚荣换来十载苦痛巧设情节留下百年称颂五、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的主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项链》你自己对主题有没有不同的思考与观点?观点一: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我们刚才说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不切实际,是虚荣,玛蒂尔德最多只是想得到更好一些的生活,吃点鲈鱼和松鸡翅膀,得到部长的注意,但是灰姑娘却是想要找到白马王子,当王妃,这个志向可以说是比较远大的了,但是,灰姑娘似乎更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成功了,而玛蒂尔德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的愿望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苦的代价,为什么呢?再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 -- 韦小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