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及语言的艺术设计

合集下载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制作与特点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制作与特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制 作与特点
目录
• 影视声音概述 •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制作 •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特点 •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艺术表现 •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未来发展
01
影视声音概述
影视声音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影视声音是指电影、电视剧等视听媒 体中除人物对白、旁白等语言形式之 外的所有声音元素,包括音效、音乐 和环境音等。
表达情感与思想
语言在影视作品中还承担着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任务。通过角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情感状态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04
影视声音中语言的艺术 表现
语言与影像的结合
语言与影像相互补充
影视中的语言和影像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语言通过对话、旁白等形式,提供情节背景、人 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信息,而影像则通过视觉元素,如场景、人物表情和动作等,强化和补充语言的 表达效果。
语言的情感表达需要与影像相配合
虽然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但也需要与影像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影像可以通过视觉元素 ,如表情、动作、场景等,来强化语言的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行为、外貌等多种手段塑造的。语言作为其中之 一,能够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身份、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形
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
叙事功能
语言在影视作品中承担着叙事的任务,能够交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时间背景等信息。通过对话、旁白等形式, 语言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的发展。

影视配音也有特定的技巧与方法

影视配音也有特定的技巧与方法

影视配音也有特定的技巧与方法影视配音是指给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配音的过程。

配音既要传达角色的情感与性格,又要与角色的嘴型、动作和语言口音相协调,因此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

以下是影视配音的几个重要的技巧与方法。

首先,了解角色。

在进行配音之前,配音演员需要对所饰演的角色有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角色的性格、经历、社会背景以及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等。

只有对角色有足够的了解,演员才能真正理解角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进行配音表演。

其次,注重细节。

配音表演需要注意各种细节,包括情感的饱满度、语速的掌握、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等。

情感的表达需要真实和自然,语速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和情境来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色要与角色的形象相匹配。

另外,还要注意角色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尽量与配音的声音相协调,增强观众对角色的代入感。

第三,熟悉口型。

在进行配音的过程中,配音演员需要观察角色的嘴型,并与角色的台词相匹配。

因为观众通常会将声音和嘴型进行配对,如果配音不符合嘴型,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因此,配音演员需要熟悉角色的嘴型,并且在台词的表达上保持与嘴型的同步。

第四,考虑口音和语气。

有些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有特定的语言口音或者特殊的语气,这给配音演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还原角色形象,配音演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口音和语气,使得配音更加贴合角色。

同时,配音演员也要避免过分夸张或者过度模仿,保持平衡,以免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最后,理解整个故事。

配音演员需要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以及角色在故事中的发展和转变。

通过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演员可以更好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得配音更具有戏剧性。

此外,配音演员还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绪进行合适的演绎,使得配音更加出彩。

总之,影视配音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艺术。

配音演员需要理解角色、注重细节、熟悉口型、考虑口音和语气,并且整体理解故事,才能真正做到配音与角色的和谐统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配音演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配音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生动、逼真的影视作品。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1. 引言1.1 电影译制片的定义电影译制片是指将一部外语电影的对白、配音和音效等元素译制成另一种语言的电影。

这种形式的电影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可以让观众在不懂原语言的情况下也能欣赏到原片的内容。

电影译制片通常包括语言的翻译、配音演员的演绎和声音效果的替换等环节,以呈现出一部完整的新电影作品。

通过电影译制片,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作品,促进了电影艺术的传播和交流。

在当今国际化的电影市场中,电影译制片的制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电影产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电影译制片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电影的译制和声音创作,不仅可以让电影作品传播更广,也可以促进各国电影产业的交流和发展。

电影译制片在当今电影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观影选择。

1.2 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声音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影片中对话、音乐和音效的传达媒介,更是能够影响观众情绪和带来视听的共鸣。

通过声音,观众可以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场景的氛围以及剧情的发展。

声音的质量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电影的整体感受,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影片中的声音可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让他们更深入地融入到电影的世界中。

通过合适的音效和音乐,影片可以营造出恐怖、悬疑、喜剧等不同的情绪氛围,从而加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声音也可以起到引导观众注意力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声音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影片更加生动和有趣。

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精心设计和处理声音,电影译制片可以更好地传达故事情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影片的魅力。

声音是电影中的一种语言,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让观众在不同的背景下都能够共享电影带来的情感体验。

2. 正文2.1 声音创作在电影中的角色声音创作在电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增强电影的视听效果,并且让观众更加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

专业配音员的声音表达与情感投射技巧

专业配音员的声音表达与情感投射技巧

专业配音员的声音表达与情感投射技巧在电影、动画、广告等多种媒体形式中,声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专业配音员作为声音的传递者,他们需要借助声音表达以及情感投射技巧来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本文将探讨专业配音员如何运用声音表达与情感投射技巧,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一、声音表达1.音色的运用专业配音员要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点选择适合的音色。

例如,对于一个温和、成熟的中年男人角色,配音员可以运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表达出他的稳重和魅力;而对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角色,则可以运用明亮而清脆的声音来增加可爱感。

2.语速的掌握语速的选择对于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慢速的语速可以增加紧张感、沉稳感或者深沉的情感;而快速的语速则可以表达出角色的活力、兴奋或者紧张。

配音员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和角色的个性来掌握不同的语速。

3.音量的变化音量的变化可以帮助配音员更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例如,当角色感到愤怒时,配音员可以适当提高音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激动和冲动;而当角色感到伤心或者害怕时,配音员可以适当降低音量来表达出角色的脆弱和恐惧。

二、情感投射技巧1.角色情感的理解配音员在进行角色配音之前,首先要对角色的情感进行深刻的理解。

他们需要通过剧本、角色背景等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想象来建立起对角色情感的准确理解,这样才能将角色的情感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2.情感的调动配音员可以通过音色、语速、音量等手段来调动角色的情感。

例如,当角色感到喜悦时,配音员可以运用明亮、轻快的音色,并加快语速来传递出角色的愉悦感;而当角色感到忧伤时,配音员可以运用柔和、缓慢的音色,并降低音量来表达出角色的悲伤情绪。

3.角色心理的把握除了对角色情感的准确理解,配音员还需要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

他们需要通过剧情的发展,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在配音的过程中更好地传递出角色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分析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的功能

分析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的功能

现代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配音的作 用,人物的形象不仅是通过穿着打扮来 体现,声音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 手段之一。对于影视中的人物来说,声 音是传递情感和体现性格的必需品,通 过配音可以为影视作品完善听觉美感。 在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会受咬字、 气息等影响,而塑造成完全不同的人物 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人物。人物声音 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有重要作用, 通过声音, 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别、 年龄、 职业、形象以及性格等特点,帮助影视 人物提高人物角色的独特性。观众通过 人物声音就可以在脑海中下意识地呈现 出人物的模型来,感受人物所处的环境, 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情绪,加强 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为影视作品 中的人物形象增加效果,提高人物的认 识性。 1 影响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的因素 1.1 咬字 每个人的咬字方式不同,因此在塑 造人物声音时会有一定的差异。咬字需 要唇舌的参与,不同的唇舌发出的声音 不同, 效果也有明显的差距, 嘴唇的弧度、 形状,舌头的位置、形状等会形成不同 的字音,圆润、干瘪、流畅的字音都可 以通过唇舌的动作来进行调整,继而塑 造不同的人物声音。 1.2 气息 气息对影视配音的人员来说十分重 要,把握好气息的运用,声音就会更加 稳定。气息发出声音的动力,用气将声
有淳朴、老实的特征;军人的代表性就 是钢铁般的意志,其声音处理应该是杀 伐果决、干脆利落的特征;教师通常都 是比较斯文的,或者感性的,也有在教 育时稍微严厉等的特征。除了在职业上 有明显的不同外,在年龄上也会有明显 的差异,例如,老年人的人物声音都是 比较沧桑的, 稍带着些沙哑、 干涸的特征; 而中年人则是比较稳重的,声音会呈现 出成熟的、 醇厚的特点, 气息比较长而稳, 语势上不会大起大落;青年人相对比较 朝气蓬勃,其声音也会活泼一些,处于 变声期的时候会有嗡嗡声;而女子会根 据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产生不同的声音, 比如轻柔温和或者开放泼辣,嗓音粗或 尖细等的特征;幼儿的声音是最难以处 理的,比较稚嫩无辜,纯真可爱,而影 视配音人员通常是成年人,难度会比较 大, 而如果是幼儿来配音, 则缺乏专业性。 由此可见,人物声音对塑造人物形象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声音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以 将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特征更加生 动地表现出来,通过声音来辨识人物的 身份信息和形象特征,可以让观众更加 直观而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形象,对于影 视作品来说,人物声音造型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 2.2 塑造影视作品意境 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可以通过 调节而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和环境 塑造出来,人的情绪在发生变化的时候, 声音就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情绪是人具 121

以声之色,塑形之花——影视作品配音以声塑形的表现和运用

以声之色,塑形之花——影视作品配音以声塑形的表现和运用

以声之色,塑形之花——影视作品配音以声塑形的表现和运用李甜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影视创作的重要追求之一。

对此除了要依托演员精湛的表演外,还需要配音的重要帮助。

通过抓形、贴声、外化、重塑等过程,勾勒人物轮廓,演绎心理活动,展示性格气质,抒发人物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切而鲜活。

鉴于此,对以声塑形的表现和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1 展示外部形象声如其人,从人类感官的角度来说,通过一个人的声音,便可以大致勾勒出他的外部形象。

影视配音也是如此,可以通过声音结合剧情表现出形象的主要特点。

2017年热播剧《以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在面对汉东省复杂的形势时,始终都是沉着冷静的。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坚实有力,浑厚沉稳,给人以成竹在胸之感。

扮演者张丰毅曾仔细观察在云南省委当领导的朋友的一举一动,并着重学习了对方的说话,就是观众心目中最适合演省委书记沙瑞金的演员。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以张艺谋的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为例,主人公魏敏芝自己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缺要看护是十几个小孩子,保证他们按时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从影片中的配音来看,她的声音比普通人要高,音色也比较薄,语气通常都是严厉和严肃的。

这就形成了声音和形象的反差。

通常来说,13岁的孩子多还没有进入变声期,声音应该是稚嫩、纯净的,绝不是魏敏芝这种声音。

其实这是导演的刻意为之,就是要利用声音和形象的反差来表现人物,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却要看护十几个更小的孩子,所以魏敏芝必须要装成“小大人”,拿腔拿调,才能“镇住”这些顽皮的孩子。

所以形象的声音和观众的心理预期是有偏差的,可以说是对声音刻画形象的反运用。

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多数影视作品中,配音都是导演倚重的形象塑造手段,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交待人物身份,表现人物特点,给观众真实、真切之感。

2 表现人物性格表演过程中,在完成了外部形象塑造后,则要在此基础上寻找人物性格特征,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

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

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影视配音是电影、电视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它和原音同等重要,甚至有时会被观众所忽略。

影视配音不仅可以翻译剧情,传递情感,还能给原作增添不同的魅力,提升观影体验。

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声音塑造。

声音是一个角色的灵魂,配音演员通过声音的表现来展现角色的性格、人物特点和情感变化。

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需要配音演员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在语音上的处理。

比如,根据角色的心理状况和表现情感的特点来决定语速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起伏高低。

另外,也可以通过变调来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比如,将声音的高低、急缓、轻重的变化加以运用,减缓或加快语速,以此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性格。

配音演员还要注意角色的声音特点和性格特点的结合,甚至要把握住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其次是在音乐处理方面的表现。

音乐在影视配音中的作用恰似调味品,能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配音演员需要在上音乐表现中发挥所长,利用音乐作为情感的点缀,为角色增添魅力。

还有一点是要注意音效的运用。

音效是强调整个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通过音效的加强可以增加情节的紧张气氛、加强人物的性格特色。

使用音效的时候,要多注意各种音效之间的配合,以及是否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

不仅如此,配音演员还需要不断的对人物进行分析,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面对开心、失落、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配音演员要通过语音的细微变化和音乐,传达出这些情绪的真实性和种种变化。

另外,要在配音表演上,注意到角色的形象塑造,尽量还原角色的特征,让人物形象符合观众的心理期望。

可见,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是一项十分细致繁琐的任务。

它需要配音演员的才华与经验,需要对人物角色、剧情的深入理解与察觉,需要对语音、音乐、音效的灵活运用。

对于观众来说,一个好的影视配音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剧情、深入感受人物情感,也更增添看电影时的沉浸感。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影视配音,尊重、支持和赞美每一位匠人的努力和创造。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

浅谈电影译制片中的声音创作与实现一、声音在电影译制片中的重要性声音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补充,更是对情感、氛围和故事情节的传达和增强。

在电影译制片中,声音承担着将原声音和新声音融合成一体,完成情感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的重要任务。

声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观众对电影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声音在译制片中的处理至关重要。

声音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通过声音的处理和设计,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情感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故事中的人物。

声音可以帮助营造电影的氛围和气氛。

通过音效的运用,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环境和气氛,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声音也可以帮助电影传达更多的信息和意义。

通过声音的处理,可以为电影增加更多的信息和隐喻,丰富故事内涵,使电影更具有艺术性和深度。

由此可见,声音在电影译制片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既是对画面的补充,又是对情感和故事情节的传达和增强。

声音的创作和实现在电影译制片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声音创作过程声音在电影译制片中的创作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声音采集、声音设计和声音混音三个步骤。

首先是声音采集。

声音采集是声音创作的基础,包括原声音的提取和新声音的录制。

原声音的提取需要对原始影片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需要替换或增加的声音。

新声音的录制需要根据电影的需要进行声音设计和演员配音,以达到与画面完美结合的效果。

其次是声音设计。

声音设计是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更适合电影的需要。

声音设计包括音效的制作、音乐的配合和对白的编辑等多个方面。

通过声音设计,可以为电影增加更多的信息和情感,使电影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是声音混音。

声音混音是将原声音和新声音进行融合,并调整声音的大小、音色和位置,使其更符合观众的听觉感受。

通过声音混音,可以保证电影的声音质量,增强画面和声音的统一感和真实感。

三、声音创作实践中的技术和艺术因素在声音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技术和艺术因素是不可分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制片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及语言的艺术设计
作为我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电影译制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是一座链接世界的文化桥梁。

资料显示,到2006年为止译制片与原声片的比例约为10:1,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大片中,译制片仍是绝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贝。

更加重要的是,译制片配音作为一项特殊的艺术门类,在电影中发挥的语言艺术以及声音的造型、形象魅力需要被传承和发展。

标签:译制片;配音;声音造型
一、声音造型的外部设计
(一)外部设计的生理和性格规律
首先,年龄层次的不通过人物的声音造型会有差异。

比如说年轻人的共鸣位置就相对较高,声带比较紧,声音就显得明亮,语速比较快,充满活力。

中年人共鸣位置就偏向中部,也就是胸腔共鸣,声音有力,鲜的浑厚沉稳。

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大的关系共鸣不足,发音时声带要放松,语速缓慢,气息弱。

性格不同也会造成声音造型的差异。

性感温和的人语速块而慢,音调行对比较稳定么有太大的起伏变化;性格急躁的人语速快而急,音调相对比较高;对于性感开朗活泼的人,他们的语调语势的变化,语速的快慢变化都比较大,语言的内在语较多且富有表情。

性感的差异也大多体现在职业的不同上。

比如说军人说话一般刚劲有力,严肃认真;老师说话一般就平稳沉着,语速平缓;文艺工作者说话一般比较开朗活泼。

(二)對准口型,掌握身体的节奏
在配音的过程中,对口型是贴合人物角色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直观的一项工作。

只有把口型对准了,才能使人物的声音和画面契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是剧中色角色在说话。

对准口型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做好剧本的翻译,同时熟记台词;之后要观察演员的表演和习惯,使口型的开合松紧层度相对应;最后也需要配音工作者好好揣摩对白,把一些国语死板的话语用子的话或者比较新潮的方式说出来,尽可能的把角色配活。

对准口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地调动我们所有的器官来感受表演,又是为了形象逼真的为角色配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与演员同步的动作来帮助我们配音,例如叼着烟说话,掐着嗓子说话,跑步来体现急促的语言面貌等等。

(三)了解角色与时代的背景
不过,每一个窘色个体有各自的声音造型规律可以遵循之外,在特定的电影
大背景之下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影响的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道德观念,生活的情况,身体的健康状态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不同的人物角色需要特定的声音造型设计师我们在配音时需要好好把握的。

例如译制片电影《简爱》中的女主人工简爱从小就失去双亲,在孤儿院中长达成人,受尽了虐待和鄙视。

尽管他出身卑微,没有社会地位,相貌也不美丽,但是他是一个向往自由平等的人,她一直都在追求平等的权利。

李梓老师在为简爱配音时就把握了简爱性格的特点,比如
罗切斯特:“简!”
简:“让我走吧!”
罗切斯特:“我爱你!我爱你!”
简:“不,别拿我取笑了!”
在为这段对白配音的时候,李梓老师在语气的处理是哪个干净,利落,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把简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平等的诉求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深切的体会了角色的内容,李梓老师的每一个呼吸,每一次梗咽都产生了动人心扉的真实效果。

二、声音造型的内部设计
(一)做好充分的心理调适
在为角色进行声音造型时,首先我们要在心理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接近甚至和演员有同样的内心体会。

这就要求在为角色进行声音造型之前,要充分理解剧作,感受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向角色靠拢甚至把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去,到“忘我”的境界,获得角色的情感体验。

配音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感受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身份,社会地位,以及角色本身的特征,掌握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帮助我们体验角色的个性,有助于我们进行声音的塑造。

(二)认同演员的表演,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配音时一项三度创作的艺术活动,在充分理解原著中的角色后,我们也要充分认同并揣摩影片中演员的表演。

演员在演绎时也会将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去,但同时他会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会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所以当我们在进行声音造型时,除了要理解原著之外,也要把设计还原到演员的创作当中去,努力贴合演员的表演,达到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统一,把人物的特点神韵,用声音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语言的表达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但对于译制片来说,却是一个严格面对的课题,配音员怎
么能把翻译过来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同时剧本的翻译又不能死板,需要灵活的、具备时代特点的语言,这关系到译制片质量的一大标准。

在语言表达艺术方面值得探讨的有许多,而“逻辑重音”和“点送”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他们有着一般的通律也有他们各自特殊的规律。

对于配音中的语言表达而言,我们不能用一般的语法修辞的规则来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人物的情况来灵活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魏江南.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 张欢.谈外国译制片的声音造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
作者简介:章万乘(1996.01—),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陈依铭(1995.10—),女,汉族,浙江丽水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