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

8.就某公共物品而言,该物品的(A)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12.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

13.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4.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

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5.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6.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趋势

A.不变 B.增长C.减少 D.无法考察

1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18.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

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

20.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B)

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2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

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

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

C.投资范围不同

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22.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

A.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

B.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

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D.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将产生调节效应

23.政府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的相同点在于(D)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24.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

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理论研究B.政府财政负责应用技术研究

C.政府财政负责开发技术研究D.政府财政既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又负责应用技术研究

25.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

A.放手由市场解决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26.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B.刺激需求C.降低需求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

27.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

A.保障的资金筹集B.保障的对象C.保障的范围D.保障的功能

28.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

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

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29.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

A.收入退库B.预算支出C.即征即返D.先征后返

3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D)

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31.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B.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

C.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D.名义负增长,实际负增长

32.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B)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服务业

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

A.营业税B.消费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D.增值税

34.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A )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固定税率

3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

A.课税对象B.纳税人C.计税依据D.税目

36.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C)

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C.累进税率D.基准税率

37.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 )

A.增值税 B.消费税C.关税D.所得税

38.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

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营业税

39.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40.从一般意义上讲,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行为

A.生产B.分配C.被动D.主动

41.纳税期限是税收(B)的重要体现

A.强制性B.固定性C.无偿性 D.连续性

42.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

A.流转税类B.所得税类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

43.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征收的一种税

A.定时定额 B.从质定额 C.定量定额 D.从量定额

44.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产品(A)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

A.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B.销售数量C.自用数量D.销售数量或库存数量

45.资源税实行(C),按照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规定有上下限幅度的单位税额

A.定量幅度税率B.比例税率C.定额幅度税率D.累进税率

46.耕地占用税实行(B)

A.定额税率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C.地区差别基准税率D.地区差别幅度浮动税率

47.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 B ),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A.国有土地使用权B.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C.地上建筑物D.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

48.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的一种税

A.从量定额征收B.从价定额征收C.从质定额征收D.定期征收

49.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C)

A.国有企业分立B.国有企业分并C.国有企业核算D.国有企业破产

50.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

A.社会公共权力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C.政府信誉D.企业的自愿捐助

5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

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52.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

A.纯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准公共物品D.所有公共物品

53.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D)

A.增加政府收入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C.弥补财政赤字D.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

54.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B.民政部C.国务院D.财政部

55.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A.债权人B.债务人C.所有者D.统治者

56.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

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57.公债负担率是指(C)

A.(当年的财政支出额/当年GDP)×100%

B.(当年公债收入额/当年公债余额)×100%

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D.(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58.改革开放后,我国于(B)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59.隐性债务是指(A)

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

B.不会都变成政府现实债务的债务

C.不会引发债务风险的债务

D.政府刻意隐藏的债务

60.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B)A.风险识别B.风险分类C.风险估计D.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61.绩效预算主要是(A)在1949年提出并得到推广

A.美国胡佛委员会B.美国农业部C.英国国防部D.英国农业部

62.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A)

A.英国B.美国C.瑞典D.德国

63.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A.预算组织形式B.预算编制方法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D.预算作用的时间64.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D)

A.收支基数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界定

B.方法简单、粗糙

C.主要依靠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判断,主观随意性较大

D.每年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6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级政府预算

A.三B.四C.五D.六

66.经立法机关审查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A)

A.法律性B.准确性C.完整性D.年度性

67.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

A.按收入类别B.按支出功能C.按组织形式D.按部门分类

68.部门预算下预算调整的审批权在(C)

A.预算单位B.部门财务司局C.财政部D.部门业务司局

69.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A)A.经费流用B.动用预备费C.预算的追加和追减D.预算划转

70.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

A.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B.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

C.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

D.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

71.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

A.降低再贴现率

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

D.放松对消费者信用的控制

7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D)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增加,利率下降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7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

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74.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B)

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

75.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A)

A.消费者信用控制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信用配额D.公开市场业务

76.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B )

A.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D.国家与集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77.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 A )不是确定居民身份的判断规则

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其重要利益中心设在哪国C.是否有习惯性住所 D.是哪个国家的国民

78.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 C ) A.财产税B.流转税C.所得税D.关税

79.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D )

A.明确所得概念 B.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

C.保证收受无差别对待D.免除双重征税

80.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 D )

A.扣除法 B.抵免法 C.低税法D.免税法

81.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 B )

A.跨国所得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C .税收竞争D.税法不统一

82.我国于(B)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政府间转移支付

3.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

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D.个人计算机

4.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5.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6.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

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竞争性D.消费的排他性8.混合物品包括(ABC)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10.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

A.兴修水利B.治理环境污染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D.安装路灯

11.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

A.罚款或收税B.财政补贴C.公共管制D.产权界定和保护

12.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13.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

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C.充足性D.使用受到限制

14.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

A.政治性因素B.经济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D.国际性因素

15.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

16.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

A.经济活动的设计不同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D.支出的方式不同

17.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18.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19.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

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盈利性原则

20.公共投资范围包括(AB)

A.基础产业投资B.农业投资C.职业教育投资D.科技开发投资

21.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

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 C.投资回报率较低D.成本较高

22.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

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D.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的特点

23.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

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B.能取得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效率

C.实现了资金引进和技术、管理方式引进的结合

D.减少了私营企业建设周期内的风险,降低了民营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准入壁垒

24.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CD)

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B.教育投资总量相对过剩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

府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25.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A.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C.文化市场调节D.文化市场的管理

26.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支出的重点应放在(ABCD)

A.通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加大群防群控的力度

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

D.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27.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B.收入再分配功能C.风险分担功能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28.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

A.兴办的主体不同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D.达到的目的不同

29.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的影响

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财政收支状况C.社会保险政策 D.国内关于公平化的讨论

30.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

A.两者的内容不同B.两者性质不同C.两者的效果不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

31.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财政补贴可以划分为(ABC)

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D.分配环节补贴

32.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

A.解救功能B.辅助功能C.稳定功能D.激励功能

33.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

A.用人单位缴纳B.劳动者个人交纳C.政府财政拨款D.国外援助

34.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

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B.利益兼顾的原则C.合理负担的原则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35.税收三性是指(ABC)

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D.自愿性

36.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

A.税收B.公共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D.公债

37.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B)

A.税收B.公共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D.公债

38.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

A.增加重税商品的消费量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

量D.减少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39.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ABCD)

A.全额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全率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

40.下列属于直接税特点的是(BCD)

A.税负隐蔽,征税阻力相对较小B.税负不易转嫁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D.税负较为公平

41.下列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A.消费税B.营业税C.关税D.增值税

42.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

A.前转B.后转C.散转D.消转

43.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

A.直接负担B.货币负担 C.间接负担D.真实负担

44.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

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

B.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按同一方向变化

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D.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只可以采取一种税率

45.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BC )

A.提供应税劳务B.转让无形资产C.销售不动产D.销售动产

46.个人所得税是对(ABD)征收的一种税

A.我国居民的境内所得B.我国居民的境外所得

C.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外的个人所得D.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4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ABCD)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48.耕地占用税是对( ABCD ),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A.占用耕地建房的单位B.占用耕地建房的个人

C.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D.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个人49.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ABC )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A.书立B.使用C.领受D.印制

50.房产税征收的依据包括(AB)

A.房产价格B.房产租金C.房产面积D.房产地段

51.所得税的特征有(ABCD)

A.税负相对公平,合乎量能原则

B.所得税为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

C.课税有弹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52.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B.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C.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5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

A.产权清晰B.两权分离C.管理科学D.实行法人财产权

54.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B.上缴利润C.租金收入D.其他收入形式

55.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

A.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保险组织),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

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C.对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

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56.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

A.按边际成本定价B.按平均成本定价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D.低于平均成本定价

57.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ABC)的好处

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D.稳定物价

58.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AD)

A.国内公债B.国外公债C.货币公债D.实物公债

59.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

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D.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

60.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有(ABCD)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债权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61.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 ABCD )

A.现货交易B.回购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

62.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

A.买进偿还法B.直接偿还法C.一次偿还法D.抽签偿还法

63.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D)

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B.预算盈余C.偿债基金D.发行新债偿还旧债64.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AD)

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C.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

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65.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

A.有利于反映预算的整体性、统一性,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基本结构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D.能完全反映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原因

66.政府预算具有(ABCD)的特征

A.年度计划性B.法律性C.集中性D.公开性

67.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BCD)的优点

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综合性

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提高了准确性

C.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统一预算分配权

D.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68.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任务是(AB)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D.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69.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责包括(ACD)

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行

B.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C.督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D.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完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70.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包括(ABCD)

A.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

B.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

C.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D.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与国库单一帐户清算

71.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D)

A.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支出科目之间,往往发生有的资金多余,有的资金不足

B.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实行重大经济变革时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

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72.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ABD)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

C.导致社会资源的闲置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73.财政补贴从政策目的角度可分为(ABCD)

A.价格补贴B.企业亏损补贴C.税收支出D.财政贴息

74.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

A.内部时滞较短B.内部时滞较长C.外部时滞较短D.外部时滞较长

75.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特点

A.差异性B.综合性C.协调性D.阶段性

76.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ABC)

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D.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77.能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AC)

A.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B.比例税

C.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D.无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78.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AC)指标

A.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B.资本在各产业的比重C.产值在各产业间的比重D.自然资源在各产业使用的比重

79.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BCD)

A.操作简单B.带有很大的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

C.作用效果过于强烈D.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8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ABC)

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支出C.中央银行紧缩银根D.增加补贴式支出

81.在确定税收管辖权时,判定自然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 BD )

A .出生地标准 B.住所标准 C.收入来源地标准 D.时间标准

82.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 ACD )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2010.1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第1--12章)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 (2)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进行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A.它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C.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这一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研究对象: 首先,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显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地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最后,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研究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或者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作为商品必须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对于他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管你在生产中花费了多少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必须具有的一个因素。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