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doc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质量风险管理号:QRM-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药业有限公司年月年月年月年月日日日日目录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2、目的3、范围4、引用资料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7、风险管理过程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30个月。
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过筛:取XXXX、乳糖、硬脂酸镁及羟丙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
预混合:批量为35万粒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重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制软材:上述预混合好的细粉,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制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制粒,筛网目数为24目。
干燥:湿颗粒用GFG-120型高效沸腾干燥机干燥,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是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的报告。
药品生产的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工艺安全评估:对药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原料选择、生产操作、设备和容器的安全性等。
2.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
评估,包括药品质量管控的规范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
3.环境安全评估: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
行评估,包括废物排放、废气排放、用水用能等方面的评估。
4.人员安全评估: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进行评估,包
括员工培训、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5.物料安全评估:对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如原料、辅料、包材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物料的来源、质量标准、使用限制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评估报告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同时,评估报告
也可以作为监管机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依据,促进药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药品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合规性。
评估将从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2. 评估方法评估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生产环节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等是否符合药品安全和质量要求;- 药品质量控制环节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是否具备有效性和可靠性;- 药品销售渠道和流通环节是否存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药品等问题;- 药品使用环节的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反馈情况等。
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将对药品安全质量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类和分级,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建议。
- 高风险问题:对存在重大风险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的药品进行优先处理,包括产品召回、停止生产和销售等;- 中风险问题:对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药品进行整改和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和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低风险问题:对存在较小风险和问题的药品进行改进和监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持续监测。
4. 控制和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药品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提升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 完善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保证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环节的合规性;- 加强药品销售渠道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药品的违法行为;- 提升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反馈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
5. 结论本评估报告对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但整体药品安全质量情况仍然具备可控的局面。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在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将会不断提升。
药厂风险辨识报告模板

药厂风险辨识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药厂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潜在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
通过对药厂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旨在为药厂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2. 风险辨识方法在本次风险辨识分析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药厂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 文献研究法: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及规范,了解药厂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要求。
- 现场调查法:实地走访药厂,与相关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3. 风险辨识结果根据对药厂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如下归纳和辨识:3.1 生产环节风险- 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原材料可能受到污染、变质或掺假等问题,影响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 生产工艺不稳定:生产流程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工艺设置,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产生不良反应。
- 设备故障:生产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或磨损问题,造成生产中断或产品质量下降。
- 人为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可能因为疏忽、疲劳或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导致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
3.2 质量控制风险- 检验方法不准确:药厂的检验方法可能存在误差,导致产品的质量评估和判定不准确。
- 不合理的检验频率:药厂可能没有建立合理的检验频率和抽样方案,无法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
- 数据记录不完整:药厂可能存在数据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或丢失的问题,影响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3 供应链风险- 供应商质量问题:药厂的供应商可能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或供货不稳定。
- 物流运输问题:原材料或产品的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丢失或污染等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对药厂的风险辨识结果进行评估后,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4.1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质量控制规程:确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药品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企业现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省略)二、风险评估范围★机构与人员公司建立相对独立的生产部和质量保证部,分管公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
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
配备一定数量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经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主管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企业负责人、QA、QC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能对GMP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未相互兼任。
从事药品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均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验收人员经过相应知识的培训,并具有鉴别真伪、优劣的技能。
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长期经过应知应会理论和实践考核;企管部制定年度GMP和专业技术培训计划,每年组织GMP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
★厂房与设施公司有较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会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能够合理分开,不相互妨碍;厂房能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布局,洁净区温湿度、通风、尘埃粒子、微生物等能够进行有效控制,有能防止昆虫等动物进入的措施;洁净区的表面平整光滑、无棱角、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交接处成弧形以减少灰尘积聚便于清洁。
洁净区保持密封,水电、工艺管线暗装;丸剂车间、颗粒剂车间均为D级洁净区,微生物监测室为万级洁净区下的百级;洁净区与外部非洁净区压差大于10帕;洁净区内有符合生产要求的足够照明,并安装有应急照明设施;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与制剂生产严格分开,中药材的炮制操作有良好的通风、除尘等措施,产尘量大的房间具有捕尘设施并保持相对负压;仓库物料分开贮存,不合格品、回收及退回品单独存放,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化验室、检测设备、仪器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符合质量检验的需要。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如下: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
1.1 项目的背景介绍
1.2 项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二、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
2.1 评估方法的选择和理由
2.2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具体过程
2.3 数据分析及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三、风险评估
3.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3.2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潜在影响和可能性的评估
3.3 风险评估的结论和建议
四、生产安全控制
4.1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4.2 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进度
4.3 生产安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
五、操作规范和培训
5.1 制定和完善药品生产操作规范
5.2 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5.3 培训方法和效果评估
六、监测和检验
6.1 制定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检验方法和标准
6.2 监测和检验的频率和方法
6.3 监测和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七、评估结果及建议
7.1 对每项评估内容进行总结和结果汇报
7.2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7.3 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应急方案
八、报告撰写人和时间
8.1 报告的撰写人和主要参与人员
8.2 报告的完成时间
以上是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的基本模板。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不同的评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该模板进行
描述和论述。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随着药品市场的发展,药品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是对药品质量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本报告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总结如下。
首先,药品生产环节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灌装等。
其中,原料采购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合格的原料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问题也容易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增加用药风险。
其次,药品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药品在流通环节中,可能由于运输、储存等因素导致药品质量发生变化。
特别是药品温度要求严格的生物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恒温,将会对药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药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着药品串货、被替换等问题,这也增加了人们对药品质量的担忧。
再次,药品使用环节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由于人们对药物的认知不同,药品的使用可能存在误区。
例如,存在过量用药、长期滥用抗生素、未按疗程规定使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药品的有效成分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降低药品的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为了降低药品质量风险,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
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
同时,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药品原料的抽检力度,确保原料的合格率。
二是加强药品流通过程的监管。
应建立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体系,确保药品在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
加强对药品经销商的监管,严禁药品串货、被替换等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药品使用过程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用药指导,提高人们对药品的正确使用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药品的合理用药知识,减少用药误区。
综上所述,药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药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为了保障药品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我们进行了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保障药品的安全性。
二、评估方法:1.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三、评估结果:在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原料采购环节存在较高风险:原料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
因此,在原料采购环节应加强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并建立可追溯系统,确保原料的质量可靠。
2.生产工艺环节存在中等风险:生产工艺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生产工艺上,应加强工艺参数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出现差错或污染。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变更控制制度,确保工艺变更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3.检验检测环节存在较低风险:检验检测环节是保障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检验检测环节,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应制定完善的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改进建议: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
2.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建立完善的变更控制制度,确保工艺变更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4.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制定完善的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
5.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风险。
六、结论: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只有加强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才能降低质量风险,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质量风险管理号:QRM-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XXXX药业有限公司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
日日日日
目录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2、目的
3、范围
4、引用资料
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
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7、风险管理过程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1.1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30个月。
1.2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1.3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
,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1.3.3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1.5:8.5(重
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筛网目数为24目。
,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
,筛网目数为24目。
,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总混:用EYH-1000型二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间35分钟(此设备无速度调节)。
,二号胶囊充填模具,用二号空心胶囊进行充填,装量差异控制在充填量的±8%范围内,充填速度为800~1200粒/分。
充填过程中,每20分钟检查一次装量。
将充填好的胶囊用HTP-Ⅱ型胶囊、片剂抛光机抛光。
,同时产品冲印批号、有效期。
按4粒/板、6粒/板或12粒/板泡罩规格采用相应的二号胶囊泡罩模具,上、下封温度约为120℃,热封温度为160℃。
,每个盒子及纸箱均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电子监管码?;按6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12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6粒/板×2板/盒×200盒/箱或4粒/板×1板/盒×200盒/箱的包装规格进行包装。
1.4中间产品的贮存要求:XXXX胶囊颗粒(总混后)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天;XXXX胶囊(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未产生过质量事故,也发生过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2、目的:
2.1通过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对其带来的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面进行风险梳理识别。
(1)风险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发现的可能性评分标准及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见下表1. 表2. 表3.表4.
表中的“顾客”一词,可以是内部顾客,例如一下工序,也可以是最终用户。
表3.发现的可能性
注: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制定:
严重程度:结果的严重性:中等,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有部分产品需报废(但无需挑选)或需对100%产品进行返工。
顾客感觉到不方便或有些不满。
得分:3分;发生几率:中等:偶尔发生的失败。
得分:3分;
发现的可能性:中等可能性:目前的方法有中等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得分:3分;最低可接受标准:3×3×3=27分
(2)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通过检索资料、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等方法识别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列出每个失效模式的潜在结果,对每一个失效模式给出严重性分数,识别每个失效模式的原因,给出每个原因的发生几率分数,识别用于发现失效模式的当前控制手段,对每一个原因和控制手段给出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计算FMEA中每一条风险分值:风险分值=严重性分数×发生几率分数×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根据风险分值对照上表 4. 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具体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
从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可见,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源梳理识别,对XXXX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等45项风险进行评估。
39项风险按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风险属于低风险级别,可以接受,只需按现行控制措施控制,不需要采取新的更多的控制措施。
6项风险属于中等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控制措施见该表。
根据《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制定的口
服固体制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风险控制实施计划交相关责任人审核批准,见后附的《XXXX 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表》。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实施情况及跟踪检查确认,见后附的《XXXX 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落实跟踪记录表》及后附的文件:
7.2风险控制执行完毕后的风险再评估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采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再分析与评价表》,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采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再分析与评价表》可见,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均规定实施完成,风险均已降低到接受标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产生新的风险。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8.1本次按公司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进行了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
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进行了调查研究讨论,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源梳理识别,对XXXX胶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45项风险进行评估。
从评估结果来看,39项风险按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风险,属于低风险级别,可以接受,只需按现行控制措施控制,不需要采取新的更多的控制措施。
6项风险属于中等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计划,落实实施完成,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风险均已降低到接受标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产生新的风险。
通过此次质量风险的管理,使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将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8.2以后在XXXX胶囊生产过程要继续严格执行好现行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质量风险,确保产品质量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9.1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结果应进行定期回顾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再评估,风险审核每年一次。
9.2XXXX胶囊生产过程风险管理回顾评估审核应同时结合最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结果应根据新知识、新环境而更新,通过回顾评估审核确认是否达到可接受标准。
9.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XXXX胶囊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物料、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改造、变更、或重要部件维修更换时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是否均能接受,如不能接受应按要求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控制。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