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拉刀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录0.序言 (1)1.可转位车刀设计 (3)2.圆孔拉刀设计 (10)3.结语 (15)4参考文献 (16)一可转位车刀设计设计题目:已知:工件材料Y12,使用机床CA6140,加工后dm=22,Ra3.2,需精车完成,加工余量自定,设计装T刀片95°偏头外圆车刀。

设计步骤:1.1 选择刀片夹固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属于连续切削,采用杠杆式刀片夹固结构。

1.2选择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由原始条件给定:被加工工件材料为Y12,连续切削,完成精车工序,按照硬质合金的选用原则,选取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为YT30。

1.3选择车刀合理角度:根据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并考虑到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形成特点,选取如下四个主要角度。

(1)前角=15°,(2)后角=8°,(3)主偏角=95°;(4)刃倾角=-3°,后角α。

的实际数值以及副后角在计算刀槽角度时,经校验后确定。

1.4选择切削用量: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查表确定切削用量为, 精车:pa =0.5 mm ,f =1mm/r ,v =60m/min1.5选择刀片型号和尺寸: (1)选择刀片有无中心固定孔由于刀片夹固结构已选定为杠杆式,因此应选用有中心固定孔的刀片。

(2)选择刀片形状按选定的主偏角=95°,选用三角形刀片 (3)选择刀片精度等级 选用U 级。

(4)选择刀片内切圆直径d (或刀片边长L ) 根据已选定的pa 、r K 、sλ,可求出刀刃的实际参加工作Lse 。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制造专业)(刀具部分)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3)2绪论 (3)2.1矩形花键拉刀的相关介绍 (3)2.2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2.2.1设计目的 (3)2.2.2设计要求 (4)3矩形花键拉刀设计 (4)3.1 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4)3.2 设计步骤 (4)3.2.1选择拉刀材料 (4)3.2.2确定拉削方式 (4)3.2.2选择切削齿几何参数 (4)3.2.4确定核准齿直径 (5)3.2.5计算拉削余量 (5)3.2.6选取齿升量 (5)3.2.7设计容屑槽 (5)3.2.8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6)3.2.9拉刀其他部分设计 (8)3.2.10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8)4总结 (9)5致谢 (9)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经过机械学院前三年的培养,刀具设计课程设计旨在锻炼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刀具设计之中,夯实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专业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

拉刀种类繁多,它可加工各种形状通孔,直槽,螺旋槽和直线或曲线的外表面。

它是一种高生产率刀具,它切削速度低,耐用度高,寿命高。

拉刀是多刃切削刀具,切削力较大但机床结构简单,成本高,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我本次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查阅设计说明书和指导手册,比如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利用AutoCAD等软件辅助设计计算。

通过这次设计,我把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进而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

2绪论2.圆孔拉刀的相关介绍我设计选择的题目是:圆孔拉刀设计。

拉刀上有很多齿,后一个刀齿(或后一组刀齿)的齿高要高于(或齿宽宽于)前一个刀齿,所以当拉刀作直线运动时(对某些拉刀来说则为旋转运动),便能依次地从工件上切下很薄的金属层。

圆形拉刀课程设计

圆形拉刀课程设计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2 年 6 月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前言伴随着大三的结束,大四的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慢慢的步入社会,课程设计其实已经变成鉴证我们三年所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很贴切地把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引入我们的设计中和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为我们无论是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种类繁多拉刀,它可加工各种形状通孔,直槽,螺旋槽和直线或曲线的外表面。

拉刀按加工表面不同,可分为内拉刀和外拉刀;按工作时受力方向不同,可分为拉刀和推刀。

拉削方式是指拉削过程中切削余量在各切削齿上的分配方式。

拉削方式对拉刀的结构和制造,拉到的耐用度,拉削力,拉削的表面光洁度和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拉刀是一种高生产率刀具,它切削速度低,耐用度高,寿命高。

拉刀是多刃切削刀具,切削力较大但机床结构简单,成本高,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我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专业或有关知识,比如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以及所学软件AUTOCAD、Solidworks的运用。

我利用此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检验,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

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系统掌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时间也比较仓促,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和其它方面的问题,再加上我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理解万岁。

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设计题目 (3)第二章拉刀工作部分设计2.1选择刀具材料 (4)2.2确定拉削余量A (4)2.3齿升量的选取 (4)2.4选择几何角度 (5)2.5齿距及各齿数的确定 (5)2.6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5)2.7分屑槽的确定 (7)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7)第三章拉刀光滑部分设计3.1柄部、颈部与过渡锥 (9)3.2 前导部、后导部与尾部 (10)3.3 拉刀总长度L0 (10)第四章拉削力及拉刀强度的校验4.1 拉削力的校验 (11)4.2 拉刀强度的校验 (11)4.3拉床拉力校验............................................................11第五章课程设计小结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2)23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 “成形圆孔拉刀刀具设计”第一章 绪论设计题目图1-11.1已知条件: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下图图所示。

圆孔拉刀的课程设计

圆孔拉刀的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2二、机床的选择及其他参数 2三、设计步骤 21、拉刀材料选择 22、拉削方式选择 33、几何参数的确定 34、校准齿直径 35、拉削余量计算 36、齿升量确定 47、容屑槽的确定 4(1)计算齿距 4(2)容屑槽形状及尺寸采用曲线齿背 4(3)容屑条件校验 4(4)同时工作齿数校验 48、确定分屑槽参数 59、前柄部形状和尺寸设计 510、拉刀强度和拉床载荷校验 511、齿数及每齿直径确定 612、拉刀其他部分设计 613、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确定 714、技术条件 7小结 8参考文献 9一、设计题目工件外径D:180mm,长度64mm,材料45钢,热处理状态:调质,硬度在220~250HBS,孔内径d:。

二、机床的选择及其他参数拉床为L6140型不良好状态的旧拉床,采用10%极压乳化液,拉削后孔的收缩为0.011mm。

三、设计步骤1、拉刀材料选择拉刀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此要求采用耐磨的刀具材料,以尽量提高刀具耐磨度。

此任务可采用。

2、拉削方式选择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和方式,通常都用图形表达,称这种图形为“拉削图形”。

拉削图形分为分层式、分块式和综合式三大类。

综合式拉削集中了成形式拉削与轮切式拉削的特点,即粗切齿制成轮切式结构,精切齿则采用成形式结构。

这样,既缩短了拉刀长度,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又能获得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这里也使用综合式设计。

3、几何参数的确定按表4.2,取前角,精切齿和校准齿前刀面倒。

按表4.3,取粗切齿后角,倒棱宽,精切齿后角,,校准齿,。

4、校准齿直径以角标x表示校准齿的参数:式中------收缩量,取,则。

5、拉削余量计算按表4.1计算。

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的初值为:采用钻头,最小孔径为,拉削余量为:6、齿升量确定按表4.4,取粗切齿齿升量为。

7、容屑槽的确定(1)计算齿距按表4.8,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取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用角标j表示精切齿的参数)(2)容屑槽形状及尺寸采用曲线齿背按表4.9基本槽形,粗切齿与过渡齿取,精切齿与校准齿取,如图1.4所示。

河南理工大学圆孔拉刀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圆孔拉刀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圆孔拉刀的设计目录一.已知条件二.拉削特点三.刀具材料的选择及拉床的选择四.拉床切削部分的选择五.验证六.工做部分的设计一.已知条件孔径35±0.01mm削长度60mm,材料45钢,硬度HRC32-35,拉前预制孔径为34,零件图如下:二、拉削特点要求设计出的精加工拉刀能够完成零件的内孔加工。

拉削特点拉削是利用拉刀切削金属的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可以用来加工各种形状的通孔.槽.以及简单或复杂形状的外表面。

拉削加工与其他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其特点表现在:生产率高,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高.成本低、机床机构简单、三、刀具材料及拉床的选择由于材料为45钢,所以刀具材料可选择40cr、拉床可选择卧式拉床L6110A四、拉刀切削部分的选择切削部分是拉刀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拉削生产率和加工表面的质量。

设计切削部分是解决下列任务:选择拉削方式,确定拉削余量,选择前角、后角及齿升量,确定齿距及容屑槽数量和尺寸等。

4.1:确定拉削余量拉前孔为镗孔或粗绞孔到34mm,所以直径方向拉削余量A=Dmmax-d win=35.01-34=0.014.2 齿升量 a.粗切齿齿升量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尽量加大,使各刀齿切除总余量60%-80%,故取f z1=0.03b.过渡齿齿升量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为逐齿递减,以使拉削力过渡平稳所以f2分别取 0.025、0.02、0.015。

c.精切齿齿升量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f3=0.01d.标准齿齿升量f4=0 是起最后修光、校准拉削表面的作用。

4.3 齿数的确定先预设z2=3 z3=4 z4=6则z1=[A-(A2+A3)]/2f1=[1.01-(0.025+0.02+0.015)x2-2x4x0.01 ]/2x0.03=13.5所以取z1=13 余下切除余量为A4=1.01-[13x2x0.03+2x(0.025+0.02+0.015)+(4x2x0.01)]=0.03所以过渡齿数为5 每齿切除的余量分别为0.05、0.04、0.03、0.015、0.015。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DOC)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8日机械工程学院2013年11月目录第1章原始条件 (1)第2章设计计算过程 (2)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2)2.2确定拉削方式 (2)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2)2.4确定校准齿直径 (2)2.5确定拉削余量 (2)2.6选取齿升量 (2)2.7设计容屑槽 (3)2.8确定分屑槽参数 (3)2.9选择拉刀前柄 (4)2.10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4)2.11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4)2.12设计拉刀其他部分 (5)2.13技术要求 (5)2.14绘图 (5)设计总结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第1章原始条件1、工件材料:40Cr,硬度:217-255 HB,毛坯为扩孔。

Ra=1.6,L=80mm,有空刀槽。

2、零件尺寸:拉前孔径:DW=53,上偏差为+0.12,下偏差为0,拉后孔径:DM=55,上偏差为+0.03,下偏差为0,。

3、使用设备:L6140型卧式拉床。

第2章 设计计算过程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40Cr 为合金结构钢,选择W18Cr4V 钨系高速钢按整体式制造拉刀。

拉刀热处理硬度:刀齿及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 ;前柄45~58HRC 。

2.2确定拉削方式综合式拉刀较短,拉削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不低于其它拉削方式,且拉刀耐用度较高。

因此,本例选择综合式拉削。

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表4-3选择,得工件材料为合金结构钢,拉刀刀齿前角10o γ=︒,粗切齿11230,0.1o a b mm α+︒'=︒≤;精切齿3012,(0.1~0.2)o a b mm α'︒+==;校准齿3011,(0.2~0.3)o a b mm α'︒+==。

圆形拉刀课程教学设计

圆形拉刀课程教学设计

目录1.设计题目 (2)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 (3)2.1选择刀具材料 (3)2.2确定拉削余量A (3)2.3齿升量的选取 (3)2.4选择几何角度 (4)2.5齿距及各齿数的确定 (4)2.6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5)2.7分屑槽的确定 (5)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7)3.非工作部分的设计 (8)4.拉刀强度的校验 (11)5.小结 (12)6.参考文献: (13)1.设计题目图1已知条件: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2)工件材料:45钢。

σb=0.65GPa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20。

零件尺寸参数表工件材料组织状态 D d L 参数45钢调质180±0.150±0.0260±0.1表1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由于孔的直径为50mm ,选用综合式拉刀。

2.1选择刀具材料拉刀用W18Cr4V 或W6Mo5Cr4V2的高速工具钢制造。

用W18Cr4V 或W6Mo5Cr4V2制造的拉刀热处理硬度: 刀齿和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柄部:45~58HRC 允许进行表面处理。

2.2 确定拉削余量A圆拉刀预钻孔时0.005 1.025A D mm =+=(其中,直径为D 为50mm , L 为60mm ) 2.3 齿升量的选取1) 粗切齿齿升量f z1: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尽量加大,使各刀齿切除总余量60% -80%左右。

直径小于50mm 的孔,f z1=0.03- 0.06。

选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0.06 mm 。

2) 精切齿齿升量 :按拉削表面质量选取,一般f z3=0.01 -0.02,取0.02。

齿数z3为个。

3) 过渡齿齿升量 为0.035mm ,齿数z2为4个。

4) 校准齿齿升量4z f =0,齿数为5个,是起最后修光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由可以得出粗切齿的齿数z1为5个。

齿的种类 齿数 齿升量 粗切齿 5 0.06 精切齿 4 0.035 过渡齿 4 0.02 校准齿5表2 2.4 选择几何角度1) 前角:根据被加工材料οο15~100=γ;后角:拉削普通钢切削齿 2.5~4oα=o o ,刃带宽度0.1b α≤。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手册.doc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手册.doc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手册前言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大学所有的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这是对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学过的所有课程的深入而全面的回顾。

这也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对我今后的工作进行适应性训练,从而培养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今后参与祖国的“四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0。

序言11。

可转位车刀设计32。

圆孔拉刀设计103。

结论154参考文献16。

可转位车刀设计主题:已知:工件材料Y12,使用机床CA6140,dm=22,加工后Ra3.2,要求精车,加工余量自定,并设计了一种95°偏置的T形刀片圆柱车刀。

设计步骤:1.1选择刀片夹紧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属于连续切削,采用杠杆式刀片夹紧结构。

1.2叶片材料的选择:(硬质合金品牌)由原始条件给出:被加工工件的材料是Y12。

连续切割完成精车过程。

根据硬质合金的选择原则,叶片材料(硬质合金品牌)为YT30。

1.3为车刀选择合理的角度:根据选择合理刀具几何参数的原则,考虑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形成特征包括以下四个主要角度。

(1)前角=15°,(2)后角=8°,(3)主偏角=95°;(4)刀锋角度=-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对我今后的工作进行适应性训练,从而培养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今后参与祖国“四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0。

序言11。

可转位车刀设计32。

圆孔拉刀设计103。

结论154参考文献16。

可转位车刀设计主题:已知:工件材料Y12,使用机床CA6140,dm=22,加工后Ra3.2,要求精车,加工余量自定,并设计了一种95°偏置的T形刀片圆柱车刀。

设计步骤:1.1选择刀片夹紧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属于连续切削,采用杠杆式刀片夹紧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设计题目 (2)
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 (3)
2.1选择刀具材料 (3)
2.2确定拉削余量A (3)
2.3齿升量的选取 (3)
2.4选择几何角度 (4)
2.5齿距及各齿数的确定 (4)
2.6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4)
2.7分屑槽的确定 (5)
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6)
3.非工作部分的设计 (8)
4.拉刀强度的校验 (11)
5.小结 (12)
6.参考文献: (13)
1.设计题目
图1 已知条件:
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2)工件材料:45钢。

σb=0.65GPa
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20。

零件尺寸参数表
表1
2.拉刀工作部分设计
由于孔的直径为50mm ,选用综合式拉刀。

2.1选择刀具材料
拉刀用W18Cr4V 或W6Mo5Cr4V2的高速工具钢制造。

用W18Cr4V 或W6Mo5Cr4V2制造的拉刀热处理硬度:
刀齿和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
柄部:45~58HRC 允许进行表面处理。

2.2 确定拉削余量A
圆拉刀预钻孔时0.005 1.025A D mm =+=
(其中,直径为D 为50mm , L 为60mm )
2.3 齿升量的选取
1) 粗切齿齿升量f z1: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尽量加大,使各刀齿切除总余量60% -80%
左右。

直径小于50mm 的孔,f z1=0.03- 0.06。

选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0.06 mm 。

2) 精切齿齿升量 :按拉削表面质量选取,一般f z3=0.01 -0.02,取0.02。

齿数z3为
个。

3) 过渡齿齿升量 为0.035mm ,齿数z2为4个。

4) 校准齿齿升量
4
z f =0,齿数为5个,是起最后修光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由可以得出粗
切齿的齿数z1为5个。

齿的种类 齿数 齿升量 粗切齿 5 0.06 精切齿 4 0.035 过渡齿 4 0.02 校准齿
5
表2
2.4 选择几何角度
1) 前角:根据被加工材料
15~100=γ;后角:拉削普通钢切削齿 2.5~4o
α=,刃带
宽度0.1b α≤。

取0γ=15,3o α=,0.1b α=。

2) 精切齿:0γ=15,2o α=,0.15b α=。

3) 校准齿0.5~1o α=,取 1.3o α=,0.25b α=。

2.5 齿距及各齿数的确定
齿距:通常由经验公式(1.25~1.8)P L =取P=12mm ,所以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P1=P2=12;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P3=P4=(0.6~0.8)P=9.4mm ,取9mm 。

同时工作齿数:P 确定后,工作齿数Ze 用下式计算13e L
Z P
=+≥, 求得Ze=6,取Ze=6.
2.6 确定容屑槽形状和尺寸
1)容屑槽形状
目前使用的容屑槽有三种形式,根据加工要求选为圆弧齿背形、直线齿背形、直线加长齿背形,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用圆弧齿背形容屑槽。

圆弧齿背形:容屑空间较大,适用于拉削塑性材料和综合拉削拉刀上。

2)容屑槽尺寸
粗切齿、过渡齿容屑槽尺寸:
,,,。

====
448 2.5
h mm g mm R mm r mm
精切齿、校准齿容屑槽尺寸:
图3
,,,
====
3372
h mm g mm R mm r mm
2.7分屑槽的确定
综合式圆拉刀粗切齿和过渡齿采用圆弧形分屑槽,精切齿采用角度形分屑槽,分屑槽外形如下图:
图4
拉刀最小直
径0min d 8~13
13~21 21~31 31~41 41~53
槽数1n 4
6 8 10 12
拉刀最小直径0min d 53~65 65~76 76~89 89~104 104~120
槽数1n 14 16 18 20 24
拉刀类型 综合式
轮切式
槽宽a 0min 90
sin
(0.3~0.7)k
a d n =- 0min 90
sin
(0.15~0.4)k
a d n =- 切削宽度w a
0min 90
2sin
w k
a d a n =- 表3
由上表得粗切齿分屑槽: 槽数112n =; 槽宽0min 90
sin (0.15~0.4)k
a d n =-,取a=6mm ;弧形半径mm R 251≤,取5.1mm.切削宽度7w a mm =。

表4
精齿分屑槽:2011
(~)76
n d π=, 取n 2=24;槽宽2 1.0b mm =,深度'0.5h mm =.
2.8确定拉刀齿数和直径
表5
3.非工作部分的设计
柄部可选择I型有周向定位面,如图所示:
图4
表6
柄部直径与长度:直径:40.4mm,长度:55mm。

颈部直径与长度:直径:44.5mm,长度:55mm。

过渡锥的长度:按照手册选取,长度:10mm
前导部:直径为拉削前被拉孔直径的最小极限尺寸,直径:48.98mm,长度:60mm。

表8
表9
后导部:长度:45mm,直径:48.98mm。

表10
4.拉刀强度的校验
表11
'max 3.33 3.33247256123.42
c e D F F z kN ==⨯⨯⨯= 23242min min (40.410)12.81044S
d m π
π
--==⨯⨯=⨯
max 4
min 12340094.46200012.810c F Mpa Mpa S σ-===<⨯ 式中 S min ——拉刀上的危险截面面积,柄部截面40.4d mm =处;
拉刀材料的许用应力[]2500~4000Mpa σ=,故拉刀强度符合要求.
5.小结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当属如何把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为了让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不能单靠课本理论,这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差别。

6.参考文献:
【1】陆剑中孙家宁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华明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李虹暴建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4】刘华明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