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所辖乡镇
永年县城施庄村详细规划汇报

景观规划要点
景轴的形式、内容、规 模为施庄新村规划所独创, 它集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于 一体,它融工程技术与时代 艺术于一处,代表着施庄新 村未来的灿烂风姿。它是景 观之轴,可它同样也是岁月 之梭、住区之肺、疏朗之地、 浪漫之所和永年之光。
新村十几个景点合理分布,立意鲜 明。其中雀嬉园、儒香园、紫翠园、绽 彩园等四个景点分布在四个居住组团的 绿地中,不仅贴近居民,而且也揭示了 “梅、兰、竹、菊”与生活为伴,与居 民相随的深远意境……
新村总平面图
为打破行列式布 局易出现的呆板现 象,住宅布局采用 了穿插绿地、配置 公共设施等手段, 使整体布局基本达 到了直而不僵,活 而不乱的效果,显 示出了居住空间的 温馨与惬意。
住宅选粹
居有其屋
左邻右舍
锁定馨居
我爱我家
天人合一
新 的 脉 搏
天上人间
公共设施布局
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四个 居住组团均在最佳地段配有老年人活动 室、门诊室、基层商店等设施。新村较 大型的公共设施避开四个居住组团布置, 以利于居住组团内部环境的宁静。
永年县城施庄村详细规划
方案汇报
二00五年五月
地理位置
施庄村隶 属永年县临洺 关镇管辖,西 靠永年县城, 县城干道友谊 大街穿村而过, 将本村分隔成 南北两部分。
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施庄村作为永年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基本 被城市所包围,随着永年县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 本村完全融于城区的迹象已日益明显。如何顺乎历 史发展的潮流,引导村庄朝着城市化、生态化、现 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使本村变成和谐有序、文明 进步的城中之城、城中之景,这是当地有识之士以 及广大村民思考已久的问题。
绿色景观轴位 于新村中部呈纵向 布置,空间宽敞、 景点密布、园艺独 特、内涵丰富,它 对整个新村的空间 格局起到了驾驭作 用,同时也有望成 为永年县城一道最 靓丽的城市地标。
1永年县基本情况

永年县概况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北端,素有“邯郸北大门”之称, 总面积908 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人口95.4万,是河北省第二人口大县,辖20个乡镇、450 个行政村,是全国农业发展、蔬菜产业“双十强县”、中国紧固件之都和闻名世界的太极之乡。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17亿元,同比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8430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7元,增长17.5%。
永年,区位优势独特。
县城临洺关南距邯郸市1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49公里,距首都北京426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高铁、京珠高速公路、赵辛公路纵穿县域南北,青兰高速、309国道和邯临、洺李、永河、永峰省道横贯县境东西,中华大街、人民路等8条道路与邯郸市对接,交通十分便捷。
特别是随着融入邯郸市“1+6”大都市框架、邯郸市中华大街永年段的贯通和市县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永年成为全市第一个与邯郸市主城区干道相连、设施相接、物流相通、人流相汇的县,进一步融入大邯郸都市圈。
永年,历史文化悠久。
自古享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誉,七千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境内有广府古城、弘济桥、仰韶文化遗址、赵王陵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广府古城,远为隋末夏王窦建德建都之所,近为杨、武式太极拳发源之地,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和面积4.6万亩的洼淀——永年洼,是独具特色的“古城、水城、太极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广府文化旅游开发力度,累计投入10亿多元,实施周边拆迁、道路硬化、城内仿古改造等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古城墙抢修、芦苇荡综合开发、太极文化广场等重点工程,成功举办了中国邯郸(永年)太极峰会和“公益邯郸、广府行动”、东方神秘古城论坛、中国邯郸(永年)太极峰会和中国吹歌节等系列活动,广府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各地游客62万人次。
河北省永年县会谱

初六 白塔 二十 李孟窑
初七 南中堡 二十 榆林
初七 王白北汪 二十 孔村
初八 娄里 二十 豆下乡
十一 大北汪 二十四 后六星
十二 刘固 二十五 北卷
十二 张郑湾 二十五 兴业
十二 南滩头 二十六 贾八汪
十二 西陈铺 二十六 曲陌
十三 当头 二十六 刘湾
永年会谱 2007-03-10
一月
初八 许庄 二十三 东桥
初九 龙泉 二十三 连寨
初十 马固 二十四 西张寨
十一 大北汪 二十五 南宫寨
十一 太辛庄 二十五 琚屯
十六 方头固 二十六 曲陌
十七 马到固 二十八 田堡
十八 西大慈 二十八 赵王固
十九 胡寨 二十八 王边
初九 瓜井 二十六 曲陌
初九 南沿村 二十六 范庄
初十 东张固 二十六 李庄
十一 大北汪 二十七 陈村
十一 北杜村 二十八 西苏
十三 刘湾 二十八 正西
十五 后马营 二十八 大西堡
十五 段庄 二十八 南大庙
十五 郝庄
四月
初一 北卷 初八 七里店
初一 柴凹 初八 高岳
初二 陈七方 十七 北两岗
初三 周寨 十八 裴坡庄
初四 北护驾 十八 茹佐
初四 曲陌 十八 王庄
初四 韩屯 十九 榆林
初五 小北汪 十九 北沿村
初五 余家寨 十九 北尹固
初六 石管营 十九 陈义
初六 袁庄 十九 大屯
初七 龙泉 十九 名关
初八 赵目连 十九 杨湾
初三刘固
初三 辛庄堡 十九 北关
百科知识精选临名关镇

基本信息中文名:临名关镇所属地区:中国永年县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人(2007年)地理位置:南距邯郸市区15公里,北与邢台沙河接壤,东距京深高速路口1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著名景点: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西召庄西汉墓葬群、朱山战国摩崖刻石、娄山唐宗石垒、中召庄泉亭古寺等知名产业:旅游业人文景观临名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开皇六年(公元580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名”。
唐代为临名县治所。
境内有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西召庄西汉墓葬群、朱山战国摩崖刻石、娄山唐宗石垒、中召庄泉亭古寺等文化古迹,“燕赵第一境”观音阁雄居城内南关,明山风景旅游区等闻名四省八县。
临名关“抬花桌”杂艺和临名关驴肉香肠500年盛传不衰,名扬国内外。
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北石口村西南,西有明山,南有娄山、朱山,北有名河,是山河相间的台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1986年发掘了陶环、罐、壶、石斧、石铲、石环、石球等五百余件文物,是仰韶文化后岗类型,距今约6000多年。
该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山战国摩崖刻石是朱山顶上一块不规则的砂岩天然石,石刻长1.5米,宽0.52米,镌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一行十五个小篆体大字,其书体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该书法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书法家,已被法国、英国博物馆和日本二玄社、韩国等收藏。
该石刻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山,原名聪明山,位于永年县西部京广线临名关站西5公里处。
是太行山伸向冀南平原的一支余脉,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主峰峻拔262.8米,为南北走向,平地突起,山势突兀。
明山古庙,就坐落在明山东北部的山坡上,坐西向东,庙院建有昭惠王祠、奶奶殿、佛爷殿、万佛楼、皇姑楼、八仙转、三灵殿、三家灵姑楼、地藏王菩萨殿、十帝阎君殿、千手千眼菩萨殿、肋骨老母殿、家亲庙、纺花仙洞、钟鼓楼等大小七十二座殿宇。
这里是历年来方圆300公里、四省30多县市群众朝山的地方。
永年县各村由来

临洺关镇临洺关——历史悠久,为古驿站所在地。
临洺关的来历为,永年县西部有县曰易阳县,县治在今阳城、戴庄一带,北魏时易阳县废,后于临洺关重建易阳县,因其位于洺河之南,称易阳已不合适,遂更名临洺关,易阳县随之更名为临洺县,北宋时裁撤到永年县。
洺阳村——古时候,该村叫箭村,是给易阳城王子制造箭的地方。
明万历年间改为洺阳,河南岸为阴,北岸为阳,因其在洺河之北,所以叫洺阳村。
娄山——明永乐年间有马氏等人家迁此定居,位于狗山附近,故命村名“狗山村”。
因村名不雅本村绅士联名向知县请示,要求更改村名,当时知县按星象二十八宿娄金狗更改名为娄山(娄狗不分)。
北石口——洺河自大油村顺流东下,河中带大量鹅卵石,到该村西截然而止,人们称这个地方叫逼石口。
为记述这一特异现象,又在此处立石碑,所以又称石碑口据该村宋氏家谱记载,明初宋氏从本县牛堡迁来居住,村名还叫石碑口。
由于“碑”与“北”同音,后改为石北口村1924年分为南石北口,北石北口两村。
1958年改称南石口、北石口。
申庄——据查,宋元时,有柴姓居住于此,叫柴庄。
明洪武中申庸任山东掖县知县时,曾过广平永年之聪明山下,慕其山水之秀,遂自山西绛县留盂里迁居明山之阴,改柴庄为申庄。
西屯庄——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实行驻兵屯田,休养生息,此为当时屯田之地,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董姓等人家,取村名屯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西屯村。
曲屯——曲屯原名肖家屯,后改西小屯,清代中期曲姓大户更名为曲屯。
地名普查时,为区别于大西堡的璩屯,冠以方位,改为西曲屯。
裴坡庄——据记载,该地有一琵琶潭,也名琵琶潭,明初有连、白等姓氏奉诏迁此定居,以琵琶潭命村裴坡庄。
现在潭已废圯。
苗屯——据苗氏家谱记载,明初苗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
河北省永年县会谱

初七 龙泉 十九 名关
初八 赵目连 十九 杨湾
初八 南贾格 十九 北沿村
初九 东张寨 二十 讲武
初九 西高固 二十 沙屯
初十 高庄 二十 周村
初十 前司郭庄 二十 后司郭庄
十一 大北汪 二十 南杜村
十一 周营 二十三 辛庄堡
十一 庄沟 二十四 东杨庄
初四 刘营 十九 讲武
初五 柳村 十九 刘窑
初六 西滩头 二十一 大北汪
初六 南碾头 二十一 苗庄
初七 李家庄 二十二 朱庄
初七 刘汉 二十五 南辛村
初九 名关 二十五 陈寨
初九 高岳 二十六 曲陌
初九 南沿村 二十六 辛
初八 姚庄 二十三 辛庄堡
初八 岳小寨 二十三 周村
初九 曲陌 二十四 犁苗堡
初九 瓜井 二十六 曲陌
初九 南沿村 二十六 范庄
初十 东张固 二十六 李庄
十一 大北汪 二十七 陈村
十一 北杜村 二十八 西苏
十三 刘湾 二十八 正西
十五 后马营 二十八 大西堡
十五 段庄 二十八 南大庙
十五 邓上
十五 周村
十七 瓜井
十月
初一 小龙马 十五 屯庄
初一 永合会 十五 宋固
初二 马到固 十五 后曹庄
初三 名关 十六 石管营
初三 陈庄 十七 中召庄
初三 许李卷 十七 西沿村
初三 何营 十七 西卷
初三 赵固 十八 前朱庄
初五 前马营 十九 讲武
初八 刘营 二十 门寨
初九 郑湾 二十 周村
初九 正西 二十六 曲陌
河北省所辖乡镇明细(2017版)

河北省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94个县,6个自治县,47个市辖区,1970个乡镇。
石家庄市(8个市辖区、11个县、3个县级市、125个镇,95个乡)长安区(4个镇)西兆通镇、南村镇、高营镇、桃园镇桥东区(1个镇)桃园镇新华区(2个镇、2个乡)大郭镇赵陵铺镇西三庄乡杜北乡井陉矿区(2个镇1个乡)贾庄镇凤山镇横涧乡裕华区(1个镇)方村镇辛集市(辖8个镇7个乡)辛集镇旧城镇张古庄镇位伯镇新垒头镇新城镇南智丘镇王口镇天宫营乡前营乡马庄乡和睦井乡田家庄乡中里厢乡小辛庄乡藁城区(辖13个镇1个民族乡)廉州镇兴安镇贾市庄镇南董镇梅花镇岗上镇丘头镇南营镇张家庄镇南孟镇增村镇常安镇西关镇九门乡晋州市(辖8个镇2个乡)晋州镇总十庄镇营里镇桃园镇东卓宿镇马于镇小樵镇槐树镇东里庄乡周家庄乡新乐市(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化皮镇承安镇正莫镇南大岳镇杜固镇邯邰镇东王镇马头铺镇协神乡木村乡彭家庄回族乡鹿泉区(辖9个镇3个乡)获鹿镇寺家庄镇李村镇黄壁庄镇铜冶镇上庄镇宜安镇大河镇山尹村镇石井乡白鹿泉乡上寨乡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小作镇威州镇南障城镇测鱼镇苍岩山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正定县(4个镇5个乡)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新安镇南牛乡南楼乡西平乐乡北早现乡曲阳桥乡栾城区(辖5个镇3个乡)楼底镇郄马镇冶河镇窦妪镇栾城镇南高乡柳林乡西营乡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灵寿县(辖6个镇9个乡)灵寿镇青同镇塔上镇陈庄镇慈峪镇岔头镇三圣院乡北洼乡牛城乡狗台乡南寨乡燕川乡谭庄乡寨头乡南营乡高邑县(辖3个镇、2个乡)高邑镇大营镇富村镇中韩乡万城乡深泽县(辖2个镇4个乡)深泽镇铁杆镇白庄乡留村乡赵八乡桥头乡赞皇县(辖2个镇9个乡)赞皇镇院头镇西龙门乡南邢郭乡南清河乡西阳泽乡土门乡黄北坪乡嶂石岩乡许亭乡张楞乡无极县(辖6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无极镇七汲镇张段固镇北苏镇郭庄镇大陈镇高头回族乡郝庄乡东侯坊乡里城道乡南流乡平山县(辖12个镇11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南甸镇岗南镇古月镇下槐镇孟家庄镇小觉镇蛟潭庄镇西柏坡镇下口镇西大吾乡上三汲乡两河乡东王坡乡苏家庄乡宅北乡北治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元氏县(辖6个镇9个乡)槐阳镇宋曹镇南因镇殷村镇姬村镇南佐镇东张乡苏阳乡赵同乡北褚乡马村乡北正乡苏村乡前仙乡黑水河乡赵县(辖7个镇4个乡)赵州镇范庄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沙河店镇前大章乡谢庄乡高村乡王西章乡唐山市(辖6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邯郸记忆永年县各个村名称的由来,你造吗?

邯郸记忆——永年县各个村名称的由来,你造吗?临洺关镇临洺关——历史悠久,为古驿站所在地。
临洺关的来历为,永年县西部有县曰易阳县,县治在今阳城、戴庄一带,北魏时易阳县废,后于临洺关重建易阳县,因其位于洺河之南,称易阳已不合适,遂更名临洺关,易阳县随之更名为临洺县,北宋时裁撤到永年县。
洺阳村——古时候,该村叫箭村,是给易阳城王子制造箭的地方。
明万历年间改为洺阳,河南岸为阴,北岸为阳,因其在洺河之北,所以叫洺阳村。
娄山——明永乐年间有马氏等人家迁此定居,位于狗山附近,故命村名“狗山村”。
因村名不雅本村绅士联名向知县请示,要求更改村名,当时知县按星象二十八宿娄金狗更改名为娄山(娄狗不分)。
石北口——洺河自大油村顺流东下,河中带大量鹅卵石,到该村西截然而止,人们称这个地方叫逼石口。
为记述这一特异现象,又在此处立石碑,所以又称石碑口据该村宋氏家谱记载,明初宋氏从本县牛堡迁来居住,村名还叫石碑口。
《嘉靖广平府志》载,吴鼎(吴元珪之父)墓在临洺镇西石碑社。
由于“碑”与“北”同音,后改为石北口村1924年分为南石北口,北石北口两村。
1958年改称南石口、北石口。
申庄——据查,宋元时,有柴姓居住于此,叫柴庄。
明洪武中申庸任山东掖县知县时,曾过广平永年之聪明山下,慕其山水之秀,遂自山西绛县留盂里迁居明山之阴,改柴庄为申庄。
西屯庄——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实行驻兵屯田,休养生息,此为当时屯田之地,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董姓等人家,取村名屯庄。
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西屯村。
曲屯——曲屯原名肖家屯,后改西小屯,清代中期曲姓大户更名为曲屯。
地名普查时,为区别于大西堡的璩屯,冠以方位,改为西曲屯。
裴坡庄——据记载,该地有一琵琶潭,也名琵琶潭,明初有连、白等姓氏奉诏迁此定居,以琵琶潭命村裴坡庄。
现在潭已废。
苗屯——据苗氏家谱记载,明初苗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
冠以姓氏命村名苗家屯。
简称苗屯。
北杜村、南杜村——据传,宋元时代,该村杜姓为大户,村名叫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