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教学内容:l 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2 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

3 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技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影像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它们必须准确、清晰地展示疾病的特征,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影像识读能力。

因此,本大纲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教学目标和要求1. 培养学生的影像识读能力:学生应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并能准确地解读和描述影像中的异常改变。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利用影像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合作,分享和交流影像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并能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影像技术介绍:学生将学习和了解常见的影像技术,包括X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等。

他们应了解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优缺点和临床应用。

2. 常见疾病影像学特征: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常见疾病在不同影像技术中的显示特征,包括正常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的形态和分布规律。

他们将通过分析和比较正常和异常影像,提高影像识读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影像与临床关联: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影像所显示的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关联,并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他们将通过案例讨论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影像与临床关联的理解。

4. 影像质量控制和安全: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提高影像的质量,包括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病人准备和协作等。

他们还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放射安全和放射防护规范。

5. 报告撰写和沟通技巧:学生将学习如何撰写准确、清晰的影像学报告,并提高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他们将通过模拟病例报告和角色扮演来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见习)24,网络××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

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常见病的辩证诊治规律急重病疑难病的诊断、救治的原则杨凌以及了解和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新成果。

在教学中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积极性,以适应新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一)总论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用)课程编号:081560英文名称: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

C.M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数: 54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2 学时;上机学时: 0 学时;课外实践:0 学时;其他学时:0 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5 学分;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骨伤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突出中医药内涵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骨伤科手法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骨伤教研室以形态直观,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为特点,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内容形象化。

以多媒体教学配合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

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了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 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 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 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

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影像专门化用)前言由于影像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手段已经包括了x线、CT、MRI、核索成像技术、超声,以及参与治疗的介入放射技术。

本课程重点以讲授x线、CT、超声学为主,扼要介绍MRI特点。

介入放射学、核素成像另作安排。

本大纲采用2005年8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为蓝本,结合本校及各系统专业授课教师的实际而编写。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人体结构”、“呼吸与循环模块”、“消化模块”、“骨骼与肌内模块”、“神经学模块”、“胚胎与生殖模块”系统基础模块课程及内、外、妇、儿部分临床核心模块等课程.而且完成了本科临床实习后,在第6学年进行的专科定向培养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联系和印证各系统模块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密切联系临床课专业知识。

重点介绍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知识。

本课程以备系统放射学(x线、CT、MRI)和超声学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基”的要求,强调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的临影像思维能力的锻练,为学生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小而精的原则,精讲多看(图像),要充分发挥教导的主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影像自学能力和影像思维能力。

本学科属形态学科.因此要重视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理论讲授与适当阅读影像图片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多媒体课堂授课和阅片见习为主要教学方式,避免抽象式的理论教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言教身教,教书育人,寓医德于课堂教育中,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授课学时300(含x线、cT、MRI、超声),理论讲授与实习l: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1.病因病机:慢性劳损引起胫骨结节处骨能失去濡养而致。

2.诊察要点:胫骨结节处疼痛,膝关节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

X 线见骸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有肿胀阴影。

本病需与胫骨结节骨髓撕脱相鉴别。

3.治疗:膝关节制动,外用内服中药。

第六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病因病机:与创伤、大剂量使用激素、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接触放射线等原因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肝肾亏损,正虚邪侵以及气滞血瘀有关。

2.诊察要点:有髓部疼痛,跛行等症状,体检"4"字试验阳性,Thomas 征阳性,晚期髓关节活动受限,X表现可分为4期。

本病需与髓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3.治疗:药物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治疗,对于早期患者还可采用限制负重,功能锻炼等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主要有钻孔减压术, 带肌蒂或血管蒂植骨术,血管移植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

第七节骨性关节炎1.病因病机:是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软化以及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老年常见病,临床根据局部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中医传统归入骨痹,现也有人认为其属"骨瘦"。

2.诊查要点:发病缓慢,有"休息病"特点,积液多者试验阳性, X线有退行性改变。

本病需与骨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3.治疗:适当休息,消除关节劳损因素,综合治疗,积极功能锻炼,严重者行关节或手术治疗第八节骨质疏松症1.病因病机:好发于老年人,尤其女性,病因多而复杂,年老体虚,肾虚精亏,饮食失调,日照活动少等为常见病因。

病理特征为骨质变薄,骨架变细,数量减少,血清钙磷多正常。

2.诊查要点:有急慢性腰背酸痛,易于骨折,驼背畸形,X片可见椎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可测定。

本病需与骨质软化症,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及成骨不全症相鉴别。

3.治疗:以中医中药保守治疗为主,配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腰背部疼痛剧烈者可加用西药对症治疗。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英文名称: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Diagnostics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72-99 讲课学时:72-99 实验学时:0学分: 4-5.5适用对象: 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康复、护理、美容专业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交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 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形象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和趣味,对教材中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导学式教学法、团队式和师生角色融合式教学法等,根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特点和该阶段学生自身特点而设计的这些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实现了团队式学习、师生角色融合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

《骨伤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骨伤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骨伤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20 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必修课使用专业:中医骨伤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骨伤影像诊断学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集影像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骨伤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影像诊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帮助临床各科解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中医骨伤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其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骨伤影像诊断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把目标定位于中医骨伤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72学时,理论为42学时、实验为30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必需够用的中医骨伤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并能灵活运用疾病的影像表现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遵循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诚信服务的合格医学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阐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骨伤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选择适用于各种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课程编码: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

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第一节肩关节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了解】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概念及表现,肱骨干骨折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1.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2.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3.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概念及表现。

4.肱骨干骨折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二节肘关节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肘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肘关节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肘关节脱位的分型和X线表现。

【了解】各类型肘关节创伤的发生机理。

肱骨髁上骨折远端旋转时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1.肘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2.各类型肘关节创伤的发生机理。

3.肘关节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肘关节脱位的分型和X线表现。

4.肱骨髁上骨折远端旋转时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三节前臂损伤目的要求【了解】前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前臂双骨折的X线表现。

【掌握】孟(Monteggia)氏骨折的发生机制与分型、X线表现。

教学内容1.前臂的X线检查方法及不同位相上的X线表现;2.各种不同类型损伤: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前臂双骨折;3.孟(Monteggia)氏骨折的发生机制与分型;4.盖(Galeazi)氏骨折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四节腕关节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腕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腕关节常见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Colles骨折的表现。

月骨脱位的分型、分度及X线表现。

【了解】腕关节创伤的发生机理。

教学内容1.腕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2.腕关节创伤的发生机理。

3.腕关节常见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Colles骨折的表现。

4.月骨脱位的分型、分度及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五节手部损伤目的要求【熟悉】手部的X线检查方法,正常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手部常见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是Bennett’S骨折的表现。

【了解】手部创伤的发生机理。

教学内容1.手部的X线检查方法,正常解剖及正常X线表现。

2.手部创伤的发生机理。

3.手部常见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是Bennett’S骨折的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三章下肢损伤 16学时第一节髋关节损伤目的要求【了解】髋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功能X线表现。

【掌握】髋关节损伤的分类。

【掌握】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X线表现特点。

【熟悉】髋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1.髋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髋关节功能X线解剖;2.髋关节的血液供应,髋关节创伤的发生率;3.髋关节骨骺损伤的X线表现;4.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X线表现及特点;5.髋关节脱位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二节膝关节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膝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膝关节不同类型损伤X线表现:尤其是髌骨、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表现。

【掌握】髌骨骨折受力与X线表现的异同。

【掌握】滑膜与韧带损伤的X线观察。

教学内容1.膝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2.滑膜与韧带损伤的X线观察;3.膝关节不同类型损伤X线表现:尤其是髌骨、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表现;4.髌骨骨折受力与X线表现的异同。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三节胫腓骨损伤目的要求【掌握】小腿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胫腓骨不同类型损伤X线表现特点。

【了解】影响胫腓骨愈合因素及承重标致。

教学内容1.胫腓骨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2.胫腓骨不同类型损伤X线表现;3.影响胫腓骨愈合因素及承重标致。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四节踝关节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踝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踝关节损伤的分类,不同类型损伤X线表现特点:外旋、外翻、内翻、垂直压迫损伤的X线表现及分度。

教学内容1.踝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2.踝关节损伤的分类与分度;3.踝关节不同类型损伤的X线的X线表现:外旋、外翻、内翻、垂直压迫损伤的X线表现;4.踝关节骨折的分度。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五节足部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足部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足部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是跟、距骨损伤的X线表现。

【掌握】第五跖骨骨折与正常骨骺的区别。

【了解】疲劳骨折的概念与X线表现。

教学内容1.足部损伤的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2.足部常见骨折的X线表现,尤其是跟、距骨损伤的X线表现;3.第五跖骨骨折与正常骨骺的区别;4.疲劳骨折的概念与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四章躯干损伤 6学时第一节头部损伤目的要求【熟悉】头部的X线、CT检查方法。

【掌握】头部损伤的影像诊断方法的选择。

【掌握】不同部位颅内血肿的CT表现。

教学内容1.头部损伤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与CT表现;2.颅脑损伤的分类,颅骨骨折的X线表现;3.不同部位颅内血肿的CT表现: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与CT照片。

第二节脊柱损伤目的要求【熟悉】脊柱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脊柱骨折的X线表现:颈椎损伤的X线表现。

【掌握】脊柱骨折的X线表现:胸腰椎损伤的X线表现。

【掌握】老年性骨萎缩的特点。

教学内容1.脊柱损伤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2.颈椎损伤的X线表现:环枢椎关节脱位。

3.胸腰椎损伤的X线表现,分度。

4.老年人骨质萎缩的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与CT照片。

第三节骨盆损伤目的要求【熟悉】骨盆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了解】骨盆的X线解剖特点;骨盆的连接与动力学;骨盆的骨化中心【掌握】骨盆骨折的X线表现。

【掌握】骶尾椎骨骨折(结合脊椎损伤讲授)教学内容1.骨盆损伤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2.骨盆的X线解剖特点,骨盆的连接与动力学,骨盆的骨化中心;3.骨盆损伤概述,特点与分类。

4.骨盆环骨折/脱位、骨盆边缘骨折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与CT照片。

第五章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 4学时目的要求【熟悉】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病的X线检查方法。

【掌握】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教学内容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关节结核等;慢性骨关节病(关节退行性变);骨缺血性坏死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

第六章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4学时目的要求【了解】骨肿瘤的影像(X线、CT、MR)检查方法。

【掌握】骨肿瘤的基本X线表现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掌握】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骨瘤、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

【掌握】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尤文氏瘤的X线表现。

【了解】骨肿瘤样病变: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1.骨肿瘤的影像(X线、CT、MR)检查方法。

2.骨肿瘤的分类,基本X线征象,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3.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骨瘤、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

4.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尤文氏瘤的X线表现。

5.骨肿瘤样病变: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

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X线照片。

第七章现代影像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6学时第一节 ECT在骨科的应用价值目的要求【了解】E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骨与关节影像检查的应用价值。

【掌握】ECT在常见病如转瘤的影像表现。

教学内容ECT的基本原理,ECT在骨与关节的适用症;检查方法及其在常见病如转移瘤的ECT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

第二节 CT在骨科的应用价值目的要求【了解】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价值。

【掌握】CT在常见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恶性肿瘤等的影像表现。

教学内容CT的基本原理,CT在骨与关节的适用症;常用CT扫描方法;常见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恶性肿瘤等的CT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座、投影胶片、幻灯、CT照片。

第三节 MR在骨科的应用价值【了解】M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价值。

【掌握】MR在常见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肿瘤等的影像表现,MR 对脊椎结核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MR的基本原理,MR在骨与关节的适用症;常用MR扫描方法;常见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肿瘤等的MR表现;MR对脊椎结核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