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医学计算机应用实验教程(陈志国,张兆臣,肖峰主编)思维导图
医学计算机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医学计算机应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关键信息项: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涵盖范围2、学习目标与要求3、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4、资料与资源的提供5、知识产权与保密条款6、协议的修订与更新机制11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涵盖范围本协议所涉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1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1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字符编码等。
11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IP 地址等。
115 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等。
12 学习目标与要求121 学习者应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12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能够识别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类型。
123 熟练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方式,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制转换和数据编码操作。
12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具备初步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力。
125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能够使用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13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31 教学方法将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132 课堂讲授将由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帮助学习者建立起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框架。
133 实验操作将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4 案例分析将选取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5 小组讨论将组织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136 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37 平时成绩将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进行评定。
138 实验成绩将根据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定。
思维导图在病理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杨丞,陈明净,吴文婷(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海口570102)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在病理专业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小讲课、过程管理、临床病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病理知识板块的构建,实现资源共享,为住院医师寻找学习资源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4-0146-02卫生职业教育卫生行政管理临床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周期长[1],培训期间需要阅读大量的基础和临床书籍,全身每个系统每个器官的各种疾病都需掌握或熟悉,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临床病理医师。
病理住院医师学习压力繁重,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并熟练运用于临床病例的诊断,对带教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带教教师忙于日常临床诊断工作,甚至还担任教学及科研工作,如何有效统筹全科室的培训,达到带教的基本同质化,合理且有规律地应用带教教师的时间,也是不少专业基地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寻找一个适合教师和学员的工具以及学习方法便可迎刃而解。
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模式和思维方法可以将知识点或关键词进行综合和总结,并且目前已有开发成熟的软件可进行快速编辑,是一款高效的思维和管理工具,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难题。
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Buzan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强化记忆的笔记方法[2]。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医学教育存在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重等特点,不论重点医科院校还是普通医科院校,开设专业课程门数多于30门,总学时也都在3000学时以上[1]。
在学习过程当中,医学生主动性普遍不高[2]。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医学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强调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而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
而且,计算机教材按章节编写,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使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3]。
基于此,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授课当中,将复杂的逻辑性问题转变成直观的图形,增强学生对知识整体构架的把握。
1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性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根据大脑的工作原理而发明。
他认为,大脑发散性的思维模式是人类记忆力与创造力的根本。
进入大脑的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的连结,而且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思考中心,再向外进行发散。
效仿这种思维方式,研究者将知识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结来加以组织并使之结构化,就形成了某一个知识的思维导图[4]。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结构图,其与人类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5]。
2思维导图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广泛应用于医学院校计算机类诸思维导图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王田杨胜肖嵛【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直观的知识组织与表示工具,可以很好地辅助计算机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的各环节,如备课与教学设计、导课与重难点分析、复习与知识回顾等方面都能利用思维导图设计并组织教学。
使计算机课程教学从繁琐的逻辑思维转变成直观的形象思维,以此帮助医学生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医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图分类号】R鄄05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medical computer teaching Wang Tian,Yang Sheng,Xiao Yu.De鄄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Tian,Email:***************【Abstract】Mind map is an effective and intuitiv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toolwhich can help computer teaching commendably.We can use Mind Map to design and organize thewhole teaching process,including preparing,designing,guiding,analyzing and reviewing.This waycan turns tedious logic of computer teaching into imagery thinking and helps medical students improv鄄ing their learning effect of computer courses.【Key words】Mind map;Medical students;Computer teaching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5.03.015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计算机教研室通信作者:王田,Email:***************·教学改革·多课程当中,如《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
《临床检验医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 病的实验诊断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 病的实验诊断
第八章 内分泌代谢 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 病的实验诊断
第十章 风湿性疾病 的实验诊断
第十一章 感染性疾 病的实验诊断
第二节 冠 心 病
第一节 高 血 压 病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脂代谢试验
第六节 心肌损伤检 查
第七节 电解质检查
第八节 血气与酸碱 分析
01
第一节 免 疫功能试验
02
第二节 自 身抗体检验
03
第三节 肝 炎病毒感染 标志物检验
04
第四节 病 原体感染免 疫学试验
06
第六节 变 态反应试验
05
第五节 肿 瘤标志物检 验
01
第一节 骨 髓细胞学检 验
5
第五节 血 管 炎病
第一节 发 热 第二节 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生殖泌尿道 感染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
第六节 皮肤和软组 织感染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
第七节 血 流 感 染
第三篇 临床检验医学技术与应用
第十二章 临床基础 检验
第十三章 临床化学 检验
第十四章 临床免疫 学检验
第十五章 临床血液 学检验
第三节 急慢性肾衰 竭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
01
第一节 慢 性阻塞性肺 病
02
第二节 支 气管哮喘
03
第三节 胸 腔积液
04
第四节 呼 吸衰竭
06
第六节 肺 栓塞
05
第五节 肺 癌
1
第一节 消化性 溃疡
2
第二节 病毒性 肝炎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陈绍森刘云龙董孝成赵恩亮李静龙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34期摘要: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将本院胸外科实习轮转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卓越班学生6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的原则随机分成两个教学组。
对照组34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34名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比较两组实习前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执业自信心及抗挫折能力,同时对两组学生实习满意度进行比较。
实验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亦较对照组高(P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法胸外科临床教学临床思维能力Abstract: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d mapping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thoracic surgery interns. A total of 68 students from the 2015 clinical medicine excellence class in the hospital's thoracic surgery practice rot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teaching groups on a voluntary basis. 34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34 peop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mind mapp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practice self-confidence and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actice were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as compared. The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score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Mind map teaching method; Thoracic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胸外科臨床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实习学生明确胸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掌握胸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升医学知识学习效率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升医学知识学习效率作者简介:王麟尧(1992-),男,汉族,山西人,2011级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
通讯作者:孙建永(1979-),男,汉族,内蒙人,实验师,从事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人类的大脑具有思维的能力,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通过感官刺激,在脑海中将这些有内在联系的点串联记忆,形成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1、提升思维效率的必要性现在的社会是一种学习型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在学习型社会,尤其对于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的医学生来说,面对接踵而来的大量信息,没有一个有效率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信息,无法获得满意的成果。
2、提升思维效率的理论支持2.1 脑科学理论人类的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末端突起之间相互辐射连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个结构网可以接受、传递、储存和整合大量不同信息。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教授和他的学生进行了著名的“裂脑实验”。
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左右脑分工”理论。
他们认为:人类的右脑主要负责形态、想象、空间和颜色等行为,左脑主要完成逻辑、顺序、语言、条理等行为。
我们平时使用更多的是左脑的功能,而右脑的功能则很少使用。
仿照神经元的生理结构,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了思维导图法[1]。
2.2 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语言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
相对于孤立零散的知识,人们对系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