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11 中 耕 划 锄 .
病 虫害防 治要做 到“ 以防 为主 , 治结合 , 防 抓住 关键 , 突击 除 治 ”达 到 “ , 防虫 不见 虫 , 病 不见 病 ” 防 的要 求 。 小麦 拔节 从 期开始 , 应及 时防 治纹枯 病 、 白粉 病 、 锈病 、 虫 等病 虫害 。 蚜 特 别 是 要搞 好 小 麦吸 浆虫 蛹 期 防 治 工 作 , 农 业 局 植保 站调 据 查 ,0 1年河 间 市发 生小 麦吸 浆 虫中度 危 害 , 分地 块 偏重 21 部 发 生 。 浆 虫 防 治 以蛹 期 防 治 为 主 , 小 麦 孕 穗 期 ( 穗 前 吸 在 抽 3 5d 河 间市 为 4月 2 — 3 ~ . 5 0曰) 小麦 吸 浆 虫幼 虫在 地 表爬 , 行, 蛹在 地 表 静 止 不 动 。 时可 选 用 5 此 %毒 死 蜱 颗粒 剂 90 .~ l . k /m , 用 2 35 gh 。或 %甲基异 柳磷 粉 剂 2k 配 成 3 ~ O 的 g 0 4
在 小 麦 拨 节 期可 适 量 追 肥 。 一般 施 总氮 肥 量 的 5 %左 0
右 (2 ~ 3 m ) 灌 溉 用 水 量 为 6 0m3 m , 水 后 为 了 10 1 5k ; 0 / 浇 h
乳 油 2 0mL、 5 %辛 硫 磷 乳 油 3 0 mL对 水 1k 喷 拌 5 用 0 0 g,
小 麦 起 身 、 节 到 抽 穗 前 这 一 个 阶 段称 为 小麦 生 长 中 拔 期 , 小麦 营 养 生 长 ( 、 、 的生 长 ) 生 殖 生长 ( 是 根 茎 叶 和 小穗 、 小 花 分 化 ) 时进 行 的 时 期 , 管 理 措 施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同 其
方面。
毒 土 ; 可 以 选 用 5 %毒 死 蜱 乳 油 2 0mL、0 甲 基 异 柳 磷 也 0 5 4 %
简述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会对农业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种植小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会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证。
在小麦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为小麦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本文简要阐述了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一、幼苗期管理此阶段是指小麦出苗后至入冬前分蘖期间,主要管理内容是查苗补苗、追肥、浇水、除草等,目的是促进苗齐、苗壮、增加分蘖,打下高产的基础。
1、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应及时进地查苗,其它幼苗2叶期时如果苗还未出全,存在缺苗断垄的问题,应采取补种措施,尽量将苗补齐。
补种的方法是,提前将同品种的小麦种子在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将种子捞出后放入木箱或棉布袋中,适当洒水以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露白后可用于补种。
间苗时应主要将疙瘩苗拔除,尽量使苗整齐均匀。
根据小麦田土质、地力以及目标产量,确定留苗的数量,通常每公顷留苗270-330万株。
2、追肥小麦在出苗15天左右开始分蘖,至入冬前如果由于土壤中养分不足,麦苗长势较差,影响分蘖时,应及时进行追肥。
追肥应在雨天或雨后进行,通常以每公顷追施尿素100公斤左右为宜,有利于促进小麦早分蘖、多分蘖。
3、浇水幼苗期是小麦需水量较大的阶段,在此期间如果连续超过20天未降雨,气候干旱,土壤干燥,小麦植株出现萎蔫,分蘖量减少,应及时进行浇水。
浇水量要适宜,以将水浇透为宜,避免因浇水过量而使田间出现过多积水。
如果旱情仍未缓解,可在5-7天后再灌水一次。
浇水后如地表土壤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松土,消除土壤板结。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多种杂草的影响。
如不进行及时除草,杂草会与麦苗在养分、水分、光照等方面产生竞争,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化学除草的最佳期在小麦越冬前,此时由于气温仍比较高,田间已出现多类杂草,但由于草量相对较少,初生杂草幼嫩,抗药性差,而田间麦苗尚未郁闭,可保证化学除草的效果,可以较少的药剂,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在小麦生产中,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4个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查苗、补苗、间苗、浇水、施肥、除草、化控、防治病虫害以及收获等,以为实现小麦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出苗至分蘖期管理1、查苗、补苗、间苗小麦出苗以后应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
补种应利用经催芽处理的同品种种子,方法是将小麦种子放入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捞出后放在温室环境中催芽,要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小麦种子露白后可进行补种。
如果田间有大量的疙瘩苗,要及时间除,使麦苗整齐均匀,在田间分布合理。
根据小麦地的肥力及目标产量确定基本苗数量,一般每公顷应保苗270-330万株。
2、追施分蘖肥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即进入了分蘖期,到越冬前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植株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麦苗的生长比较缓慢,秧苗弱小,分蘖量少,应选择在雨天追施分蘖肥。
每公顷施尿素90-105公斤,可促进小麦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量。
3、浇水如未降雨的天气持续20天以上,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出现干旱,土壤墒情变差,小麦因水分不足而生长缓慢,分蘖量减少,应及时向田间灌水。
浇水应采取喷灌的方式,以使水量均匀,水量以保证能将根部土壤湿透为宜。
浇水后观察,如地表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以将板结消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伴随杂草的侵扰,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不及时除掉杂草,会形成杂草与麦苗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的局面,不利于小麦的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除草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入冬前是化学除草的良好时期,由于此时的气温比较高,杂草已基本出土,但田间的草量仍较少,初生杂草幼嫩,其抗药性比较差,而且麦苗还处于初期生长中,未形成荫蔽,利用这一时机喷施灭草剂,可以提高灭草剂的利用率,保证药效。
因此,此时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及技术要点

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及技术要点发表时间:2019-12-18T14:35:32.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施林芳[导读] 摘要: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优劣决定了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质量。
响水县大有镇农业中心 224000摘要: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优劣决定了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质量。
合理运用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种植管理的相关技术,并对其病虫害防治方式展开探讨,旨在提升小麦种植管理的质量,保证小麦的优秀产量。
关键词:小麦种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高产量的小麦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粮食紧缺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多种因素,其遭受病虫害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了。
本着科学种植的理念,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要对其种植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明确其种植理念,以保证小麦种植的质量。
1当前小麦生产形势从当前小麦田间生长情况来看,全县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大部分麦田群体足,长势均衡,已经搭好了丰产的架子。
特别是4月份的几次有效降雨,及时补充了土壤水份,对当前小麦生长非常有利。
但是,小麦生产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4月7日的低温过程,部分田块小麦上部叶片出现叶尖受冻发黄现象;二是病虫危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三是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存在后期倒伏的隐患。
2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 2.1保护叶片功能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
因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2.2延缓根系衰老小麦拔节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
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
通过叶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根系具有较长时间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直接的影响。
淮北地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 春季 ( 返青—孕穗) 管理
!# !" 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 小麦生长中期是指返青后起 身、 拔节、 孕穗等生育时期, 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 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生育特点: 叶面积迅速增加, 茎秆急剧伸长, 幼穗不断分化增大, 结实器官建成, 营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这一时期是决定每 -. 穗数和穗粒 数的关键时期。主攻目标: 协调个体与群体、 营养生长和 生殖生长的关系, 巩固年前分蘖, 控制基部节间过长, 壮秆 大穗, 提高结实率。起身期高 产田茎蘖数每 -. ’ !’(( 一 !*#( 万, 拔节初期每 -. !*#( 一 !#(( 万。 !# $" 化学除草 " 年前没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应于 * 月上 中旬化除。以阔叶杂 草为主的可用 $#/ 巨星每 -. 用 !#0 兑水 )((10 喷雾。以禾 本科 杂草为 主 的每 -. 用 )2 "/ 骠马乳油 $#( % !!’#.3 兑水 )((10 喷雾。以猫儿眼 为主的用 4(/ 快灭灵每 -. )(0 兑水 )((10 喷雾。禾本科 杂草和阔 叶杂草混 生的麦 田, 每 -. ’ 用 !(/ 骠马 乳油 )((.3 加 ’(/ 使它隆乳油 $#(.3 兑水 )((10 喷雾。施药时 要兑足水均匀喷雾、 不重喷、 不漏喷。 !# %" 划锄、 增温、 保墒 " 对旺苗和徒长的麦田划锄应以断 老根, 促新根, 控制无效分蘖, 控制主茎和大蘖, 变旺苗、 徒 长苗为壮苗, 深锄 !(5. 为好。晚麦要浅锄、 勤锄, 防伤根 压苗, 促健壮生长。 !# &" 追施拔节肥" 拔节孕穗期的肥水对穗数和粒数有直 接影响。为使各类麦田均衡增产, 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 ( !) 高产田拔节肥应掌握在年后分蘖高峰已过, 群体叶色 褪淡, 茎基部第一节间定长, 第二节间迅速伸长时 ( * 月上 中旬) 追施。每 -.’ 施尿素 !(# % !#(10, 氯化钾 4#10 。此 时小麦基部节间已定长, 距麦收还有两个多月, 不会造成 倒伏贪青, 可促进穗大粒多防早衰。 ( ’) 对土壤肥力差, 苗情不旺, 群体较小, 可重施拔节肥, 而且要早施, 可在起 身期追肥浇水。每 -. 追施尿素 !#( % ’’#10。 ( *) 对冬 前旺长, 年后出现脱肥的麦田, 返青后结合浇水施尿素每
浅谈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 生长 中后期 是 多种 病 虫害 集 中发 生 的主 要 时期 ,对 产 量
应 ,协 调 群体 与 个体 关 系 ,提 高分 蘖 成穗 率 ,力 争 秆壮 穗足 ,促 和 品质影 响较 大 ,主要 有 麦蚜 、红 蜘 蛛 、锈病 、 白粉 病 等 ,要 在 穗大 粒 多 。 预测 预报基 础上 及早进 行 防 治
1 )抓 好拔 节 期肥 水 管 理及 防冻 工 作 。4 月 中旬 进入 拔 节期 , 1 )搞好 “ 一 喷三 防 ”: 中后期 提倡 采用 “ 一 喷三 防 ”技术 , 施 ,可起 到 防病 、 防虫 、 防于 热风 “ 一喷 三 防 ”效果 。根据 病 虫 进 行 ,作 为重 点 ,此 时 喷洒 可起 到 预 防效 果 ,并 且药 液 可喷 洒 到 肥 水管 理 要 因地制 宜 、看 苗 管理 。对前 段 没有 进 行春 季 肥水 管 理 即采 用上 述 杀虫 剂 、杀菌 剂 ,加 叶 面肥 配 成混 合 液 ,进 行 叶面 喷
为1 0  ̄2 0 % 左右 。 防治。
2 后 期管 理 以保 为 主
3 )防 治虫 害 :红 蜘蛛 用 2 0 % 哒螨 灵 1 5 0 0 倍 液 中旬 灌 浆 成熟 ,为 小麦 生长 可用 吡 虫啉 、抗 蚜 威等 进 行 防治 ,还 可兼 治 灰 飞虱 。 防治 小麦 吸
农业开发与装备
2 0 1 3 年第9 期
农 技 推 厂
浅谈 小麦 中后期 管理技术要点
李晓英 ( 山东省 日照市农业局 ,山东 日 照 2 7 6 8 0 0 )
小 麦 拔节 期 后 即进 入生 长 中后 期 , 小麦 生长 发 育 由营 养 生长 在 开花 至 灌浆 期浇 一 次水 。即可 满足 小 麦后 期 生长 需要 。小 麦 成 和 生 殖 生长 并进 ,逐步 转 向 以生 殖 生长 为主 阶 段 ,是 产量 形 成 的 熟前 l O d 要停 止浇 水 。
麦田后期管理技术

小麦 灌浆 后 ,穗 部 重量 增 加 ,受 到 大雨 大风 的
袭 击 ,或 在 大 风 时 浇 水 都 容 易 引 起 根 倒 伏 或 茎 倒
伏 ,造 成 小 麦严 重减 产 。所 以, 要 注 意适 量浇 水 ,
期 水 量 的6 5 % ~ 8 0 % , 以 满 足 小 麦 对 水 分
.
.
穗 已较 沉 重 ,要 小 水 轻 浇 , 大 风 停 浇 ,
以防止 小麦倒 伏 ,影 响产 量 ,造成 减 产 。
2 巧 施 肥
在 小麦 生 长 的后 期 ,要 根据 麦 苗情 况 , 结合 浇
水 巧施 氮肥 ,延迟 小 麦根 系 的早 衰 ,使 叶 片 的功 能 维 持较 长 时期 的作 用 ,提 高 光合 作 用 ,有 利 于籽 粒 饱 满 。为及 时补 充 小 麦后 期磷 肥 的需求 ,可在 抽穗
的 需 求 。水 分 不 足 , 会 直 接 影 响 小 麦 灌
浆 ,造 成 千 粒 重 降低 而 减 产 。此 期 小 麦
避 免有 风 天气 浇水 ,防止 土壤 湿度 过 大造 成倒 伏 。
5 适 时 收 获
小麦适 时收 获 期是蜡 熟 期 ,适 时 收 获不 仅产 量 高而且品质好 。群众有 “ 八 成 熟 , 卜成 收 , 十 成 熟 ,两 成 丢 ” 的说法 ,充分 说 明小麦 适 时收 获 的重 要 性 。如 果 收割 过 早 ,小麦 灌 浆还 不 充 分 ,籽粒 不 饱 满 ,产 量反 而 不 高 ,品质 也 不好 ;收割 过 晚 ,小 麦 晚 上 加 剧 呼 吸作 用 ,消 耗养 分 ,使 千 粒 重 降低 , 也 会 造 成 减 产 。所 以 ,要 随 时检 查 麦 田成 熟情 况 , 大 面积 收 获可 在 蜡熟 前 中期 ,小面 积 收获 可在 蜡 熟 中末 期 为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孕穗期及抽穗期;冬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
其主攻目标防倒伏、防病虫害,养根护叶,增加粒重。
⒈及时灌溉。
要浇好孕穗、扬花、灌浆水,避免大风和暴雨时灌水。
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
⒉病害防治。
小麦孕穗后,往往是小麦叶片及穗部多种病害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
⑴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防治。
当上部叶片有病症且病情指数达25%左右时,要及时亩用20%三唑酮水剂45-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⑵细菌性条斑病防治。
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若麦田同时有上述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可将三唑酮与多菌灵混配施用,能增强防病治病效果。
其各用药量同上,亩用水量16-20公斤。
⒊看苗追肥。
⑴追穗肥。
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
⑵后期叶面追肥。
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
上述无论施药或施叶面肥,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施药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反而导致上部功能叶加速发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⒋收获。
当95%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
收获过程中要防止淋雨、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对于要复播冬菜或其它早熟农作物的麦田,除及时突击收获麦穗外,还应随即将麦秆拉出地外,给复播提供场地,以免贻误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