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新策略和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吴坤生;邱永军;黄素君【摘要】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评价药师参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临床难治性感染案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案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确保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08【总页数】4页(P60-62,64)【关键词】临床药师;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合理用药【作者】吴坤生;邱永军;黄素君【作者单位】上饶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西上饶 334000;上饶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西上饶 334000;上饶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西上饶 3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是新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

2006年我院成立临床药学室,积极推行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随同医生查房、会诊,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协助医生选择治疗药物,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了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病例1.1 病例一患者,男性,43岁,因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开始出现解黑色软便,量不多,无呕血,无腹胀、腹痛,感头晕、乏力明显,至急诊科就诊,查大便常规加OB:OB阳性,血常规:WBC 11.64×109·L-1,HGB 124g·L-1。

治疗期间出现解柏油样大便,总量约1000mL,感人软乏力,晕倒1次,无意识障碍,稍感胸闷。

于2014年8月29日9:20,以“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收入院。

患者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

患者入院后给予抑酸、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补充凝血因子、输血、积极扩容等治疗,1d后仍有活动性出血,且出血量大,考虑保守治疗效果差,拟行手术治疗。

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

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

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及新策略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策略来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新技术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它可以通过改变感染者或易感人群的基因序列,增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其抵抗感染的能力。

例如,通过编辑人类CCR5基因,可以使人体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无法与HIV病毒结合,从而有效防止HIV感染。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用来设计更有效的疫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2.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和感染病例数据,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和风险。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减少疫情的扩散。

更重要的是,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和治疗感染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3. 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引起感染易感性的遗传变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此外,精准医学还包括了病原体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感染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新策略1.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公众应该采取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口罩和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体等。

2. 强化全球合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

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协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全球性的疫苗接种计划和传染病监测机制。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与常见误区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与常见误区
病原微生物检查所有的培养,不光是痰培养,痰培养、血培养都送了都是阴性的,病人的血清学支原体的检测都是阴性的对于衣原体检测 1 月 10 号 IgG 是 1 :256 , IgM 是阴性的。三天之后 IgG 有升高 1 : 512 更为重要的检测到了 IgM 抗体。所以从病人的病原学推断上只能这是重症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看起来衣原体导致的肺炎可能性大,为什么得出这样结论?还基于治疗反应因为之前使用了针对典型菌有效的药物而且足量使用 4 天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而且有恶化,再结合这些病原学的诊断在事后推断病人的这种可能性当然在是这都是回顾性的不可能等这些结果再给使用抗菌药在入院的即刻就给使用了那样联合的方案。
对于每人,对于每医生都希望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刚才了多就会感觉到感染这件事情抗感染治疗这件事情一直来讲都是困扰大家不是简单的问题,但即便是这样心中总有期望就是对每一种复杂的问题或许总有解决方案,是简单的时候就是有了 2001 年有重锤猛击的观念就是要重锤猛击降阶梯重锤猛击大家就会简单的理解重锤猛击就是大万能。
( PPT11-16 ) 再看病例病例大家会更熟悉一些对于这样的病人,老年男性咳嗽咳痰 12 天,发热 4 天呼吸困难一天, 12 天之前出现咳嗽,咳黄痰,伴全身乏力, 4 天前明显加重寒战高热体温接近 40 度在外院拍胸片显示 有肺部感染右上肺膨胀不全在外院使用了头孢呋辛用了 4 天无效,而且特别强调是用的是原研的足量的药物,不改善,而且一天前发生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伴血压下降 50 / 20 mmHg ,所以会看到有休克表现。
在制定经验性抗感染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比如要根据发病时间,环境来先确定一下是医院获得性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因为耐药性不一样,致病源的构成也不一样对于患者的用药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还要推断致病源会是什么?还要判断耐药性怎么样?比如病人得了肺炎就想肺炎链球菌的可能性很大,还要想是耐青霉素的还是不耐青霉素的根据区域的这种流调的结果包括结合病人的用药史等等要推断一下,对于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要有足够的了解就对药动学,药效学对最佳剂量的选择还有药物组织穿透特性就是要治疗的感染部位穿透性如何?还有也要考虑对环境影响诱导耐药的能力是高的还是低的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原学需要要不要联合用药?的关乎患者个体的状况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等免疫状态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关乎到抗菌药物本身安全性基于结构、制剂当然也基于工艺制作流程都要方方面面的来决定方案制定。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例分析及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例分析及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例分析及体会阿里亚·阿不都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49)摘要: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实例及体会,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参与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精选临床药师查房会诊中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给予合理建议,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临床药师发挥专业专长,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感染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9)06-0195-02苦、甘,性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癥瘕痞块、蛇虫咬伤等。

近年来发现独特的抗食管、肺、大肠、乳腺等恶性肿瘤的作用,有消肿散结之殊功,并可降低放化疗用药量及毒副作用。

王啸扬主任在其抗肿瘤方及缓解各种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中药方中常见冬凌草这味草药,其产地居民常以之泡茶饮用,可探其药性平和无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时,亦选用冬凌草,随证配伍,缓缓用之,疗效稳定[9]。

王啸扬主任及其团队创造性地将其原方开发制成冬凌草含片,使其直接作用在咽部,具有杀菌、消炎、收敛、止痛或刺激黏膜分泌等作用;由于缓慢的含化过程,能使药物较长时间停留在咽部,保证药物与食管长时间接触,持久发挥药效,吸收快、起效迅速。

而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不仅有肺胃不降的热毒之证,临床还有中土的病变,或从湿化,或从燥化,在含服冬凌草含片之时药效久久停留在上焦,而不会出现味重走中焦的顾虑。

且因冬凌草又有独特的抗肿瘤的功效,对于肿瘤患者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来说真是一举两得。

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显著疗效已被人们认识,而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肿瘤综合治疗当中。

王啸扬主任的冬凌草含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且直接作用于咽部,持久发挥疗效,吸收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李灿东,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王月娇,马健.叶天士从脾胃辨治慢性咳嗽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45-546.[3]Raissouni S,Raissouni F,Rais G,et al.Radiation in-duced esophagealadenocarcinoma in a woman previously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J].BMC Res Notes,2012,5(1):426.[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张蕾,路军章.放射性食管炎中医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1):108-110.[7]孙寅娣,盛巍,王传玺,等.回生口服液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1):3019-3023.[8]李明伟.中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解放军总医院,2004.[9]抗癌良药冬凌草[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6):202.△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专项经费资助(QN-RC2016461),镇江市卫生科技重点专项(SHW2016015)。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一、内容概述本文将针对一例传染病学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首先会简要介绍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将聚焦于一个具体病例,详细阐述该病例的背景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过程。

同时本文将分析该病例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探究其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特征。

文章还将重点关注病例的病程进展,包括疾病的症状演变、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及治疗过程。

此外本文还将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角度,探讨该病例所带来的启示和应对措施。

通过这一病例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传染病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病学的重要性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在当前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性的背景下,传染病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深入理解传染病学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染病学的核心任务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深入研究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学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型病原体的出现,传染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传染病学的研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传染病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掌握传染病学知识是诊断、治疗和管理传染病患者的关键。

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病原体特点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等信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传染病学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根据传染病学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政策,以保障公众健康。

此外在全球卫生合作与交流中,传染病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挑战,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慢性肾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男,80岁,因脊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

入院第10天,患者出现畏冷、发热、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

t 39.7℃、wbc 17.6×109/l,n 97.5%,先后给予头孢他啶静滴3天,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4天,双腔静脉置管头孢拉定0.5g封管,效果不佳。

血培养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药敏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

临床选择万古霉素0.5g静滴,每12小时/次。

6天后患者仍有发热、咳嗽,体温37.8℃。

临床会诊需要明确:万古霉素能否替换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患者可否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

药师会诊建议:①考虑双腔静脉置管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药敏临床可用替考拉宁0.2g和肝素3ml配伍封管。

②患者慢性肾衰竭合并肺感染,选用替考拉宁相对更安全,其抗菌谱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半衰期比万古霉素长,对肾脏的影响小,其他不良反应也比万古霉素少而轻[1]。

建议停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02g静滴,每12小时/次。

3个剂量后1次/日给药。

3天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体温在37.3℃波动。

第9天药师查房再次建议:降阶梯使用抗菌药,停止替考拉宁,参考新的检测结果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封管用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使用。

用药7天后患者体温正常365℃,肺部啰音吸收,wbc 72×109/l,n 675%。

继续巩固治疗3天后,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药学评价:患者高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

选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较万古霉素更加安全有效。

万古霉素对肾功能及听觉功能有损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替考拉宁的组织穿透力有改善[2],其对耳肾损害较万古霉素轻[3]。

万古霉素ph 2.4~4.5,肝素ph 6.5。

两者配伍时有白色絮状沉淀。

替考拉宁ph 7.5,其可以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抗感染治疗。

小结:药师对该病例的监护重点:及时为临床提供药物面的数据,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选用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感染控制后实行降阶梯治疗,不仅减少adr 的发生,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1例分析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1例分析

3 用药情况
详见表 1。
起止时间
表 1 用药情况 药品名称
用法用量
7.6~7.20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7.7~7.22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7.9~7.24
注射用伏立康唑
7.20~7.2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7.21~7.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7.24~8.1
伏立康唑片
7.31~8.1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
患者从发病至入院后 1 d,使用抗菌药物 48 h,血象降低, 但仍发热,考虑不除外阳性菌感染,加用万古霉素。因胰腺炎 致病菌以 G- 和厌氧菌为主,没有明确依据时不建议经验性使 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类药物。且患者存在 AKI、ALI,万古霉 素可加剧肝、肾功能的损害,临床药师不建议使用万古霉素。 患者入院第 3 天仍发热,使用抗细菌药物已 4 d,应考虑真菌 感染可能,有指南指出对于 SAP 患者合并脓毒症病死率升高, 为 50%~80%,主要以 G- 为主,也可由真菌感染 [5]。故加用抗 真菌药伏立康唑。住院期间痰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 置管管尖培养回报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换用 头孢吡肟与依替米星。7 月 31 日患者近期体温及血象基本正 常,降钙素原正常,考虑感染基本控制,为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二重感染及资源浪费将抗生素降级为头孢美唑钠。8 月 1 日 患者体温、血象基本正常,情况较好,转入专科继续治疗。
24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l.19 No.89
·病例报告·
重症胰腺炎使用抗感染药物 1 例分析

PKPD理论优化我院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病例分析

PKPD理论优化我院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病例分析
病例 4:患者,女性,23岁,临床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肺部感染,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显示仅对头 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敏感,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 坦 30gq8hivgtt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建议头孢哌酮舒巴坦 q8h为 q6h给药,1周后复查痰培养阴性。
·107·
海峡药学 2019年 第 31卷 第 2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 物的靶点是致 病 的 病 原 微 生 物,因 此 药 物病 原 微 生 物机 体 是确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三要素。作为抗感染临床药师,参与 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现依据抗菌药物的药 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对临床中遇到的一些 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抗菌药物医嘱病例示例 11 头孢噻肟给药方案 病例 1:患者,男性,56岁,门诊以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收治入院,入院后腹部压痛 反跳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77×109,N890%, 炎症标记物:CRP1089mg·L-1,PCT055ng·mL-1,诊断为 原发性腹膜炎,予头孢噻肟 20gq12hivgtt抗感染治疗,抗感
关键词:抗菌药物;PK/PD理论;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9)0201014010703
OptimizingtheTreatmentSofPK/PD Theory
XUXuewen1,YEHanhui2,ZHENG Ling2,XU Qingyun1,ZHONG Zhihong1,LIN Limin1,YU Xiaoling1 (1Pharmacydepartment,2Infectiousdisease department,Mengchao hepatobiliaryhospitalofFujian 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25,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古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布鲁菌属:四环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或利福平; 铜绿假单孢菌: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定或哌拉西林;
舒普深;头孢他定+氟喹诺酮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庆大霉素+利福平;利福平+万古霉素;
序贯疗法和替代疗法
• 序贯疗法:对因急性或中重度感染而住院的病人, 短期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等到临床症状或体征 有明显改善时,及时改为同一种抗感染药物的口 服治疗。
60
60
p<0.001
50
50
p<0.001
40
40
30
30
20
20
10
10
0
全因死亡率 不适当治疗
0 感染相关死亡率
适当治疗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Kollef MH et al. Chest 1999;115:462-474.
5
降阶梯治疗的策略
• 第一阶段:尽快使用对G+和G-都有效的广谱抗菌 药物。
• 美西林与其它青霉素类
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2
• 抗感染药物与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 泰能。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3
• 作用机制不同: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氨基糖甙类。 • 两性霉素B和5-FC
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4
• 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减少耐药菌发生的 概率
• 第二阶段:一旦得到最初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 试验结果,可根据患者对第一阶段的治疗反应和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窄谱的抗生素。
短程疗法
• 定义:是在不降低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的前提下, 尽量给予较短时间的抗感染药物。
• 可用于序贯疗法的抗感染药物必须是同一种药物 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
替代疗法
• 静注 • 头孢噻肟 • 头孢噻肟 • 舒他西林 • 头孢他啶 • 头孢曲松
口服 头孢呋辛酯
头孢克肟 阿莫西林
环丙沙星 头孢氨苄
降阶梯治疗
• 目的:降低严重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减少耐药菌产生。
• 适应对象: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拮抗
• 快效抑菌剂和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降低繁殖 期杀菌剂的抗菌作用。
• 一些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相同的抗感染药物之间 联合应用,可能增加毒性或出现拮抗现象。
抗生素药物作用部位及机制
作用部位
细胞壁 核糖体
核酸 细胞膜 叶酸合成
机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 阻止核糖体 蛋白合成
阻断DNA,RNA合成
影响细胞浆膜通透性 影响叶酸代谢
繁殖期杀菌剂 静止期杀菌剂 快速抑菌剂 慢速抑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内酰 胺酶抑制剂,单 环类,头霉素类 衍生物,青酶烯 类,头孢烯类, 磷霉素,多肽类
氨基糖 甙类, 多粘菌 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大环内酯 类,林可 霉素类等
如磺胺药 类,环丝 氨酸等
协同或累加
• 繁殖期杀菌剂和静止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和静止期杀菌剂 • 快效抑菌剂和慢效抑菌剂 • 繁殖期杀菌剂和慢效抑菌剂
• 抗结核药的组合
联合疗法的指征
• 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 单一抗感染药物易产生耐药菌珠的感染 • 为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 • 其它情况:
可能有效的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
草绿色链球菌: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肠球菌属: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 ;
目前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 适应证掌握过宽 • 使用频率过高 • 抗感染药物更换过频繁,或疗程过长 • 联合应用过多 • 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过多,不少病例缺乏预防性应用抗感
染药物的指征。 • 病原学检查过少,经验性应用抗感染药物过多。
优化抗菌治疗
• 指对于有应用抗菌素指征细菌感染患者: • 优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糖肽类
磷霉素类 环丝氨酸 杆菌肽 氯霉素类 大环内脂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素类 氨基糖甙类 喹诺酮类 利福霉素类
呋喃类 多粘菌素 磺胺类 甲氧苄胺嘧啶
主要靶位
转肽酶 转肽酶
乙酰-D-丙氨酰-丙氨酸多聚 酶 丙酮酸UDP-NAG转移酶 丙氨酸消旋酶/合成酶
异丙基磷酸酶 肽链转移酶 转位酶 肽链转移酶 伸长因子G 核糖体亚基A位
初始合成阶段和转运过程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 DNA支架结构 DNA支架结构 磷脂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协同作用
• 同类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的是: •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 • 美西林与其它青霉素类
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1
• 两者的作用机制相同,但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 的环节。
• 磺胺药与TMP
根据病情分层,结合当地细菌药敏资料。 • 并给予最佳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给药
时间和疗程, • 以最大限度地杀灭致病菌,获取最好的疗效, • 并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耐药菌,节约医疗费用。
优化抗菌治疗的内容
• 尽可能获取致病菌的信息。 • 尽早给予合理的初始经验治疗。 • 根据PK/PD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种类和给药方法 • 在疗效相似的情况下首先选择安全性好,附加损
害小、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药物。 • 重视全身治疗,感染部位引流和非抗菌药物治疗。
几种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方法和策略
• 联合治疗 • 序贯疗法和替代疗法 • 降阶梯治疗 • 短程疗法 • 干预治疗
联合治疗
• 联合治疗的目的:增强抗感染的作用和 (或)扩大抗菌谱。
• 无关 • 累加 • 协同 • 拮抗
抗生素药物分类(按功能)
• 适应证:严重的CAP、HAP、VAP、菌血症、脑膜炎 等。
降阶梯治疗的理论基础
• 经验性选用广谱抗菌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原, 对于危重感染疾病患者是最好的治疗。
• 如果起始治疗不足,以后再调整,对预后帮助不 大。
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医院死亡率 (%)
在一项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患者 (n=655)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 接受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新策略 和病例分析
抗生素的发现
• ——震惊一时的辉煌
• 1935年: • 染料百浪多息—磺胺类药(德国)面世 • 多马克—1939年的诺贝尔奖
•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因为发现青 霉素及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功效,而共享诺贝尔 生理医学奖的殊荣
• 1952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诺贝尔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