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营养。

马铃薯栽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还对农民的生计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问题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由于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和不合理的施肥措施,许多地区的土壤质量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严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二、病虫害问题病虫害是马铃薯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蛆等病虫害的危害更为严重,常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

目前,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够科学,防治效果较差,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三、水资源问题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许多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存在着水分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还加剧了土壤的盐碱化。

四、市场问题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许多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旦遇到市场价格下跌,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一、加强土壤管理在马铃薯栽培中,应该加强土壤管理,采取轮作种植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酸化现象。

对于马铃薯病虫害,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开展生物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该积极推广水资源节约的技术措施,如滴灌、旱作等,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多样化种植、发展产业化种植在种植计划上,可以适当添加以蔬菜、果树等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方式,从而减少马铃薯种植的风险。

可以发展产业化种植,加工马铃薯制品,提高资源的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

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存在的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存在的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细 菌性 污染一 般来 源 于植物 体本 身或 操作 时 的 器具 污染 。 马铃薯 脱毒 和无 菌培 养过 程 中 , 在 原始 材
料 中带有 细菌是 很常 见 的 , 多属 于顽 固性 内源 菌 , 且 要控 制它就 要从 材料 本身 和操 作过 程入 手 。 由于 马
隔 2 右用 甲醛 和高 锰酸钾 按 3- 熏 蒸消毒 , 0d左 l 间
净, 若接 种 时 间较 长 , 主要 是 因为封 口不 严或是 培养
材 料本 身就 携带有 内生菌 ;在 培养过 程 中发现 外植
体周 围出现真 菌污 染 ,可能 是 因为外植 体 材料本 身 带 菌 .若 在 培养基 中发 现污 染 的真菌 是零 星 的分 散 在 培养基 中 , 则可 以确 定是 人为 因素造 成 的 。
圾 。 禁非 工作 人员 出入 , 严 以防止外 界杂 菌传人 无 菌
室 。室 内严 禁 吸烟 、 随地 吐痰 、 乱扔果 皮 纸屑及 其它 杂物。
22 各 类 物 品 的 灭 菌 .
除直 接接触 传 播途 径外 ,主要 通过 空气 媒介 传 播 。 在接 种前 培养 基表 面存 在大 量真 菌污 染 , 若 多数
21 0 1年第 1期
新疆 农垦 科技
育 苗 技 术
马铃薯脱毒 苗工厂化生产存在 的污 染问题及应对措 施
陈 英, 王 航 , 忠燕 黄 ( 六师农 科 所 , 疆 五 家渠 8 10 ) 农 新 3 3 0
随着新 疆 种植结 构 的调整 ,市场对 马铃 薯种 薯 需求 在不 断增加 ,马铃薯 脱毒 种薯 的生 产越来 越 受 到人们 的重 视 , 马铃 薯在 生产 中易 感染 病毒 病 , 但 使 其 产量 和 品质下 降 。通过 对马 铃薯种 薯 采用茎 尖剥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等, 这些都 可能是造成马铃薯组织培养 中组培苗污染 的
主 要 原 因
11 细菌性污染 .
如 果 培 养 基 在 使 用 前 发 现 .培 养 基
的母 液受 到 了严 重 的 真 菌 污染 。 入茎 尖组 织 后 真菌 污 植
长 有 细 菌 菌 斑 ,有 的 是 培 养 基 高 压 灭 菌 不 彻 底 引 起 的 ;
染 出现在 培养基表 面 , 并且 污染部位 不一样 , 开始是 由 开始喷药 , 8月 2 即 0日开始喷药 。
3 马铃 薯 实 际发 生情 况
晚疫病孢子成熟 到新孢 子侵染需 7分 , 从表 5看到 7月 2日我县川 区马铃 薯开始 发病 , 7月 7日完成第 一次 侵
染 (月 1 7 1日姊 妹 代 也 完 成 了一 次 侵 染 )7 2 : 月 8日开 始 至 8月 2日完 成 第 二 次 侵 染 : 8月 1 日开 始 至 8月 6
21 02年第 0 期 1
马铃 薯组培 中污染原 因及解 决对策
田成 津
( 海 省 大通 县 能 源站 , 海 大通 青 青
800 ) 11 0
摘 要 : 毒 苗 生产 过 程 中 , 制 污 染是 提 高 马 铃 薯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的 有 效途 径 之 一 , 马铃 薯 组 培 苗 污 染 原 因 脱 控 对
于 无 菌 操 作 台 消 毒 不 彻 底 或 是 接 种 室 的真 菌 孢 子 含 量
的酒 精 在 室 内喷 洒 , 到 降尘 , 持 接 种 室 清 洁无 杂 菌 。 做 保
过高 ; 如果是 在植入茎 尖组织后 发现真菌 污染 , 主要是 马铃薯组织 培养培养 材料本身就 携带有 内生菌或是 因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真菌污染原因及防治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真菌污染原因及防治

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真菌污染原因及防治马铃薯组织培育中,真菌污染比较常见,找准污染缘由,做好防治是提高微型薯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一、马铃薯组培苗真菌污染的缘由
1、培育基污染:可能是灭菌不彻底,封口材料老化、密封性差造成的;
2、组培苗带菌:主要是由于接种材料本身带菌,但前期菌量少未表现出来,接种后菌量富集而污染;
3、接种室或培育室真菌孢子浓度过大;
4、接种器械灭菌不彻底;
5、超净台不干净。

二、防治马铃薯组培苗真菌污染的措施
1、灭菌前先检查封口材料是否完好,密封性是否强;常常检查灭菌锅的灭菌质量,如有问题应马上检修;灭菌锅内的灭菌材料不能堆放过满,以免影响蒸汽的流通和热交换;冷空气要彻底排放洁净,以免导致灭菌锅内的实际温度与压力表上的温度不全都;升降温速度不能太快。

2、继代培育中若有真菌污染应采纳30g/L的多菌灵无菌水溶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用无菌水冲洗后接种或直接接种。

3、针对接种室或培育室内的真菌孢子浓度过大造成的污染,应实行75%的乙醇溶液定期喷雾降尘,杀灭空气中的孢子,以保持室内清洁。

4、接种器械定期放入灭菌锅内灭菌,接种时要勤换工具以免交叉污染,接种过程中要常常对接种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5、定期对超净台进行清理检修。

灭菌前超净台内的紫外灯要开30分钟以上,接种时超净台上的空白培育基不能堆放过多,否则造成气流不畅。

6、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常常用75%的乙醇擦拭双手。

7、接种前认真检查基础苗是否污染,对选择来的基础苗容器外壁用75%的乙醇进行彻底消毒。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污染率高使组培的成本相应增加,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

因此,控制污染是组织培养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的技术。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污染1.污染的症状和原因真菌性污染主要指霉菌引起的污染。

一般接种后3~8d可在培养基中发现各种颜色的菌斑。

真菌性污染,一般是由空气污染和瓶口边缘的灰尘和真菌孢子落入器皿中造成的。

另外,在湿度太大的季节和培养室内,棉塞也会长出真菌孢子引起大量污染。

细菌性污染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了未经充分消毒的工具,在培养基表面或材料表面出现黏液状物体、菌落或浑浊的水渍状,有时呈现泡沫发酵状[4]。

一般在接种后1~2d即可发现。

细菌污染又以芽孢杆菌最普遍、最严重。

这种芽孢杆菌能耐一定高温、高压,对消毒剂和紫外线也有一定抗性。

常由于高压灭菌不彻底造成的。

因此,每次培养基灭菌后,应放在培养室2~3d。

看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无任何细菌痕迹,才能使用。

2.影响污染的因素2.1培养基消毒培养基的污染以细菌污染为主,主要表现为:培养基表面出现黏液状物质、菌落或呈浑浊的水渍状甚至泡沫发酵状,其中芽孢杆菌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呈乳白色。

可随培养材料、用具等传播,也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或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

这种菌外包有夹膜,能耐一定的高温、高压,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抗性,一般消毒剂也难以杀死[2]。

2.2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成败除与培养基的组分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植体本身,即由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在继代培养中,一定要严格筛选无污染的外植体。

对于某些存在于接种材料内部的内生细菌,由于它潜伏的较深,在外植体的初级培养中不易被发现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菌量慢慢累积发展才在培养基上显现出来,一般的表面消毒方法无法将其消除,会随着材料带入培养过程引起污染。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 向华 , 张秀珊等. 5柴 李军, 植物组织 培养中污染 的控制叨. 热带农业科学, 0 , 2 33 0 2
(1 0 4 . 6: — 4 4
工厂化 育苗生产中一个重要 环节 . 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 的技 术。 也是
【 词】 物组织培养 ; 关键 植 无茵操作 ; 污染
净’ 防止灭菌不彻底 , 再关 闭放汽 阀, 然后 使压力稳定 。 1污染的症状和原因 . ③在压力 1 k c 温度为 10 11 下持续灭菌 1~ 5 i, .  ̄m、 1 2 ~2o C 5 2 m n 灭 真菌性污染 主要指霉菌 引起 的污染 。一般接种 后 3 8 可在培养 ~d 0 i. 基 中发 现各种颜色 的菌斑 。真菌性污染, 一般是 由空气 污染和瓶 口边 菌时间不宜超过 3 mn 以免引起 培养基成分变化 。 据报道 . 对于一些内生细菌可在 培养基 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菌素 缘 的灰尘 和真菌孢子落入器皿 中造成 的。另外 , 在湿度太大 的季节 和 ( 青霉素 N 2m / 链霉素 4m,) a10 g L+ 0 g , 污染可起到一定程度 的抑 / 对其 L 培养室 内. 棉塞也会 长出真菌孢子 引起大量污染 。
③ 接种器械应及 时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 , 每接 一瓶 所用 组织或器官 。 在继 代培养 中 . 一定要严 格筛选无 污染 的外植体 。 对于某 使操作 区空气不 些存在 于接种材料 内部 的内生细菌 . 由于它潜伏 的较深 。 在外植 体 的 器械 消毒一 次。台面上尽量少放瓶子保证 气流畅通 。 初级培养 中不易被发现随着继代次 数的增加, 菌量慢慢 累积发 展才在 断净化 。 注 : 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药剂 。 若 空气 中散落 的真 、 细菌孢子就会 培养基 上显现出来 . 一般 的表面消毒 方法无法将其 消除 . 随着材料 会 产生抵抗不利 环境 的抗性 . 以应该每 隔一段 时间就更换一种 消毒 所 带入培养过程引起污染

马铃薯脱毒培养中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

马铃薯脱毒培养中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

马铃薯脱毒培养中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之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项技术。

很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草莓、大蒜等。

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White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

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可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毒苗进行快速繁殖,生产大量脱毒种苗应用于农业生产,能极大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目前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甘薯、甘蔗、菠萝、香蕉、草莓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成功应用。

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新、奇”作物品种以及脱毒苗、新育成品种、新引进品种、稀缺育种材料、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都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且获得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至数百万倍的繁殖效果。

另外,在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上也大量利用了离体快繁技术,如华南植物园、上海园林科研所等单位利用组培快繁方法繁殖兰花、非洲紫罗兰,中国农科院花卉所成功培育出的香石竹、白鹤芋、火鹤等组培苗已在北京地区的鲜花生产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组培试管苗生产已在国际国内市场形成产业化。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时,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污染更为严重,导致组织培养工作的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马铃薯是兴安盟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居民日常饮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马铃薯组培苗是生产脱毒马铃薯的有效办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的马铃薯组织培养生产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率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在生产中值得重视。

经过一年的马铃薯组培苗工作经验,对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我个人几点意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1、污染原因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有细菌污染和真菌污染两大类,它们相应的污染源也就是细菌和真菌。

1.1细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发现培养基污染,可能是培养瓶口不干净而带有不易被杀死的耐高压、高温的杂菌;或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若在接苗后外植体周围发现细菌污染,则可能是植物材料本身带菌引起的,也可能是接苗工具消毒不彻底或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或者是在接苗前没有及时发现污染苗,在接苗过程中由于交叉感染造成的。

1.2真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培养基表面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多数情况是由于培养基瓶口封的不严或是培养基存放的环境中孢子浓度过大;培养基内部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则可能是母液储备过程中已经被污染。

接苗后的培养基表面存在真菌污染而且位置不定,如果是初期,可能是因为接种室真菌孢子浓度过大或是操作台不干净;如果是接苗后期发现污染,主要是因为封口不严或是培养材料本身就携带有内生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外植体周围出现真菌污染,可能是因为外置体材料本身就带有菌,只是菌源太小,再接苗时肉眼无法识别,当接到新的培养基里之后,才引起感染;若在培养基中发现污染的真菌是零星分散在培养基中,则主要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接种器械灭菌不彻底等造成的。

2 、降低马铃薯组培扩繁中污染率的有效措施2.1材料表面灭菌马铃薯组培中必须重视材料表面灭菌这一环节,否则就会影响进一步的培养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是兴安盟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居民日常饮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马铃薯组培苗是生产脱毒马铃薯的有效办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的马铃薯组织培养生产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率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在生产中值得重视。

经过一年的马铃薯组培苗工作经验,对马铃薯组培苗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我个人几点意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1、污染原因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有细菌污染和真菌污染两大类,它们相应的污染源也就是细菌和真菌。

1.1细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发现培养基污染,可能是培养瓶口不干净而带有不易
被杀死的耐高压、高温的杂菌;或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造成的;若在接苗后外植体周围发现细菌污染,则可能是植物材料本身带菌引起的,也可能是接苗工具消毒不彻底或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或者是在接苗前没有及时发现污染苗,在接苗过程中由于交叉感染造成的。

1.2真菌污染:若在接苗前培养基表面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多数情况是由于培养基瓶口封的不严或是培养基存放的环境中孢子浓度过大;培养基内部存在大量真菌污染,则可能是母液储备过程中已经被污染。

接苗后的培养基表面存在真菌污染而且位置不定,如果是初期,可能是因为接种室真菌孢子浓度过大或是操作台不干净;如果是接苗后期发现污染,主要是因为封口不严或是培养材料本身就携带有内生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外植体周围出现真菌污染,可能是因为外置体材料本身就带有菌,只是菌源太小,再接苗时肉眼无法识别,当接到新的培养基里之后,才引起感染;若在培养基中发现污染的真菌是
零星分散在培养基中,则主要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接种器械灭菌不彻底等造成的。

2 、降低马铃薯组培扩繁中污染率的有效措施
2.1材料表面灭菌
马铃薯组培中必须重视材料表面灭菌这一环节,否则就会影响进一步的培养工作。

为了获得无菌材料,对室外采集来的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根据材料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种类的药剂,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灭菌。

常用的药剂有:70%~75%的乙醇溶液,9%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和0.1%~0.2%的生汞溶液等。

植物材料的灭菌,既要求将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彻底杀死,又要求尽可能少伤害外植体和表层细胞。

用乙醇作杀菌剂,灭菌时间不宜过长,约30秒即可杀死外植体表面的绝大多数微生物。

次氯酸钠溶液灭菌处理后易于除去,不留残毒,是组培过程中常用的杀菌剂之一。

2.2 注意培养基灭菌
用加压湿热灭菌法进行培养基灭菌,要求杀死全部微生物,包括抗热性最强的细菌芽孢,为了保证接苗用得培养基不带菌,做好降低污染率的第一步,在灭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当灭菌锅气压达到0.05pa时,进行一次冷空气排放,冷空气排放要彻底干净,否则压力表上的温度和压力指示与锅内物体实际的温度、压力不符,导致灭菌不彻底,是造成大面积培养基污染的主要原因。

(2)锅内需灭菌的培养基不能堆放过满,否则,将阻碍蒸汽的流通和热交换,使容器内升温减慢,造成培养基内部杀菌不完全。

(3)升温和降温速度不能太快,这样可以避免灭菌不彻底的情况出现。

2.3 掌握接种的基本技术环节
接种是组织培养中最关键的环节,接种过程中产生污染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采取措施只能是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控制在5%以内,除常规的消毒环节外,我从工作中总结,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接种室保持干净,达到无菌组培室的要求。

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20~30分钟紫外线杀菌,然后用75%的酒精在室内喷洒,做到降尘,保持接种室清洁无杂菌。

2) 对选用的基础苗用75%的酒精进行瓶外彻底消毒,并且要仔细检查所拿取的基础苗是否有被污染,否则,将会造成一瓶带菌的基础苗引发大量的接种组培苗被污染的情况。

3) 对接种用的器械杀菌要彻底。

接种前用灭菌锅进行彻底灭菌;接种过程中,还要经常对镊子、剪刀等进行及用到的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接种过程中经常用75%酒精擦拭双手,时时刻刻保持清洁、无菌。

4) 无菌工作台上面物体堆放不能过满,否则造成气流不畅通,使操作区的空气得不到净化,最后造成污染。

2.4 注意组培苗生长环境的调控
苗的生长与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密切相关,需要进行及时调控,以促进无菌繁殖。

1) 温度在接好的苗放到无菌培养室之后,温度需要控制在25℃左右的温度。

一般低于15℃时,会造成培养组织生长出现停滞,而高于35℃对生长也不利。

2) 光照光照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菌培养室采光要非常好,必要时要用日光灯进行调节,最好保证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3) 湿度环境中的湿度会影响培养基的湿度,培养室湿度太低,培养基易失水、干裂,影响生长,过高则易引起培养基底部长霉,造成污染。

一般要求70%—80%的相对湿度,过低应多洒些水,湿度过高可以采用通风排湿。

4) 消毒工作用75%的乙醇溶液每周做一次喷雾降尘,杀死空气中的真菌孢子以降低污染率。

3、结论与探讨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使我对脱毒马铃薯的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马铃薯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但是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病毒感染,并通过块茎逐代积累,从而出现马铃薯退化现象。

而马铃薯的组培工作就是解决马铃薯的退化问题,使其保持优良的种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降低马铃薯组培苗污染率,提高脱毒种薯的使用面积,不仅能使我盟马铃薯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质量也会有显著提高,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