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培苗

合集下载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等, 这些都 可能是造成马铃薯组织培养 中组培苗污染 的
主 要 原 因
11 细菌性污染 .
如 果 培 养 基 在 使 用 前 发 现 .培 养 基
的母 液受 到 了严 重 的 真 菌 污染 。 入茎 尖组 织 后 真菌 污 植
长 有 细 菌 菌 斑 ,有 的 是 培 养 基 高 压 灭 菌 不 彻 底 引 起 的 ;
染 出现在 培养基表 面 , 并且 污染部位 不一样 , 开始是 由 开始喷药 , 8月 2 即 0日开始喷药 。
3 马铃 薯 实 际发 生情 况
晚疫病孢子成熟 到新孢 子侵染需 7分 , 从表 5看到 7月 2日我县川 区马铃 薯开始 发病 , 7月 7日完成第 一次 侵
染 (月 1 7 1日姊 妹 代 也 完 成 了一 次 侵 染 )7 2 : 月 8日开 始 至 8月 2日完 成 第 二 次 侵 染 : 8月 1 日开 始 至 8月 6
21 02年第 0 期 1
马铃 薯组培 中污染原 因及解 决对策
田成 津
( 海 省 大通 县 能 源站 , 海 大通 青 青
800 ) 11 0
摘 要 : 毒 苗 生产 过 程 中 , 制 污 染是 提 高 马 铃 薯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的 有 效途 径 之 一 , 马铃 薯 组 培 苗 污 染 原 因 脱 控 对
于 无 菌 操 作 台 消 毒 不 彻 底 或 是 接 种 室 的真 菌 孢 子 含 量
的酒 精 在 室 内喷 洒 , 到 降尘 , 持 接 种 室 清 洁无 杂 菌 。 做 保
过高 ; 如果是 在植入茎 尖组织后 发现真菌 污染 , 主要是 马铃薯组织 培养培养 材料本身就 携带有 内生菌或是 因

马铃薯植物组培

马铃薯植物组培

马铃薯的块茎组织培养的研究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32班组长:林伟平组员:温楚婷凌琦雯刘钰荧一,实验目的(1)以马铃薯的块茎为材料,研究经过器官分化或愈伤组织增殖与再分化途径,获得较多的试管苗,掌握植物快速繁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观察和分析不同糖类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器官分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中,从外植体形成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再分化途径,会受到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糖的影响。

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是指以合适的外植体为起始材料,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合适的培养技术,在有限的空间,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植株的技术。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1)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2)试剂:实验十一配制的各种培养基母液,蔗糖,葡萄糖,琼脂,蒸馏水,1mol/LHCl,1mol/LNaOH,HgCl或次氯酸钠,吐温20,75%乙醇或20g/L新洁尔灭,无菌水等。

(3)器具: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酸度计,光照培养箱,微波炉,冰箱,培养架,果酱瓶,烧杯(1000mL,500mL,100mL,50mL),移液管,量筒,不锈钢镊子,剪刀,解剖刀,脱脂棉,培养皿,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药匙,玻璃棒,洗耳球,洗瓶,电炉,酒精灯四,实验内容1,确定培养基配方,MS+2,4-D1.0mg/L+6-BA1.0mg/L+8g/L琼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浓度的蔗糖(分别为1%,2%,3%,4%的葡萄糖或蔗糖)3,移液与溶化:将所需的各储存母液按顺序摆放好,将洁净的量筒,烧杯,移液管,玻璃棒,漏斗等放在指定的位置,准备好蒸馏水及瓶盖,包装纸等,取100mL小烧杯一只,用50mL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用各母液专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附加物母液,2,4-D母液,6-BA母液。

取1000ml烧杯一只,先用量筒取100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记号笔画好液位线,将蒸馏水倒出一半,准确称取8g琼脂倒入烧杯中,置于电炉煮沸,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10g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将准备好的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母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将盛过母液混合物的小烧杯洗三次,一并倒入1000mL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将烧杯远离火源,并加蒸馏水定容至设定的液位线。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作者:张静华邸树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2期摘要探讨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简化措施,包括挑选方形组培瓶、去除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变换消毒处理方式、使用节能灯、应用马铃薯转接后根茬、控制感染源等措施,以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95-02在脱毒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马铃薯组培生产也随之受益,质量及产量都有所上升。

为了将试管苗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研究成果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幼苗,这就需要对成本控制进行深入探究,这也是促进马铃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及推动力[1-2]。

近年来,马铃薯的组培及快繁技术已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马铃薯试管苗产量也有所提高,现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成本虚耗及简化马铃薯组培快繁体系的具体措施。

1 马铃薯组培瓶的挑选在以往的植物组培过程中,培养器皿多为玻璃材质呈三角状的容器,这种器皿可以为组培研究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植物不但可以充分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又同时具有一定的弊端,这种器皿由于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因此其应用价值就会有所提高、玻璃材质比较脆弱,发生磕碰就会破裂、三角瓶的培植空间小,而相对的可以容纳植物的数量就比较少,因此一旦生产需求增加,成本也就会随之上升;此外,在完成植物的组织培养后需要对瓶口进行封膜,这就使得生产步骤有所增加,工作强度随之增强,工作效率难以保证。

目前,由于生产技术的拓展及延伸,在进行组培过程中可以将市场上较为先进的玻璃方瓶进行大规模的应用,而封口则可以选用与之配套的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瓶盖,这就使三角瓶的缺陷得以改善,不仅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而且方瓶的体积比较大,可以承受的植物数量就相对增加,在进行大规模的植物组培过程中也不会感到丝毫压力,虽然方瓶没有三角瓶的阳光接触面积大,但是经过长久的试验观察发现,这并不会阻碍马铃薯幼苗的健康成长,工作质量大大提高[3]。

营养元素的使用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营养元素的使用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营养元素 的使用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 的影 响——杨琼芬 ,卢 丽丽 ,包丽仙 ,等
・9 13・
中图分 类号 :¥ 3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6 5 2 1)4 0 9 - 6 6 2 3 3 (0 2 0 — 13 0
营养 元素 的使 用对 马铃薯脱毒组 培苗生长 的影 响
2 D p r n f giutr n oo i l ce c , ai iesy Dai n a 7 0 0 C ia) . e at t r l ea dBilgc in e D l v ri , lYu n n6 1 0 , hn me o A c u a S Un t ,
既能减少马铃薯组培苗生长过程 中的黑尖、分枝和苗弱等现象,又能促进 生根和有效叶片的形成 ,保 障和提词:马铃 薯;脱毒组培 苗;营养元素
If e c fNu r n e e t n / i o Po a o Pl n lt n l n e o ti t u e El m n s o n vt t t a t s r e
杨琼芬・ 丽丽- 丽仙 , 白建 明 ,李先平 ,卢 ,包 ,潘 哲超 ,赵 盈兰 ,隋启君
(1云 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 究所 ,云南 昆明 . 6 0 0 =2 大理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525 . 大理 6 10 7 0 0)

要 :以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 ,对 N 、K a g5 、P 、C 、M 种元素的缺失、适量和加量而影响马铃薯脱毒
o Ca, n o l r m oet eg o h o i sfe oao pa t t . f r n o t nso e e ee e t ly dv n u f P, a dMg c ud p o t h rwt vr -re p t t ln l s Die t ne t ft s lm nspa e a o s f u e e c h

温郁金组培苗移栽技术

温郁金组培苗移栽技术

温郁金组培苗移栽技术马铃薯温郁金组培苗移栽技术:一、准备材料与设备:1. 培养皿及铺底材料:聚苯乙烯泡沫或石墩;2. 无菌条件植物室:单室植物室、同室植物室或移动植物室;3. 培养基:温郁金体系培养基;4. 遮光带;5. 改良大麦菌根组织液;6. 投料设备:喷雾器、温度控制器、泵等。

二、接种:1. 将损伤过小的岩石碎片以石墩标记和正面分列铺入培养皿内;2. 倒入培养基,调节管道中的密度和温度,再将改良的大麦菌根组织液投料(1:10比例);3. 将马铃薯健康的块茎移入给定熔岩液批次中,备用;4. 大针育苗扎入熔岩液中;5. 选用特定株系,将马铃薯块茎中的种子芽转移到培养皿中;6. 移栽完成,用遮光带将培养皿封住。

三、生长:1. 进入马铃薯苗移栽阶段,进行温度、光照控制,满足温郁金体系的要求;2. 对培养皿中的苗木进行定期管理,每周补充水分注意温度控制;3. 当苗木有大叶时,配合增加室内光照,以及充足的水分供给;4. 将苗木移至室外种植时,先减弱通风条件,保持室内温度恒定;5. 种植完成,定时检测,将正常生长的苗木移入外界环境进行继续培育。

四、移栽后的管理:1. 增加外界的空气湿度,避免苗木周围出现露水;2. 对现有的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及有机肥;3. 关注土壤施肥水分情况,勤加施水;4. 对现有苗木进行定期管理,关注温度,定期补充水分,防止苗木水分过多或过少;5. 对苗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害,及时发出警报,即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病害蔓延;6. 移动植物室中的苗木,可以分组或单独移动,以便更好的施肥、灌溉及抽水。

5. 关注植物的生理机能,调节枝条或叶片的生长,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Abstract: 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 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 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 500 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 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 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Key words: Stem cells; Tissue culture; variation; Plant hormones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Thrift的入门简介

Thrift的入门简介
四、T h r i f t 协议
常见的服务端类型有如下几种 : 1 :T S i mp l e S e r v e r 一 单线程服务器端使用标准 的堵塞式
I , 0。
t h r i f t 可以让开发者选择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通信协 议 的类别 ,在传输协议上总体上划分为文本和二进制传输协 议 ,为节约带宽 ,提供传输效率 , 一般情况下使用二进制类
型 的传输协议为多数 ,但有时会还是会使用基于文本类 型的 协议 ,这需要根据项 目和产 品中的实 际需求 : T B i n a r y P r o t o e o l ( 二进制编码格式进行数据 传输 ) 。 T C o m p a c t P r o t o e o l ( 这种协 议非常有效的 , 使用 V a r i a b l e — L e n g t h Q u a n t i t y ( V L Q) 编码对 数据进行压缩 ) 。T J S O N P r o t o e o l ( 使用J S O N的数据编码 协议
理 论探索
OUNG 青年与社会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扩繁技术研究
徐 美恩



杨 发 明
楚雄 6 7 5 0 0 0 )
( 楚雄 州农 业科 学研 究推 广所 ,云 南
苗扩 繁 技 术 。
要: 本 文针对马铃 薯脱毒组培苗扩繁 的现 实意义, 通过 开展 马铃 薯脱毒 组培 苗扩繁试验 ,高效低成本 总结马铃 薯脱毒 组培
Di fe r e n t l i Q h t i n t e n s i t i es on t h e q m wt h o f Vi r u s - f r e e Po t a t o Pl a n t l e t s e f e c t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及脱毒种苗的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及脱毒种苗的生产技术


Tis e Cu t r lPr p g to fViu —r e Po a o Tu e e ig s u l a o a a i n o r s fe t t b r Se dl u n a d Pr du to c n q e o r s fe e t t n o c i n Te h i u fVi — r e Se d Po a o u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om
贵州 农 业科 学
2 0 ,O 2 :9 3 0 2 3 ()2 ~ i
G uihou z A g iulur S enc r c t aL ci es
暖施静 ,
, 艇 鼢
[章 号 1 16 (0)— 30 93 文 编 ]0 —0 2 2 20 2D 3 1 0 00 50 一 0
pr du i o cton. The pr oduc i oc edi g ca e t on pr e n n be r duc d by 4 y r or vius t e e ea s f r —r e pot t ee i ,f or a o s dtng av abt o e t
orgi al e i n s ed, s con odgi e d na[s d an c ee d om m e c a【s d pot o ri ee at unde t s re s aton on ton. T he e r he t lt o[ i c dii s ed
马 铃 薯 品 种 退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病 毒 侵 染 和 通 过 带 病 毒 种 薯 代 代 相 传 不 断 积 累 的 结 果 , 种 植 无 病 而 毒 种 薯 可 获 得 较 高 产 量 。 铃 薯 脱 毒 种 薯 生 产 , 指 马 是 利 用 茎 尖 分 生 组 织 培 养 或 其 它 措 施 清 除 马 铃 薯 体 内 的 病 原 , 得 无 病 毒 ( 无 主要 危 害 病 毒 ) 试 管 苗 . 获 或 的 并 经 扩 繁 , 具 备 一 定 隔 离 条 件 的 基 础 上 , 产 出 无 在 生 病 毒 微 型 薯 。 然 后 通 过 一 个 防 止 再 感 染 的 繁 育 输 送 体 系 ( 海 拔 地 区 或 与 传 染 源 相 对 隔 离 ) 级 向 下 输 高 逐 送 , 到 生 产 者 手 中 , 源 不 断 地 为 商 品 薯 生 产 提 供 直 源 健 康 无 病 的 种 薯 过 一 技 术 是 2 O世 纪 5 0年 代 中 期 后 马 铃 薯 生 产 上 一 大 贡 献 我 国 于 7 0年 代 I 该 进 项技术, 目前 已在 部 分 省 市 推 广 应 用 . 贵 州 盘 县 于 19 6年 建 成 马 铃 薯 脱 毒 中 心 实 验 室 及 温 网 室 , 过 9 通 5年 多 的 建 设 , 步 建 立 起 四 年 { 脱 毒 种 薯 生 产 体 初 } l 系 , 已 向 农 民提 供 脱 毒 种 薯 。 将 盘 县 马 斡 薯 脱 毒 并 现 试 管 苗 组 培 快 繁 及 脱 毒 种 薯 的 生 产 技 术 介 绍 如 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糖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糖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3%(w/v)的蔗糖处理适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和快速繁殖,而高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处理抑制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但是有利于根的发育。

关键词:葡萄糖;蔗糖;马铃薯;组培苗;影响前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属茄科茄属双子叶植物,多数为一年生草本。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同时,马铃薯还有延缓衰老、减肥和美容护肤等作用。

早在16世纪后期马铃薯就已经传入中国[1]。

普通栽培马铃薯品种为同源四倍体,属无性繁殖作物。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已相当成熟,在生产上已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影响。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市场消费利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进出口贸易也不断地扩大 [2]。

正因为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这样的情景,所以才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马铃薯研究的兴趣,使马铃薯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有许多,大致可分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是外植体的大小、取材位置、母体生长时间长短等[3]。

对于马铃薯组培苗来说,环境因素主要指的就是培养条件。

即: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物理环境条件,培养基的组成、PH值、渗透压等化学环境条件,这些培养条件都会影响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生长和发育[4]。

温度和湿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生长分化植株才能表现良好。

一般情况下,23~27℃是大多数植物的最适温度,实验室通常采用25+2℃,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

光照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

培养基的组成包括: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等。

其中的某一个成分变化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不同植物对培养基的PH要求不同,大多在5-6.5左右。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使用蔗糖作为其碳源,因为蔗糖是最常用的碳源。

同时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可支持许多组织很好的生长[4]。

糖为细胞提供合成新化合物的碳骨架,为细胞吸收代谢提供底物和能源,还用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势[5]。

由于不同糖源中碳链的结构不一样,导致其提供的碳被植物吸收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糖源作为碳源时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有差异。

本文选择了不同糖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选取葡萄糖和食用蔗糖为碳源,并设置了一对浓度变化(6%、3%),观察并分析比较四类马铃薯组培苗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生长时性状表现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云南师范大学薯类研究所保存内的H-6、BY-14、B4和C-88四个脱毒马铃薯品种的组培苗。

1.2 试剂和器材实验试剂:蔗糖;葡萄糖;琼脂;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附加物。

器材:封口膜;棉线;果酱瓶;蒸馏水;自来水;PH试纸;培养皿;玻璃棒;酒精灯;剪刀;镊子;酒精(75%和95%);电子称;电磁炉;锅;灭菌锅;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

1.3 实验方法设计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糖源(葡萄糖和蔗糖),其浓度为6%和3%,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观察并记录10d(初期)、20d(中期)和30d(末期)各组实验材料的单株平均株高、单株平均叶片数量、单株平均分节长短和可用节数量、单株平均生根数量等,最后称量记录每个分组生长的每10株组培苗的平均重量[6]。

以常用的蔗糖为对照组,其他为实验组,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不同糖源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的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来分析不同糖源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中所需观测指标:单株平均的株高(cm)、叶片数量(片)、平分节长短(cm)、可用节数量(个)、生根数量(根)以及10株组培苗的平均鲜重(g) [6]。

株高(cm):植株基部到生长点的距离(用直尺测量)。

叶片数量(片):均采用计数法计数后再计算平均值。

平均分节长短(cm):测量每个分节之间的距离后计算平均值(用直尺测量)。

可用节数量(个):均采用计数法计数后再计算平均值(可用节指的是可以正常再发育成为植株的茎节)。

10株组培苗的平均鲜重(g):采用电子天平称重。

1.4 接种和培养每个标注对应十瓶组培苗,每个果酱瓶转接8段外植体。

在无菌操作台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接种。

24-26 ℃、2 000~4 000 lx光照、16 h/d光照时间。

要保证每种马铃薯组培苗在每一种培养基中都正常自由生长。

实验处理分组情况如下表格:处理/分组H-6 BY-14 B4 C-886%葡萄糖A1-1 A1-2 A1-3 A1-43%葡萄糖A2-1 A2-2 A2-3 A2-46%蔗糖B1-1 B1-2 B1-3 B1-43%蔗糖B2-1 B2-2 B2-3 B2-4A1: 葡萄糖浓度为6%;A2: 葡萄糖浓度为3%;B1: 蔗糖浓度为6%; B2: 蔗糖浓度为3%2 结果和分析2.1 不同实验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平均株高和分节长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一个继代周期内, H-6、B4和C-88在3%蔗糖的培养基中株高显示值最大,而BY-14在6%蔗糖培养基内生长中期株高显示值最大。

同样的,在一个继代周期内H-6、BY-14和B4在3%蔗糖的培养基中分节长短显示值最大,而C-88在6%蔗糖培养基内分节长短显示值最大。

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组培苗污染,在统计时各个时期的统计数量有差异,没有保证统计数量和对象的一致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参差。

表1 不同处理马铃薯组培苗单株平均株高处理时期H-6 BY-14 B4 C-88 6%葡萄糖初期 2.24 2.44 1.7 2.58中期 5.04 4.11 2.79 3.13末期 4.06 4.56 3.35 4.51 3%葡萄糖初期 3.32 3.94 3.89 3.76中期7.22 5.67 5.58 5.56末期 6.84 6.67 10.74 6.85 6%蔗糖初期 4.08 4.79 7.06 8.00中期7.64 6.73 6.52 7.16末期7.8 5.93 7.75 10.25 3%蔗糖(CK) 初期 4.14 5.94 5.65 7.52中期 6.55 6.24 7.85 8.16末期7.28 8.56 10.00 10.5平均节间长度也是反映株高的一个数据,但它同时还反映了不同处理影响试管苗的生长方式,及试管苗后续继代培养时接种的难以程度等。

表2 不同处理马铃薯组培苗单株平均分节长短处理时期H-6 BY-14 B4 C-88 6%葡萄糖初期0.42 0.13 0.5 0.44中期 1 0.66 1 0.42末期0.79 0.89 0.9 0.46 3%葡萄糖初期0.9 1 1.21 0.56中期 1 1.06 0.93 0.53末期0.83 1.07 1.3 0.56 6%蔗糖初期0.55 0.75 1.31 1.1中期 1.1 1.08 1.56 1末期 1.07 1.3 1.67 1.19 3%蔗糖(CK) 初期 1.56 1.95 1.7 0.69中期 1.5 1.91 1.65 0.72末期0.92 1.13 1.75 0.862.2 不同实验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平均叶片数量和可用节数量的影响平均叶片数量和可用节数量也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实验处理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H-6在6%蔗糖的培养基里生长平均叶片数量最多,为13.53片,在3%蔗糖的培养基内生长平均可用节数量最多,为6.25节;BY-14在3%蔗糖的培养基内生长平均叶片数量和平均可用节数量最多,分别为11.05片、5.74节;B4在3%蔗糖的培养基内生长平均叶片数量最多,为11.38片,在6%蔗糖的培养基内生长平均可用节数量最多,为9.2节;C-88在在3%蔗糖的培养基内生长平均叶片数量和平均可用节数量最多,分别为32.73片、8.57节。

表3 不同处理马铃薯组培苗单株平均叶片数量处理时期H-6 BY-14 B4 C-88 6%葡萄糖初期 5.35 2.28 2 4.93中期7.3 4.38 3.36 5.19末期8.04 5.54 5.67 5.86 3%葡萄糖初期7.06 3.39 4.13 5.13中期9.85 5.82 5.78 5.7末期12.43 6.6 18.64 11.35 6%蔗糖初期 5.2 2.19 4.78 3.65中期9.07 4.13 5.83 7.44末期13.53 5.67 19.1 14.283%蔗糖(CK) 初期 5.71 4.53 3.93 7.22 中期8.97 7.31 5.31 9.35末期13.3 11.05 11.38 32.73表4 不同处理马铃薯组培苗单株平均可用节数量比较分析处理时期H-6 BY-14 B4 C-88 6%葡萄糖初期0.69 0 0.3 0.45中期 1.28 1.08 1 1.76末期 3.01 2.54 2.08 3.74 3%葡萄糖初期 1.77 1.3 1.66 1.34中期 2.58 1.96 2.29 2.08末期 4.74 2.44 5.84 3.83 6%蔗糖初期0.98 0.83 2.16 2.01中期 2.24 1.73 2.88 4.93末期 5.33 3.02 9.2 8.09 3%蔗糖(CK) 初期 2.5 2.38 1.64 2.25中期 3.78 2.84 3.28 6.39末期 6.25 5.74 4.94 8.57 2.3 不同实验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平均生根数量的影响表5 不同处理马铃薯组培苗单株平均生根数量处理时期H-6 BY-14 B4 C-88 6%葡萄糖初期 2.24 2.44 1.7 2.58中期 5.04 4.11 2.79 3.13末期 4.06 4.56 3.35 4.51 3%葡萄糖初期 3.32 3.94 3.89 3.76中期7.22 5.67 5.58 5.56末期 6.84 6.67 10.74 6.85 6%蔗糖初期 4.08 4.79 7.06 8中期7.64 6.73 6.52 7.16末期7.8 5.93 7.75 10.25 3%蔗糖(CK) 初期 4.14 5.94 5.65 7.52中期 6.55 6.24 7.85 8.16末期7.28 8.56 10.00 10.5由以上5个表格可知:在生长初期,对于H-6来说3%的蔗糖促进茎和根的生长、适合茎节的发生,3%的葡萄糖适宜叶的生长;对于BY-14来说3%的蔗糖促进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对于B4来说3%的蔗糖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叶的生长、茎的发生和生长有积极影响,6%的蔗糖促进根的生成;对于C-88来说3%的葡萄糖较适合其茎的伸长和茎节的形成,6%的蔗糖促进根的生成,3%的蔗糖促进叶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