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马铃薯植物组培

马铃薯的块茎组织培养的研究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32班组长:林伟平组员:温楚婷凌琦雯刘钰荧一,实验目的(1)以马铃薯的块茎为材料,研究经过器官分化或愈伤组织增殖与再分化途径,获得较多的试管苗,掌握植物快速繁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观察和分析不同糖类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器官分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中,从外植体形成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再分化途径,会受到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糖的影响。
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是指以合适的外植体为起始材料,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合适的培养技术,在有限的空间,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植株的技术。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1)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2)试剂:实验十一配制的各种培养基母液,蔗糖,葡萄糖,琼脂,蒸馏水,1mol/LHCl,1mol/LNaOH,HgCl或次氯酸钠,吐温20,75%乙醇或20g/L新洁尔灭,无菌水等。
(3)器具: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酸度计,光照培养箱,微波炉,冰箱,培养架,果酱瓶,烧杯(1000mL,500mL,100mL,50mL),移液管,量筒,不锈钢镊子,剪刀,解剖刀,脱脂棉,培养皿,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药匙,玻璃棒,洗耳球,洗瓶,电炉,酒精灯四,实验内容1,确定培养基配方,MS+2,4-D1.0mg/L+6-BA1.0mg/L+8g/L琼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浓度的蔗糖(分别为1%,2%,3%,4%的葡萄糖或蔗糖)3,移液与溶化:将所需的各储存母液按顺序摆放好,将洁净的量筒,烧杯,移液管,玻璃棒,漏斗等放在指定的位置,准备好蒸馏水及瓶盖,包装纸等,取100mL小烧杯一只,用50mL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用各母液专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附加物母液,2,4-D母液,6-BA母液。
取1000ml烧杯一只,先用量筒取100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记号笔画好液位线,将蒸馏水倒出一半,准确称取8g琼脂倒入烧杯中,置于电炉煮沸,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10g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将准备好的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母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将盛过母液混合物的小烧杯洗三次,一并倒入1000mL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将烧杯远离火源,并加蒸馏水定容至设定的液位线。
马铃薯组织培养综述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综述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组织培养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掌握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培养技术,解决马铃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污染、褐变和玻璃化等。
目前国内专述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文献不多,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就上述方面对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常见问题。
1 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生存、生长、繁殖,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上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植物,是粮菜兼用作物,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
马铃薯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其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经数代积累可使种性退化【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马铃薯的脱毒苗,缩短其生长周期,进行批量快速繁殖。
除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科学研究上马铃薯是细胞培养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模式植物之一。
因此,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者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根据这一理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20世纪初建立起来,至今发展已比较成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涌现新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通过脱分化培养可以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
愈伤组织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提供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应用领域包括脱毒和快速繁殖、育种研究、低温储存及种质库的建立、药物及其他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等【3】。
3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3.1基本方法3.1.1表面灭菌由于在培养基上,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远远快于植物试材,导致过盛生长而杀死植株。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促壮研究

122 接种和培养 ..
接种所用 材料取 自 M1培养基 中
生长一致的试管苗 , 采用带 有一个 叶 片的单 节茎段 , 将 茎段插在培养基上( 芽单独 接人一瓶培养基 中)每个 顶 ,
摘
要: 在无菌条件下长时I保存 培养马铃薯脱毒试 管苗往往会 导致其长 势弱, 可 易倒伏 , 因
此对其进行 了促 壮研 究。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 究了 3 研 种植物 生长调 节剂在马铃薯试管苗壮苗 中的作用。结果表 明: M 培养基 中附加 03 . / 在S .~06 mg L的烯效唑 可以使试 管苗根和 茎增粗 ,
叶片增大; 可以延缓试管苗的生长, 延长培养时间, 减少继代次数 。
关键词 : 马铃薯 ; 烯效唑 ; 试管苗 ; 壮苗 中图分类号 :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1 0 920 )1 l6 3 S5 2 A 10- 0 (080 —0 8 —0 0 马铃薯组培苗在移栽过程 中, 试管苗的健壮程度是 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关键 因素之一[ , 1 同时马铃薯脱毒试 ] 养基 , 琼脂用量 6 / , L 蔗糖 3 / ,H调至 58 采用常 g 0 Lp g .,
北 方 园 艺 2 8 )8 1 o ( :6 8 o 11 ~ 8
・ 生物技术 ・
Ml
M2
^3 l
M6
M7
M8
图 1 8 处 理对 3号 品种马 铃薯 脱毒试 管 苗生 长情 况的影 响 - a 种
Ml
M2
M3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Zhongfeinongyao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刘志强
一、马铃薯的组织培养
1、种薯的茎尖脱毒 植 物 组 织 培 养 也 叫 PlantTissueCul- ture,广义指在特定条件下,植物生长过程
灯火焰下 10cm 以内接入到三角瓶内,每 遍,要求认真细心,避免折断薯苗,清洗后 瓶接种 10 段左右,火焰封口后,贴上标签, 的薯苗再置于一定浓度的杀菌剂溶液中浸 标签上要标注接种时间、品种及接种人。重 泡 5min 后,立即移栽。按 6~8cm 的株距移
接种人员先换上拖鞋、剪掉手指甲、用
香皂洗净双手后,进入到缓冲间内。换上拖 鞋及工作服后,进入接种室,用 75%的酒精 对双手、套袖进行喷雾消毒,然后就座于超
移栽前一天揭开封口膜。移栽时,小心
的用手洗去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水温在 22℃左右,去掉培养基的苗再用清水洗两
活。因此要采取防治手段,主要有下面几 点:①使用固体培养方法,提升琼脂浓度,
品,每次接种前需将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 改变了人为的条件,短时间中组培苗适应 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生理功能产生异常,主
进行杀菌半小时左右,20min 后工作人员 不能适应。因此,组培苗必须移出培养室, 要体现为分化能力下降,不能独立增殖成
方可进入。
在室温下炼苗 3-5 天。
芽或者生根,移栽到自然界中更是很难成
管斜面上,每个试管内接种一块愈伤组织, 生长出浓密而粗壮的不定根,以提高组培 操作环境方法减少真菌产生。另外植物组
在 25℃左右的培养室进行培养。脱毒培养 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及驯化移栽的成果 织培养过程中,内源菌污染的处理工作比
基一般为 MS 培养基中加入 0.5mg·L-16- 率,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商品苗。马铃薯组培 较复杂。该污染指外植体材料内部中微生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1、培育壮苗组培苗本身的质量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培育壮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一是利用LED组培灯全自然光培养;二是在移栽前的最后一次继代中,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培育出粗壮浓绿、根系发达的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成活。
2.1、基质的选择移栽组培苗的基质常常是能否移栽成活和幼苗生长好坏的关键。
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
移栽马铃薯组培苗常用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河沙、过筛的腐殖土等,其中珍珠岩和蛭石虽通透性好,但成本较高,且浇水后易流动,对原原种的结薯有一定影响,而腐殖土则较难灭菌,易滋生杂菌。
实践证明河沙是马铃薯组培苗最理想的移栽基质,它不仅通透性、保水性好,易于消毒,且对匍匐茎有较好的压实覆盖作用,很有利于结薯。
2.2、苗床和网棚的消毒移栽前对苗床和网棚的消毒是提高马铃薯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如果不对苗床和基质进行消毒,则在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幼嫩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导致死亡,另外,生产脱毒原种的基本要求是对组培苗的移栽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所有的致病源。
3、移栽在led组培灯培育出马铃薯组培苗继代扩繁后,在培养瓶中生长20天后左右为最适宜的移栽期。
此时苗高达6~7cm,平均每株苗有5.8条根,根尖的颜色为细胞分裂旺盛的黄白色,平均根长2.96cm,叶片数有5~6苔,最大叶面积约0.48cm2。
这种状态下的苗,移栽后易成活。
如果苗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短,则苗细弱矮小,移栽后难管理,易死亡。
相反,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长,则苗太高,移栽时易折断,且根系过长,变褐老化,不利于成活。
另外,在组培苗出瓶时,要仔细洗去附在其上的培养基,否则残留的培养基会导致霉菌污染,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茎叶,避免病菌感染致死。
4.1、移栽后水分控制保持水分平衡和控制好湿度是马铃薯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的核心。
黑色马铃薯组培苗生根技术探讨

浓度 的 NA A 诱 导 黑 色 马铃 薯 组 培 苗 生 根 结果 表 明 ,在 0~0 . 3 mg / L的浓度 范
围 内 . 随 NAA 浓 度 增 加 , 组 培 苗 生 根 数
叶柄 紫色 ; 花 冠 紫 色 ,花 瓣 深 紫 色 ; 薯 体 长 椭 圆 形 ,表 皮 光 滑 ,呈 黑 紫 色 ,乌 黑发 亮 ; 薯 肉深 紫
黑 色 马铃 薯 与普 通 马 铃 薯 相 比最 大 的 不
同在 于其 薯 块 中含 有 大 量 的花 青 素 , 花 青 素具 有很 强 的抗氧 化能 力 ,是维 生 素 E 的5 0倍 、 维 生 素 C 的 2 0倍 。 花 青 素 是
一
素O . 0 3 mg 、花 青素 1 0 0 mg 、抗 血坏 酸 1 6 mg [ 6 ] 。 传 统 中医 认 为: 。 肾乃先 天之 本 ,生 命之 源 固于
对照 组 :l / 2 MS
A 组 :1 / 2 MS+0 . 1 mg / LNAA
薯 主 产 区 、 次 产 区 等 地 均 可 栽 培 黑 色 马
铃薯。
培 养基 配 方 为 :1 / 2 MS+0 . 1 mg / L NA A,蔗 糖 浓度
为2 5 g / L ,琼脂 浓度 为 6 . 5 g / L  ̄ ; q ,调节 p H值至 5 . 8
~
目前 国 内 黑色 马铃 薯 的 栽 培 面 积 尚
小 ,价 格 较 普 通 马 铃 薯 高 ,经 济 效 益 相 当 可观 。 又 因 其 种 植 技 术 简 单 , 市场 广 阔 ,对 种 植 者 极 具 吸 引力 ,适 宜 大 面 积 推 广 。本 文 主 要 探 究 黑色 马铃 薯 组 培 苗 生 根 的最 适 生 长 素 浓 度 , 为移 栽 炼 苗 打 好基础 ,以提高组 培苗 的移栽 成活 率 ,
马铃薯组织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1、繁殖瓶苗将待繁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每叶节切一段,接种在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无激素M S固体或液体(可用纸桥)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置培养室内培养。
培养条件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养温度(25±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叶节段接种30-50d后长成3-5片叶的幼苗。
记录苗芽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再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进行扩繁,直到达到要求繁殖数量为止。
2、繁殖微型薯将上述具有3-5片叶幼苗,加入液体培养基(MS+BA2-10mg/L)或(MS+BA2-10mg/L+IAA1m g/L+CCC100-500mg/L+糖80-100g/L),放入培养室,遮光全黑暗或光照时数少于8h/d,温度(20±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经40-70d后,在植株叶腋处长出微型薯。
记录微型薯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马铃薯组织培养及原原种生产技术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地介绍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原原种生产技术病毒和类病毒的累积性感染是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的重要因素,而通过组织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来恢复种性的方法已被马铃薯生产地区广泛采用。
现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马铃薯组织培养1.1外植体培养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2—4cm)的干净健康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完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MS+6-BA1.5mg/L (毫克/升)+GA30.5mg/L+IBA0.5mg/L+琼脂8g/L+蔗糖30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1.2茎尖剥离及初代培养外植体培养20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生长点0.1——0. 5mm部分剥离出来,转接到MS+肌醇100mg/L+6-BA1.5mg/L+GA30.5mg/L+泛酸钙1.5mg/L+蔗糖30g/L+琼脂8g/L+活性炭0.17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4—5个生长点。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及保苗技术研究

第 l 5卷第 2期
20 0 8年 2月
现 代 农 业 科 学
Mo e n A rc l r l ce c s d r g iu t a in e u S
Vo. 5 No 2 11 . Fb 20 e.o 8
文 章 编 号 :054 5 2 0 )20 0 -2 10 -60(0 8 0 - 50 0
中 图分 类号 :6 2 24 ¥3 .0 文献标识码 : A
Viu — r e p t t a lt t o g Sp o ta a n ansa r s-fe o a o Plnte sS r n r u nd M i t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Ad q t pp y o e d i g he Engn e i g Re e r h e ua e Su l fS e ln st i e rn s a c
马铃薯在全世界 18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 , 4 因病 毒引
⑥ 8 5 H N 3 9 0 N 3+ 8 K 2 O +15 S 4・ H 2 N 4 O +15 K O 2 5 H P 4 2 MgO 7 2
起 的种性退化是制约其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过茎尖 脱毒 、 通 无 病毒微型薯生产已建立 良种 繁育体 系… 。但 是在脱毒 试管
脱毒 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及保 苗技术研究
胡万群
( 安徽 省六安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 , 安徽六安 2 70 ) 3 0 9 摘要 : 用 8种不 同组合配方的培养基 , 中薯 4号进行 茎段培 养, 出 4 25 H N +17 K O 采 对 得 1 .N O 45 N
+ 4 .K 2 O 2 25 H P 4+15 g 0 7 2 2 M S 4・ H O+lO a N 3 2・ H 0 +M ( 机 盐 ) +V l. OC(O) 4 2 S无 B10+B 0 5+I A . A. B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