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合集下载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 等式关系(或守恒关系) • (1)电荷守恒 • 电荷守恒就是指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 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呈电中性。 • 例如:NH4Cl溶液: • c(NH4+)+c(H+)=c(Cl-)+c(OH-) • Na2S溶液: • c(Na+)+c(H+)=2c(S2-)+c(HS-)+c(OH-) • 在列守恒式时要注意: • a、要找全溶液中所有的阴阳离子。 • b、离子前面的系数与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 (2)物料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 例如:NH4Cl溶液: • c(Cl-)=c(NH4+)+c(NH3· 2O) H
• • • •
Na2S溶液 c(Na+)=2c(S2-)+2c(HS-)+2c(H2S) 质子守恒(即水电离的H+和OH-的量相等) 例如:NH4Cl溶液
• c(H+)=c(OH-)+c(NH3· 2O) H • Na2S溶液 • c(OH-)=c(H+)+c(HS-)+2c(H2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涉及的类型较多,主要有:同一溶液 中的不同离子、不同溶液中的同一离子、混合溶液中的各种离 子;离子的等式关系(或守恒关系)、大小关系等。 1.不等关系 (1)单一溶液 例如: Na2S溶液有: c(Na+)>c(S2-)>c(OH-)>c(HS-)>c(H+) H3PO4的溶液: c(H+)>c(H2PO4-)>c(HPO42-)>c(PO43-) CH3COONa溶液: c(Na+)>c(CH3COO-)>c(OH-)>c(H+) AlCl3溶液 c(Cl-)>c(Al3+)>c(H+)>c(OH-)

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离子平衡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离子平衡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c(Na+)+c(H+)=2c(SO )+c(HSO )+c(OH-)
c(Na+)=c(HSO )+c(SO )+c(H2SO3)
c(OH-)=c(H2SO3)+c(H+)-c(SO )
解析NaHSO3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HSO H++SO (主要);
HSO +H2OH2SO3+OH-(次要)。
答案CH3COO-+H2OCH3COOH+OH-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2c(Na+)=c(CH3COO-)+c(CH3COOH)
c(CH3COO-)+2c(OH-)=c(CH3COOH)+2c(H+)
解析CH3COOHCH3COO-+H+(主要)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S-+H2OH2S+OH-
c(Na+)>c(HS-)>c(OH-)>c(H+)>c(S2-)
CH3COO-+H2OCH3COOH+OH-(次要)
水溶液呈酸性。
(3)CH3COOH、CH3COONa混合中性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复习——水溶液离子平衡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1、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例如,在43PO H 的溶液中:43PO H -++42PO H H -42PO H -++24H P O H -24H P O -++34PO H 则有:)()()()(342442---+>>>PO c HPO c PO H c H c(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32CO Na 溶液中:-++=23322CO Na CO Na OH 2-++OH HO H CO223+---+OH HCO 3 O H H C O 23+--+OH CO H 32则有:)()()()(323---+>>>HCO c OH c CO c Na c(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它的影响。

例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 Cl NH 4、② 43COONH CH 、③ 44HSO NH ,)(4+NH c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③ -++++=2444SO H Na HSO NH OH 2-++OH HOH NH24++++⋅H O H NH 2344HSO NH 电离出来的+H 抑制了+4NH 的水解 ① -++=Cl NH Cl NH44 OH 2-++OH HOH NH24++++⋅H O H NH 23Cl NH 4溶液电离出来的+4NH 正常水解② +-+=4343NH COO CH COONH CH OH 2-++OH HOH NH24++++⋅H O H NH 23OH NH COO CH243+++-O H NH COOH CH 233⋅+-COO CH 3和+4NH 发生双水解,导致+4NH 离子浓度减小。

(3)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比较,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如:在L mol 1.0的Cl NH 4和L mol 1.0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4+--+>>>H c OH c Cl c NH c 。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pt课件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pt课件

CH3COONa、NaOH
[Na+]> [OH-]=[CH3COO-] >[H+]
CH3COONa、NaOH(少) [Na+]> [CH3COO-]>[OH-] >[H+]
CH3COONa
[Na+]>[CH3COO-]>[OH-]>[H+]
CH3COONa、CH3COOH (呈中性)
[Na+]=[CH3COO-]>[OH-]=[H+]

讨论:比较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 1、0.1mol/LCH3COOH溶液与0.2mol/L的 NaOH等体积混合
1.c(Na+) > c(OH-) > c(CH3COO-) > c(H+)
(5)NaHS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
NaHSO3=Na++HSO3-
HSO3-
H++SO32-
HSO3-+H2O H2SO3+OH-
H2O
H+ + OH-
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 c(Na+)>c(HSO3-)>c(H+)>c(SO32-)>c(OH-)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电荷守恒: c(Na+)+c(H+)=2c(S2-)+c(HS-)+c(OH-)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l/LNH4Cl溶液和0.2mol/LNaOH 溶液等 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 的是( ) • A c(NH4+)=c(Na+)=c(OH-)>c(NH3· H2O) • B c(NH4+)=c(Na+)>c(NH3· H2O) >c(OH-)>c(H+) • C c(NH4+)>c(Na+)>c(OH-)>c(NH3· H2O) • D c(NH4+)>c(Na+)>c(NH3· H2O) >c(OH-)>c(H+)
/
返回
3. 将各10mL0.1mol/L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 溶
液中各粒子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D c(Cl-) + c(OH-) = c(NH4+) + c(H+) B. c(Cl-) > c(NH4+) > c(H+) > c(OH-) C. c(NH4+) + c(NH3.H2O) + c(NH3) = 0.1mol/L
/
返回
思考:
• (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氨水混 合后,呈_____性,溶液中c(NH4+)与c(Cl-)的大 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 合后溶液呈_____性,溶液中c(NH4+)与c(Cl-)的 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 (3)、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 溶液中c(NH4+)=c(Cl-),则混合溶液呈_____性, 盐酸与氨水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 • (4)、将m mol· L-1的盐酸和n mol·L-1氨水等 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 是_____ ,则盐酸中c(H+)与氨水中c(OH-)的大 小关系是_______; 返回 /

专题07 二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图像题的解法方法讲解-

专题07 二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图像题的解法方法讲解-

二元弱酸(或盐)溶液中离子浓度(或分数)图像题的解法 二元弱酸(或盐)溶液中离子浓度(或分数)图像是近两年高考试题中常出现的题型,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常数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离子浓度关系等,解题时要看清每条曲线代表的离子种类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计算电离常数时应利用曲线的交点(有两种离子浓度相等)。

一.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计算电离常数看清楚是一级电离还是二级电离常数,根据电离方程式,写出电离常数表达式,一般采用表达式中分子分母两种酸根浓度相同时的pH 计算 。

案例1 298K 时,二元弱酸H 2X 溶液中含X 微粒分布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呈中性时: c(Na +)=2c(X 2-)B. K a2(H 2X)为10-7C. NaHX 溶液c( H +)< c(OH -)D. 溶液pH 由1开至2.6时主要存在的反应是:H 2X +OH -=HX -+ H 2O分析:纵坐标表示X 微粒分布分数,横坐标表示溶液的pH ,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两种酸根离子的浓度相等。

酸性较强时主要以酸分子的形式存在,碱性较强时主要以酸根离子存在。

解析:溶液显中性pH=7,溶液中的HX -和X 2-相等,存在的电荷守恒为:c(Na +)+ c (H +)=2c(X 2-)+ c(HX -)+ c(OH -),因为c(H +)=c(OH -),所以得到c(Na +) = 2c(X 2-) + c(HX -),A 错误;H 2X 二级电离方程式为:HX -H ++X 2-,pH=7时,溶液中的HX -和X 2-相等,所以()()()()272110a c A c H K c H c HA -++--⨯===⨯,B 正确;图中HA -占主导时,溶液显酸性,所以 c( H +)>c(OH -),C 错误;溶液pH 由1至2.6时,图中看出是将H 3X +转化为H 2X ,D 错误。

二.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趋势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随p H 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或离子浓度比值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趋势。

离子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与计算

离子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与计算

离子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与计算一、离子的溶解与电离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电离:物质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分解成带电粒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二、溶液的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容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3.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质量单位,以g/mol表示。

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四、溶液浓度的计算1.稀释定律: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

3.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根据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五、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放出、有水生成。

2.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

六、溶液的酸碱性1.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七、pH值的计算1.pH值: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数值,pH=-lg[H+]。

2.pH值的调整:通过加入酸或碱来改变溶液的pH值。

八、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计算: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以上是关于离子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与计算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已知HClO是一种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ClO ⇌ H+ + ClO-现有100mL 0.1mol/L的HClO溶液,求该溶液中H+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

由于HClO是弱酸,其电离程度较小,可以认为[H+] ≈ [HClO],[ClO-] ≈ [HClO]。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 = 物质的量 / 溶液体积。

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七 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七 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Na2CO3 的混合溶液,因 AlO2-水解程度大(由题给反应可知 AlO2-结合 H+能力强于 CO23-),

c(CO
2- 3
)>c(AlO

2
Hale Waihona Puke ),错误

C
项,继续通
CO2 , 发 生 题 给 反 应 : 2NaAlO2 + CO2 +
3H2O===2Al(OH)3↓ + Na2CO3 , 当 n(CO2) = 0.015 mol , 此 时 为 Na2CO3 溶 液 , 有
滴定曲线
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
原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 原点(点0)
HA是弱酸;c(HA)>c(H+)>c(A-)>c(OH-)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混合液,此时溶液 反应一半点
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 (点①)
>c(Na+)>c(HA)>c(H+)>c(OH-)
答案 C
12
要点梳理
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2.(2018·郴州质检)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现有浓度均为 0.1 mol/L的NaHS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两种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 列关系(R表示S元素或C元素),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c(Na+)>c(HRO- 3 )>c(H+)>c(RO23-)>c(OH-) B.c(Na+)+c(H+)=c(HRO- 3 )+c(RO23-)+c(OH-) C.c(H+)+c(H2RO3)=c(RO23-)+c(OH-) D.c(Na+)=c(HRO- 3 )+c(H2RO3)+2c(RO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考情分析】借助分布系数图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是高考常考题型,其中不同阶段粒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亮点。

如2018江苏化学14题考查NaOH溶液滴定H2C2O4过程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2017全国Ⅰ卷13题考查二元酸与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粒子关系;2017全国Ⅱ卷12题考查二元酸随pH变化粒子关系等,该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其量的关系,以及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

该题型一般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能够很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

一、透析分布曲线奠定思维方向分布曲线是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系数(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一元弱酸(以CH3COOH为例) 二元酸(以草酸H2C2O4为例)δ0为CH3COOH分布系数,δ1为CH3COO-分布系数δ0为H2C2O4分布系数、δ1为HC2O-4分布系数、δ2为C2O2-4分布系数随着pH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

根据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pH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同一pH条件下可以存在多种溶质微粒。

根据在一定pH的微粒分布系数和酸的分析浓度,就可以计算各成分在该pH时的平衡浓度二、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1.电离平衡→建立电离过程是微弱的意识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是微弱的,且水的电离能力远远小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能力。

如在稀醋酸溶液中:CH3COOH CH3COO-+H+,H2O OH-+H+,在溶液中,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H3COOH)>c(H+)>c(CH3COO-)>c(OH-)。

2.水解平衡→建立水解过程是微弱的意识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但水的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盐的水解程度。

如稀的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CH3COO-+Na+,CH3COO-+H2O CH3COOH+OH-,H2O H++OH-,溶液中,c(Na+)>c(CH3COO-)>c(OH-)>c(CH3COOH)>c(H+)。

三、把握三大守恒明确定量关系1.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与阴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呈电中性。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粒子种类增多,但这些粒子所含某些原子的总数始终不变,符合原子守恒。

3.质子守恒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总数相等。

四、抓准五个关键点形成思维模型以室温时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 HA溶液为例。

滴定曲线关键点离子浓度关系原点(点0) 原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反应一半点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混合(点①) 液,此时溶液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中性点(点②)此时溶液pH=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Na+)>c(A-)>c(OH-)>c(HA)>c(H+)过量点(点④)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 +)考点指导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典例1】(安徽理综)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2S溶液:c(Na+)>c(HS-)>c(OH-)>c(H2S)B.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C.Na2CO3溶液:c(Na+)+c(H+)=2c(CO2-3)+c(OH-)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解析A项,由于S2-+H2O HS-+OH-、HS-+H2O H2S+OH-、H2O H++OH-,故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Na+)>c(OH-)>c(HS-)>c(H2S),错误;B项,符合电解质溶液中质子守恒关系,正确;C项,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HCO-3)+2c(CO2-3)+c(OH-),错误;D项,根据物料守恒,离子浓度的关系应为c(Na+)+c(Ca2+)=c(CH3COO-)+c(CH3COOH)+1-),2c(Cl错误。

答案 B【对点训练】1.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氨水中,c(NH+4)=c(OH-)=0.1 mol·L-1B.NH4Cl溶液中,c(NH+4)>c(Cl-)C.Na2SO4溶液中,c(Na+)>c(SO2-4)>c(OH-)=c(H+)D.Na2SO3溶液中,c(Na+)=2c(SO2-3)+c(HSO-3)+c(H2SO3)解析氨水为弱碱溶液,只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结合电荷守恒c(NH+4)+c(H+)=c(OH-)可得:c(NH+4)<c(OH-)<0.1 mol·L-1,A错误;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氯离子浓度不变,则溶液中c(NH+4)<c(Cl-),B错误;Na2SO4溶液显中性,c(OH-)=c(H+),结合电荷守恒可得:c(Na+)=2c(SO2-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SO2-4)>c(OH-)=c(H+),C正确;根据亚硫酸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可得:c(Na+)=2c(SO2-3)+2c(HSO-3)+2c(H2SO3),D错误。

答案 C2.(2018·郴州质检)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NaHS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两种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元素或C元素),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c(Na+)>c(HRO-3)>c(H+)>c(RO2-3)>c(OH-)B.c(Na+)+c(H+)=c(HRO-3)+c(RO2-3)+c(OH-)C.c(H+)+c(H2RO3)=c(RO2-3)+c(OH-)D.c(Na+)=c(HRO-3)+c(H2RO3)+2c(RO2-3)解析A项,NaHCO3溶液显碱性,说明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O-3)>c(OH-)>c(H+)>c(CO2-3),A错;B项,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RO-3)+2c(RO2-3)+c(OH-),B错;C项,根据质子守恒得(可联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得到),c(H+)+c(H2RO3)=c(OH-)+c(RO2-3),C正确;D项,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RO2-3)+c(HRO-3)+c(H2RO3),D错。

答案 C考点指导2混合溶液及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关系【典例2】(四川理综)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K w1×10-9mol/L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解析实验①反应后溶液的pH=9,即溶液显碱性,说明HA为弱酸,二者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KA,A-水解,A项正确;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式c(H+)+c(K+)=c(A-)+c(OH-)知,c(K+)-c(A-)=c(OH-)-c(H +),B项错误;因为HA为弱酸,如果与等体积等浓度的KOH溶液混合,溶液显碱性,若溶液显中性,则在两溶液体积相等的条件下,HA溶液的浓度应大于0.2 mol/L,所以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C项正确;实验②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式c(H+)+c(K+)=c(A-)+c(OH-),且c(H+)=c(OH-),则c(K+)=c(A-),即c(K+)=c(A-)>c(H+)=c(OH-),D项正确。

答案 B【思维建模】酸、碱中和型离子浓度的关系【对点训练】3.向1 L含0.01 mol NaAlO2和0.02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 mol<n(CO2)≤0.015 mol时发生的反应是: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n(CO2)/mol 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A 0 c(Na+)>c(AlO-2)+c(OH-)B 0.01 c(Na+)>c(AlO-2)>c(OH-)>c(CO2-3)C 0.015 c(Na+)>c(HCO-3)>c(CO2-3)>c(OH-)D 0.03 c(Na+)>c(HCO-3)>c(OH-)>c(H+)解析A项,NaAlO2与NaOH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有:c(Na+)+c(H+)=c(AlO-2)+c(OH-),有c(Na+)<c(AlO-2)+c(OH-),错误;B项,通入CO2,先与NaOH反应:2NaOH+CO2===Na2CO3+H2O(若NaAlO2先反应生成Al(OH)3溶于NaOH),此时为NaAlO2与Na2CO3的混合溶液,因AlO-2水解程度大(由题给反应可知AlO-2结合H+能力强于CO2-3),有c(CO2-3)>c(AlO-2),错误;C项,继续通CO2,发生题给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当n(CO2)=0.015 mol,此时为Na2CO3溶液,有c(CO2-3)>c(HCO-3),错误;D项,继续通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当n(CO2)=0.03 mol,此时为NaHCO3溶液,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