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

合集下载

滇海古渡大码头申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资料

滇海古渡大码头申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资料

滇海古渡大码头申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资料滇海古渡大码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滇池北岸,是滇池南岸通往北岸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项目于2018年由中交集团云南勘测设计院承担勘察设计任务,历时近两年,于2020年顺利完工。

据了解,该大码头项目所处地区地势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极为严峻,东侧池堤高差大、水深淤积等问题相对突出,这给勘察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依旧通过合理规划、精细细化,顺利实现了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

在申报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时,该项目脱颖而出,主要系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创新和精益求精。

该项目勘察设计团队在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中,针对地下水、土壤具有高含水量的特点,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和先进措施。

通过对施工地土体、地质构造、岩土物理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及准确定位,优化结束断面,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港区土体及基础设计方案的科学严谨。

其次是全层次规划和高质量保障。

该项目勘察设计团队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密切配合业主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流程,从针对工程性质、资源环境等进行合理规划和调度,在全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个节点,形成包括工程地质、岩土勘探、水文水资源、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在内的全套完整设计方案。

最后是高效管理和顶尖水平。

该项目勘察设计团队组织协调分工明确,高效配合,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互通来实现设计流程优化和效果最大化,在设计和勘察过程中密切沟通与交流,确保方案可行性、可靠性及可实施性。

此外,该项目勘察设计团队也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岩土勘察、地震工程、水力设计、环境和水文监测等方面的优秀专家。

综上所述,滇海古渡大码头项目勘察设计方案的成功实现展示了中交集团云南勘测设计院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领先水平。

优秀的工程勘察设计方案为工程建设确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增强了行业信心,也为云南省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滇海古渡大码头——【概念性规划设计 文本】

滇海古渡大码头——【概念性规划设计 文本】

旗开得胜1■建筑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滇海古渡大码头 2.子项名称:滇海古渡大码头3.建设单位: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A-04-01地块,环南湖路以北、南冲河入滇池端口处。

北临滇池,其余三面毗邻湿地公园。

二、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滇池观光游船码头,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古滇项目“水”文化内涵,展示古滇国历史“渔”文化的核心载体,用于满足云南本土、高端消费群体“濒湖娱乐水上娱乐观光”的体验项目,具有独创性、亲水性、文化性等特征。

三、设计依据1.设计依据(1)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古滇王国电子总地形图(20130923版)(3)业主提供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策划建议书》 (4)《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14号](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6)业主书面确认的方案设计图纸(7)业主历次的沟通会议会议纪要及来往函件 (8)业主发来的历次书面修改意见(9)《“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专项规划成果汇报会议纪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第410期,2012.10.31)(10)《晋宁县人民政府关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晋政复[2013]151号)(11)晋宁县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编号:晋规综条(2013)091号) 2.本工程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详见各专业说明篇章。

四. 政府部门批文及情况说明(1)《“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专项规划成果汇报会议纪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第410期,2012.10.31)111(晋政复[2013]151号)1。

牛栏江滇池补水盘龙江清水通道景观改造工程方案PPT课件

牛栏江滇池补水盘龙江清水通道景观改造工程方案PPT课件
桉树
1909.88
1907.40
1906.44
第4页/共40页
区位图
桉树
现状剖面图
2.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3.1.1场地现状分析——引水接入点—二环北路
河道长7.95公里,平均宽度为30m。周 边用地主要为居住区和绿地。
总体评价 1、整体绿化自然,种植密度大,无层次, 无特点。 2、两岸景观活动设施少、无吸引力。 3、驳岸形式单一、亲水性差。 4、两岸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不连续,没 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二环南路
住区休闲段
南绕城
旅游度假段
入滇口
四个区段:农耕田 园段、住区休闲段、城 市风情段、旅游度假段
东风广场
龙江公园 滇池水乡公园
桃源广场 金牛公园 双龙桥绿地
广福绿地
六个重要节点、多 个斑块绿地:一条绿宝 石项链,浓缩盘龙江自 然与人文精华
第10页/共40页
区段:松花坝——引水接入点(2.17km) 主题:农耕田园段 定位:文化休闲、生态涵养
第8页/共40页
3.3分析结论 —— 项目面临的问题
1)水质如何保持清澈,不受污染; 2)河道驳岸如何改造,保证防洪要求并具有亲水性; 3)植物景观如何提升,体现春城河滨植物特色; 4)两侧沿线公共空间如何设置,确保足够的滨河活动空间; 5)河道历史文化如何延续,重温历史记忆; 6)慢行系统交通如何组织,确保“骑行绿廊”的可操作性; 7)配套设施如何完善,打造合理的滨河公共空间;
还原湿地原野,营造田园风光,保护现 存“龙川桥”等的水利遗址,挖掘水利、农 灌文化,营造水天一色的自然风景。
松花坝—引水接入点
松花坝——引水接入点
牛栏江引水接入点
第11页/共40页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

浅谈滇池的地理环境与现状及处理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传承着云南的名族特色,云南的文明摇篮。

为云南的经济发展,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由于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薄弱与近代工业的污染,滇池已经变为世界上过富营养化最严重的三个湖泊之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与对策?是目前人们关注与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滇池富营养化藻类水华暴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1 概述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随着水体污染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原来水生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特征。

滇池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世界性难题。

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由于蓝藻水华泛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2 云南命系于滇池滇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云南的经济,旅游,生态提供重要的保障,传承着云南名族特色,加强了云南人民社会人文环境的意识。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中心,有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名胜古迹,海口、晋宁、呈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观音山等。

这些名胜古迹及景点给云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促进云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云南经济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促进云南跨入全国旅游大省。

滇池的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了昆明的自然气候,拥有滇池的昆明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良好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昆明成为云南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最新版

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最新版

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一、背景滇池位于中国大陆南部云南省,是中国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长江、珠江、怒江、澜沧江和元江的源头都在滇池周边。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滇池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已进入一个危险的阶段。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滇池生态治理规划的目标是恢复和保护滇池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恢复和维护滇池水质,实现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

2.保护滇池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生态安全。

3.增加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生物多样性。

4.减少土地开发和建设对滇池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可持续发展。

三、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以下措施:1. 恢复和维护水质措施1.1:建设污水处理厂兴建污水处理厂,将沿岸城镇和企业的废水集中处理。

使用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将处理后的水引入滇池。

措施1.2:淘汰老旧污水处理厂淘汰老旧污水处理厂,同时对老旧水厂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提升处理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措施1.3:监管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制度,限制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农业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成果和管理水平,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2.1:建立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滇池北岸和南岸原有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同时,在新增扩建的城镇和企业项目中,严格限制湖泊和湿地的土地开发和建设用途,杜绝新的湖泊湿地资源失去保护的情况。

措施2.2:增加湿地面积扩展湿地面积,通过开展湿地恢复、重构、生态修复等方式,增加湿地面积。

重点引入自然的恢复和纳入水生态系统调控的统一规划,保障湖泊生态系统完整性。

3. 增加生物多样性措施3.1:禁止非法捕捞和采集加强滇池湖泊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捕捞、采集和贩卖水生动植物,特别是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要加强,控制濒危物种数量和分布区域。

措施3.2:种植水生植物加强湖泊水生植物的种植、生长和维护,通过水生植物的覆盖和抑制光合作用,有效改善湖泊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

滇海古渡大码头——【概念性规划设计 文本】

滇海古渡大码头——【概念性规划设计 文本】

旗开得胜1■建筑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滇海古渡大码头 2.子项名称:滇海古渡大码头3.建设单位: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A-04-01地块,环南湖路以北、南冲河入滇池端口处。

北临滇池,其余三面毗邻湿地公园。

二、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滇池观光游船码头,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古滇项目“水”文化内涵,展示古滇国历史“渔”文化的核心载体,用于满足云南本土、高端消费群体“濒湖娱乐水上娱乐观光”的体验项目,具有独创性、亲水性、文化性等特征。

三、设计依据1.设计依据(1)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古滇王国电子总地形图(20130923版)(3)业主提供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策划建议书》 (4)《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14号](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6)业主书面确认的方案设计图纸(7)业主历次的沟通会议会议纪要及来往函件 (8)业主发来的历次书面修改意见(9)《“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专项规划成果汇报会议纪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第410期,2012.10.31)(10)《晋宁县人民政府关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晋政复[2013]151号)(11)晋宁县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编号:晋规综条(2013)091号) 2.本工程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详见各专业说明篇章。

四. 政府部门批文及情况说明(1)《“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专项规划成果汇报会议纪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第410期,2012.10.31)111(晋政复[2013]151号)1(3)晋宁县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编号:晋规综条(2013)091号):11五、人防征询及设计情况说明(一).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协调会情况说明2013年10月9日上午,市人防办组织晋宁县人防办、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市人防办会议室就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有关要求召开专题会议。

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

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

滇池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滇池位于我国西南部,紧邻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的南部,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东面为昆明市政府行政中心呈贡区,南端是航海家郑和家乡晋宁县,西面为安宁县,滇池南北长39km,东西宽13km,面积306.3km2,在水位为1886.0m时湖岸线长163.2km,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北东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在湖的西南面流出,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形似弦月,俗称“五百里滇池”,为云贵高原最大、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本工程位于滇池东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02°45′~102°45′,北纬24°47′~24°47′,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气象⑴气象资料滇池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

干季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湿季在每年5月至次年10月,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温度14.4℃,气候宜人。

⑵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最低气温:8.1℃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9.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1.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7.8℃⑶气压、日照、蒸发量多年平均气压:810.5hpa多年平均日照:2196.7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870.6mm⑷风多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19m/s,风向SW常风向及频率:SW、30%多年大风平均日数:11日⑸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011.8mm多年日最大降雨量:94.0mm(1974年5月30日)多年连续降雨日数:25日,降雨量284.7mm多年最大积雪深度:17mm(1974年3月27日)⑹湿度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74%历年最小相对湿度:2多年雹日数:平均1.9日,最大6日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

滇池入湖河道环卫设施建设规划

滇池入湖河道环卫设施建设规划

滇池入湖河道环卫设施建设规划为保护长江、保护珠江源头,还春城人民一个美丽、清澈、和谐的滇池,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在今、明两年对滇池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调动一切力量加速了滇池治理水环境建设步伐,让春城人民早日再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丽风光,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亲民政策,也是新昆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拟制定的滇池主要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指导,将对入滇35条河道进行截污导流、河道疏通、景观绿化等综合整治,围绕这一方案,环卫设施建设主要考虑对明渠段有景观绿化建设的配套,对二环以外的公厕建设尽量采用水冲式公厕,二环以内绿线范围内建公厕的,原则上应考虑采用生态公厕。

一、新运粮河新运粮河起源于五华区车头山,经桃园村、甸头村、沙靠村入西北沙河水库,出库后经普吉、陈家营、海源庄、龙院村(鸡舌尖)、新发村、高新开发区、梁家河,在积下村附近汇入滇池草海,主河道长21公里,汇水面积106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白龙河、海源河、西边小河、马街大沟、马街小沙沟等;现状河宽1.0~16.4米,河深0.5~4.4米。

该条河主要处于二环以外至入湖口,大部分为明渠,结合河道延线景观规划设臵公厕及果皮箱,公厕按500—1000米/座,果皮箱按100米/只。

各区按规划标准,根据辖区内不同河段人流量及周边环卫设施分布情况进行布点设计,建水冲公厕选址须在河道绿线范围200米以外,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米,需在绿线内设臵的,应尽量选择生态厕所。

二、老运粮河现老运粮河主要指菱角塘至滇池入口河段,自起点开始过红联、春苑小区,沿云山路向西至兴苑路口与小路沟来水汇合,经第三污水处理厂、积善村后流入滇池草海。

老运粮河全长11.3公里,汇水面积19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小路沟、七亩沟、鱼翅沟、麻园河等。

老运粮河多为覆盖暗渠,主要分布流向于一环以外至入湖口,部分河道在主城区内,沿途的明河堤岸应结合河道沿线景观绿化设臵公厕及果皮箱,各区根据辖区内不同河段人流量及周边环卫设施分布情况进行布点,公厕设臵可选择水冲公厕或生态公厕,水冲公厕选址应离河道绿线200米以外,需在绿线内设臵的公厕,应尽量选择生态厕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滇池位于我国西南部,紧邻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的南部,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东面为昆明市政府行政中心呈贡区,南端是航海家郑和家乡晋宁县,西面为安宁县,滇池南北长39km,东西宽13km,面积306.3km2,在水位为1886.0m时湖岸线长163.2km,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北东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在湖的西南面流出,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形似弦月,俗称“五百里滇池”,为云贵高原最大、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本工程位于滇池东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02°45′~102°45′,北纬24°47′~24°47′,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气象⑴气象资料滇池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

干季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湿季在每年5月至次年10月,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温度14.4℃,气候宜人。

⑵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最低气温:8.1℃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9.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1.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7.8℃⑶气压、日照、蒸发量多年平均气压:810.5hpa多年平均日照:2196.7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870.6mm⑷风多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19m/s,风向SW常风向及频率:SW、30%多年大风平均日数:11日⑸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011.8mm多年日最大降雨量:94.0mm(1974年5月30日)多年连续降雨日数:25日,降雨量284.7mm多年最大积雪深度:17mm(1974年3月27日)⑹湿度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74%历年最小相对湿度:2多年雹日数:平均1.9日,最大6日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

⑺雾轻雾出现日数平均为164.1次,干季(11月~次年4月)约占总数的68%,大雾日年平均仅为2天,同时绝大部分发生在11月~次年1月。

⑻雷暴昆明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63.5天,属强雷暴地区,几乎位于全国前三甲,雨季(5月-10月)雷暴日数占年平均雷暴日数的88.3%,远远多于干季,其中又以6月-8月居多。

雷暴平均集中出现在每天的07-10时(UTC),尤其以每天的09时(UTC)最高,此外12-14时(UTC)之间还有一个峰值。

1.3工程水文⑴水位按“滇池管理条例”规定,滇池外海的控制运行水位特征值(黄海高程基面)为:正常高水位1887.4米,相应蓄水量为15.6亿立方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相应蓄水量为9.9亿立方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2米,相应蓄水量为9亿立方米;10年一遇最高水位正常高水位1887.4米,20年一遇最高水位1887.5米;⑵波浪滇池形状南北向长约39km,东西向最宽约13km,水面宽阔,水深较浅,湖底深漕靠西、南岸,东、北岸为支流汇集淤积浅湖区,湖面的常年风向与湖床地形相关密切,波向与风向相关性好,湖区常浪风向为SW及S向。

湖周围岸线位置不同,波浪大小亦不同,在东岸的海埂~福保~海晏湖滨区,年最大波高(H4%)的推算值可达1.0米,其他岸线一般在1.0米以下。

1.4 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滇池是一个断层陷落的构造湖泊,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水域三部分组成,相对高差100~1000m,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滇池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湖泊沉积作用的增强,湖泊逐渐变小变浅,经河流汇入滇池的洪水夹带大量的泥沙及有机物质,入湖后形成异重流,在西南风产生逆时针的环流作用下,东北岸的盘龙江等河流洪水的推移质随环流由南向北输移,在遭遇西北沙河—草海水系的河流顶托后,流向由南北向逐渐向西。

由于湖流速小,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横亘东西、长3.5km宽300m的障壁砂坝—海埂,从而将滇池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俗称草海、南部称外海、南北两部分水域有宽约1km的水道相沟通,两部分护坡具有各自的水文、湖泊和生态环境特征。

由于滇池的泥沙只进不出,滇池演化的总趋势是水面不断缩小,湖底变浅,蓄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1.5 工程地质⑴地层岩性参考滇池附近工程勘察资料,滇池沿岸一般为湖相沉积盆地地貌区,地基土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粘性土层、湖沼积粘性土、淤泥类土及粉土、粉砂,场地内基岩埋置深度大于80m。

在勘察深度内,按成因共分4个单元层,根据各单元层内岩土特征、状态的差异分亚层,共11个亚层,分述如下:A、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①耕植土:褐红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混杂粉土及细砾,含根系,靠滇池边岸有芦苇丛,分布于岸边(南岸)全部钻孔,度0.40~0.80m,平均厚度0.53m。

B、第四系冲湖积层(Q4al+L)②1粘土:褐灰、褐红色,软-可塑状,高-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夹粉质粘土、粉土,混杂围海造田老填土(粉质粘土、粉土),成分、强度极不均匀,标贯N=2~5击,平均N=3.3击。

静探qc=0.44~4.16MPa,平均1.08MPa,静探fs=9~63kPa,平均25kPa。

厚度0.50~4.30m,平均厚度2.15m。

②2圆砾、砾砂:灰色,松散-稍密,局部为砾砂夹粉砂,中压缩性,不均匀。

级配:砾石含量51.0%,砂粒含量45.0%,粉粒含量2.9%,粘粒含量1.1%。

标贯N=17击。

重型(2)触探N63.5=4~9击,平均N63.5=6.6击。

静探qc=3.35kPa,fs=12kPa。

小范围分布于ZK20、ZK21、ZK31、ZK32、ZK33、ZK34、ZK37、ZK38、ZK39、ZK40、ZK41、ZK44、ZK45、ZK52号等14孔,占总孔数的20.90%,厚度0.70~4.20m,平均厚度1.69m。

C、第四系湖沼堆积层(Q4L+h)③淤泥:褐灰色、黑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具腥臭味,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为滇池底泥。

标贯N=2~3击,平均N=2.3击。

静探qc=0.14~0.31MPa,平均0.24MPa,静探fs=3~11kPa,平均7kPa。

分布于全场地,厚度1.10~7.70m,平均厚度4.80m。

D、第四系湖积层(QL)④1粘土:浅蓝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流塑,夹淤泥质,高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结构松。

间夹④11粉土透镜体。

标贯N=1~4击,平均N=2.3击。

静探qc=0.23~0.58MPa,平均0.43MPa,静探fs=6~15kPa,平均9kPa。

分布于全场地,厚度4.70~14.50m,平均厚度8.83m。

④11粉土:灰色,饱和、稍密-松散,级配:砂粒含量9.0~75.9%,平均33.2%,粉粒含量16.8~84.1%,平均58.7%,粘粒含量6.8~11.2%,平均8.1%。

静探qc=0.75~1.71MPa,平均1.13MPa,静探fs=12~36kPa,平均23kPa。

透镜状分布,共有50孔揭露,占总孔数的74.63%,厚度0-4.10m。

④2粘土:浅蓝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流塑,高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间夹④21粉土、④22粉土透镜体。

标贯N=2~9击,平均N=5.0击。

静探qc=0.58~1.07MPa,平均0.81MPa,静探fs=13~23kPa,平均17kPa。

分布全场地,仅深度大于15m的孔揭露,揭露厚度2.00~15.00m,平均厚度9.01m,深度小于30m的孔未揭穿。

④21粉土:灰色,饱和,松散,中压缩性,静探qc=1.54~2.88MPa,平均1.91MPa,静探fs=101~201kPa,平均135kPa。

透镜状分布于J22、J23、J24、J25、J26、ZK43号等6孔,占总孔数的8.96%,顶板埋深20.3-20.7m,厚度0-0.70m。

④22粉土:灰色,饱和,稍密,中压缩性,含胶结块,造成静探锥阻力较大,静探qc=7.09~21.32MPa,平均11.95MPa,静探fs=16~151kPa,平均54kPa。

透镜状分布,共25孔揭露,占总孔数的37.31%,顶板埋深25.40~31.20m,平均26.87m。

厚度0-3.30m。

④3粘土:浅蓝灰,软塑状,局部可塑,高-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结构先对较密。

间夹④31粉土透镜体。

标贯N=4击。

静探qc=0.73kPa,fs=27kPa。

分布于全场地,仅深度大于35m的孔揭露,揭露厚度4.10~11.20m,平均厚度6.41m,未揭穿。

④31粉土:灰色,很湿、稍密,中压缩性。

级配:砂粒含量9.0~63.3%,平均36.2%,粉粒含量29.0~84.1%,平均56.6%,粘粒含量6.9~7.7%,平均7.3%。

透镜状分布于ZK35、ZK37、ZK39、ZK44、ZK50、ZK51号等6孔,占总孔数的8.96%,顶板埋深34.20~37.60m,平均35.12m。

厚度0-3.80m。

⑵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含第四系孔隙潜水,水层主要有③淤泥及④11、④21、④22、④31等粉土层,含水层与滇池水力联系密切,按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地基土属弱透水层,水量贫乏。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划分,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

勘察期间,正值旱季,经稳定后水位量测,地下水位埋深1.00~1.40m,平均1.26m,水位标高1884.9~1886.7m,平均1886.1m,与滇池水面高程(1886.0m)一致。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滇池径流。

经对有砾石层分布的ZK37孔抽水试验,当降深为3.0m(即地面下4.2m)时,涌水量Q=0.85升/秒,渗透系数K=55.9m/日,影响半径R=224.4m,对于无砾石层的钻孔,经抽水试验,由于出水量很小,抽水无法进行。

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在勘察深度内未见岩溶、土洞,未见活动性断裂分布,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1.6 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