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表 (53) 沥青动力粘度试验记录表
沥青动力黏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方法

真空减压系统
应能使真空度达到40kpa±66.5pa(300mmHg±0.5mmHg)的压力,各连接处不得漏气,以保证密闭,在开启毛细管减压阀进行测定时,应不得产生水银柱降低情况。在开口端连接水银压力计,可读至133Pa(1mmHg)的刻度,用真空泵或吸气泵抽真空
5
秒表
2个,分度0.1s,总量程15min的误差不大于±0.025%
6
烘箱
有自动温度控制器
7
溶剂
三氯乙烯
8
其他
洗剂、蒸馏水等
4.1试验仪器及材料
4.2试样制备
4.2.1估计试样的粘度,根据试样流经规定体积的时间在60s以上,来选择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的型号。
4.2.2将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涤干净。如粘度计粘有油污,可用洗液、蒸馏水等仔细洗涤。洗涤后置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的热空气的热空气吹干。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
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试验结果;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8.1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标准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沿用老标准;
8.2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真空度为40kPa;
4.2.3按本规程T 0602准备沥青试样,将脱水过筛的试样仔细加热至充分流动状态。在加热时,予以适当搅拌,以保证加热均匀,然后将试样倾入另一个便于灌入毛细管的小盛样器中,数量约为50ml,并用盖盖好。
4.2.4将水槽加热,并调节恒温在60℃±0.1℃范围以内,温度计应预先校验。
4.2.5将选用的真空毛细管粘度计和试样置烘箱(135℃±5℃)中加热30min。
沥青材料的粘度

(2)试验步骤
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法
(3)影响因素
• 线粘弹性限制。试验时采用较低的剪变率是保证沥青处于线 粘弹性范围的必要条件之一;振幅频率增大,复数模量也相 应降低。 • 平行金属板的选择。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的沥青,其粘弹性都 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仅依靠试验温度来试验温度来确定金 属平板和沥青厚度。 • 沥青膜厚度控制。试验中应满足线粘弹性范围的要求,其中 控制沥青膜间距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另外可能在两平行板旋 转过程中有沥青被挤出,所以控制沥青膜厚度至关重要。 • 剪变速率的影响。剪变速率增加,沥青的非粘弹性增强,为此 试验中选择合适的剪变速率以保证沥青的线粘弹性是非常必 要的。
条件粘度的测试方法
针入度法
粘度与其它指标/性质的关系
• 粘度与沥青组分的关系
• 沥青各指标与沥青粘度的相关性
( G*/sinδ 、针入度、PI、T800、 TR&B 、135℃粘度、PR)
• 粘度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相关性
粘度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粘度与车辙变形速率的关系 粘度与抗剪安全系数GSF的关系 动力粘度与临界车辙温度的相关
e
沥青标准粘度试验操作细则(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沥青标准粘度试验操作细则(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1.总则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等材料流动状态时的粘度。
1.2.本细则参照现行标准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
2.1.LN-Ⅲ型电控沥青标准粘度计。
2.2.恒温水浴、秒表等。
3.试验步骤
3.1.按规定准备沥青试样,根据沥青种类选择不同流孔径的盛样筒,调整水浴温度为试验温度±0.1℃。
3.2.将试样加热至比试验温度高2-3℃(如试验温度比室温低,则冷却至比试验温度低2-3℃)时注入盛样筒至塞杆上刻度线为止。
3.3.试样在恒温水浴中恒温至少30min,在流孔下放置量筒等。
3.4.提起球塞,待试样流入接受瓶或量筒达到50mL时,按动秒表,达到100mL时,按停秒表。
4.数据处理
4.1.计取试样流出50ml所需的时间即为试样的粘度。
5.结果评定
5.1.结果如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判为合格;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
6.2.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6.3.采(抽)样程序
7.相关记录
7.1.《沥青标准粘度试验记录》。
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试验说明

沥青动力粘度计(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试验说明沥青动力粘度计准备工作估计试样的粘度,根据试样流经规定体积的时间在60s以上,来选择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的型号。
将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涤干净。
如粘度计有油污,可用洗液、蒸馏水等仔细洗涤。
洗涤后置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的热空气吹干。
按本规程T0602准备沥青试样,将脱水过筛的试样仔细加热至充分流动状态。
在加热时,予以适当搅拌,以保证加热均匀。
然后将试样倾入另一个便于灌入毛细管的小盛样器中,数量均为50ml,并用盖盖好。
将水槽加热,并调节恒温在60℃±0.1℃范围之内,温度计应预先校验。
将选用的真空毛细管粘度计和试样置烘箱(135℃±5℃)中加热30min。
沥青动力粘度计实验步骤将加热的粘度计置一个容器中,然后将热沥青试样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粘度计,试样应不致粘在管壁上,并使试样液面在E标线处±2mm之内。
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粘度计放回电烘箱(135℃±5.5℃)中,保温10min±2min,以使管中试样所产生气泡逸出。
从烘箱中取出3只毛细管粘度计,在室温条件下冷你却2min后,安装在保持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其位置应使I标线在水槽液面以下至少为20mm.。
自烘箱中取出粘度计,至装好放入恒温水槽的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的动力粘度。
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真空度为40kPa。
沥青动力粘度计仪具与材料 1 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一组3支毛细管,式毛细管的形状见图1,型号和尺寸见表1。
2 温度计:50℃~100℃,分度为0.1℃. 3 恒温水槽:硬玻璃制,其高度需使粘度计置入时,最高一条时间标线在液面下至少为20mm,内设有加热和温度自动控制器,能使水温保持在试验温度0.1℃,并有搅拌器及夹持设备。
水槽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差不得大于0.1℃。
保温装置的控温精密度宜达到0.1℃。
沥青黏度试验原始记录表

样品状态 样品编号
****有限公司 沥青黏度检测原始记录
试样密度 (g/cm3) 样品数量
检测日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页码: 第 页 共 页
时
分
时
分
仪器设备
恩格拉黏度
试验温度: ℃
序号
恩格拉黏度计水值tw—水在 试样在温度T 25℃时流出50mL的时间(s) 时的流出时
单个值
平均值
间tT(s)
温度T时的恩格拉度Ev
单个值
平均值
1
沥青标准粘度(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试验温度:
℃
试样流出50mL 所经过的时间
(s)
试样粘度Ct.d(s)
单个值
平均值
盛样管流孔直径 (mm)
说明 球塞规格(mm)
2
3
运动黏度 试验温度: ℃;粘度计型号:
序号
黏度计C、J球 试样流经C、J的时间tC、tJ 试样流经C、J球的运动黏度vC、
单个值 平均值
2
3
备注
复核:
试验:
标定常数CC、
(s)
vJ(mm2/s)
CJ(mm2/s2) 流经C球tC 流经J球tJ
流经C球vC
பைடு நூலகம்
流经J球vJ
温度T时的运动粘度vT (mm2/s)
单个值
平均值
1
沥青动力粘度 试验温度: ℃;真空度:
mmHg
温度T时的运 黏度计型号:
动粘度vT (pa.s)
真空毛细管黏度计 常数
时间 动力粘度(Pa·s) (s)
工程试验检验用表目录

云南保龙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验用表目录一、试验报告审批单二、材料试验1、原材料试验报验单2、土样试验汇总表3、颗粒分析试验报告4、土粒比重试验表(比重瓶法、浮称法)5、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表6、击实试验报告7、承载比(CBR)贯入试验记录表8、承载比(CBR)贯入试验报告表9、承载比(CBR)膨胀量试验记录表10、单位压力与贯入量的关系曲线11、易溶盐总量试验记录表12、有机质含量试验记录表13、相对密实度试验记录表14、量砂密度标定试验记录表15、石料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6、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机法)报告表17、压碎(指标)值试验报告表18、粗、细集料坚固性试验报告19、机制砂或山砂压碎值试验报告20、软基用碎石毛体积密度、相对密度试验报告21、软基处理碎石桩用碎石筛分试验记录表22、混凝土用混合料筛分试验报告23、粗集料试验报告24、细集料试验报告25、路面粗集料磨光值试验报告表26、路面粗集料冲击值试验报告27、路面用碎(卵)石软弱颗粒试验记录表28、路面用细集料试验报告表29、路面用粗集料试验报告表30、路面基层、底基层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1、沥青面层用混合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2、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3、沥青面层用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34、水泥物理检验记录表35、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报告3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报告37、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报告38、速凝剂凝结时间试验报告39、泥浆比重、稠度和含砂率试验记录表40、钢筋拉伸试验报告41、钢筋冷弯试验报告42、钢筋焊接接头拉力试验记录表43、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44、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报告表45、沥青标准粘度试验记录表46、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报告表47、液体石油沥青粘度、闪点试验记录48、沥青材料试验报告49、比重试验记录50、细集料砂当量试验记录表三、配合比试验51、砂浆配合比试验记录表52、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53、集料掺配计算表5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记录表(共2页)55、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5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5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四、施工过程试验检验58、原材料取样记录59、抽样记录60、砼浇筑原始记录61、试验台帐62、试验委托单63、试验器具统计表64、试验人员登记表65、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66、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记录表67、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68、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记录表69、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表70、基础开挖、验槽(测试)记录表71、地基触探试验报告表72、地基容许承载力试验报告73、含水量试验记录表74、路基工程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75、路基工程压实度试验报告76、填石路堤工艺控制施工记录表77、路基工程填石路堤检查报告表78、回弹模量(承载板)测定记录表79、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试验记录表(灌砂法)80、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试验报告81、路面基层混合料水泥剂量检验记录表82、沥青混合料温度记录表83、沥青混合料抽提及筛分试验报告84、路面钻芯取样试验记录85、路面压实度试验报告(蜡封法)86、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报告87、回弹弯沉试验报告88、隧道注浆试验记录表89、锚杆拔力试验报告90、混合料水泥剂量滴定标准曲线91、填隙碎石固体体积率试验记录92、工地容重试验记录(环刀法)93、核子密度仪与灌砂法对比试验记录94、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砂土)95、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碎石土)96、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粘、粉土)97、岩石地基承载力测试报告。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
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5cm/min.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
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新)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法(新)第五章: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作为⾼等级道路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之⼀,沥青混合料路⾯以其表⾯平整、坚实、⽆接逢、⾏车平稳、舒适、噪⾳⼩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泛的应⽤。
为了保证⾼等级公路在⾼速、安全、经济和舒适四个⽅⾯的功能要求,沥青混合料除了要具备⼀定的⼒学强度,还要具备⾼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渗性等各项技术要求。
因此道路⼯程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进⾏准确的检测,以确保沥青路⾯的⼯程质量。
本章简略介绍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技术性能,重点介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法和技术性能指标的检测⽅法,同时介绍SMA的设计及检测⽅法第⼀节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其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结材料沥青经拌和⽽成的混合材料,⼀般我们将沥青混凝⼟和沥青碎⽯通称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按结合料分类1.⽯油沥青混合料:以⽯油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2.煤沥青混合料:以煤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
(⼆)按施⼯温度分类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与矿料在热态拌和、热态铺筑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以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与矿料在常温状态下拌制、铺筑的混合料。
(三)按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分类1.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到⼩各级粒径都有,按⽐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2.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中缺少⼀个或两个档次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称为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混合料密实度分类1.密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3%-6%。
2.半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6%-12%。
3.开级配沥青混凝⼟混合料:按级配原则设计的连续型级配混合料,但其粒径递减系数较⼤,设计空隙率⼤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