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字
最新陕北方言词汇

陕北方言词汇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牙翘儿:麻雀扁食:水饺裂子子:倔强的人杂蓝:怎么了瓷脑子:笨蛋马压(nia)的:比喻不是人拉的:哪里人害气:生气看哈兰:爱上了冷子:冰雹山水:洪水滚水:开水燥脸:一种捞东西的炊具洋芋刮刮:给土豆刮皮工具家思:锅碗瓢盆说说:调羹和龙窗:做一种面条的工具静边儿:蒸馍馍用的架
子马舌:盛水用的萨罗儿:一种筛子恶水:脏水接地:地面外起:家门外面调祝儿:扫帚铁掀:铁铲兰炭:煤核儿年似:去年晌窝:中午后晌:下
午多豁儿:什么时候拉里可了:哪去害哈不:知道吗禾林灌拉:噪音大格地各懂:差不多怎就侬个:就那样你不陷兰:你不吃兰拉死敢:哪去(骂人的
话) 陷脑子吧:吃饭吧(骂人) 你者多着:给你攒着看那孙样:看那熊样榨子儿各打:一等一的混蛋叶碎:香菜军塘:给猪喂的一种菜毛油油:狗尾草革针:荆棘沙蓬:一种草疙羝:公羊羯子:阎过的公羊毛个镰:松鼠水鸪鸪:一种
鸟黑老娃:猫头鹰巧儿:乌咳:鞋蠓子:蚊子牛不老儿:小牛门捍:门槛火枪:捅炉子的通条搌布:擦洗碗筷的布礤子:礤洋芋萝卜的炊具铺层:碎
布拜识:结拜兄弟妗子:舅母爷爷(ya ya):爷爷奶奶(nia nia)挑担:同胞姐妹丈夫之间的关糸牙扁子:兄弟的妻子和兄弟的关糸谢后:妯娌小姨子:妻妹小舅子:妻弟腔子:胸脯捏虫:不争气的子女虼蚤(zao):跳蚤灰汗:傻瓜案子:切菜用的案板改锥:拧螺丝的麻罗儿:孔比较大的筛子联架:打谷子的工具
仅供学习交流。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一)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一)头叫(sa)钱叫(ga)美叫(chao)看叫(sao)啥叫唦(sa)说叫谝好叫嫽坏叫黠(ha)下叫吓(ha)大叫乇(tuo)小叫碎不叫嫑拿叫拤(qia)抢叫叼跳叫(bie)粗叫壮嫌叫偾(fen)热叫焪寒叫滲鸟叫雀(qiao)呆叫瓷傻叫(gua)苯叫懑犟叫戆(gang)倔叫噌凶叫崴或横大雨叫白(bei)雨太阳叫日(er)头额头叫奔楼眼睛叫眼窝玩具叫耍(fa)活棉鞋叫窝窝馒头叫蒸馍烧饼叫饦饦土坯叫胡畦(qi)衣裳叫架甲或挂挂廋子叫干猴老乡叫乡党说话叫言(nian)传昨天叫夜个去年叫年司个儿还行叫邦尖儿夹菜叫抄菜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完成叫停当帮忙叫搭手把握叫括摸寻找叫学摸收拾叫打辄(zhe)细心叫细厢慢性叫暮囊舒服叫(chan)活自在叫倭也挠痒叫胳搂怕痒叫害咬(niao)抓紧叫紧狭小叫窄掐跺脚叫弹脚蹲下叫挌蹴站住叫(nou)住跟上叫厮干一起叫一搭儿使劲叫鼓劲漂亮叫忒色行了叫罢咧弯了叫跷咧绕路叫院路哆嗦叫颤颤二胡叫弦弦哪里叫嗄(a)哒那里叫唔儿或唔哒不行叫没向不和叫不卯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眼谗叫搡眼粗心叫毛糙人蛮叫生生利索叫麻利麻烦叫麻眼站开叫趔开走开叫搧远滚蛋叫诘(jie)哇磨蹭叫跐偎差点儿叫西乎儿讨厌叫撩乱啰嗦叫迁翻心烦叫缪(mu)乱折腾叫返乱烦乱劲大叫泼翻闹人叫闹活训人叫墩嗒吝啬叫啬皮讽刺叫人挖苦叫咳臊吵架叫绊嘴关系好叫坚钢生硬叫干板儿哄人叫编凯子胡说叫胡粘(ran)虚张声势叫扎势嚣张霸道叫骄豪非尊非理叫骚轻为人轻佻叫花搅纠缠叫搅缠打入叫挕(die)人挨打叫佴(nai)打滑稽叫凇(guang song) 坏蛋叫黠(song)讹人叫挴(mei)人骂人叫日絕惹事叫招祸蛮干叫生整或硬整没问题叫没麻哒没眼色叫没眉眼和不来叫搁不来不理会叫不招识够不着叫亘(gen)不着有办法叫有窍道有钱有货叫攒万东西多叫万货稠光脚板叫精脚片刀具锋利叫鏒(can)活逗急了叫惹懆咧完蛋了叫毕失咧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瞎胡来叫胡饰诡巴结人叫舔子奸诈人叫子客胡搅蛮缠叫混蔫子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
陕西方言词语总汇

陕西方言词语总汇1. 制达—这里2. 雾达—那里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5. 野个—昨天6. 前个—前天7. 后个—后天8. 明个—明天9. 年四个—去年z10. 增—厉害11. 碟—吃饭、打人12. 四火—试一试,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14. 谝—聊天,说话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 产活—好,舒服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21. 马卡—差劲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 了杂列—很好,很美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26. 大圆—周围、附近27. 麻达—麻烦、问题28. 麻靡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33. 列远—一边去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35. XX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38. 饿—人称代词我39. nia—人家40. 咱—咱们41. 伙计—一般制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42. 。
咧--…..了43. 寺—是44. 社—说45. 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46. 活试—合适,满意47. 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48. 一案子起—一边去49. 糟怪—撒谎50. 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陕西话

小:碎。
头发:毛盖;
头:夺脑,挲;
脖子:脯浪股
太阳:儿头爷(有时也说阳光)
去世:倒舍;
东西坏了:日踏了;
二流子:二朵毛,半吊子。
说人胆小:屁唬胆;
说人脆弱:弟弟屁;
吃:叠,日憋,追;
漂亮:心疼;
快些:仓仓;
非常:冷怂。
笨蛋:梦怂,冷娃,二球;
表惊讶:nia(不好意思不会写,读二声)
轻浮:骚轻;
活泼:天凡;
不好不行:日把岔;
玉米:棒棒;
不用心:日鬼;
挑食:捡餐;
没有:木得;
额头:矮楼;
下颚:牙岔骨;
腋窝:各子娃;给窝;
脚后跟:脚把骨;
后脑勺:后脑把;
肘:克迟迟;
膝盖:可膝盖;
腿肚子:腿猪娃;
泡桐树:桐泡树
泡桐花:桐泡花
昨天:野个
前天:前个
后天:后个
明天:明个
去年:年四个
蹭的很:厉害很
合适:欠火
厉害:残货;
事情办好了:就义了;
意料之外:好米时念;
非常早:干早;
中午:晌午;
下午:后晌;
傍晚:黑的哈,才黑哈;
懒人:懒帮;
严实:严窝;
藏猫猫:墙妈妈后;
藏:墙;
站起来:立怯;
蹲下:就哈;
想打你:操蛋很;练你;
点子多:念念稠;点点稠;
咸:含;
苦:涝人;
大喊大叫:子哇嗨怪;
扔掉:撇;尔;
使劲:吃劲,鼓劲;
吵架:骂仗;
打架:打锤;
惹事:惹天
一起:一达;
耐用:皮实;
蛮不讲理:胡搅蛮缠;
打扮的很烦琐:须里索罗;串串不稀;
陕西方言集锦(以拼音为序)

陕西方言集锦(以拼音为序)李亚军辑A 1.啊(à)嗒:哪里。
2.啊(à)是、啊是咧:哪是?哪个是?3.按猛子:突然。
B 1.罢咧:一般,还行。
又:不怎样。
又:算了。
2.把把(bāba)儿:物品的把手。
又:把柄。
3.把(bà)做:别扭。
4.嫑(音包):不要。
5.单蹦人:独自一人。
6.单另:另外。
7.邦节儿:差不多。
8.毕咧:完蛋了。
9.不美气:不太好。
又生病。
10.不踏犁沟:不着边际。
C 1.擦擦儿:衣服口袋。
2.草驴:母驴。
3.蒇(chǎn)活:舒服;好。
4.……成马咧:程度副词,表示某事几乎到了某种极限,如“快成马咧”,表示快极。
又如“累成马咧”,表示几乎累到了极点。
5.稠:多。
6.瓷锤、瓷松:愚钝的人。
7.瓷马二楞:非常愚钝的样子。
8.瓷实:结实。
9.雌松:笨蛋。
10.雌逶:磨蹭。
或故意拖延不愿上前。
11.戳撑:大方;能够独当大任。
12.吃摸:估计,预想。
D 1.大(dá):父亲。
2.打捶:打架。
3.打发娃:也叫出门,指女儿出嫁。
4.打圆:周围,附近。
5.大大爷:马虎的家伙。
6.担子、挑担:亲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指亲姐妹的丈夫。
7.倒财子:不会算计、胡乱花钱的家伙。
8.得空:有空。
9.得是(děisī)、得是的(děisīdi):是不是。
10.咥(dié):海吃海喝。
11.叠:捶,打。
12.电壶:开水瓶。
13.兜兜儿:口袋。
14.逗火:挑衅。
15.煅、禁端:收拾;批评。
16.丢盹儿:打瞌睡。
E 1.恶水:洗碗洗锅后的脏水。
2.二杆子:爱打架闹事的家伙。
3.二球:差劲的莽汉。
4.佴:扔。
5.俄(ngè):我。
F 1.发(fà)麻达:出问题。
2.防顾:防范。
G 1.嘎(gá阳平声)、票子:钱。
2.嘎(gà)达马西、嘎西马达:乱七八糟的东西。
3.赶早:清晨。
4.圪蹴:蹲。
5.圪圪拧拧:犹豫矛盾。
6.瓜:蠢,傻。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13、瓜?(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
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
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
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
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
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
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
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
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
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
指被水淹了。
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20、?: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
?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
可英译为“Oh!Shit!”;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
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
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22、黡(yan)子:黑色的痣;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
陕西关中方言正字

陕西关中方言正字秋季是个容易让人思考的季节,更容易引起“落叶归根”一类的幽思。
掐指算来,“孩儿立志出乡关”已经十有二年!就像越是古老的历史和传说总是吸引人的兴趣一样,越是远离故乡,越是喜欢琢磨哪里的山水风物、民风民俗,那讲了几千年的铿锵有力的方言更是让人如饮醇酒,醉迷其中。
近来,看到身边很多书报刊上的文字、电视电影戏剧的台词,甚或朋友聊天时,都喜欢用直来直去的关中方言直抒胸臆,可惜,山川陵替、风俗变换,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语为何物、何意了,更不用说用正确的书面字词来交流。
所以,感慨人文之废阙,痛惜语言之日渐苍白,于无可奈何之下,平时偶有方言方面的豁然有得,辄随手记之,以期有补于世人之语用,以见社会文化之变化。
1、笸(po)篮:小时候经常在各家里见到的,一种竹编的用来盛放剪刀、针线、碎步条等杂物的器具,圆盆形,直径约30多厘米,有的外面还有油漆;关中有的地方读作pu'lan;2、靸(sa)鞋:作名词讲,为一种没有后鞋帮的鞋,类似于今天的塑料、橡胶等各类材质的拖鞋;也可作动词讲,即没有完全穿上鞋,把后鞋帮踩在脚跟下,靸拉着鞋;3、褯(jie)子:即尿布。
关中有的地方读为qie'zi;4、挦(xian):即在众多的一物品中检挑出东西。
如:我给你挦头上的棉花絮、挦身上的头发;5、苶(nie):即精神不佳、没气力、不爽,“今天娃发烧了,有些发苶。
”;6、朘(zui):关中人骂人或表示愤怒,常吐口而出:朘子,读chui'zi。
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
古书中有“比如婴儿,未知牝牧之合而朘作……”;7、蓍(shi):蓍草,古代常用来占卜,占卜便经常与鬼神有关。
今之陕西人常说“胡日鬼”,其实是胡蓍鬼之误。
从乱占卜、心不诚,进而形容人办事不认真、生活凌乱等;8、踅(xue)摸: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寻找。
在关中方言中,也有思考、考虑的意思。
如:我踅摸着干点啥买卖;9、发噱(xue):现在汉语里是笑的意思。
陕西方言集锦以拼音为序

陕西方言集锦(以拼音为序)李亚军辑A 1.啊(à)嗒:哪里。
2.啊(à)是、啊是咧:哪是?哪个是?3.按猛子:突然。
B 1.罢咧:一般,还行。
又:不怎样。
又:算了。
2.把把(bāba)儿:物品的把手。
又:把柄。
3.把(bà)做:别扭。
4.嫑(音包):不要。
5.单蹦人:独自一人。
6.单另:另外。
7.邦节儿:差不多。
8.毕咧:完蛋了。
9.不美气:不太好。
又生病。
10.不踏犁沟:不着边际。
C 1.擦擦儿:衣服口袋。
2.草驴:母驴。
3.蒇(chǎn)活:舒服;好。
4.……成马咧:程度副词,表示某事几乎到了某种极限,如“快成马咧”,表示快极。
又如“累成马咧”,表示几乎累到了极点。
5.稠:多。
6.瓷锤、瓷松:愚钝的人。
7.瓷马二楞:非常愚钝的样子。
8.瓷实:结实。
9.雌松:笨蛋。
10.雌逶:磨蹭。
或故意拖延不愿上前。
11.戳撑:大方;能够独当大任。
12.吃摸:估计,预想。
D 1.大(dá):父亲。
2.打捶:打架。
3.打发娃:也叫出门,指女儿出嫁。
4.打圆:周围,附近。
5.大大爷:马虎的家伙。
6.担子、挑担:亲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指亲姐妹的丈夫。
7.倒财子:不会算计、胡乱花钱的家伙。
8.得空:有空。
9.得是(děisī)、得是的(děisīdi):是不是。
10.咥(dié):海吃海喝。
11.叠:捶,打。
12.电壶:开水瓶。
13.兜兜儿:口袋。
14.逗火:挑衅。
15.煅、禁端:收拾;批评。
16.丢盹儿:打瞌睡。
E 1.恶水:洗碗洗锅后的脏水。
2.二杆子:爱打架闹事的家伙。
3.二球:差劲的莽汉。
4.佴:扔。
5.俄(ngè):我。
F 1.发(fà)麻达:出问题。
2.防顾:防范。
G 1.嘎(gá阳平声)、票子:钱。
2.嘎(gà)达马西、嘎西马达:乱七八糟的东西。
3.赶早:清晨。
4.圪蹴:蹲。
5.圪圪拧拧:犹豫矛盾。
6.瓜:蠢,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陕西方言字“挏”
摘要:方言中许多有地域特色的词语,有些虽然在字形上已消失,但字音还保留在方言中,对这类字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方言字的文化渊源,也是对书面语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悠久古老的陕西关中方言里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
本文从语音、语义、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关键字:研究;方言;“挏”;汉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1】这句话是说北方人说话质朴直率,言辞中保留着许多古语。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言词和古音,是历代文化长期积聚沉淀的产物。
陕西的关中方言尤然,关中方言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 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
然而,自普通话普及之后,地方语言逐渐被普通话代替,一些极雅的文言渐渐消失,或被认为是俗语而遭摒弃,以致出现大量存其音佚其字,或有其字而不识其字的现象。
本文从语音、语义和、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从语音角度讲,陕西方言中经常会把衣服弄脏了,说:“把衣裳dònɡ脏了。
”孩子闯祸了,说:“娃dònɡ乱子了。
”手里有了钱乱花,不节约,人们责备他说:“胡dònɡ呢。
”小孩儿不注意卫生,大人抱怨说:“看把屋里dònɡ得脏的,也不知道拾掇。
”婴儿拉屎,小脚蹬的满床都是,大人一边收拾,一边说:“看娃dònɡ了个淫匀。
”著名秦腔剧作家高培支写的《夺锦楼》里就有:“谁料到这事儿越dònɡ越大。
”此意引申就是事情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例如说,事情越挏越大了。
可见这个“dònɡ”使用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重要性。
但到底是哪个字呢?陕西话是中国古老的语言,这个字显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经过许多学者的推敲研究,证明它就是“挏”。
从语义角度讲,挏:dǒnɡ,方言音dònɡ,《说文解字》:“挏,拥也。
从手,同声。
汉有挏马官,作马酒。
”【2】《汉书·百官公卿表》:“太仆属官有家马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挏马。
”【3】讲到汉代有制作马酒的挏马官。
颜师古注:“应劭曰:‘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
’如淳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取其上肥,因名曰挏马。
’”《汉书·礼乐志》:“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
”【4】中的“挏”字有摇动之意。
颜师古注:“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
”【5】讲到制作这种酒的方法,用马奶做酒,类似用牛奶打酥油,必须使劲推拉拌动,使奶汁里的奶油分离出去,留下奶酪发酵才能做酒。
我们可以从这个制作方法推断出“挏”字作推引、撞击、来回猛烈地摇动或拌动之解,这与陕西方言中“看把屋里dònɡ得脏的。
”的dònɡ意思是一样的。
后来有隋薛道衡《明君词》:“駃騠聊强食,挏酒未能倾。
”宋洪迈《容斋续笔·汉郡国诸官》:“ 太原有挏马官,主牧马。
”、元张昱《辇下曲》之十四:“祖宗诈马宴滦都,挏酒啍啍载憨车。
”、明归有光《马致志》:“车驾幸上都,太仆卿以下皆从。
先驱马出建德门外,取其肥可挏乳者以行。
”、清吴伟业《雪中遇猎》:“金鹅箭褶袍花泾,挏酒驼羹马前立。
”和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四:“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茶凝。
”这些诗句都涉及到了“挏酒”、“挏马”、“挏乳”字,其中“挏”也都是推引、撞击之意。
还有一些诗句中“挏”与其它字组成了词语,例如《淮南子·俶真训》:“撢掞挺挏,世之风俗。
”【6】撢即掸,音旦,关中人说把鞋底的泥土掸净,打土,;掞即铺平;挺即挺直;挏就指撞、挏、拥、捣。
均指日常生活中的几种动作。
高诱注:“挺挏,犹上下也。
”还有宋洪迈的《夷坚丁志·琉璃瓶》:“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揜瓶口,左右澒挏之。
”中的“澒挏”一词有摇晃之意。
再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揰挏,此谓撞捣挺挏之。
” 和宋罗泌《路史·前纪二·秦皇氏》:“挺挏万物,无门无毒,以叶言教,为天下谷。
”中的“挏”均是此解。
综合上述字义,古时的“挏”字有推拉、拥抱、搅和、拌动之意。
陕西人把胡搅乱拉叫“胡挏”;拉乱了叫“挏乱了”;把搞脏了叫“挏脏了”;闯祸了叫“挏乱子”;甚至把挥霍浪费也叫“胡挏”。
古时的“挏”一般同“恫”,恐惧之意,从惹祸之意引申为恐惧。
这些后来的意思都是在语言的发展中演化、引申出来的。
从与其它方言联系的角度讲,语言都是相通的,不仅在陕西方言中有“挏”字的用法,此字在西北大部,山西运城、河津、永济、河南的三门峡、灵宝等地
用得很普遍,都当搅和讲。
另外,闽方言中也有“挏”字的用法,闽方言谓自上掷下曰“挏”。
【7】从某种角度讲,也与陕西方言中的“挏”字搅匀之意有联系。
我们可以从其它地方的方言研究中去找出异同,更深刻地理解陕西方言中的“挏”字之文化渊源。
综上所述,追溯方言中某些特色字自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我们知道它们不是凭空而出的,只是有些流传下来,融入到书面语中。
有些因为某些原因消失,有些则保存在方言中。
地域方言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 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一些地理、社会状况中国方言个性特征与文化表达的多样性, 反映出我国人民语言能力的睿智和精神世界的广阔深邃。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渊源,也有利于发觉地方民俗文化。
我们要积极保护最彰显地域特征的方言,保护方言中所隐匿的深层次的地域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4]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颜师古.汉书.颜师古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刘安.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章炳麟.新方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