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VS普通话

合集下载

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

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

《长江丛刊》2018.0843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晏昭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西安方言中单音节词大部分词形和意义与普通话相同,但还是存在少数词汇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也正是这一少部分的与普通话不相同的单音节词,体现出了西安方言独特的风格。

对西安方言的词汇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西安方言词汇的发展,而且对整体的西安方言的调查研究,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有极大的意义。

而西安地区方言中的独特单音节词作为其重要分支,也在西安地区方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继续讨论研究。

西安方言中特有的单音节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西安方言是单音节词,普通话为双音节词;第二种,西安方言和普通话均为单音节词,词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第三种,西安方言为单音节词,普通话并没有相应的词或表述方式不完全相同。

本文将对这三类方言单音节词进行具体分析,尝试对西安方言独特单音节词做一总结整理。

关键词:西安方言 单音节词 普通话一、西安地区方言是单音节,普通话是双音节词这些词在西安方言里为单音节词,迁移到普通话里之后大部分是原词的扩展。

因此,这些词的普通话与西安方言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读音不太一样,但方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古代汉语中,词汇以单音节居多,发展到普通话之后则许多扩充为双音节词,而这一类词正是这个现象的例证。

这也可以说是西安方言保留有古代汉语痕迹的佐证。

西安地区历史丰厚悠久,在语言发展方面自然保留着诸多古语因素,长安作为唐王朝首都,曾一度将长安方言作为官话,但同时又由于历史变迁,语言等文化因素受到诸多外来影响,该地区方言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迁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方言词与普通话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表示的意思有的却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倔”这个词在西安方言中虽然可以表示倔强的意思,但它还可以表示固执己见、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表示一定的贬义。

再比如“美”这个词,它所形容的“美好”不仅指普通话涵义中的美好,还可以指示对其他事物的褒奖,甚至可以说对任何事物的褒奖在西安方言里都可以用“美”这个词来形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陕西方言音的声调问题辨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陕西方言音的声调问题辨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陕西方言音的声调问题辨析,就是当双音节词语的第二个音节为上声214时,本应读原调而误变调为低降调21或中升调35。

如“永远”、“掌管”、“偶尔”、“美好”、“墨水儿”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调值214就常被误读为21 或35,有的人甚至将此类词语无一例外全部读错,失分较多。

二、方言和普通话调类类推错误陕西方言和普通话声调有同有异,在方言研究中,人们已经总结了其中的对应规律,但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方言理论体系的建立,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受测对象要求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需要。

据了解,在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中,陕西方言和普通话调类调值完全相同的阳平字有761个,占21.7%,调类相同调值不同的阴平、阳平、上声字共2405个,占68.7%,两项总计3166字,占90.4%,所占比例相当之大。

虽然这些字数量很多,但我们发现由于陕西方言与普通话四声的调类对应,且每类所属字大部分相同,只是调值不同,因此,受测人员基本都能凭着长期形成的语感去自动类推调类,一般不会造成错误。

如:“开放”陕西话声调为“ 21-55 ”,即“阴平-去声”,类推为普通话仍为“阴平-去声”,只不过调值变成了“ 55-51 ”。

此类例子还如:本身:方言声调为上声(42)-阴平21),普通话声调为上声(214)-阴平(55);文化:方言声调为阳平(24)-去声(55),普通话声调为阳平(35)-去声(51);在3500个常用字中,陕西方言和普通话调类不同的字仅有334个,占9.5%,但是这些字又因为人们的声调自动类推习惯,特别容易造成声调类推错误。

可以说,陕西人说普通话时声调出现大多数问题都在于此。

所以此类字虽然数量不大,却是陕西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顽症,是陕西特色“过渡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下列词语中加波浪线的字,就是由于此类原因而常常误读:翻译:普通话应读去声,陕西方言为阳平24,误推为普通话阳平35;学术:普通话应读去声,陕西方言为阳平24,误推为普通话阳平35;毕业:普通话应读去声,陕西方言为阳平21(在此处由于两个阴平相连,第一个变调为阳平),误推为普通话阴平55,或由陕西方言变调为阳平误推为阳平35;把伞(撑开):普通话应读上声,陕西方言为阴平21,误推为普通话阴平55;要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从理论上首先明确,到底哪些字是方言和普通话调类相同的,学习中可以自动类推,不必多花工夫哪些字是调类不同的,需要找出规律,列出字表,重点掌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安康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安康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陕西安康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对外汉语1002班张思悦101120210 1、一些动词不同发音:(1)普通话中的“拨”在安康方言中发音为“bao”二声,动词,意思虽类似“拨(念bo)”,但是“拨”的意思与“安康话bao”还不完全一样。

例如:“刚理过发,头上有很多碎发,赶紧用手bao下来”“多帅的发型啊,可惜被他用手一bao,全乱了”。

这两个例句的意思,不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来说出来。

(2)安康方言中将“贴”一词发音为—bia,一声,动词。

意思同普通话的贴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你脸上bia的啥脏东西?”这里的bia就不是贴的意思。

(3)安康人将挠叫做“wa”,一声,动词。

但安康话的wa的意思又不完全等同于挠还等同于普通话的挖。

例如:“给我wa下背”意思是给我挠下背。

总结:安康方言中的某些不同于普通话的发音,发音上存在较大区别。

但在意思上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的意思。

2、一些相似发音:(1) 安康方言中将“水”发音为fei,三声。

例如:喝费安康方言中将“睡”发音为fei,四声。

例如:费觉安康方言中将“说”发音为fo,四声。

例如:佛话安康方言中将“刷”发音成fa ,一声。

例如:发卡总结:安康人习惯将“sh”的音发成“f”(2) 安康方言将我发音为为“e”,一声。

(3)安康方言将“街”发音为“gai”,一声。

例如: 上该(4)安康方言将“鞋”发音为“hai”,二声。

例如:皮孩(5)安康方言将“呢”发音为“ni ”,一声。

例如:在尼(6)安康方言将“下”“吓”发音为“hia”,四声。

例如:hia 我一跳(7)安康方言将“给”简化发音为“jia”,四声。

例如:问:普通话的给别人东西怎么说答:给!问:安康话的给人家东西怎么说答:jia !~(8)安康方言将“脚”发音为“juer”句饿,儿化音,四声。

3、安康方言中的一些词特别发音:例如:(1)安康人将“那里”称为wo er ,四声,儿化音。

(2)安康人将“人家”称为nia ,例句:nia不同意。

陕西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问题

陕西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问题
不作日力各次六人立必特设质目热术却色式较易克亚复越速确列片木落乐切一块刻客叶发头密迫错创略药策室血液上声调类亦不同恶液烈巷测麦灭束促尚玉录纳附弱控末份莫路筑扩括绿氏绩触欲壁握绍粒物袜涉裂牧或避脉辆侧释页墨摄秘辟耗获昌畅诞毕赤默肃饰役阅踏覆碍阔鹊臂宿倡腹蜜劣漠译症勿浙恰雀册匠谊惑鹿腊蜡竖毅斥疫骆框掠逮辣窃洽沫蔑帜悦趟一浴碌钥栗魄厕萨赫洛氯穆蟹帕粤岳怯蔗鳄泌虐睦隧聂廓眶瑟隘娜安腻沛荔旭讶陌孽呐褥烙肋溺沐涩邑茉捺诲蓖璧墅鹤噩匿参考文献1刘宏
中图分 类号 : I H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5 8 2 0 )3—0 4 10 9 X(0 2 0 0 7—0 3
普 通话 水平 测试 的检测 和评 定 。普 通话 水 平测 试 的等级 标 准 和量 化评 分 办 法 , 得 具 有模 糊特 征 的语 言有 了比较 客观 的 可 以操 作 的衡 量 尺度 。通 过 几年 的测试 工作 , 使 我
陕 西人 普 通 话 水 平测 试 中 的 声 调 问题
韩 承 红
( 西教育学院 中文系 , 西西安 陕 陕 706 ) 10 1

要 : 通 话水平测试是新 时期推广普通话 的最新举 措 , 一 项 国家考试 , 是一 个亟 待研 究 的重要 课题 。 普 是 也
本 文 探 讨 了在 普 通 话 水 平 测 试 实 践 中陕 西 方 言 区 在 声 调 方 面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 现 的 原 因 及 解 决 的 对 策 , 出 以期 提 高普通话水 平测试工作 的质量。 关键词 : 通话 水平测试 ; 调 ; 普 声 陕西 方 音
普 通话 水平 测试 采 用 口试 “ 接测 试法 ” 即主 试人 和 应试 人 面对 面 的 口语 测 试 方 法 , 此 , 通话 水 平 直 , 因 普 测 试 中语 音 评定 占有重 要 地位 。其 中第一 、 二两 题是 专 门考 核语 音 的 , 3 第 占 0分 , 三 、 、 第 四 五题 的考 核 目的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系统。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咬字器官受传统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方言区人们学习、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障碍。

本文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部位和方法入手,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单音节字词为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两种语音的对应规律。

关键词:普通话;陕西方言;部位;方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

随着国家的统一,人口的流动,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普通话使用的区域越来越大,使用的人口越来越多。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众多,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差异,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当今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混搭现象”司空见惯,很多语音、词语的分歧影响着人们的交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人们日益感到解决语言统一问题越来越迫切。

普通话与方言是平行的关系。

今天的普通话,吸收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形成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民族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覆盖面广,表现力强。

方言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用自发感知的表达而形成的语言交流形式,也是今天普通话的根基。

作为标准语,普通话的口语与书面语相一致,方言则因为没有与口语相对应的独立的书面语而只能统一采用普通话书面语。

学习普通话必须兼顾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只不过语法、词汇的学习和规范可以通过书面进行,而语音的学习和规范必须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实现。

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分歧突出表现在语音方面。

如一南方消费者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商店买了一包儿童食品,发现霉变,找负责人论理。

负责人用地方方言很关心的问:“出事了没有,没事就好。

”而南方消费者听到的却是:“吃死了没有,没死就好。

”由此可见,运用不规范的语音表达会使人们产生歧义和障碍。

发音上的缺陷,势必会对人们的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带来障碍。

西安发音不清楚怎么回事

西安发音不清楚怎么回事

西安发音不清楚怎么回事
不会不清楚,西安人说话是地道的秦声,干脆利落,字正腔圆。

陕西话在发音上跟普通话差别不大,但在声调上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普通话读一声的声调,陕西关中方言通常会念作轻声。

比如,出去的“出”读chū,关中话会读作chu,声音听起来比较轻柔;普通话读三声的声调,陕西关中方言通常会念作四声。

比如,老师的“老”读lǎo,关中话会读作lào,音同涝。

这是因为关中方言里边没有上声,发音时脱口而出,没有必要拐弯,听起来直截了当,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作为陕西关中方言,古代叫“雅言”,在唐朝时那是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至普通老百姓,甚至外国的使节,都要统统说陕西关中话,而且,《诗经》、《史记》《唐诗》都要用关中方言来读,才是标准的读音,可见“陕西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

从发音部位和方法看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不同普通话和陕西方言之间存在广泛的发音差异,从发音部位和方法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声调:普通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共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1声)、上声(2声)、去声(3声)和入声(4声)。

陕西方言中一般只保留了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和去声,入声已经消失。

二、舌位:1. 齿音和齿龈音:普通话中的齿音和齿龈音(如"z"、"c"、"s")在陕西方言中常常被替换为舌叶音(如"zh"、"ch"、"sh")。

例如,普通话中的"智障"在陕西话中常被发音为"屎粘"。

2.川音和担音:普通话中的川音和担音(如"q"、"j"、"x"、"g")在陕西方言中常被替换为牙龈音(如"q"、"j"、"x"、"g")。

例如,普通话中的"七"在陕西话中常被发音为"启"。

3.次清音:普通话中的一些次清音(如"f"、"h")在陕西方言中常常被发音为浊音(如"v"、"g")。

例如,普通话中的"好"在陕西话中常被发音为"黑"。

三、音变规律:1.易声:普通话中的一些辅音在陕西方言中易声或不易声。

例如,普通话中的"粘"在陕西话中发音为"粘g",而不是普通话中的"粘z"。

2.轻声:普通话中的轻声在陕西方言中常常忽略不发。

例如,普通话中的"哪"在陕西话中常被发音为"那"。

陕西话的声调

陕西话的声调

陕西话的声调| 陕西话的声调和普通话的声调有比较规矩的对应关系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和大多数北方方言的近似度都非常高,会说普通话的人学习陕西话就比较容易,一般而言,普通话的一声在陕西话(本文说的是狭义的陕西话,即西安话)中读轻声,二声不变,三声读四声,四声在陕西话中则变成轻声。

相比普通话,陕西话中的轻声特别多,普通话中一般只有叠字或者口语中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是轻声,但是陕西话的轻声无处不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轻声的陕西话听起来还是很生硬?也许是因为陕西话中没有会转弯的三声吧。

比如最常用的一句话——“我爱你”,普通话读起来就委婉一些,读“wǒài nǐ”,陕西话读起来那就是斩钉截铁:读“ngè ngāi nì”。

“我”和“你”都读成四声。

按照平仄来分,陕西话中的轻声、一声、二声为平,四声为仄,用陕西话读古诗一样抑扬顿挫。

为关于声调的讨论其中最难理解的是入声,那是砖家们的事,在没有录音机的情况下去推测古人的发音太耗精力,我们还是讲讲眼前的陕西话和普通话发音吧,实用为主。

| 陕西话和普通话声调变化的实例1.普通话的一声调(阴平),陕西安话一般念轻声:2.普通话的二声调(阳平),陕西话一般也念成二声调:3.普通话的三声调(上声),陕西话一般念四声调(去声):4.普通话的四声调(去声),陕西话一般念一声调(平声):备注:如果没有特殊声明,我们说的陕西话是指西安话。

| 不是所有的陕西话都遵循以上规律以上规律大概可以覆盖70%的字词,剩下的30%中,一部分和普通话一样,一部分不光声调不同,音也完全不同。

关注百度百家号:陕西话速成,可以看到最新学习心得,还有音频和视频,更容易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方言VS普通话
1. 制达—这里
2. 雾达—那里
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
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野er个—昨天
6. 前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蹭—厉害
11. 碟—吃饭、打人
12. 四火—试一试,
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产活—好,舒服
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 了杂列—很好,很美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 打圆—周围、附近
27. 麻达—麻烦、问题
28. 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33. 列远—一边去
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
38. 饿—人称代词我
39. nia—人家
40. 再—咱们
41. 伙计—一般制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 。

咧--…..了
43. 寺—是
44. 社—说
45. 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
46. 活试—合适,满意
47. 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
48. 一案子起—一边去
49. 糟怪—撒谎
50. 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51. 撒吗-什么呀
52. 二万:说话什么的没个水准
53. 打锤:打架
54. 吊棒:泡妞
55. 松活:宽敞
56.入:输(如“打牌入列“)
57.坝(四声):钱(如抹把-掏钱,几张把-多少钱)
58.song(二声):狂人\强人(前面再加上“冷”语气加强,多有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