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
四川话(知识讲座)

快速学习四川话黑不说黑,要说黢〔qu〕黑。
白不说白,要说讯白。
甜不说甜,要说抿甜。
苦不说苦,要说焦苦。
重不说重,要说梆重。
轻不说轻,要说捞轻。
软不说软,要说溜粑。
硬不说硬,要说梆硬。
酸不说酸,要说溜酸。
湿不说湿,要说焦湿。
咸不说咸,要说寡含。
淡不说淡,要说寡淡。
烦不说烦,要说球烦。
烂不说烂,要说稀烂。
哭不说哭,要说惊叫唤。
嫩不说嫩,要说嫩蒜。
耳光不说耳光,要说耳死。
上面不说上面,要说高上。
下面不说下面,要说下收。
很不说很,要说黑门子。
成心不说成心,要说利边。
蠢不说蠢,要说瓜兮兮的。
一会不说一会,要说哈蛤儿。
没有不说没有,要说没得。
头不说头,要说脑壳。
够意思不说够意思,要说落教。
不爱说话,叫闷生爱吵闹,叫喳精。
装模作样,叫装处。
值得同情,叫造孽。
聊天,叫摆龙门阵。
懒惰,叫懒眯日眼。
强行,叫估到。
邋遢,叫日不拢耸。
很少,叫滴丁嘎嘎。
笨,叫哈〔ha〕。
什么,叫啥子。
鞋子,叫还子。
做什么,叫爪子。
纠纷,叫扯皮、骗,叫豁、廉价,叫相因。
好,叫巴适。
憨厚,叫莽粗粗的。
角落,叫卡卡。
一个人,叫一块人。
一条狗,叫一根狗。
挪动,叫展。
怕老婆,叫耙耳朵。
经常,叫扯常。
没有事,叫莫得事加油,叫雄起。
虚伪,叫假打竹条打屁股,叫竹笋炒做扽肉背后说人坏话,叫下烂哟什么都没有了,叫洗贝尔土里土气,叫老坎做外表功夫,叫扯幌子被迫结束,叫下课精力旺盛,叫干精火旺冷嘲热讽,叫洗脑壳脱不了干系,叫麻不脱人脾气怪异,叫怪眉〔音迷〕怪眼的做迷藏,叫逮猫出现问题,叫扯拐成心刁难,叫装疯迷窍老婆或中老年妇女,叫老妞奇思异想,叫想精想怪不知道如何下手处理,叫没得抓拿事情棘手,叫烫爪爪哄小孩子睡觉,叫诓祖宗,叫先人父亲,叫老汉廉价,叫欺头贪婪,叫卧捞卧象蚊帐,叫罩子被子,叫铺盖撒谎,叫扯把子小偷,叫贼〔音咀〕娃子炒菜的辅料,叫俏忒屁股,叫沟子得痢疾,叫打摆子〔打摆子是打抖哦〕四川话中的称谓我:老子;妻子:婆娘;爸爸:老汉;妈妈:老娘;妻子的哥哥嫂嫂:舅老官、舅母子;妻子的姐姐:姨妹;岳父:丈老汉;岳母:丈母娘;妹妹:妹儿、幺妹;四川方言集锦(一)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四川10大方言,哪种最难懂?

四川10大方言,哪种最难懂?如果你是四川人,你能轻松听懂所有的四川话么?在四川,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门道!哪怕相隔很近,比如成都和乐山,有时候都听不懂对方说的啥!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一哈,四川10大最难懂的方言是哪些:第十名:广元话【覆盖区域】:广元地区、巴中部分地区、绵阳部分方言。
【难懂系数】:★【特色说明】:这个地区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所以受到关中官话的影响非常大,跟陕西方言相似程度很高。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举栗】:莽娃儿:哥子!吃哒莫哟?走哪儿器?疯扯扯:吃哒老,器转路。
第九名:川中方言【覆盖区域】:南充、遂宁地区、资阳、绵阳、德阳、达州、广安、内江部分地区方言。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流通于川中丘陵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部分发音带了浓厚的巴蜀特色,hf,nl不分最为明显。
【举栗】:开费了=开会了fa fei fei fei fa=化肥会挥发我高挨要切那儿!=我非要去那儿!第八名:成都话【覆盖区域】:主要包括成都市区及青白江、龙泉驿、金堂等成都东部地区方言、简阳话、德阳话、绵阳话。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片——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中心地带,各地方言交流完全可以互通,而且外地人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川西特色和巴蜀特色。
【举栗】:你是天上的叮叮猫er,我是地下的推屎爬er。
帽根儿、揪揪儿=辫子抵拢倒拐=走到头了再转弯我喊个猪儿就回切了。
=我打个出租车就回去了。
第七名:川东话【覆盖区域】:南充、达州、广安地区,巴中部分地区。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川东话比较好懂,其最大特点是语速快。
【举栗】:局球=足球朗唉=怎么把人都晓得,你个人晓不得。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你中了500万,幺不到台了嗦?!=你中了500万,不得了了啊?第六名:自贡话【覆盖区域】:包括泸州市泸县方言、自贡方言、内江方言、眉山仁寿、乐山井研、宜宾筠连地区方言。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四川方言翻译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6:“掘货”:意思就是此人很没水准,很不入流。
比如:“你个掘货!”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10:“狗儿麻糖”:是说很杂乱的意思!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12:“求” 取代“什么”的意思!比如:”你求都不懂!”13:吃刹午” 意思就是吃中午饭的意思。
一般出现在农村大人喊小孩吃饭的场境。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
快回来吃刹午!14:、“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15: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
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17:“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常用语言翻译巴倒——粘住了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帮翘八硬——很硬帮重——很重包谷——玉米背时——倒霉,活该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不得——不会,不可能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出租车= 猪儿小纸条=飞飞儿胖子= 闷墩儿闪电=火闪风筝=风曲儿地方=踏踏里面=吼头青蛙=切猫儿赖蛤蟆=赖格宝螃蟹=盘海鹦鹉=恩儿蜻蜓=丁丁猫儿蚯蚓=曲蟮儿,曲蟮子蟋蟀=赵机子老婆=老妞儿,婆娘接吻=啃兔儿脑壳,打波儿,亲嘴儿内裤=遥裤,火炮儿手肘=倒拐子膝盖=客西头儿小便=屙尿/改手拖鞋=杀板儿孩中间商=川川儿板车=甲甲车石头剪刀布=石砌儿(石qu'er)看=QIO、捏=RUA提=DIA东西少=滴点儿全部=一哈一巴掌=一耳屎好了=归意了打架=打锤,格捏冷=冰欠非常黑=区马黑场面宏大=好大的阵仗形容满的=扑修闷嫌搓澡=搓夹夹直走=抵拢转弯=倒拐说话=开腔打扮=妖艳儿天气冷=冷飕飕形容急忙慌慌的=惊风火扯撵趟趟儿=跟斗儿扑爬麻烦=恼火衣服穿的紧=鼓丁暴涨形容身上摸的钱了=分儿都不分儿了形容东西煮得很软=稀溜pa形容做事情很投入=眯到脑壳胡牌=guo了听牌=下叫吃多了不消化=丁到了东西少,小气=扣扣儿恶心=挖连不踏实=李扯火打哈欠=打豁孩显怂相=TOU怂躲起=强起装怪=der啊当的买便宜货=买乡因/买欺头关紧(门窗等)=关得清死严缝/关得帮紧经常=环是,崩程反而=颠转很可能=多半故意=利边狼吞虎咽=穷劳饿瞎一只眼的人=边花儿一只脚有问题的人=掰掰儿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日不笼耸/鬼迷日眼不懂事的人=广儿石试一下=告一哈没关系=莫来头,不存形容一个人厉害=歪得很对自己孩子的爱称——幺儿闲谈=摆龙门阵吹牛=冲壳子开玩笑=涮坛子不务正业=打滥仗吵架/闹矛盾=扯筋/扯皮赤条条的=光懂懂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四川方言集锦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
“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扎起(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
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
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北方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
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
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人么。
”●你娃——你小子!●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
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
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
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宝、宝气。
——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
例如:“哪个人好宝哟。
”“她是个宝器。
”“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
——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啥子——什么,●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
例如: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白喽”。
“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语气词。
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
四川方言300句

R你先人板板——语气词,脏话,骂人的话
矮屎塔爬——形容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安逸得板——形容很爽、很舒服、很合口味
傲斗犟——形容人的脾气很拧,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原则
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
讨口——象叫花子一样要饭
偷油婆——蟑螂
吐你龟儿两爬口水——向你吐两口唾沫
推屎婆儿——屎壳郎
拖拉皮塔——做事拖沓,犹豫不决的样子
拖声懒气——说话无精打采的、没有力气拖长了声音的样子
拖嘶懒赶——慢条斯理
歪带——**过滤词语**片
歪货——假货、质量差的货
歪拽
二回——下次
二天——以后
发气——发脾气
烦求得很——很烦,令人反感
烦躁躁肋/烦躁——烦闷、郁闷,脏、不干净
嘎儿马洒——乱七八糟
改围剿——比较社会比较市侩的黑话,解决问题、火并
赶车——形容乘坐班车或公交车或坐机动车
高头——上面
搞惯求喽/搞怪求喽/搞惯喽德性——养成了习惯、养了坏毛病坏脾气
搞刨咯——形容遇上了好的或不好的事或现象手忙脚乱的样子
告花子——乞丐
跟到——立刻,马上
鼓斗——强迫,强行
怪得P暴——丑得要命,一般指长相
怪眉日眼——比较多形容人长相或者物品的外观
怪迷色样/怪批石山儿——奇形怪状的
怪批石山儿——形容很奇怪或是外观丑陋
怪头怪脑——莫名其妙的,奇形怪状的
红喊/混顺——总是,令人生厌的
红苕——红薯
黄司机——技术不好的司机
灰吧拢耸——很脏,蒙了很多灰
灰兜巴儿——垃圾堆
灰面——面粉
昏戳戳——懵懂、缺心眼儿、得过且过的没有目标的样子
四川方言大全

正宗四川话(以下文字只注重读音,带有“儿”字的与前面的字连读)晓得——知道婆娘——老婆、或者骂女人的意思腰战——临时加餐,不是正餐。
如“打腰战”,“腰战”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乡音——便宜的意思,如“这东西很乡音”,意思是这东西卖的很便宜脑壳——脑袋酸菜——泡菜背时——倒霉,如“该背时”,就是何该倒霉的意思稀客——就是很少来的客人新姑央儿——新娘哄人——骗人的意思传传、锤子、鸡八——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也是骂人的语气词语。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
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龟儿子——骂人的词语摆龙门正——就是闹家常的意思,通常几个人一起哦屎(屙屎)——拉屎杀gue了——完了。
如“锅里的饭杀gue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爪子——做什么。
如“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幺——最小的意思。
如“幺爸”,就是最小的叔叔的意思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
并不是得痢疾的意思,得痢疾主要是上吐下泻,是肠胃疾病。
摆子——就是瘸子的意思。
如“周摆子”,就是姓周的瘸子。
但摆子的程度没有瘸子严重,摆子只是走路一拐一拐的。
桑怕儿——桑葚。
桑树上的一种果实。
哈巴儿——傻子的意思奇猫儿——青蛙。
干奇猫儿指在陆地上生活的蛙紧到说——就是一直在说,唠叨的意思。
尿裤儿——内裤,指短的内裤嘎嘎——肉。
一般小孩子常用这个词语。
包谷——玉米。
“搬包谷”指收割玉米。
追(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摸包儿——指小偷。
一般指大街上的偷窃者。
鬼迷日眼—— .形容人行为怪异仙人板板——祖宗。
“日你仙人板板”就是操你祖宗的意思。
有时也做语气词语。
耙(pa)耳朵——指怕老婆的男人。
耙就是软的意思,意思是耳朵让老婆拧软了。
耙——软。
如“这肉煮得黑耙”,意思是“这肉煮的很软”。
老子——我。
如“这事老子不干”意思是“这事我不愿意(做)”卖批——指女性卖淫。
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有——你家或你。
如“有妈2月28日生”意思是说“你妈2月28日过生日”(我没听说过)老汉儿,老者儿——老爸。
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简介
内容提要: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 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 20 个声母、36 个韵母、4 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 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 语音系统共有 20 个声母、36 个韵母、4 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声母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内容提要: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 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 有声母;三、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
来头 四川方言中的“来头”,与通常所说的“关系”同义。譬如说,你方(犹言触犯、得罪)了某人, 向他致歉,其人常答曰“没来头”,意即没关系,无须介意。又如你想访问某人,询问他到他 府上去是否不很方便,对方亦必答曰:“没来头。”意即你来好了,不碍事。总之,日常应对
中,人皆知“来头”即“关系”。 何以不用“关系”而言“来头”呢?这是抓住了“关系”一词的要害。因为各种关系中,“来头”即
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
内容提要:语言学这门学问里,以语义学最为复杂。特别是方言字义尤其复杂,专家大 师也未必都能疏通理顺,平常人更心知其义而不能通解,常讲常说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倘说要开拓语义学,这方面天地极大。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
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
bpmfdtnl
gk[gn]hjq[ni:]x
zhchshrzc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
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宜宾市筠连县大部、成都市原温江地区个别县的部分地区等较为孤立的翘舌音飞地。
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读和不读翘舌音的字,是否完全与普通话一致,LTY 没有统计和研究。
不过,在学说普通话时,想来总会占很大起手。
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的由来或形成原因,至少对L TY是个迷。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声母的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f和h。
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1.四川大多数地区,有自己统一的f和h划分标准。
而且,几乎所有声母为h的字(如火,和、或,何、河,海,活,黑,货、贺,合、含、会,回、灰,很、恨、狠,横、衡、亨,行……,等。
很多!)都与普通话一致(当然,韵母就不一定一致了)。
问题和难点,在于四川方言语音中声母为f的字,普通话却要分成f和h(后者如户、沪、护,乎、呼,胡、湖、糊,互、壶、虎、狐、浒、扈、祜,打麻将的和,水果的核,……等等)两种声母。
2.四川一些地区(例如并不连成片的川中和川北的一些地方)的一些居民,经常作为取笑对象地f、h不分。
不是只有f、没有h,就是只有h没有f。
最爱作为取笑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菜籽花花蜚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