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人物传记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教案7(1)精品版

人物传记阅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了解莫言丰富想像力的来源,认识莫言的胆魄,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文本部分语句,培养理解语句的能力。
4.探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对中国文学的启示,培养探究文本材料的能力。
5.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思考其成功之因,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提示,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
2.精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学生讲解,教师引导,了解莫言丰富想像力的来源,认识莫言的胆魄,并准确理解文本部分语句。
3.小组合作探究,成员展示,探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积累写作素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
2.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
文本材料莫言自述⑴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⑵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⑶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人物传记

原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方法: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我们要做的是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 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断。)
二、“含义· 手法· 作用”题 :
1.千方百计弄清词、句含义。 2.结合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或文段的言外之意。 3.务必详细解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结合作者观点及情感态度,紧扣文本,分析这样写的作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
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 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 物描写。
Page 7
偷换概念(承前省略偷换主语)
LOGO
【对应文段】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 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 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 献。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 政府的最高嘉奖。 【试题】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 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飞虎将军”陈纳
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他传(第三人称):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能比较 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
表现手法类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 对比、先抑后扬、象征、衬托及首尾照应、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等。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能够分析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2. 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人物传记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4. 人物传记的评价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人物传记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4. 阅读技巧指导:教授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技巧,如关注、摘要、关键词等。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人物传记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案例1. 案例选取: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文本,如《史记·孔子世家》。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人物形象、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分析传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案例的分析心得和感悟。
七、阅读策略1. 略读与精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物传记,分析传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16年新课标高考复习人物传记课件( 最新)

人物传记写人的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写人;
(2)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3)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
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4)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4/5/2016
人物传记的试题的特点
课标卷人物传记题,共四道题。
4/5/2016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从表达方式看传记可以分为叙传和评传两种: 1、叙传: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思想观点等。 2、评传: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 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事 件、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 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 的基本要求。(2015年新课标1 《朱东润自传》就是评传)
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人物传记
第一节:现代文阅读考纲介绍和人物传记的 初步认识
4/5/2016
2016年高考大纲对现代文的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 点 2.分析综合 C 点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击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5/2016
资料全面 (2)人物的生卒年月。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真 传 实 记 性
丰富翔实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 事件。
的 特 点 文 学 性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教案(2)精品版

人物传记阅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关于人物传记的相关常识,把握其基本的阅读方法。
2.概括每段大意及文本中心意思,训练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容)的能力。
3.概括传主谢希德主要性格特征,掌握对相关信息筛选整合、提炼概括的一般方法,训练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
4.积累作文素材,并能恰当运用于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阅读了解关于人物传记的相关常识,把握其基本的阅读方法。
2.结合预习情况安排部分学生(优困、待优、学困)讲解每段大意及文本中心意思,教师点拨指正。
3.小组讨论概括传主谢希德主要性格特征,教师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谢希德人格魅力(爱国、求真、忠诚等方面)。
2.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
3.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引起学生对优秀传记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本材料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章节一:传记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传记的定义:介绍传记的起源、发展,理解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含义。
1.2.2 传记的特点:分析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3.2 举例分析一些著名的传记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记的特点。
章节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内容:2.2.1 阅读方法: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2.2 阅读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传记结构等技巧的讲解。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
2.3.2 进行传记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章节三:传记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中人物描写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3.2.1 人物描写的作用:介绍人物描写在传记中的重要性,理解其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2.2 分析人物形象: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就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人物描写与分析的方法。
3.3.2 分析一些传记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章节四:传记中的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重要性,学会解读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4.2.1 时间线索的作用:介绍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组织作用,理解其对展现人物生平的重要性。
4.2.2 解读重要事件: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时间线索来解读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的方法。
4.3.2 解读一些传记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章节五:综合练习与能力提升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传记的能力。
实用-人物传记教案

实用-人物传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定义和作用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人物传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举例介绍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章:人物传记的写作要素2.1 教学目标: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要素和要点学会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成就2.2 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写作要素和要点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成就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要素和要点引导学生练习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成就第三章: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人物传记的内容掌握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和引用等技巧3.2 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语言、描写和引用等技巧的运用方法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和手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语言、描写和引用等技巧的运用方法第四章:人物传记的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人物传记的案例,理解和掌握写作要点通过分析不同的人物传记案例,提高写作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的人物传记案例,理解和掌握写作要点分析案例中的写作技巧和手法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案例,理解写作要点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手法第五章:编写自己的人物传记培养学生独立编写人物传记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创作出有深度和有趣味的人物传记5.2 教学内容:编写人物传记的步骤和要点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创作出有深度和有趣味的人物传记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编写人物传记的步骤和要点提供学生练习编写自己的人物传记,并进行互评和修改第六章:人物传记的采访技巧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人物传记采访的基本技巧掌握采访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6.2 教学内容:人物传记采访的重要性采访技巧和方法设计有效采访问题的策略6.3 教学活动:讨论采访在人物传记写作中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采访,练习采访技巧分析实际采访案例,学习提问方式和问题设计第七章:人物传记的资料收集与研究掌握收集和整理人物传记资料的方法学会进行传记资料的研究和分析7.2 教学内容:资料收集的重要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资料研究和分析的步骤7.3 教学活动:强调资料收集在传记写作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资料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研究和分析,为写作打下基础第八章:人物传记的结构与组织8.1 教学目标:理解人物传记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学会合理安排传记的章节和内容8.2 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常见结构组织和安排传记内容的策略过渡句和连接词的使用8.3 教学活动:分析不同的人物传记结构,理解其优势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学习组织和安排传记内容练习使用过渡句和连接词,使传记内容连贯流畅第九章:人物传记的修订与编辑9.1 教学目标:学会对人物传记进行修订和编辑提高传记的质量和可读性9.2 教学内容:修订和编辑的重要性修改传记内容、结构和语言的技巧校对和排版的基本知识9.3 教学活动:讨论修订和编辑在传记写作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练习修改和编辑传记内容学习校对和排版,确保传记的整洁和专业性第十章:人物传记的发表与分享10.1 教学目标:学会发表和分享自己编写的人物传记提高表达和展示的自信心和能力10.2 教学内容:发表和分享的方式和平台表达和展示的技巧和方法接受反馈和改进的机会10.3 教学活动:讨论不同的发表和分享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练习表达和展示的技巧,准备人物传记的分享组织分享会或发表活动,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人物传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人物传记的定义、作用、特点和结构。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集体教案)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集体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阅读人物传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1.3 教学步骤引入人物传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示例分析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阅读经验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二章: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阅读人物传记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阅读人物传记的技巧和方法分析人物传记中的关键信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人物传记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示例分析人物传记中的关键信息和特点分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三章:分析人物形象3.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在传记中的作用和意义3.2 教学内容介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示例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经验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四章:理解人物行为和思想学会理解人物行为和思想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提高对人物传记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理解人物行为和思想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人物行为和思想背后的原因和动机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理解人物行为和思想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示例分析人物行为和思想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行为和思想的理解和分析经验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5.1 教学目标展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人物传记的方向5.2 教学内容展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人物传记的方向5.3 教学步骤通过示例分析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人物传记的方向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学习和研究人物传记的看法和建议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六章:案例分析:名人传记阅读6.1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对人物传记阅读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实用文本阅读——传记阅读教案第一课时考点分析及客观题解题技巧一、近三年高考题回顾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传记阅读:《朱东润自传》(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6分)(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 二、明确考点 考什么? 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考题结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选择题+主观题+主观题+探究题 5分+ 6分 + 6分 + 8分 四、客观题(一)题型5选2 题目显性特点: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共5项),选择最恰当的两项 分值有:3分,2分,1分,0分。
满分5分。
(二)解题指导不管是0分项、1分项,还是2分项,或3分项,我们都要根据选项内容找到文本对应句子,细心比较,来确定选项内容原文意思是否相符。
有分值项各项特点1、1分值项:(有小错误)①信息有偏差 ②信息有遗漏 ③以次充主 2、2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概括 ②信息量比较少 ③难度较小) 3、3 分值项:(无错)(①信息表述比较精确 ②信息量比较多 ③难度较大)策略:用排除法,先排除0分题选项,再排除1分题选项,最后验证正确选项是否正确。
排除0分选项时,要特别留意人物(言行、观点等)、事物(时间、因果等) (三) 0 分项常见的陷阱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人物:张冠李戴(对象)、行为有偏差(行为)、曲解观点或建议(语言) ★ 事件:张冠李戴(对象) 篡改时间或时态(时间) 以偏概全(范围) 绝对化(程度)曲解原因、篡改结果、因果倒置(因果) ..(四)真题体验(2014年新课标Ⅰ)《科学巨人波尔》0分项为CD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0分)文本第5段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
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0分)第6段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2014新课标Ⅱ)《爱国科学家邓叔群》0分项为BE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第一段有关句子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0分)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0分)原文第四段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五)试题演练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杨敬年:百岁经济学家的“慢人生”蒋肖斌杨敬年出生于1908年,或者换个更有历史感的说法,“光绪三十四年”。
年逾百岁的他,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一拍”。
和屈原是同乡、出生于湖南汨罗的杨敬年,因为近代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求学经历十分复杂。
他4岁起跟着外祖父启蒙,13岁通读“四书五经”。
为了将来能在乡下小学教书,叔祖父借钱送他到岳阳县城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24年,杨敬年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成为校友。
1927年,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为参加革命做准备,却遭遇“马日事变”(长沙驻军许克祥反共),杨敬年愤而离校,一边教书养家糊口一边备考大学。
1932年,因为其他大学都要学费,他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
毕业后,无意官场的杨敬年又于1936年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南开复课无望,杨敬年携妻带子辗转于长沙、贵阳、重庆、兰州……颠沛流离1945年8月,已经37岁的杨敬年踏上了赴牛津大学求学的旅程。
在他百岁时写的自传《期颐述怀》中记述:“40岁,拒绝了去美国的邀请,博士学成归国。
1949年,天津解放,我就这样毫无精神准备地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
”在英国留学时,杨敬年除了日常必需,把省下来的钱都买了书。
回国前夕,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何廉寄给他的500美元旅费,也都用来买书,甚至把自己的打字机都卖了买书,“打字机国内有,有的书国内买不到”。
于是,杨敬年回国时,500本书是最值钱的家当。
骤然成了“右派”,原本工资207元的四级教授,每月只给60元生活费,女儿还在念大学,根本不够花。
杨敬年不得不去天祥市场(当时天津最大的旧货市场)卖东西补贴家用。
有个旧书店老板说,外文书我都要,5角钱一本。
杨敬年没舍得卖。
不料到了“文革”,学生们推了三个“排子车”闯到杨敬年家里,拉走了所有书。
“我住在二楼,他们在楼下喊:‘杨敬年,这些书都是你剥削来的!’”杨敬年说,“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书在天祥市场卖,我才去那买回了几本。
‘文革’结束后也发还了一些,让我自己去几屋子书里翻,又找到几本,但大部分都不见了。
”现在杨敬年家中有10个书架,大部分都是“文革”后买的新书,“准备老了看”。
而他也可能真的忘记了年龄:“没想到快100岁时生了一场病,眼睛不行了。
最开始用A3纸复印,再拿放大镜看,后来只能让保姆给我读书。
最近在读那个比我大两岁的老头(周有光)的书。
”1979年3月28日,杨敬年平反,又能拿每月207元的工资了,还搬进了学校的高知楼。
有人羡慕地说:“看你有多大变化!”杨敬年却觉得:“我还是我,只不过我现在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教授,能名正言顺地教书了。
”原本是早该退休的年纪,71岁的杨敬年却刚刚开始工作。
似乎是要把攒了20年的精力全部释放出来,在90岁之前,杨敬年做了这几件大事: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发展经济学课程,撰写《人性谈》,翻译《国富论》。
杨敬年很实诚,称自己之所以开发展经济学的课,一大原因是被分配到研究非洲经济,“没可搞的,就扩大范围,研究发展经济学”。
这门二战之后建立的学科在西方已有30多年历史,在国内却还是空白,杨敬年成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人。
他撰写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两本各50多万字的教材,每一本都是自己手写,从不让研究生代劳。
而真正让杨敬年开始成为“名人”的,是《国富论》。
这是他90岁时的译著,一本经济学的专业书却出人意料地成为畅销书,至今重印十几次,发行10余万册。
2011年,亚当·斯密的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访问南开大学时,当天下午就拜访了杨敬年,送上了《国富论》的手稿给这位远方的知音。
时至今日,杨敬年一直庆幸两件事,一是没有去台湾,“不必像于右任那样‘葬我于高山之巅兮,遥望大陆’”;二是没有去美国,“否则中国解放后与世界20多年的隔绝,也会使我终老异乡”。
他说:“我的一生,是和命运搏斗的一生。
”过了100岁,杨敬年又忙了起来,总有学生、记者、朋友来访。
视力几乎消失的杨敬年思维仍然清晰,能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各种数字、年份记得尤其清楚。
他原本每天凌晨3点起床,3至4点读书,4至5点锻炼,几个月前病了一场,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总抱怨“恢复得太慢”。
虽然一生的节奏总比同龄人“慢”,但杨敬年不能容忍光阴溜走。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1月14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与屈原同乡的杨敬年,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这使他考大学时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后考上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生。
B.“文革”期间,杨敬年成了“右派”,在他生活最艰辛的阶段,他都没舍得卖外文书,后都被无情地没收,“文革”后只找回几本。
C.杨敬年40岁时才获得博士学位,他拒绝美国邀请,学成归国,研究发展经济学,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人。
D.杨敬年71岁时,名正言顺地成了大学教授,翻译《国富论》又让他成了“名人”,他感慨没去台湾与美国,是人生幸事。
E.本文截取杨敬年人生的若干片段,叙述这位百年经济学家求学、工作、著书等方面的人生经历、表现了他可贵的精神品格。
.(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B表述不够准确,没收的都不是外文书,找回来的几本也不能理解都是外文书。
A. 和屈原同乡的杨敬年,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这使他考大学时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后考入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原文第二段(杨敬年)一边教书养家糊口一边备考大学。
1932年,因为其他大学都要交学费,他选择了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
D.杨敬年71岁时,名正言顺地成了大学教授,翻译《国富论》又让他成了“名人”,他感慨没有去台湾与美国,是人生的幸事。
(0分)原文13段:真正让杨敬年开始成为“名人”的,是《国富论》。
这是他90岁时的译著。
第二课时概括传主经历,把握传主形象一、概括传主经历常见题型:概括传主人生阶段、成就、原因。
题例:是什么原因让XXX取得成功并最终成就传奇人生?概括传主成功原因(原因+例子)【答题思路】1)执着求变、渴望学习、屡败屡战,如文章第二部分说他……(2)吃苦耐劳、细心精明、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如在……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二、把握传主形象(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通过×××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性格?(3)从文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怎样的人?(4)×××段写出了×××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在×××方面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