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人物传记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解与写作范文)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5分)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题尔遐园居序张鼐①缁衣化于京尘,非尘能化人也。
地不择其偏,交不绝其靡;精神五脏,皆为劳薪。
能于此.中得自在者,其惟简远者□②尔遐以治行入官柱下,卜居西城之隅。
数椽不饰,虚庭寥旷,绿树成林,绮蔬盈圃。
红蓼植于前除,黄花栽于篱下。
亭延西爽,山气日佳。
户对层城,云物不变。
钩帘缓步,开卷放歌。
花影近人,琴声相悦。
灌畦汲井,锄地栽兰,场圃之间,别有余适。
或野寺梵钟,清声入座;或西邻砧杵,哀响彻云。
图书润泽,琴尊潇洒,陶然丘壑,亦复冠簪觞咏之娱,素交是叶。
尔遐尝言:“高林受日,宽庭受月。
短墙受山,花夜受酒。
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
”余谓非尔遐清适,不能受此六种。
③然余尝笑人眼目不天,辄浪谈泉石,桎梏簪裾,彼实无所自树乃尔。
夫能自树者,寄澹于浓,处繁以静,如污泥红莲,不相染而相为用。
但得一种清虚简远,则浓繁之地,皆我用得,马头尘宁复能溷我?尔遐读书高朗,寡交游,能自贵重,而以其僻地静日,观事理,涤志气,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谁谓园居非事业耶?然尔遐临民,卓然清静,中州人比之为刘襄城、卓太傅,则今日之园居,其又以六月息者,而九万里风斯在下,吾益信京尘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矣B.乎C.欤D.耶22.第①段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23.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得简远需放开眼界,不甘束缚。
B.“自树”是得简远的关键所在。
C.得简远便能适应官场的污浊。
D.尔遐得简远,于园居中积蓄力量。
24.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3 分)25.评价本文所提倡的“简远”思想的意义。
(4 分)答案:21、B22、官场的喧嚣劳顿23、C24、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尓暇园中清雅与人之轻适,只要内心清虚简远,即使于农藩之官,也能化繁为简,卓然亲近利益百姓的道理,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与上文相照应。
25、本文的简远是指为官之人在险恶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为伍,能“自树”,人在官场,心在远方。
2011-2019上海近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人物传记真题汇编

201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上海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公曰:“吾乃今可休矣。
”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稽录羡余()A.登记B.仔细C.核查D.延迟(2)无敢冒利者()A.侵犯B.贪占C.冒充D.盗窃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19.第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20.第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3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太平崔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苟.不得其情()亟.命别迁一室()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参考答案】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25.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2004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2016年上海各区县高考一模卷古诗词鉴赏汇总

2016年上海各区县高考一模卷古诗词鉴赏汇总(答)宝山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昭君怨(宋)万俟咏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注释】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13.“昭君怨”是这首诗歌的()。
(1分)A、宫调B、词牌C、曲牌D、题目B、13. (1分)B1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写春来雪尽、佳节花期,烘托愉悦之情。
B、上阕“倚栏干”自然过渡到下阕,天衣无缝。
C、结尾化用李白诗句寄托客居之思,不露痕迹。
D、全词表现词人内心愁苦,却不着一“愁”字。
14. (3分)A15、赏析这首词的曲折有致的构思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这首词先写随着春天到来,原本是元宵佳节的热闹与花开时节的春色,转而词人自己独自凭栏,感受雨后的寒意。
情感为之一转。
分明倚栏远望,下阕却转而又说莫倚栏,因为烟雨阻隔望而不见。
但偏偏又远望京城心切,欲罢不能,最后以暮云遮蔽作结。
构思曲尽其妙。
崇明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咏贫士(其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3.古体诗(1分)14.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14.D(3 分)15.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解析和解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解析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a8812ea76e58fafab00385.png)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目录1.【2016全国卷 1】曾公亮 (1)2.【2016全国卷2】陈登云 (3)3.【2016全国卷3 】傅珪 (6)4.【2016北京卷】桓公问于管子 (7)5.【2016浙江卷】琅嬛福地记 (10)6.【2016天津卷】李台州传 (12)7.【2016江苏卷】张汝霖 (14)8.【2016上海卷】羊祜 (16)9.【2016上海卷】勿斋记 (17)10.【2016山东卷】景公问晏子 (19)1.【2016全国卷 1】曾公亮(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人物传记训练题第二套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人物传记训练题第二套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长宁】(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①李姬者,名香。
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pǔ]、夏吏部允彝[yí]亟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①,然不轻发也。
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
初,皖人阮大铖chéng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③,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zhēng]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yàng]怏,因辞去,不复通。
③未几,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节选自侯方域《李姬传》)【注】①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的一部南戏,讲述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受宠时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崇祯即位后,被贬,自缢。
城旦:古代刑罚。
③阳羡君:指陈贞慧。
④中郎:董卓擅政时,蔡邕官拜中郎将。
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
道游玩。
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
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
上海市青浦区2016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
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
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
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
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
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
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
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
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
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
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
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
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
⑤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何种原因,众说纷纭。
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
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
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
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
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①申公,鲁人也。
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
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
元王薨,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
戊不好学,病申公。
及戊立为王,胥靡①申公。
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
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②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
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
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
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
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
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
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③太皇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让上曰:“此欲复为新垣平②也!”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
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
【注】①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徒刑。
②垣平:汉文帝时赵人,以望气附会人事,诈伪被揭露后,下狱诛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2)申公愧之()(3)复谢宾客()(4)以让上曰()17.下面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1)此欲复为新垣平也(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B.(1)上问治乱之事(2)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C.(1)即以为太中大夫(2)安车以蒲裹轮D.(1)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2)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文章结尾不惜笔墨叙写申公弟子的意图是。
(2 分)20.简析申公这一人物形象。
(4 分)答案:16、(1)完成(2)以……为愧,对……感到羞愧。
(3)谢绝、推辞、辞谢(4)责备17、C18、从远方慕名而来像申公求学的人有一千多人,申公只把《诗经》作为讲解的依据来教学,没有解释经文的著作(作为参考),自己都有怀疑的东西就空着不讲。
19、侧面描写,衬托出申公为人为学的品质。
20、做人清高自尊,质朴直言;为学执着严谨,学识渊博。
(举2例)嘉定区:天怒【明】江盈科①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
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初如盖,渐蔓衍铺叙如絮。
舟子谓余曰:“宜泊舟。
”余曰:“晴霁无风,奈何泊?彼前舟鱼贯,橹者桨者皆弗泊也,而奚泊?”舟子曰:“恶风至矣,不泊,且覆。
”遂维舟于岸,首尾皆植桩焉。
余乃携一童子登岸,颇舒挛缩,少憩卖浆家。
俄而震风大作,屋瓦群飞如蝶,俯视江心,白涛山立,高十余丈,前舟覆者凡十余艘,人从波中出没,如惊凫②乱鸭,死者十六;而余舟独完,浪亦翔入舟口,行李俱湿。
乃取酒犒舟人,曰:“非汝早见,将江鱼腹中又葬楚人骨矣。
然汝何以知天且风?”舟子曰:“天气怒,应有怒风。
我辈江行久,故能测。
测其且怒,畏焉而谨避之,庶不及覆。
公非江湖人,安测?彼前舟者非必不测,盖直以为不足畏,恃焉,而及于溺,可怪也已。
”②嗟夫,天下犹大舟也,天下之人无贵贱,无老弱,无贤愚,皆同舟之人也,而倚一人为舟师。
数年以来,天怒叠见,彗出矣,地震矣,山移矣,水血矣,铁星陨矣,木象生矣,两宫三殿灾矣,太庙古树雷且火矣。
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岂其聪明越世,仰视甚怒之天而不能测耶?测则何容泄泄若是耶?余盖忧焉,恐向者处丰城之小舟而完,今处天下之大舟而覆。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③今日之势,何可不亟图也?(选自《雪涛小说》)【注】①江盈科: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
②凫:fú,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
③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见.于候兆()(2)而能自必.其命()(3)庶.不及覆()(4)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用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而余舟独完B、然汝何以知天下且风C、两宫三殿灾矣D、太庙古树雷且火矣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在舟子看来,“前舟者”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作者以大舟类比天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五)18分16、(4分)见:同“现”,显露;必:决定;庶:或许;恬:安然。
17、A18、(5分)不久狂风大作,屋顶的瓦片如同蝴蝶成群飞舞一样,(我们)俯视江心,见到白色的巨浪像高山耸立,有十几丈高,(前面的船中)倾覆的船只一共有十几艘,(船上人)落水后在水波中沉浮,像受惊的水鸟鸭子,遇难者有十分之六七。
19、(2分)虽然也有江行的经验,但是却对预测到的危险不以为意,盲目依仗自己的驾船技术。
20、天下犹如大舟,统治者就是“舟师”,臣民就是“同舟之人”。
数年来已经出现很多天怒的征兆,比如彗星、地震等。
但统治者虽然“聪明越世”,却对这些征兆毫不畏惧。
作者对此深表忧虑,担心照此下去天下将倾覆,希望统治者能尽快醒悟,思考良策。
崇明县:①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数.召见群臣论事。
然语不合,辄诃谴。
而王永光长吏部,尤乐沮之。
②澄城人韩一良者,元年授户科给事中,言:‚陛下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
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
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
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①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
伏乞陛下大为惩创,逮治其尤者。
‛③帝大喜,召见廷臣,即令一良宣读。
读已,以疏遍视阁臣曰:‚一良忠鲠,可佥都御史。
‛永光请令指实。
一良唯唯,如不欲告讦人者,则令密奏。
五日不奏,而举周应秋、阎鸣泰②一二旧事为言,语颇侵永光。
④帝乃再召见一良、永光及廷臣,手前疏循环颂,音琅然,而曰‚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则掩卷而叹。
问一良:‚五百金谁之馈也?‛一良卒无所指。
固.问,则对如前。
帝欲一良指实,将有所惩创,一良卒以风闻谢.,大不怿。
谓大学士刘鸿训曰:‚都御史可轻授耶!‛叱一良前后矛盾,褫其官。
注释:①书帕:明代官样礼品,后逐渐成为一种贿赂手段。
②周应秋、阎鸣泰:明天启年间依附阉党的贪腐分子,已经被判罚充军。
(节选自《明史》)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数.召见群臣议事()(2)向.以钱进()(3)固.问()(4)一良卒以风闻谢.()17.下列与“安.得不以钱偿”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闲敝邑B.盛以.锦囊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舟遥遥以.轻飏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
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19.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一良“前后矛盾”之处。
(3分)20.试简要分析韩一良如何看待壮烈帝“文官不爱钱”的倡议。
(3分)答案:(五)…17分)16.(1)屡次(2)先前(3)坚持(4)推辞17.B(2 分)18.拿官员来说,县官是行贿人中的首位,给事是收受贿赂中最突出的。
现在谏议官都责备太守县令不清廉,然而太守县令又怎么能清廉?(5分)19.韩一良希望陛下惩治贪污受贿突出者而又无确切证据指出具体人物;韩指出向自己赠五百金的事件,却又不愿指出具体行贿者。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20.他认为皇帝的话语不切实际,(1分)因为官员靠钱进身做官,但是为官后俸禄过少,(1分)加之上司索取,过客礼金,考核朝见之费,官员不得不爱钱。
(1分)奉贤区: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臵,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臵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臵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初辟.丞相府史()(2)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3)是时王莽秉.政()(4)劝课.农桑()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嘿解与之,挽而.去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此乃人道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相亲所以D.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9.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0.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3分)21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3分)答案:17.(4分)(1)征召(2)只、只是(3)掌管、主持(4)督促18.(2分)A19(6分)(1)过些天,马主人在别处找到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