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 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解与写作范文)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5分)默写(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闵行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 7分)说自己和说别人赵汀阳①去年以来,有些最具知名度的大导演或娱乐明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认为文化没什么雅俗之分,甚至认为没有雅的东西,其实全都俗。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如果说俗文化受众多,更为火爆,这不奇怪。
但是如果俗文化成为主旋律之后,还要进一步彻底否定雅文化的存在,问题就有点大了。
有位西方著名学者比较关心中国,他对中国当下文化的“不健康...”感到吃惊,中国现在的艺术家和导演往往用很猥亵很脏的眼光去看人、看生活、看各种事物。
②现代社会有一个特征叫做平等,平等就要向某种标准对齐,古人说要见贤思齐,这是往更高更好的事物看齐而形成的平等,比如说,优秀作品应该成为公共资源,让一切人有机会看到优秀作品,良好的教育不能被某些人霸占,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人人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文化,然后都能得到提高,最后大家都在更好更高的层面对齐,这是人人得到优化的平等。
像现在的这种向低看齐、向下看齐的平等是一种集体堕落的平等。
看来文化重建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③文化重建是个大问题,有两件事情值得关心,一是重新说自己,重建中国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叙事。
另一方面要去说别人,要面对世界,用中国思想去解释世界各种事情。
④说自己,中国自身的思想和文化重构,目前还是初步的。
从目前的话语主流来说,还是用西方的观念看中国的多,这是替西方人看中国,不算中国自己独立思想。
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创作新的中国观念,或者重构中国叙事,比如汪晖重新叙述的中国思想史,还有许多人的工作,诸如此类的努力,观点都可以商榷,但关键是要把事情做起来。
⑤说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目前,说自己不多,说别人就更少了。
按照西方人的想说西方人的故事,这还是等于翻译。
问题是我们关于西方有什么自己的独立见解。
假如中国的事情用西方观点看,西方的事情乃至世界的事情也用西方观点看,那我们自己在做什么?最多就是西方观点的编译工作。
(2021年整理)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2016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16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2016。
1)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题尔遐园居序张鼐①缁衣化于京尘,非尘能化人也。
地不择其偏,交不绝其靡;精神五脏,皆为劳薪。
能于此.中得自在者,其惟简远者□②尔遐以治行入官柱下,卜居西城之隅。
数椽不饰,虚庭寥旷,绿树成林,绮蔬盈圃。
红蓼植于前除,黄花栽于篱下。
亭延西爽,山气日佳。
户对层城,云物不变。
钩帘缓步,开卷放歌。
花影近人,琴声相悦。
灌畦汲井,锄地栽兰,场圃之间,别有余适。
或野寺梵钟,清声入座;或西邻砧杵,哀响彻云。
图书润泽,琴尊潇洒,陶然丘壑,亦复冠簪觞咏之娱,素交是叶。
尔遐尝言:“高林受日,宽庭受月。
短墙受山,花夜受酒。
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
”余谓非尔遐清适,不能受此六种。
③然余尝笑人眼目不天,辄浪谈泉石,桎梏簪裾,彼实无所自树乃尔。
夫能自树者,寄澹于浓,处繁以静,如污泥红莲,不相染而相为用。
但得一种清虚简远,则浓繁之地,皆我用得,马头尘宁复能溷我?尔遐读书高朗,寡交游,能自贵重,而以其僻地静日,观事理,涤志气,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谁谓园居非事业耶?然尔遐临民,卓然清静,中州人比之为刘襄城、卓太傅,则今日之园居,其又以六月息者,而九万里风斯在下,吾益信京尘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矣B.乎C.欤D.耶22.第①段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23.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得简远需放开眼界,不甘束缚。
B.“自树”是得简远的关键所在。
C.得简远便能适应官场的污浊。
D.尔遐得简远,于园居中积蓄力量。
24.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3 分)25.评价本文所提倡的“简远”思想的意义。
(4 分)答案:21、B22、官场的喧嚣劳顿23、C24、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尓暇园中清雅与人之轻适,只要内心清虚简远,即使于农藩之官,也能化繁为简,卓然亲近利益百姓的道理,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与上文相照应。
25、本文的简远是指为官之人在险恶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为伍,能“自树”,人在官场,心在远方。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人物传记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①申公,鲁人也。
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
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
元王薨,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
戊不好学,病申公。
及戊立为王,胥靡①申公。
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
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②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
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
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
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
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
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
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③太皇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让上曰:“此欲复为新垣平②也!”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
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
【注】①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徒刑。
②垣平:汉文帝时赵人,以望气附会人事,诈伪被揭露后,下狱诛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1)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2)申公愧之()(3)复谢宾客()(4)以让上曰()17.下面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1)此欲复为新垣平也(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B.(1)上问治乱之事(2)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C.(1)即以为太中大夫(2)安车以蒲裹轮D.(1)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2)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 课外文言文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秦桧秦桧为相日,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 ,每著实,桧默数焉。
忽亡.其二,桧佯不问。
一日将排马 ,忽顾谓左右取斧伐树,有亲吏在旁,仓卒③对曰:“实.佳甚,去之可惜。
”桧反顾曰:“汝盗食吾榴。
”吏叩头服。
【注释】 都堂左揆前,指都府的前院 排马,检阅马匹③仓卒,同“仓促”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忽亡.其二()(2)实.佳甚()12.秦桧认定“汝盗食吾榴”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3.秦桧察盗之事揭示的道理是。
(4分)答案:11. ⑴失掉,失去,缺失⑵果实(4分)12. 知道树上的果实味道很好,说明已经偷吃过果实(4分)13. 做事要讲究谋略(多动脑筋)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遇事要沉着冷静(4分)奉贤区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片善,金忠①必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②张氏尝数辱公。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然公荐用之。
或曰:“彼不于公有感 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明代人。
曾任兵部尚书等职。
②里人:同乡人,邻居。
③感:通“憾”,怨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虽有素.与公异者( ) (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12.文中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4分)13.从文中看,金忠是一个的人。
(4分)答案:四)11.(1)向来(一向) (2)原因(4分)12.过去羞辱过金忠(3分,照抄原文“张氏尝数辱公”也给分),现在自己是小吏,担心他报复,不被重用。
(1分)13.待人宽容(2分),唯才是用(唯才是举)或公私分明(2分)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2016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卷 语文(精校版 含答案 翻译)

2016年杨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1)艺术当然不是哲学,而且在一般人看来艺术应该是哲学的反面。
但艺术和哲学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不能吃不能穿,即没有功利的效用,可人类就产生了它们,而且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
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和人生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
(2)哲学不是艺术,却也能像艺术一样给人以美感,什么是哲学?康德把哲学分为“学院哲学”和“世界哲学”,前者是大学里教授们的所谓专业哲学,讲究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讲究命题演绎和语词分析等等。
而世界哲学则不然,它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人活着意义何在?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就是基本的哲学问题。
世界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并一定要用哲学方式去追求,去探讨,用艺术的方式,同样可以去追求、去探讨。
(3)什么是艺术?艺术一词在西方语言中最初的意思是技艺。
中国古代也有艺术一词,对艺术的理解也是技艺、技能。
但是人们渐渐明白艺术和技艺不是一回事。
艺术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技艺,艺术家当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和技巧,他获得这种技巧就和工匠一样,部分是通过个人经验,部分是通过分享他人经验。
()单凭由此获得的技巧并不会使一个人成为艺术家。
()一个技师可能造就,而一个艺术家却是天生的。
对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会回答艺术就是娱乐。
今天,在艺术名下从事的绝大部分活动,其实就是娱乐。
但艺术不是娱乐,娱乐只是艺术在某些时候产生的一种效能。
艺术家们把艺术看作是他们思索世界和探索人生基本问题的途径。
艺术是用诉述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同时又是有思想的表达感情,而思想就必然与哲学有关,如小说、影视作品等。
(4)哲学因艺术而可爱,艺术因哲学而伟大,一切伟大的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哲学思想。
一切可爱的哲学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7分)苏廷评行状①(宋)苏轼①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日:“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白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②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③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③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④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注】①苏廷评:即苏序,苏轼之祖父。
行状:古文体名,一般叙述一个人的生平轶事。
②输发府藏:袒露胸襟。
府藏:通“腑脏”③施施:形容语调平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2)会.皇考病没()(3)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4)吾儿当忧其.不学耶()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卿相以为美观耳.. B.此好事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D.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18.把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2分)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20.用自己的话概括苏序的性格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卖(2)恰逢(3)因为(4)自己17、B18、衣食稍微有积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送给他人,立即用完。
因此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
19、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20、(1)乐善好施;(2)豁达开朗(旷达乐观,不拘礼法,大度能容、从容沉着)(3)富有远见;(4)正直磊落【崇明县】(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7分)①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数.召见群臣论事。
然语不合,辄诃谴。
而王永光长吏部,尤乐沮之。
②澄城人韩一良者,元年授户科给事中,言:‚陛下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
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
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
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①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
伏乞陛下大为惩创,逮治其尤者。
‛③帝大喜,召见廷臣,即令一良宣读。
读已,以疏遍视阁臣曰:‚一良忠鲠,可佥都御史。
‛永光请令指实。
一良唯唯,如不欲告讦人者,则令密奏。
五日不奏,而举周应秋、阎鸣泰②一二旧事为言,语颇侵永光。
④帝乃再召见一良、永光及廷臣,手前疏循环颂,音琅然,而曰‚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则掩卷而叹。
问一良:‚五百金谁之馈也?‛一良卒无所指。
固.问,则对如前。
帝欲一良指实,将有所惩创,一良卒以风闻谢.,大不怿。
谓大学士刘鸿训曰:‚都御史可轻授耶!‛叱一良前后矛盾,褫其官。
注释:①书帕:明代官样礼品,后逐渐成为一种贿赂手段。
②周应秋、阎鸣泰:明天启年间依附阉党的贪腐分子,已经被判罚充军。
(节选自《明史》)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数.召见群臣议事()(2)向.以钱进()(3)固.问()(4)一良卒以风闻谢.()17.下列与“安.得不以钱偿”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闲敝邑B.盛以.锦囊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舟遥遥以.轻飏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一良“前后矛盾”之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简要分析韩一良如何看待壮烈帝“文官不爱钱”的倡议。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屡次先前坚持推辞17、B18、拿官员来说,县官是行贿人中的首位,给事是收受贿赂中最突出的。
现在谏议官都责备太守县令不清廉,然而太守县令又怎么能清廉?19、韩一良希望陛下惩治贪污受贿突出者而又无确切证据指出具体人物;韩指出向自己赠五百金的事件,却又不愿指出具体行贿者。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20、他认为皇帝的话语不切实际,(1分)因为官员靠钱进身做官,但是为官后俸禄过少,(1分)加之上司索取,过客礼金,考核朝见之费,官员不得不爱钱。
(1分)【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8分)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臵,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臵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臵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初辟.丞相府史()(2)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3)是时王莽秉.政()(4)劝课.农桑()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嘿解与之,挽而.去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此乃人道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相亲所以D.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9.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0.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3分)21.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3分)17.(4分)(1)征召(2)只、只是(3)掌管、主持(4)督促18.(2分)A19(6分)(1)过些天,马主人在别处找到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
(他日,亡,诣,谢。
3分)(2)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啊。
(善,岁,遗,2个判断句,3分)20.(3分)(1)他办案严谨,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利于保护双方。
(2)他为人宽仁良善,不愿一开始就用刑律的方式处理这件事。
(写出1点2分,2点3分)21.(3分)(1)在处理亭长受礼一事中,他教育乡民正确看待“律法”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