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算方法
电力公式计算公式大全

电力公式计算公式大全一、基本电学物理量及单位。
1. 电流(I)-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单位:安培(A),1A = 1C/s(库仑每秒)。
- 计算公式:I=(Q)/(t),其中Q是电荷量(单位:库仑,C),t是时间(单位:秒,s)。
2. 电压(U)- 作用: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 单位:伏特(V)。
- 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 = 1.5V;家庭电路的电压U = 220V。
3. 电阻(R)-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单位:欧姆(Ω)。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
- 计算公式:R=ρ(l)/(S)(对于均匀导体),其中ρ是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 m),l是导体的长度(单位:m),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m^2)。
二、欧姆定律相关公式。
1. 欧姆定律。
-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公式:I = (U)/(R),变形公式有U=IR和R=(U)/(I)。
- 应用:- 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例如,一个电阻R = 10Ω,两端电压U = 20V,则通过电阻的电流I=(U)/(R)=(20V)/(10Ω)=2A。
- 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若通过电阻R = 5Ω的电流I = 3A,则电阻两端电压U = IR=3A×5Ω = 15V。
- 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当导体两端电压U = 12V,通过的电流I = 2A 时,导体的电阻R=(U)/(I)=(12V)/(2A)=6Ω。
三、电功率相关公式。
1. 电功率(P)-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单位:瓦特(W),1W = 1J/s(焦耳每秒)。
- 计算公式:- P=(W)/(t),其中W是电功(单位:焦耳,J),t是时间(单位:秒,s)。
煤矿供电计算公式

煤矿供电计算公式
1.照明电力计算公式:
照明电力的计算一般根据煤矿的照明面积和照明电源的功率来确定。
照明电力(单位:千瓦)=照明面积(单位:平方米)×照明功率(单位:瓦/平方米)/1000
2.生产设备电力计算公式:
生产设备电力的计算需要考虑煤矿的生产设备种类、数量和功率。
生产设备电力(单位:千瓦)=Σ(设备数量×设备功率)/1000
3.总供电负荷计算公式:
总供电负荷等于照明电力和生产设备电力之和。
总供电负荷(单位:千瓦)=照明电力+生产设备电力
4.供电容量计算公式:
供电容量需要考虑矿井的平均用电需求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供电容量(单位:千伏安)=总供电负荷(单位:千瓦)/平均功率因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普通煤矿的供电计算。
对于特殊的煤矿,例如深井、复杂地质条件、高地温等,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煤矿供电计算还需要考虑输电和配电损耗,以及备用电源的配置等因素,以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运行。
供电计算应该由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进行,结合具体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电力零售计算公式

电力零售计算公式
电力零售计算公式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电力公司和套餐类型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 固定价格套餐:
零售电费=电量×固定价格
例:某零售用户为一般工商业10千伏不分时用户,某月用了10000千瓦时电量,签约了固定价格套餐结算,套餐约定电价为0.50元/千瓦时,依据零售电费=电量×固定价格,则零售电费为
10000×0.50=5000元。
- 比例分成套餐:
结算电价=交易基准价−(交易基准价−月度交易均价)×分成比例零售电费=电量×结算电价
例:某零售用户为一般工商业10千伏不分时用户,某月用了10000千瓦时电量,签约了比例分成套餐结算,套餐约定交易基准价0.50元/千瓦时。
如果当月月度交易均价为0.45元/千瓦时,合同约定收益比例为50%,根据结算电价=交易基准价−(交易基准价−月度交易均价)×甲方收益比例,则结算电价=0.5−(0.5−0.45)×50%=0.475元,零售电费为0.475×10000=4750元,即合同约定电价高于月度交易均价,用户选择比例分成套餐,结算电价较固定价格套餐便宜,同等电量下节省了电费,享受到了降价收益。
如果当月月度交易均价为0.55元/千瓦时,合同约定损失比例为50%,根据结算电价=交易基准价−(交易基准价−月度交易均价)×甲方损失比例,则结算电价=0.5−(0.5−0.55)×50%=0.525元,零售电费为0.525×10000=5250元,即合同约定电价低于月度交易均价,用户选择比例分成套餐,最终结算电价高于固定价格套餐,同等电量下增加了电费,承担了部分涨价风险。
供电局电量电费计算算法

供电局电量电费计算算法电力供应部门是负责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电能的机构。
电量电费计算算法是电力供应部门用来计算用户电能使用量和相应电费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电量电费计算算法的解释。
电量计算:电力供应部门通过电能表来记录用户的电能使用量。
电能表会记录下用户使用的总电能,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电量计算的公式如下:电量=结束读数-起始读数起始读数是上一个计费周期结束时的电能表读数,结束读数是当前计费周期结束时的电能表读数。
电费计算:电力供应部门根据用户的电能使用量来计算电费。
电费计算的公式如下:电费=电量×电价电价是电能的价格,通常以每千瓦时的金额(元/kWh)计算。
电价可以根据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电时间段有所差异。
根据电费计算公式,用户的电费将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电量的使用来控制电费的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电力供应部门可能会设定不同的电价来鼓励用电高峰时段的合理控制,以平衡供求关系。
扩展算法:电量电费计算算法可以进一步扩展,以考虑更多因素和特殊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扩展算法:1.阶梯计价:电力供应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电量使用量,设定不同的阶梯电价。
例如,低于一定电量的部分使用低价,超过该电量的部分使用高价。
这样可以鼓励用户节约用电。
2.季节性电价:电力供应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或时段的供求关系,设定不同的电价。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期,电价可以相对较高,以反映电力供应的紧张程度。
3.尖峰谷电价:电力供应部门可以设定不同时段的电价,以反映供求峰谷差异。
例如,高峰时段的电价较高,而谷时段的电价较低。
这样可以鼓励用户在谷时段使用电能,以平衡负荷。
4.超出尖峰阈值的电价:为了防止负荷过高,电力供应部门可以设定尖峰阈值,当用户超过该阈值时,电价会显著增加。
这样可以鼓励用户控制用电负荷,以保持电网的可靠性。
5.收费政策优惠:电力供应部门可以设定一些特殊的收费政策优惠,例如低收入家庭电价补贴、太阳能发电用户的电价优惠等。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各处电压相等U1=U1=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⑵电功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⑶电功率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功率=1.732*额定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功率=额定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Y型接法)。
电力系统三大计算方法

电力系统三大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电力系统的三大计算方法。
先来说说潮流计算吧!这就好比是电力系统这个大舞台上的“指挥家”。
比如说,想象一下城市里的灯光,为啥有些地方亮堂,有些地方暗一些呢?这可就和潮流计算有关系啦!它能算出电力在电网中的分布,是不是超厉害的呢!就像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知道走哪条路最好,潮流计算就是给电网找出最佳“路径”的那个大神呀!
然后是短路计算!哇哦,这可不得了啦!它就像是一位“急救医生”呢!当电网出问题了,比如说短路了,那可不得了,就像人突然生病一样。
这时候短路计算就上场啦!它能迅速判断出问题有多严重,该怎么解决。
举个例子,家里突然停电了,这很可能就是某个地方出了短路故障呀。
短路计算就能帮我们快速搞清楚状况,然后赶紧来“治病救人”!
最后讲讲暂态稳定计算。
嘿呀,这可是电力系统的“守护者”呢!它能保证电网在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还能稳定运行。
就比如突然刮大风,或者来了个什么自然灾害,这时候暂态稳定计算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守护着电网的安全,可太重要啦!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它,那岂不是随便一点风吹草动,咱们的电就没啦?
所以啊,这三大计算方法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电力系统的三根支柱,少了谁都不行!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厉害的计算方法,我们才能放心地使用电,享受电带来的种种便利呀!总之,可千万别小看它们哦!。
电费度数怎么计算公式方程

电费度数怎么计算公式方程电费的计算公式方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使用电力来供应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用电需求。
而对于电费的计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比较复杂,不清楚该如何计算。
其实,电费的计算并不复杂,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公式和方程即可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电费的计算公式方程,并且通过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电费。
电费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电力的使用量和电价来计算的。
电力的使用量通常以度数来计量,而电价则是根据当地的电力价格来确定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电费的计算公式方程以及实际的计算方法。
电费的计算公式方程如下:电费 = 用电量×电价。
其中,电费表示需要支付的电费金额,用电量表示电力的使用量,电价表示每度电的价格。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首先确定电力的使用量。
电力的使用量通常以度数来计量,即千瓦时(kWh)。
而电力的使用量可以通过电表来进行测量。
当我们查看电表时,可以看到当前的度数,然后再次查看电表时,可以计算出电力的使用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电价。
电价通常是由当地的电力公司来确定的,不同地区的电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电价是以每度电的价格来计算的,单位是元/千瓦时(kWh)。
有了用电量和电价的数据,我们就可以使用上面的电费计算公式来计算电费。
以某地区的电价为0.6元/kWh为例,假设某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为100kWh,那么该月的电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电费 = 100kWh × 0.6元/kWh = 60元。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该家庭一个月的电费为60元。
除了按照月度来计算电费外,有些地区的电费是按照阶梯电价来计算的。
阶梯电价是指根据用电量的不同,电价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用电量越大,电价也会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按照不同的阶梯来计算电费,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当地电力公司的规定。
总的来说,电费的计算公式方程并不复杂,只需要了解用电量和电价的概念,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当然,为了更准确地计算电费,我们还需要了解当地电力公司的电价政策和计费规定。
电能的计算与转化

电能的计算与转化电能是指物体中的电荷产生的能量。
电能的计算和转化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电能的计算和转化,我们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评估电能的使用效率,以及制定节能措施。
本文将介绍电能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电能转化技术。
一、电能的计算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计算通常是通过计算电功的方式来实现的。
电功(或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产生速率。
电功的计算公式如下:电功(W)= 电压(V) ×电流(A)根据电功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电能的消耗或产生量。
平均电能的计算公式如下:电能(Wh)= 电功(W) ×时间(h)例如,如果一个设备在电压为220V,电流为2A的情况下连续工作10小时,那么它产生的电能为:电能(Wh)= 220V × 2A × 10h = 4400Wh二、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转化。
下面我们将介绍电能转化中常见的几种技术。
1. 电能到热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热设备(如电热水器、电炉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转化常用于加热水、烹饪食物等领域。
2. 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电动机驱动的机床、输送设备等。
3. 电能到光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光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 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解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例如电池通常是利用化学反应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供应给其他设备使用。
5. 电能到声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扬声器将电能转化为声能。
这种转化常见于音响设备、广播系统等领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转化方式外,电能还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电力转换装置、电能贮存装置等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电能的应用与优化电能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能的应用涵盖了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农业、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弱电学院---文章分类: 电工→电力技术∧上一篇∨下一篇◎最新发布列表...发布者:弱电之家发布时间:2007-5-18 来源:dd 双击自动滚屏总阅读:3642次本周阅读:4次今日阅读:2次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电力负荷: 既可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也可指用电设备或用户所耗用的电功率或电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电力负荷:1、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2、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所消耗的电功率或电流。
(一)电力负荷的分级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政治、经济上将造成重大损失者。
在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是指在中断供电时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2.二级负荷;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3.三级负荷;三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二)各级电力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要求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对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要求有上述两个电源外,还要求增设应急电源。
常用的应急电源有:独产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干电池,蓄电池,供电系统中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供电线路。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要求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供电。
通常要求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二、电力负荷的类型按用途可分为:照明负荷和动力负荷按行业分:工业负荷、非工业负荷和居民生活负荷(民用电)电力负荷(设备)按工作制的分类工厂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以下三类:1 、长期连续工作制2、短时工作制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而停歇时间相对较长。
3、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负荷持续及负荷系数1、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对电动机: 额定容量指其轴上正常输出的最大功率。
对电机、电炉、电灯等设备,额定容量均用有功功率P N表示;对变压器和电焊机等设备,额定容量则一般用视在功率S N表示;对电容器类设备,额定容量则用无功功率Qc表示。
2、负荷持续率负荷持续率,又称暂载率或相对工作时间。
ε=t/T×100% T=t+t0同一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
例如某设备在时ε1的设备容量为P1,那么该设备在ε2时的设备容量P2为多少呢?这就需要进行“等效”换算, 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
设备容量与负荷持续率的平方根值成反比关系。
因此P2=P1√ε1/ε 2例:某吊车电动机在ε1=60%时的容量P1=10KW。
试求ε2=25%时的容量P为多少?2解 : P2=10KW 0.6/0.25=15.5KW3 . 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亦称负荷率),为设备在最大负荷时输出或耗用的功率P与设备额定容量P N的比值,用K L表示(亦可表示为β),其定义式为 K L =P/ P N负荷系数的大小表征了设备容量利用的程度。
四、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1.负荷曲线的绘制及类型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图形。
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分,有工厂的、车间的或某类设备的负荷曲线。
按负荷的功率性质分,有有功和无功负荷曲线。
按所表示负荷变动的时间分,有年的、月的、日的或工作的负荷曲线。
按绘制的方式分,有依点连成的负荷曲线和梯形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通常是根据典型的冬日和夏日负荷曲线来绘制。
这种曲线的负荷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反映了全年负荷变动与负荷持续时间的关系,因此称为负荷持续时间曲线,一般简称年负荷曲线。
.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按全年每日的最大半小时平均负荷来绘制的,专用来确定经济运行方式用的。
(二)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1、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 max=w a/p max年每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一个假想时间,是反映电力负荷时间特征的重要参数,它与工厂的生产班制有关。
例如一班制工厂,Tmax=1800 ~ 2500h ;二班制工厂,Tmax=3500 ~ 4500h ;三班制工厂,Tmax=5000 ~ 7000h。
2 平均负荷和负荷曲线填充系数负荷曲线填充系数就是将起伏波动的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求出平均负荷Pav的比值,亦称负荷率或负荷系数,通常用β表示(亦可表示为K l),其定义式为β= Pav/ p max第二节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一概述计算负荷,是通过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通常取半小时平均最大负荷P30(亦即年最大负荷)作为计算负荷。
但是由于负荷情况复杂,影响计算负荷的因素很多,实际上,负荷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与设备的性能,生产的组织以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负荷计算也只能力求实际。
其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二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一)需要系数法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需要系数Kd,是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P30与其总的设备容量(备用设备的容量不计入)P e的比值。
一台设备的计算负荷P30= P N /η,式中η为电动机的功率。
在Kd适当取大的同时,cosα也宜适当取大。
这里还要指出:需要系数值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关系极大,因此,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判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否则将造成错误。
例如机修车间的代表性金属切削机床电动机,应属小批生产的冷加工机床电动机,因为金属切削就是冷加工,而机修不可能是大批生产。
又如压塑机,拉丝机和锻锤等,应属于热加工机床。
再如起重机,行车,电葫芦,卷扬机等,实际上都属于吊车类。
例1。
已知某机修车间的金属切削机床组,拥有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动机15kw1 台,11kw3台,7.5kw8台,4kw15台,其他更小容量电动机总容量35kw。
试用需要系数法确定其计算负荷P30、Q30、S30和I30。
解:此机床组电动机的总容量为Pe=15kw*1+11kw*3+7.5kw*8+4kw*1 5+35kw=203kw查附录中表A-6“小批生产的金属冷加工机床电动机”项,得Kd=0.16~0.2(取0.2),因此,计算可得:有功计算负荷P30=0.2*203KW=40.6KW无功计算负荷Q30=40.6KW*1.73=70.2KVAR视在计算负荷S30=40.6KW/0.5=81.2KV.A计算电流I30=81.2KV.A/(1.73*0.38KV)=123A二)设备容量P e的计算1.长期连续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三相设备容量:所有设备之和。
2.断续周期性工作制的三相设备容量1).电焊机组我国电焊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有50%、60%、75%和100%等四种。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要求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ε100=100%。
设铭牌的容量为P ,其负荷持续率为εN,因此,NP e =P N εN/ε100 =S n COSΦεN/ε100式中P N、S n--电焊机的铭牌容量2).吊车电动机组我国吊车电动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有15% ; 25% ; 40%和50%等四种。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要求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εN=25%。
设名牌的容量为P N,其负荷持续率为εN,因此: P e=P N εN/ε25 = 2P N εN3. 单相用电设备的等效三相设备容量的换算(1)、接于相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P e=3 P e.mφP e.mφ :最大负荷相所接的单相设备容量P e : 等效三相设备容量(2)、接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由于容量为P e.φ的单相设备接在线电压上产生的电流I= P e.φ/√3(Ucos Φ),这一电流应与其等效三相设备容量Pe的产生的电流I'=Pe/(√3Uc osΦ)相等,因此其等效三相设备容量:P e=√3P e.φ(三)、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在确定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时,应可结合具体情况计入一个同时系数(又称参数系数或综合系数)KΣ。
对于车间干线,可取KΣ=0.85~0.95。
、对于低压母线,由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直接相加计算时,可取 KΣ=0.8~0.9;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可取KΣ=0.9~0.95。
总有功计算负荷P30= KΣΣP30i总无功计算负荷 Q30= KΣΣQ30i总的视在计算负荷S30=√P302+ Q302总的计算电流 I30= S30/√3UN(由于各组设备的cosΦ不一定相同,因此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一般不能用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之和再乘于KΣ来计算。
)例2; 某380v线路供电给1台132kwyY型三相电动机,其效率N=91%,功率因素=0.9。
试确定此线路的计算负荷。
解: 因只有1台,故取Kd=1。
由此可得有功计算负荷P30=132KW/0.91=145KW无功计算负荷Q30=145KW*TAN=70.2KVAR视在计算负荷S30=145kw/0.9=161kva计算电流I30=161KV.A/(1.73*0.38KV)=245A或I30=132KW/(1.732*0.38KV*0.9*O.91)=245A三 .按二项式法确定计算负荷(一)二项式法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二项式系数法的基本公式为:P30=bP e+cP x式中 bPe-用电设备组的平均负荷,cPx-用电设备组中X台容量最大的设备投入运行时增加的附加负荷,其中Px是X台最大容量设备的设备容量;b、c-二项式系数。
二项式系数 b、c和最大容量设备台数X及cosф tanф等也可查表但是必须注意: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时,如果设备总台数n<2 x时,则x 宜相应取小一些,建议取为x=n/2,且按“四舍五入”的修约规则取为整数。
例如某机床电动机组地电动机只有7台,而附录表A-6规定 X =5, 但是这里n=7 < 2x =10,因此,可取x=7/2≈4来计算。
如果用电设备组只有1~2台设备时,就可认为P30=Pe,即 b= 1、c=0。
对于单台电动机,则P30=Pn/η。
在设备台数较少时,cosф也宜相应地适当取大。
二项式系数法较需要系数法更适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较大的低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
(二) 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多组用电总的计算负荷时,同样应考虑各组设备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
因此在确定其总的计算负荷时,只能考虑一组有功附加负荷为最大的做总计算负荷的附加负荷,再加上所有各组的平均负荷。
所以总的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分别为P30= ∑(b P e)i+( c P x)maxQ30= ∑(b P e tanф)i+( c P x)max tanфmax式中∑(b P e)i --各组有功平均负荷之和;∑(b P e tanф)i-各组无功平均负荷之和;( c P x)max--各组中最大的一个有功附加负荷;tanфmax-- ( c P x)max的那一组设备的正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