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脏生化标志物检验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可修改版ppt]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75a26e763231126fdb1124.png)
最有价值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血脂: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目前也将TC、HDL -C和TC/HDL-C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hs-CRP:CRP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 或/和粥样斑块的脱落。和严重感染时的CRP不同,冠心 病人的CRP仅轻度升高。 凝血因子异常:冠心病病人常见血小板活性增加,粘附、 聚集于血管壁上,斑块破裂后导致局部血栓形成,是冠心 病发展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冠心病的遗传基因
1. 冠心病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不如高血压强。 2. 脂质代谢紊乱: apoE的多态性 3.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 4. 糖尿病:HLA-D区和胰岛素基因区。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
▪ Defini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 的缺血性坏死
脑:CK-BB 心肌: CK-MM 80%,CK-MB 20% 骨骼肌 :CK-MM 98~99%,CK-MB 1~2%
①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②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
③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临床常用 相对危险度(RR)表达其危险程度。
RR是指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人与未暴 露于此危险因素或与危险因素低于某一水平 者相比较,发病概率的比值。
冠
?心
病
生化指标
年龄、性别、吸烟 高血压
血脂水平异常 慢性炎症
凝血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基本特性
▪ CRP: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 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所合成,含5 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地结合为盘形多聚体。
心脏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

应用生物标志物进行ACS危险分层的建议 一级: 1.疑似为ACS患者,应该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 电图和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2.肌钙蛋白I是进行危险分层的首选标志物,如果可 行,所有疑似为ACS患者均应进行肌钙蛋白I的 检测。临床症状符合ACS的患者,肌钙蛋白I峰 值超过参考阈值,将预示其病死和缺血时间再发 生率的危险增加。 3.应在患者入院即刻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在入院后 进行一系列检测。对于大多数患者,应在入院即 刻及入院后6-9小时进行采血测定。 4.除肌钙蛋白I外,测定NT-proBNP对于ACS患者 进行危险评估也是有帮助的。
2、cTnI在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应用
采用溶栓疗法AMI患者使冠脉复通后cTnI的 峰值提前至 15-18 小时,而且上升的速度较快, 而溶栓未通的患者峰值出现在 24-30 小时,而且 上升的速度较慢。
3、cTnI对心肌损伤的预测
cTnI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AMI,血中的阳性率为20-
40%,这类病人属高危患者,30天或6个月内发生AMI和
cTnI是一个十分敏感和特异的急性心肌梗死标 志物,损伤后4-6h达诊断决定值(0.16ng/ml为阳性 诊断临界值), 14-36h 达峰值,持续 3-7 天甚至 14 天。
AMI 发病后 7 天, cTnI 诊断的敏感性超过 cTnI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梗死的面积有关。
LD1/LD2,其敏感度为97%,特异性98%.五、利Leabharlann 肽人心房利钠肽(h-ANP)
脑利钠肽(h-BNP)
C利钠肽(h-CNP)的结构
ANP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可介导许多生物活性作用,如 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 抗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等。 BNP主要贮存于心室肌中,其结构与作用均与ANP十分相似, 正常时血液循环中BNP的水平比ANP低得多,BNP可使血管扩张, 排钠利尿。 CNP主要存在于血管,为内皮细胞所分泌,可扩张周围血管, 降低动脉压,抑制内皮素,但其钠利尿作用微弱。 已发现利钠肽至少有3种受体(A, B, C),A及B受体可介 导利钠肽的血管扩张剂钠利尿作用,C受体则主要是一种清除受 体,可将利钠肽清除出血液循环。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血脂检测项目— — 哪些是最有临床价值的?
心肌肌钙蛋白
❖ (一)心肌肌钙蛋白T ❖ 1.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检测 ❖ 近年发现应用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监测可以发现一些轻度和小范
围心肌损伤。 ❖ 2.cTnT的临床意义 ❖ 在cTnT假阳性病人中,除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外,有可能有微小梗死灶、
心肌炎病人。 ❖ cTnT还可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复通。 ❖ cTnT还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大小。 ❖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其严重程度介乎普通心绞痛和急性
• 平滑肌细胞克 隆学说和损伤 炎症反应学说 (Russell)
• 1973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1979年WHO提出急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典型的 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 波出现,③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以 上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 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 还应该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 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 的损伤;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③能估计 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在心肌缺血阶段可发生稳定性心绞痛(也有人称休息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最后发展为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是连续渐进的过程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心脏生化标志物检验

第三节
心脏蛋白类标志物 检验
一、血清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由一条肽链和一种血红素辅基 构成旳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旳蛋白质,与 氧旳亲和力比Hb强,在极低旳氧张力情况下,肌 肉缺氧时,可释放氧供肌肉收缩旳急需。
肌红蛋白是构成骨骼肌和心肌旳主要蛋白质, 当肌肉损伤时,能够从肌肉组织中漏到循环血液 中,使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增长,该指标用于判断 是否发生肌肉损伤。
AST有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旳同工酶,分别 存在于细胞质(c-AST)和线粒体(m-AST)中。
【参照范围】
m- AST ≤15U/L(37℃)
【临床意义】 m-AST一般要在细胞坏死、线粒体破坏后
才释放入血,当细胞不再破坏和修复时血清中 m-AST值不久降至正常水平。所以,测定m-AST 有利于鉴定细胞坏死严重程度,也有利于推测 患者预后。
【临床意义】
1.CK测定临床上主要用于诊疗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3-6h就开始急剧升高,可高达 正常上限旳10-12倍,20-30h达高峰。CK对诊 疗心肌梗死较AST、LDH旳特异性高,但此酶 增高连续时间较短,在2-4d后就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时,CK活性也可明显升 高。
3.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造成 CK活性旳增高,且增高旳幅度与肌肉旳损 伤范围旳大小以及手术时间旳长短亲密有关。
心脏旳生化标志物 1.心脏旳酶类标志物
血清中有多种酶,但多种酶旳起源或组织、器 官特异性不一。
其中血清CK、CK-MB、AST、LDH、α-HBD 等主要来自于心肌,一起构成心肌酶谱,对诊疗心 脏疾病有主要意义。
但作为心脏旳酶类标志物主要有:LDH、CK、 AST及其同工酶等,这些酶在血清中旳活性变化可 反应心脏功能旳好坏和心肌细胞构造旳完好程度。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学习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在心肌梗死范围较小时,CK-MB峰值出现 早,恢复时间快。
除心肌梗死外,心肌炎、心脏损伤也可 引起CK-MB升高。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决定心肌标志物特点的因素
—— 分子大小 —— 细胞内分布 —— 释放率 —— 清除率(或半衰期) —— 心肌特异性
等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理想心肌标志物的条件
—— 高度心脏专一性 —— 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 —— 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 —— 容易检测 —— 很快得到检测结果(≤1 h) —— 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 世界上临床测定次数最 多的酶,80年代初期统 计分别达一亿次和一千 万次。这是因为CK在骨 骼肌、心肌和脑疾患时 常明显升高,如同时测 定同工酶还有助于疾病 的鉴别诊断。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传统心肌酶谱
(二)LD及同工酶
LD催化反应是无氧糖酵解的最终反应,广泛 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故测总酶临床意义不 大,但LD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H)组成的 四聚体,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按电泳 向阳极泳动快慢,分别命名为LD1(H4), LD2(H3M),LD3(H2M2),LD4(HM3)和 LD5(M4)。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 学习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心脏疾病概述•生化标志物概述•心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心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应用与价值•展望与挑战01引言心脏疾病是全球公认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对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化标志物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具有实际价值。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标志物变化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水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心脏疾病概述定义心脏疾病是指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脏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炎症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等。
心脏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心脏疾病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但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症状心脏疾病的体征包括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心脏杂音等,但具体体征因疾病类型而异。
体征心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危害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很重要。
心脏疾病的危害和预防03生化标志物概述生化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生化标志物定义:生化标志物是指那些在疾病或病理过程中发生变化,可提供疾病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等信息的生物分子。
•生化标志物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生化标志物可分为以下几类•血清酶:如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肌钙蛋白:包括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是诊断心肌梗死特异性的生物分子。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缺血早期就可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心脏标志物检验

(三)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酶活力增高时间和倍数
酶
延缓时间(小时) 活力高峰期(小时) 维持天数 增高倍数
CK-MB 3~8
16~24
1~4
20
总CK 4~10
20~30
3~6 10
AST
4~10
20~30
3~6
1
LDH
6~12
30~60
7~14 6
AST-m 8~12
48
2. 乳酸脱氢酶 LDH是由两种亚基
(H和M)组成的四聚体,有五种同工酶,
心肌细胞中的LDH主要是LDH1。LDH1活 性增高可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一个有用指
标。心肌梗塞发生后24~48小时,LDH1 开始升高, 2~4天达到高峰,8-9天恢复
正 常 。 LDH1/LDH2 比 值 > 1 . 0 是 AMI 的 特 异性指标,且持续时间可达半个月左右,
4. AST、LDH和CK的特异性比较
(1)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多,但 也大量存在于其它器官,故诊断特异性较 低。
( 2 ) LDH 分 布 广 泛 , 特 异 性 不 高 , 电 泳 分 析 LDH1 或 测 定 HBDH 活 性 可 提 高 LDH的特异性。
(3)CK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仅次于 骨骼肌, CK分子量较小,且主要存在于 胞浆中,故在发生AMI时,较其它酶更早 进入血液。在诊断AMI时,CK的假阳性 率为10%~15%,AST的假阳性率为32%。
Mb的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有免疫化 学法,如荧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酶 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等。
(二)心肌肌钙蛋白(cTn)
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 了多年(1987年用于AMI的诊断)。由于其 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 感性及较长的诊断窗口期,cTnI 已被国外 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广泛接受,正逐渐取代 CK-MB,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 AMI的“金标准” 。
《心脏生化检验》课件

心包疾病
心包疾病时心肌酶等生化指标也 可能出现异常,检测这些指标有
助于辅助诊断。
05
心脏生化检验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时间
尽量在早上空腹时采集,避免饮食和运动的影响 。
采集方法
按照标准流程进行采血,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和 准确性。
保存与运输
尽快将样本送至实验室,并确保样本在冷藏条件 下保存和运输。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心脏生化检验技术与方 法,推动学科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脏生化检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心脏生化检验经历了从传统的生化指标检测到现代的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 检测的发展历程。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心脏生化检验的指标和检测手段也在不 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心脏生化检验将更加注重多指标联合检测和个体化评估 ,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指导个性化治疗。
02
《心脏生化检验》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脏生化检验概述 • 心脏生化检验的指标与意义 • 心脏生化检验的方法与技术 • 心脏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 • 心脏生化检验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 心脏生化检验的未来展望
01
心脏生化检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脏生化检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生 化指标的检测,评估心脏功能和 诊断心脏疾病的检查方法。
心肌蛋白
总结词
心肌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cTnT )和肌钙蛋白I(cTnI)等。
详细描述
心肌蛋白在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心 肌损伤,尤其是对于微小心肌损伤的发现。心肌蛋白的检测 也有助于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心脏酶类标志物检验 心脏蛋白类标志物检验
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心脏位于 胸腔中部偏左,两肺之间,外形像 桃子 ,大小与本人的 拳 头 差不多。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和生化标志物
心脏外形像个桃子,近似前后 略扁的倒臵圆锥体,尖向左下 前方,底向右上后方。心脏外 形可分前、后和侧面,左缘、 右缘和下缘。近心底处有横的 冠状沟,绕心一圈,为心脏外 面分隔心房与心室的标志。心 脏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间沟, 为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
二、肌钙蛋白Ⅰ测定
肌钙蛋白----结合在横纹肌细肌丝上的一种调节蛋白。可被一
定浓度的钙离子激活,在横纹肌收缩中起着开关的作用。
原肌球蛋白结合的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 调节肌动球蛋白ATP酶活性的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cTnT) 肌钙蛋白I(cTnI) 肌钙蛋白C(cTnC)
钙结合的肌钙蛋白C
cTnI与cTnT区别
肌红蛋白(MYO):
是一种含有亚铁的血红素低分子量氧结合蛋白,有贮存氧和 运输氧的功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健康人血中含量 低,很少与白蛋白结合,主要在肾脏代谢并排出 部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代谢,体内分解过程类似于血红蛋白
到目前为止,它是AM I 发生 后可最早检出标志物之一。
变化规律---当AMI 发生后胞质中Mb 释放入血, 2h 即升高, 6~ 9h 达高峰, 24~ 36h恢复至正常 水平。
CK亚型测定在早期诊断AMI的价值
正常血清中各亚型的含量: CK-MM1>CK-MM2>CK-MM3,CK-MB1>CK-MB2。
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 广 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红细胞内AST 约 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血清中AST的活性为胞浆型AST(c-AST)和线粒体型AST(mAST)之和。
CK和ck-mb活性恢复较早
AST和LDH恢复较慢 患者心电图改变几乎与心肌酶活性高低无关
三、其他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但无心肌梗死病人,其血清AST及LDH活性 常升高,LDH活性升高主要是由LDH5升高所致,但血清CK活 性正常,主要是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肝淤血、缺血、肝细胞受 损害所致。
四、心脏手术
正 常 上 限 1-2h 6-9h 24-36h
原理
Mb致敏胶乳颗粒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 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Mb抗体。血清样本中的Mb与胶乳颗粒表 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 应产生浊度。
【试剂与器材】
1、试剂Ⅰ 2、试剂Ⅱ 3、校准品
4、器材
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37℃恒温水浴箱、半自动 分析仪
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LD常显著或中度增高,其灵敏 度略低于ALT,肝癌时LD活性明显增高,尤其转移性肝癌时
LD活性增高更明显,可达1000U/L或更高。
其他疾病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溶血 性贫血贫血、恶性贫血、肌营养不良、横纹肌损伤、胰腺炎、 肺梗塞、肾脏疾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心包炎等,均可 见LD活性增高
实践步骤
加入物(ml)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试剂Ⅰ 0.2 0.2 0.2 待检血清 0.02 Mb校准品 0.02 蒸馏水 0.02 混匀,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5min,测得各管吸光度A1 试剂Ⅱ 0.15 0.15 0.15 混匀,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5min,测得各管吸光度A2
计算
血清酶组 例数 术前 心脏复跳 术后当天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酶活性单位) 1h (倍) (倍) (倍) ck-MB CK LDH α-HBD AST 32 32 14.47±4.32 32 103.9±106.7 32 380.7±48.1 186.1±24.36 32 22.38±10.48 2.9 6 6.8 3.2 3.1 4.3 5 9.7 4.3 3.8 4.1 3.7 9 4 3.8 2.8 2.2 8.7 3.5 3.6 2
右心室
肺动脉
左边红色部分血流方向: 肺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二)心脏的生化标志物
将心脏的生化标志物分两类: 酶类标志物 蛋白类标志物
1、心脏的酶类标志物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乳酸脱氢酶( LDH )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肌酸激酶( CK )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
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 心脏有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四个 腔。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 的。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与右心房相连的是 上下腔静脉 与右心室相连的是 肺动 与左心房相连的是 肺静 与左心室相连的是 主动 脉 脉 脉
血流方向
右边蓝色部分血流方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 CK-MB(CK-2) 心型同工酶
(氧化型\中间型\还原型)
主要分布于心肌中, 正常血清含有少量的CK-MB,不超过总活性的5%。
• CK-MM(CK-3) 肌型同工酶
(CK-MB1\CK-MB2)
(CK-MM1\CK-MM2\CK-MM3)
骨骼肌及心肌占优势, 正常血清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性 在细胞线粒体内的另一种同工酶:CK-Mt(CK-4) CK-Mt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膜上,在正常血清中CK-Mt是不出现的。当 线粒体崩解时,线粒体膜的小碎片进入血液,故CK-Mt成低聚状态。
△ A = A2 - A1
参考范围
正常人Mb<70ug/L
临床意义
血清Mb是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出现最早的标志物,发病 1-2小时开始升高,6-9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恢复正常。 在胸痛发作2-12小时内,如Mb阴性可排除AMI。
Mb峰值的高度与心肌损伤或坏死的范围、预后成正比。峰 值越高,表示损伤或坏死的范围越大,Mb>2000ug/L为预 后不良的指征。 升高还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心肌损伤、心源性 休克、出血性休克、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进行性肌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所致肌病等。
2、蛋白类标志物
心肌中作为反映心脏结构和心肌损伤的蛋白类标志物主要有: 肌红蛋白(Mb) 含量很低,但心肌损伤时,迅速升高。
肌钙蛋白(cTn) 心脏主要结构蛋白 肌钙蛋白是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平滑肌无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复合物由三个亚基组成: 肌钙蛋白C(cTnC)、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 其中cTnI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倍) 1.5 4.8 3.4 3.5
体外循环手术需暂时阻断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 胞无法进行糖的有氧分解。ATP显著减少,故CK活性代偿性增强,保证能量来 自磷酸肌酸的分解,心肌细胞缺氧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故导致在血清中酶 活性升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LD是一种含锌的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以骨 骼肌.肝、心肌、肾含量较多。其次是脾.胰及肺组织中. 组织中LDH活力约比血清高1000倍,红细胞内LDH活力较血清 约高100倍(溶血可引起LDH明显升高)。 LDH有5种同工酶 • 健康成年人血清中LD同工酶存在如下规律: • LD2>LDl>LD3>LD4>LD5 • 部分正常儿童血中可见LDl>LD2。
LDH是由H(心型)和M型(肌型)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四聚 体,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按电泳速度命名。
LDH是低度特异性酶,LDH1在心肌中含量最高, LDH2酶活性>LDH1 当心肌梗死时,LDH1>>LDH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骼肌和肝中以LDH4和LDH5最多
肺,脾,胰,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结等组织中以LDH3最多
及预后 及预后 (特异性差)(特异性差)(特异性差)
2、LDH同工酶组
LDH测定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LDH与CK-MB、AST联合可判定心肌梗死的病程。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LDH含量较高,约为成人2倍,随着年 龄增长逐渐降低,至14岁时趋于稳定。 心肌梗死和心肌炎:以LD1和LD2升高为主,95% LD1/LD2>1 多在3~5d达到高峰值,持续时间约3周,故为诊断AMI的一个 特异指标。
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是由 B和M两个亚单位组成 的二聚体,两个亚单 位可组合成三种CK同 工酶,即CK-BB、 CK-MB、CK-MM。
主要分布于心肌中。测定血清 CK-MB 质量,即 CK-MB 蛋白浓度可以提高对 心肌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K-MB
CK-BB CK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 肌中。
cTnI 比cTnT 分子量小, 在心肌损伤时更易漏出, 但二者 在血中升高时间并无差异, 在诊断效能和临床用途上也相同。 cTnI窗口期更长, 可达14d。由于其些骨骼肌疾患时亦可表 达cTnT。故认为cTnI 更具心肌特异性。
cTnI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
参考范围
LDH1(28.4±5.3)%; LDH2(41.0±5.0)%; LDH3(19.0±4.0)%; LDH4(6.6±3.5)%; LDH5(4.6±3.0)%。
心肌梗死时
血清LD活性增高缺乏组织和器官特异性,在AMI时,升高晚 (6~12h)、达峰时间(48~144h),对早期诊断几乎无临床 意义。但由于LD半衰期长,心肌梗死后恢复时间长 (7~14d),对于入院较晚、亚急性发病的患者的诊断和病 情监测及回顾性诊断等仍具有一定意义。若LD增高后恢复迟 缓,或在病程中再次升高者,提示梗塞范围扩大,预后不良。
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 肠、肺、膀胱、子宫、胎 盘及甲状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