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颜色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
本节主要介绍光的颜色产生的原理,包括光的色散、颜色的三原色、颜色的混合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颜色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颜色混合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纸、彩色笔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彩虹,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组成。
3. 实验演示:教师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颜色混合的效果。
5. 知识拓展:讲解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色电视、彩色印刷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颜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现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过程,并说明这个过程叫做什么。
2. 解释颜色的三原色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颜色混合的效果,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4. 收集一些生活中应用颜色技术的例子,如彩色电视、彩色印刷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彩虹、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掌握了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1》导学案word版(2019~2020学年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1》导学案word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8fe22b6bd97f192279e9b2.png)
【学习目标】1.知道光源,了解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知道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4.知道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原色。
难点: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课前预习】1.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光源和光源。
2.太阳光可以分解为、、、、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最先由英国物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
3.、、叫做光的三原色;、、叫做颜色的三原色。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做。
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
【新知导学】(一)光源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1)天然光源:如太阳、各种恒星、闪电等;(2)人造光源:灯光、火焰等;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注意:有些物体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因此,在判断光源时还要考虑该物体此时是否正在发光。
练一练: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B.柜台里闪光的钻石C.电影屏幕D.月亮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B.太阳C.电灯D.点燃的蜡烛(二)光的色散同学看过彩虹吗?我们都知道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天晴或有淡雾的天空。
这是不是跟“雨滴”有关呢?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据《杜阳扎编》中记述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演示。
你能做一做吗?演示实验: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这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 。
他还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的色彩 颜色_导学案

3.1 光的色散颜色【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以及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2)学会用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重点】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难点】物体的颜色【新课引入】猜一猜:请你根据投影猜一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颜色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三个形状的颜色在不同的颜色光下会变呢?【新课进行】一、光源给同学1分钟时间,自学书本p54关于光源部分的内容。
定义:的物体叫作光源光源的分类:、问: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二、光的色散活动1:分解太阳光让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白纸),能观察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光的色散:牛顿实验结论:1.白光可以分解为等色光,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了:白光是由混合而成的。
三、色光的混合活动2 如何利用白光来获取单色光?现象: 1. 红色玻璃片只能透过,其他色光都被。
2.蓝色玻璃片只能透过,其他色光都被。
结论:1.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它不同颜色的光。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决定的活动3:利用色光的合成仪,来完成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后的情况红+蓝= 红+绿=蓝+绿= 红+蓝+绿=我们把、、称为光的的三原色。
四、物体的颜色想一想:人类如何看见不放光的物体?为什么“中国梦”几个字在白光下是蓝色的,在红光下却是黑色的呢?结论:1.不透明物体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决定。
解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三个形状的颜色在不同的颜色光下会变呢?活动4 小魔盒里面有一个三色板,我们看到三色板在无光、白光、红光的照射下,分别呈现什么颜色呢?无光在白光下在红光下区域①区域②区域③讨论:为什么夏天人们爱穿白色衣服,冬天爱穿黑色衣服?五、课堂小结光源、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六、课堂练习1.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水母、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_____.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光的色彩颜色》时,我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
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让孩子们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难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光线发生器、色盘、白色布料、黑色布料、透明塑料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彩笔和一张白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彩色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引导他们注意光线的颜色变化。
2. 观察与操作:分发色盘,让孩子们将色盘放在白色布料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将色盘放在黑色布料上,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3. 体验与思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彩笔在白纸上绘制出光的色彩和颜色,引导他们思考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引导他们讨论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难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实施情况。
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有了基本的理解,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
同时,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光的色彩和颜色应用的讲解和引导,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光的色彩和颜色。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第 三 章 光现象一、光的色彩 颜色【课前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
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① 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
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课堂重点】〖学习过程〗1. 同学自我朗读P 55 的日记片段。
2.光的色散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 等色光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说出阴影部分的颜色)4.光的三原色: 5.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①大家动手做一做,分别用红色、绿色、蓝色透明体看物体发现:通过红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通过绿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通过蓝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结论: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 绿 红 ______色 红 蓝 ______色绿蓝 ______色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②有光照射在书图3-10时,观察鹦鹉的颜色。
再用蓝玻璃和红玻璃片压在鹦鹉的上面,观察鹦鹉的颜色,并分析得出结论.6.光具有能量: ① 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转化为 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光的色彩颜色学案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是: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
2. 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3.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
2. 颜色的混合规律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透明塑料尺、三棱镜、白纸。
2. 红色、绿色、蓝色透明塑料片。
3. 白色光手电筒。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彩虹颜色的形成原理。
2. 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拿出透明塑料尺,透过塑料尺观察白光。
观察到白光通过塑料尺后,出现了彩色条纹。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3. 颜色的形成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红色、绿色、蓝色透明塑料片对白光的遮挡效果。
引导学生理解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4. 颜色的混合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红色和绿色透明塑料片混合后的颜色。
引导学生理解颜色的混合规律,即加色法。
5. 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颜色混合规律的例子,如彩色电视、彩色打印等。
活动重难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
2. 颜色的混合规律的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彩色电视或彩色打印机,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透明塑料片混合颜色,制作自己的彩虹。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光的色散现象,它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一现象的原理在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在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透明塑料尺,发现白光通过塑料尺后出现了彩色条纹,这个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色散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苏科版3、1 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光的色散和色光混合的探究活动及如何让学生成功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学习过程】新课引入学生阅读章首导言师: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一同走进光的世界。
新课讲授1、光源师:请同学们举例,你见过哪些物体发光?生:太阳、手电筒、电灯、火把、点燃的蜡烛、水母、萤火虫……师生讨论得出: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色散师:白光和色光究竟哪种光最单纯呢?生:白光(色光)、教师演示实验,在幻灯机发出的一束光前放三棱镜,在屏幕上出现多种色光、可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3、色光的混合学生设计实验:用三棱镜色散产生的色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不透明纸上、结论:彩色的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本颜色的光、其他颜色则被吸收、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5、光具有能量,光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6、典型例题一位演员上身穿白衬衫,下身穿红裙子。
演出时如果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我们将看到她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一、光的色彩颜色---课内作业1、关于电视机屏幕上的荧光点能复合成各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来复合的B、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来复合的C、是由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来复合的D、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绿、蓝来复合的2、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3、天地万物,五光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是一种有能量的物质D、白光是可见光,但它是单色光4、各种颜料等比例混合得到()A、红色B、黄色C、蓝色D、黑色5、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色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的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概念与区别。
2. 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
3. 光的色散现象,包括彩虹的形成原理。
4. 利用三原色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色光和颜料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
2. 学生能够解释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原理。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能够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的区别,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利用三原色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色光三原色演示器,颜料三原色演示板。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色光三原色卡片,一组颜料三原色卡片,实验操作材料包(含白色光屏、红色、绿色、蓝色透明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光的色彩颜色”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光和颜色的兴趣。
2. 知识讲授1. 讲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进行区分。
2. 解释光的混合原理和颜料混合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3. 实验观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的混合效果。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4.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包,进行实践操作,混合出不同的颜色,加深对三原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包括:1. 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的定义和区别。
2. 光的混合原理和颜料混合原理的简要说明。
3. 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思考题:请解释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的区别,并说明如何利用三原色混合产生各种颜色。
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观察到的混合效果,分析光的色散现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的概念,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原色;
4.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5.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光的色散
1.观察老师演示“分解太阳光”实验,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蓝、靛、紫等色光。
2.小组讨论:太阳光(即白光)是混合光还是单色光?太阳光(即白光)是由什么组成的?
3.阅读课本P55可知: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国物理学家。
(二)色光的混合
1.通过课前活动,小组讨论:怎样用一种简单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2.观察老师演示“色光的混合”实验,在课本P56中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3.小组讨论:“色光的混合”实验说明了什么?
4.阅读课本P56可知:光的三原色是指、、。
学生讨论:为什么将它们称为光的三原色?
(三)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观察课本P57“图3-10 鹦鹉”,在图上注明各部分的颜色。
想一想: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照射在图中的鹦鹉上时),你还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吗?讨论:我们能看到鹦鹉各部分的颜色,原因是什么?
(2)小组讨论得出:因为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吸收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色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
(1)分别透过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观察课本P57“图3-10 鹦鹉”,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比较各部分颜色的变化,讨论:鹦鹉的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小组讨论得出:因为透明有色物体只能透过色光,吸收色
光(无色透明物体透过色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四)光具有能量
1.阅读课本P57-P58,举例说明光具有能量。
2.思考:下列事例中,光能分别转化什么形式的能?
(1)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能;(2)太阳能发电站:光能转化为能;
(3)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能;(4)太阳热水器:光能转化为能;
(5)太阳能汽车:光能转化为能。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和两种。
在太阳、通电的白炽灯、萤火虫、恒星、激光、闪电、行星中,属于前者的是
;属于后者的是。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橙、黄、、、靛、紫等色光,这是光的现象。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用放大镜看正在工作的彩色电视机,可以看到三色。
如图所
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
4.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
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
则该物体呈现色透明的。
5.晒太阳感到暖和,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能电池将能转化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转化为能。
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7.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合成的,电灯光是单纯的
B.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
C.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吸收的色光决定的D.光的色散实验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导学案课后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第一节课后巩固:
1.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
在摄影中,为了改变拍摄像的色调,在镜头前通常安装一个 。
2.太阳能汽车将 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发电站将 能转化为 能。
若用放大镜在烈日下照射一根火柴头,一会儿,火柴头燃烧起来,则这里 能转化为 能。
3.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形成的彩色光谱,这是光的 现象。
红色光弧在最 侧,紫色光弧在最 侧。
4.下列都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 .太阳、镜子、月亮
B .萤火虫、水母、太阳
C .恒星、钻石、蜡烛
D .火把、萤火虫、月亮
5.下列现象中,不可以说明光具有能量的是( )
A .白光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B .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C .光照射到胶片上,可以使胶片感光
D .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转化为电能
6.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7.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
A .红滤色镜
B .黄滤色镜
C .蓝滤色镜
D .绿滤色镜
8.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9.如图所示为光的色散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光是 (2)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
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 ;若在三棱镜与白 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 ;插一块蓝玻璃,白屏上将 。
(3)如果实验中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4)综合上述第(1)、(2)、(3)小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0.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太阳光
白屏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
二、第二节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P59—P62,完成下列问题:
1.可见光是指 的光;不可见光是指 的光。
2.红外线是指 的不可见光,它能 ,具有 效应。
它的主要应用有 、 、 等,它们都是应用了“物体的温度越 ,辐射的红外线越 ”这一原理。
3.紫外线是指 的不可见光,它能 。
它的主要应用有 、 等。
4.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当堂训练] 1.自身发光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太阳、萤火虫、闪电 通电的白炽灯、激光 2.红 绿 蓝 色散 牛顿 3.红、绿、蓝 绿 白 4.白 黑 无 5.能量 光 电 光 化学 6.B 7.C 8.D
[课后巩固] 1.红 蓝 滤色镜 2.光 机械 光 电 光 内 3.色散 外 内 4.B
5.A 6.C 7.C 8.D 9.(1)红、橙、黄、绿、蓝、靛、紫 (2)无 只有红光 只有蓝光 (3)绿光区域被照亮,其它区域没有光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能透过的色它透过的光的颜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10.(1)它透过的光的颜色 (2)它反射的光的颜色 (3)因为红遮阳伞透过的主要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瓤上后,反射的也主要是红光,红光更突出,瓜瓤看上去就更红
照射光的颜色 绿光 红光 红光 绿光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光 红光 蓝光 红光 白光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本节课我已知道了……
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教师答疑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