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第四章-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第四章-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四章3节平面镜成像(学案)秋扒中学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通过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导小时候照镜子发现镜子后边有一个“我”,可是看镜子后面什么也没有,再看镜子又看到了“我”,究竟是为什么呢? 平面镜成像时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二学1、根据P图4.3-2安装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按“设计和进行实验”将数据77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数据、讨论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概括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____________。

2、根据P图4.3-3.试回答导中的“小时候照镜子发现镜子后边有一个“我”, 78可是看镜子后面什么也没有,再看镜子又看到了“我”,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中的“你”叫做你的像。

请同学们用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逐渐改变镜子与脸的距离,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想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预习1、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_____。

2、既要能成像,又要方便找到像的位置,需要用的器材是。

3、要研究物和像的大小关系,需要用的器材是。

4、要研究成像的虚实,需要用的器材是。

5、要研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用的器材是。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1)把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然后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优秀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优秀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镜子,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镜子中的成像现象。同时,我还要求他们思考一下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通过作业小结,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教学反思是否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改进。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如卫生间里的镜子、化妆镜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举手,镜子里的手也会举手?”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的方法。

3.激情参与,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预习案I.知识储备1.烛焰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的?如果光照到镜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数学上,什么是轴对称?Ⅱ.教材助读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l)生活中常用的镜子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____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和“物体”叫做____。

(2)①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于镜面。

2. 虚像(1)为什么放置在镜子前的物体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却不能用光屏承接?(2)虚像具有什么特点?3.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有:(1) ;(2) 。

4.凸面镜和凹面镜(l)这两类球面镜分别对光线具有什么作用?(2)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分别都有什么应用?Ⅲ.预习自测1.(2011.天津)身高1. 75 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

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 m,他的像高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像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B.遮光板在平面镜后方会遮住平面镜内的虚像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大小不变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的器材主要有、玻璃架、、、、火柴等。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I .学始于疑1.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前后移动镜子,观察镜中的自己的脸,大是不发生了变化?2.课本图4.3-2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时用厚玻璃板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像?3.镜中的像在镜后为何用光屏接收不到?但小孔成的像却能用光屏接收到?Ⅱ. 质疑探究探究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重点)照图4-3-1那样,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加菲猫》照镜子搞笑片段,让学生运用知识找不合理的地方。
四、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
同步试题
七、作业设计
高效课时通
4、播放实验视频,只出示实验操作环节,强调先在物体上做标记,然后再报告册上。
5、教师引导,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正立、等大的虚像(三个词逐次引导得出),结合物象等距,得出数理结合的结论。
三、知识巩固应用练习:
1、回顾《淹不灭的蜡烛》,尝试解释现象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对称和光的反射两种方法画出虚像;②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③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④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对称和光的反射两种方法画出虚像;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难点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对称和光的反射两种方法画出虚像;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②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③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第3节平面镜成像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某某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线与讲台齐平,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如下图所示,提供一面镜子,能帮这位同学看到吗?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的作用:发散光线。

演示实验:用J2501型光具盘演示。

2.凹面镜的作用:会聚光线。

演示实验:将手电筒里的凹面镜取下,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的特点,然后将凹面镜装上,调节使光会聚成平行光。

思维发散,学以致用。

检测学习效果,反馈、矫正。

在“科学世界”部分,主要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凸、凹面镜的作用。

其成像特点和各类用途主要通过课后的探究和资料搜集去了解。

测评与小结1.课堂5 min测评。

2.测评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3.请学生小结。

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c.利用平面镜既可以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也可以成像。

讨论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d.凸面镜、凹面镜的作用。

布置作业第3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⑵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平面镜的应用⑴成像。

⑵改变光路。

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⑴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⑵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一)导学目标知识点: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平面镜的像实际上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

3、虚像:由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

课堂导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3、进行实验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象与物的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 (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原理是,S’为S的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 1mB .0.5m C. 0m D .2m2、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立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是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m。

3、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4、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A.人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课后练习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是,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3)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器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像;(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 ,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7.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 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 度.8.下图“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课后反思课题:平面镜成像(二)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平面镜成像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的应用.4.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素养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1: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生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这种表面水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过程:(边示范边讲解)(1)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进行新课2.学生分组实验.把教材P77图4.3-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平面镜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教师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例1】(多媒体展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镜面的大小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无关.答案:(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步骤如下:如图1,①从发光点S 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 ′即为发光点S 的像点.方法二:对称法(即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步骤如下:如图2,①过S 点作镜面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在直线);②取S ′点,让S ′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画出像点S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思想方法: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采用了替代法,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一定要垂直;(2)用于与像重合的物体一定要与原物体完全相同;(3)测量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时,一定要进 行 新 课教师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 4.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8图4.3-3,随即指出:(1)S ′是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 ′叫虚像.(2)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像. 【例2】(2015·山东泰安)如图所示,A 、B 是镜前一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两条反射光线分别反向延长交于一点,该点就是光源的像点S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光源S 的位置,将光源S 分别与两个反射点连接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注箭头.答案:如图所示.平面镜的应用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同学们回答得好,你们所说的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平面镜改变光路的事例.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如图乙所示)原理与之相同,它们都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当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船员便可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情况.甲潜望镜 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 教师总结并板书平面镜的应用. 板书: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注意与替代玻璃板位置的线垂直.进行新课凸面镜和凹面镜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9“科学世界”,教师再分析归纳.(1)球面镜的定义: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①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②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3)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凸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激光器平行射向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教师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演示实验2: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②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4)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①凹面镜的性质: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该是会平行射出的.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3: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②凹面镜的应用:a.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进行新课b.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面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80“动手动脑学物理”】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解: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若她远离平面镜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2.试画出图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解:如图所示.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解:可根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这一性质找出平面镜位置.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特别提醒:被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规律方法: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扩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聚光,使观察点更明亮或温度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平面镜成像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的形成;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分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____________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案:
一.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纸上_____一块______ (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__________ )。

3.在纸上记下__________ 的位置。

4.把一支_______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的__________。

再拿一支______ 的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 为止。

这个位置就是_________的蜡烛。

在纸上记下两者的位置。

观察并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

移开玻璃板,将两个位置连接一起来,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用__________测量物距(即蜡到镜面距离)和像距(即像与镜面距离)它们有什么关系?
再做一次,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镜虚像的原理
如图右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从s点发出了两条入射光线,
(1)、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规或是量角器分别准确的找到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

(2)、思考讨论: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线所在的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作图说明)
平面镜成像原理:
达标案:
1.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________m,像与人相距
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像高为
________m
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3.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
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
4.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被查者观察对面镜中的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人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__立_________大的________像,若要测某同学5m的视力,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他离实际的视力表为___________m
5.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6.2010年10月9日上午,第16届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举行:10时23分,采火使者康辰晨举起手中的采火棒,缓缓屈膝,伸直凹面镜制成的太阳能“聚火盆”上,顺利采得火种,这是利用了凹面镜对光具有_____ 作用。

7.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
8.决定平面镜像大小的因素是 ( )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9.下列现象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盛夏,大树下的光斑
B、阳光下,地面上物体的影子
C、平静水面映出景物的倒影
D、夜晚我们能看到霓虹灯发出五彩的灯光。

10.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家”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