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运用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精品教学案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运用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精品教学案

【专题六】语言运用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散布“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依照给定词语,连词扩大成句;给出“扩展语句” 是指依照命题者所设定话题,丰富式或给出归纳句,睁开式;的情况或要求用必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给出骨干,扩写式;给出语句,续写扩展语方式将给出的语言资料发散、扩展为吻合或补写式;依照情境要求,拟写广告句,压缩语考察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

词、口号、宣传口号、过渡语等。

“压段。

能力等“压缩语段” 是指考生依照命题者所缩语段” 常考题型主要有:整合供给级: E(表达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资料,在理的信息给看法下定义;归纳语段的内应用)解的基础上,对资猜中有关的信息进行筛容重点;填补式归纳(含总起句、总选、提取,最后归纳归纳为吻合命题要求结句、谈论句、过渡句等);新闻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写(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提取重点词等。

【真题共赏】1、( 2020 广东卷)以“京剧”开头,归纳下边文字的主要信息。

不超出45 字。

京剧是徽剧在汲取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髓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 ,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亲密。

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暴豪迈,有的人机巧风趣,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区分出了净行和丑行。

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必定的程式,一出完好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依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奇妙地连缀起来。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颜六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雅致华丽、色彩明丽的衣饰,令人眼花神迷。

答案:(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烂多姿。

分析:本体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重点信息题。

以“京剧”开头,限制了语言组织的形式。

语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介绍京剧的源起——徽剧,第二、三句介绍京剧的角色特点——与现实生活关系亲密,第四句说明京剧的舞台表演——程式化,第五句说明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绚烂多姿。

高考语文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总复习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总复习专题复习教案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备考必读[考点明示]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D[考点解读]“扩展语句〞是前几年高考新增加的一个考点,该考点设题一般位语言表达类试题中,采用主观题型,前几年考查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但在2007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与对“压缩语段〞的考查却占有较大的比重。

“压缩语段〞属考查学生筛选和表述信息能力的试题,但以前的试题或要求概括标题,或要求概括要点,字数限制严格;近年来压缩语段那么要求信息要点相对全面,字数放得较宽。

[考情分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虽说是近几年新增的考点,但它的出现却有利于更好的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因而也是近年来在高考命题过程中比较看好的考点之一。

[复习指津]〔一〕扩展语句扩展语句就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情景,按照题目的要求,扩写成一段话。

它既可以考查把握理解现有语句的能力,也可以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既要求考生能够从原有的语句中悟出所暗示的范畴和方法,又要求考生在原句(或段)所限制的范围内尽量地发挥。

扩展的类型主要有:1、枝叶繁茂型。

主要指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加修饰、限制成分,使之枝叶繁茂起来,使之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

2、补充完美型。

主要指原句或原语段并不完整,需要对它进行补充。

补充的语句要求既符合原句段的情境,又有灵活的发挥。

3、想象创造型。

主要指原题只设定了一个比较笼统的情境,在这个设定的情境中可以任意地想象创造,进行扩展。

〔二〕压缩语段压缩语段的解题方法1、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明确其侧重点。

记叙性材料(包括新闻)中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是压缩时的重要信息点。

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找到论点或中心句。

说明性材料中,时间、对象、范围、特征是主体内容。

2、分析阅读材料结构,弄清其内在关系,从而把握材料的重点。

一般材料,其内部层次大约分联合结构(包括并列、承接、递进、选择等关系)和偏正结构(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两大类。

对前者,概括时要兼顾并存的内容,采取“撮要式〞,切忌偏废;对后者,那么要以“正〞为主,采取“取舍式〞,切忌舍本逐末。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一、扩展语句1.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的概念,掌握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语句的概念与意义(2)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3)扩展语句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语句的概念与意义(2)介绍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3)进行扩展语句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扩展语句的掌握程度。

二、压缩语段1. 教学目标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教学内容(1)压缩语段的概念与意义(2)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3)压缩语段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压缩语段的概念与意义(2)介绍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3)进行压缩语段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压缩语段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1. 教学目标通过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方法(2)综合训练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方法(2)进行综合训练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的掌握程度。

四、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方法(2)策略与应用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方法(2)进行策略与应用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第一章:扩展语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的定义与作用。

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添枝加叶、深入挖掘、合理想象。

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

1.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扩展语句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扩展。

第二章:压缩语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压缩语段的定义与作用。

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2.3 教学步骤讲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压缩语段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压缩。

第三章: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

3.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先压缩后扩展,或先扩展后压缩。

结合实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3.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结合了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结合。

第四章:高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题型解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相应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对高考语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近年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讲解针对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从近几年高考卷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有如下特点:1.考查形式多样。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想象、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设题形式多有变化,话题拓展式、添加成分式、中心阐发式是考查的常见形式,根据古诗句意境扩展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向。

压缩语段的考查题型是主观题,题型较固定,但命题形式灵活多变:有时概括语段的中心或提取关键词,有时概括语段的观点,有时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导语,有时根据资料拟写人物简介。

2.选材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从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3.考查综合性强。

扩展语句单独考查的情况较少,大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考查:有的与仿句结合,有的与简明、连贯、得体融合在一起,有的与应用文或其他小作文写作融合,并且大都与修辞运用结合。

压缩语段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同时,在题目设置上,命题者有意将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一、扩展语句所谓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简单凝练的词、短语或句子甚至画面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或一段话,使其意思丰富、形象、具体。

主要考查考生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且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也要符合试题要求。

主要题型有:(1)增添情节,补充细节;(2)突出场面,描绘景物;(3)描写人物心理;(4)添加论证,得出结论;等等。

扩展语句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添枝加叶法就是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

句子的主干只是起单纯的陈述和支配作用,而句子的附加成分能起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

要使句子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1] 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具体、生动、丰满。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点解析“扩展语句〞是近年新增的高考内容。

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

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1、用记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2、用描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

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3、用议论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4、用说明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5、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三、扩展的结构形式1、丰富充实型:①单句扩展为单句例:煤烟钻进窗户〔1〕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X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2〕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X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

特别要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时安排】八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D。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段。

扩展语句一、“扩展语句”考查方式:①从正面补充使其丰满;②从反面补充使其更加严谨③加过渡性的语句(大阅读中);④加首扩句或尾扩句二、新题型透析【例题】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试题: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参考答案一】上周三,在学校为高三年级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手拉着手,满怀激情地唱起了校歌,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用歌声传达了他们对母校的热爱,用歌声唱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那歌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期中考试前夕,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歌声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使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催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参考答案二】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一齐高唱《毕业歌》,那歌声铿锵有力,气贯长虹,使得白云驻足,大河止步。

考试前夕,我独坐窗前,静听着街头传来的歌声,那歌声,嘹亮动人,似一声声进军的号角,令我精神振奋,催我勇赴前程。

【参考答案三】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高唱《毕业歌》,歌声整齐洪亮,洋溢着拼搏奋斗的激情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考试前夕,我站在走廊上放声歌唱,歌声驱除了连日来复习的疲劳和内心的紧张,伴我轻松愉快地复习迎考。

【参考答案四】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那激越的歌声如咚咚战鼓,充满着豪情和自信,叩击着大家兴奋的心弦。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六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六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新人教新人教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分析考情:扩展、压缩考查两题型题型一扩展语句1.(XXXX·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句中出现的意象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

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

另外,要将“我〞换成“他〞,描写中要有“他〞的心理活动。

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

答案例如: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题型二压缩语段2.(XXXX·江苏高考)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设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解析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设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

答案 D3.(XXXX·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XXXX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分析考情:扩展、压缩考查两题型题型一扩展语句1.(2017·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句中出现的意象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

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

另外,要将“我”换成“他”,描写中要有“他”的心理活动。

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题型二压缩语段2.(2018·江苏高考)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解析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

答案 D3.(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

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

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4.(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真|题|微|探考查内容主要考查想象、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考查形式①题目综合性强,有的与仿写句式相结合,有的与简明、连贯、得体融合,有的与小作文联合,有的与修辞手法运用结合,有的与图像结合。

②试题一般置于第II卷,采用简答题的形式,分值4~6分。

考查趋势“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原则的提出,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是语文学科加大对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一个新的表现。

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命题灵活性大。

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力和联系能力。

微点1 扩展语句专题微评小题微练1.(2019·沈阳市郊联体模拟考试)根据下面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有心理描写,运用比喻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55个字。

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在翻译句子的意思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可。

可以把三粒苦松子比喻成皮球一样,从山上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加入我看到三粒苦松子滚到我的脚前时的心理想法即可。

答案三粒苦松子如皮球一样,从山上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我想它为什么要滚到我的脚前呢?于是我便伸手抓起三粒苦松子,竟是一把鸟声。

2.(2019·潍坊市模块检测)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雷雨》和《巴黎圣母院》两部作品中有很多悲剧成分,却也给人以力量。

请你任选一部作品,分析一下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作品为什么能给人以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注意答出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作品为什么能给人以力量。

答案示例:《雷雨》的悲剧成分:鲁侍萍,纯真美丽却被欺骗,一生辗转勤苦奔波;四凤,单纯、充满活力,却梦想破碎,付出了爱的代价。

《雷雨》的力量:周朴园压抑之下的腐朽透顶封建大家庭解体,预示着新生的开始。

《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成分:艾丝美拉达美丽善良,是美的化身,却惨遭极刑而被毁灭。

《巴黎圣母院》力量所在:卡西莫多杀死克洛德主教,抱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殉情,标志着善战胜了恶,是人道主义的胜利。

(答别的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微点2 压缩语段1.(2019·江西省上饶县中学第二次考试)根据材料,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当下,铁路快餐饱受诟病和指责,若要继续抢占市场,铁路快餐就只能求新求变,做到以乘客为中心和“需求为王”,拓展品种和样式,增强品质和口感,形成具有差异性和特色性的铁路快餐文化。

铁路市场化改革“依旧在路上”,铁路快餐进行“人工煸炒”只是一个方面,系统性和全局性改革依旧任重道远。

A.铁路快餐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指责,饱受诟病,不得人心。

B.铁路快餐要以乘客为中心和“需求为王”,求新求变才有市场。

C.铁路快餐进行“人工煸炒”的改革,但其改革“依旧在路上”。

D.铁路快餐必须要继续抢占市场,形成特色性的铁路快餐文化。

解析A项,选项只是指明了铁路快餐要改革的原因。

C项,选项只是陈述铁路快餐改革没有终点。

根据逻辑关系,文段主要是先写铁路快餐因为受到乘客的指责,所以其改革必须以乘客为中心,求新求变。

D项,选项中的“必须”过于肯定,文中有“若要”,说明的是假设关系。

故本题选B。

答案 B2.(2019·安徽省合肥市开学考试)下面是小军同学最近搜集到的一则新闻材料,请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以便呈现在新一期校报上。

(5分)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已经开跑,最高时速350公里,空间更大、车内噪声明显下降。

而除了技术上的全面进步,“复兴号”还很人性化地允许乘客随意充电,并提供免费WiFi无线网络,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语段可以发现,这段文字一共两句话,而这两句话的对象都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第一句话是介绍“复兴号”的开跑,而第二句话是对“复兴号”中高科技的说明,即WiFi全覆盖。

学生的答案中要包括对象,即“复兴号”,还要包括“开跑”和“WiFi全覆盖”这两个信息。

答案世界最快高铁开跑,WiFi全覆盖,或“复兴号”开跑,WiFi全覆盖合理联想法,解扩展语句题【例】(2019·临沂市教学质量抽测考试)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80个字)秋雨庭院树叶人满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2019·哈尔滨市第一次调研考试)请阅读下面的内容,指出文段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绒花”。

每点不超过4个字。

答案①寓意②历史③工艺④现状反思总结:1.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

2.要将文段分层,然后概括层意即可。

教师独具 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解题原则一、扩展语句的解题原则1.建立话题意识这里所说的“话题”,即“谈话的中心”。

高考语言表达题,是有一定的中心的,强调话题意识,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重视语言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2.建立语境意识运用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境。

就考试的试题来说,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

一般说来,语境对语言表达起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

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

3.建立表达意识这里所说的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这原则包含下列三点:(1)向心性原则: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