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专题9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学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一、扩展语句1.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的概念,掌握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语句的概念与意义(2)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3)扩展语句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语句的概念与意义(2)介绍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3)进行扩展语句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扩展语句的掌握程度。
二、压缩语段1. 教学目标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教学内容(1)压缩语段的概念与意义(2)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3)压缩语段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压缩语段的概念与意义(2)介绍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3)进行压缩语段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压缩语段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1. 教学目标通过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方法(2)综合训练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方法(2)进行综合训练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扩展与压缩的综合训练的掌握程度。
四、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方法(2)策略与应用的练习与指导3. 教学过程(1)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策略与方法(2)进行策略与应用的练习与指导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第一章:扩展语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的定义与作用。
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添枝加叶、深入挖掘、合理想象。
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
1.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扩展语句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扩展。
第二章:压缩语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压缩语段的定义与作用。
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2.3 教学步骤讲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压缩语段的常见方法。
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压缩。
第三章: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两种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
3.2 教学内容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先压缩后扩展,或先扩展后压缩。
结合实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实战演练。
3.3 教学步骤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讲解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方法。
学生进行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结合实战演练,教师点评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一篇结合了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的练习文章,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结合。
第四章:高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题型解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相应技巧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对高考语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近年高考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题型。
讲解针对不同题型的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扩展语句的类型;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点解析“扩展语句〞是近年新增的高考内容。
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
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1、用记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2、用描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
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3、用议论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4、用说明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5、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三、扩展的结构形式1、丰富充实型:①单句扩展为单句例:煤烟钻进窗户〔1〕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X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2〕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X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能力。
扩展语句是使语句的信息丰富充盈,压缩语段则是将细枝末节的信息删减,保留主干信息。
扩展需要想象、联想能力,压缩则需要归纳、概括能力。
扩展主要有联词成句、句意丰富、话题扩展、诗意素描、续写语段等题型,压缩主要有提取关键词、概括内容要点、下定义和拟写一句话新闻等题型。
设题角度一扩展语句“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需要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它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
要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
★题型一联词成句|方法思路|联词成句就是把所给的几个词语串联起来,扩展成意思丰富、意境丰满的一段话,或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某种情景或阐述某种道理。
联词成句扩展要注意三点: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字数限制等。
第二步: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
第三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
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一下题目中显性与隐性的要求是否都一一落实,有无遗漏的地方。
|解题示例|【例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目(微指导)题干中要求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且字数要在60字以内。
第二步:找角度(勤动手)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关系是:其次,“银杏树”是设置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景)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
[组织答案][答案]初冬时节,银杏树经霜的黄叶在秋风中凋零,吟唱着飘向大地。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
特别要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课时安排】八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D。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段。
扩展语句一、“扩展语句”考查方式:①从正面补充使其丰满;②从反面补充使其更加严谨③加过渡性的语句(大阅读中);④加首扩句或尾扩句二、新题型透析【例题】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试题: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参考答案一】上周三,在学校为高三年级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手拉着手,满怀激情地唱起了校歌,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用歌声传达了他们对母校的热爱,用歌声唱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那歌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期中考试前夕,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歌声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使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催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参考答案二】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一齐高唱《毕业歌》,那歌声铿锵有力,气贯长虹,使得白云驻足,大河止步。
考试前夕,我独坐窗前,静听着街头传来的歌声,那歌声,嘹亮动人,似一声声进军的号角,令我精神振奋,催我勇赴前程。
【参考答案三】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高唱《毕业歌》,歌声整齐洪亮,洋溢着拼搏奋斗的激情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考试前夕,我站在走廊上放声歌唱,歌声驱除了连日来复习的疲劳和内心的紧张,伴我轻松愉快地复习迎考。
【参考答案四】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那激越的歌声如咚咚战鼓,充满着豪情和自信,叩击着大家兴奋的心弦。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压缩语段、扩展语句 (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考查内容卷别压缩语段扩展语句2019年全国卷Ⅰ√2019年全国卷Ⅱ√2019年全国卷Ⅲ√2018年浙江卷√√2017年浙江卷√2017年天津卷√最新考向从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来看,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多样。
虽然一般都采用主观题型考查,但其设问形式富有变化。
(2)材料富有时代特色。
(3)压缩语段有单独设题考查的,也有与应用类文本结合考查的,具体考查考生语言运用与建构的能力;扩展语句主要考查选词扩展。
(4)这两个考点也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结合起来考查,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微案一压缩语段微点突破一概括要点概括要点型压缩是指提取材料主要内容,对所给材料进行概括。
根据所给材料的表达特点,可以分为记叙类压缩、描写类压缩、说明类压缩和议论类压缩等形式。
解答概括语段要点类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审查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速读语段材料,确定材料的文体。
第三步,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压缩。
如:1.说明类语段——层次切分法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
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
具体如下: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要点→比较整理概括→查看验证是否达标2.议论性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对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
具体如下:有中心句把中心句确定为语段的主要内容无中心句查找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对其进行“翻新改造”如果是将提取的有效信息整合成句,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如果是将提取的有效信息整合成几个关键词,注意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
典题演示(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九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根据下面给出的关键词,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紧扣给出的关键词体现的意思,字数在60个字左右。
(6分)关键词:火箭地球探索壮丽空间站时代2.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并将其作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符合逻辑;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00个字左右。
(6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命题新角度]仿照下面示例,用所提供的两组词语,分别扩展一句话。
要求:逻辑合理,意思明确,句式可以不一致。
(6分)示例:成功自信热忱自信才能激发热忱,热忱才能铸就成功,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自信。
(1)为学立志恒心(2)知识信念行动4.[命题新情境]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句意思来设计场景、描写人物;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个字。
(4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少年,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采莲,左顾右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怦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划船,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镜头四:5.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续写相关内容,以构成完整的语段。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
(5分)居于小城,我总是怀想故乡卤汀河里自由穿梭的渔船,喜欢聆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每当音乐响起,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
6.[2021山东潍坊高三阶段性监测]阅读下面新闻语段,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不超过65个字。
(6分)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在黄海海域,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用船从港口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的,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备考 压缩语段,扩展语句

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
3.旗帜鲜明 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时不能
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生动活泼 想到了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
备考 考生应依据高考常见题型,加强对该类题型的认知和训练,避免眼高 建议 手低,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扩展 压缩 两大 考点
考点一 压缩语段 考点二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考点一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 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 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 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 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 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确书写。
答案: (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类型(2) 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是由一个短句构成的新闻。常常是用一句话把那些有重要意 义的、为群众普遍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 间内读到更多的消息。一句话新闻可以写得快、发得快,能大大提高新闻 的时效性。一句话新闻的份量应该是比较重的,其新闻价值应该是很高的, 文字必须十分精炼,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对一些不重要的 信息要灵活取舍。
③注意附加条件(特别是题干中提示的或限制的条件)。
①选择句式,安排层次。
第三步: 选择形式,组合信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通常采用陈述句式:人物+事件+时间 +地点+原因,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时间地点安排于状语 位置,原因或作状语或安排于分句中,也可用对偶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9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扩展语句“扩展语句”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或者图画),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语言条件和命题者创设的情境进行扩展。
提供的语句语体色彩不同,提出的扩展要求不同,答题方法也不一样。
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连词成句型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
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方法指导]连词成句型解题“3步骤”第一步:分析每一个词语的内涵、性质、特点等要抓住所给词语的特点,根据所给的几个词语,想象可以组合成什么样的画面、情景或故事,并看其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二步:分析题干要求,明确考查意图第三步:立足中心,合理组合无论哪种类型的词语连缀题,都必须立足中心,按事理逻辑关系合理组合。
如果题干给了词语任选权,那么考生要先选择合适的词语。
1.从下面所给的第①组词语中任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任选3个,将它们连缀成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要求:观点鲜明,语意完整,逻辑清晰,80个字左右。
①文化协作发展②筷子马车足球快递刀叉高铁互联网云计算共同体[解析]第一步:分析每一个词语的内涵、性质、特点等。
仔细分析两组词语可以发现,第①组为抽象概念,第②组除个别词语外,其他都为具体概念。
第二步:分析题干要求,明确考查意图。
题干要求从第①组词语中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选3个,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可见命题人意在考查考生用典型事例论证抽象道理的能力。
第三步:立足中心,合理组合。
选词作答前必须根据表达的中心筛选出合适的词语。
假设要写“发展”,就要在第②组中选择能体现“发展”的词语,其中“马车”“高铁”体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体现了网络科技的发展。
[答案](示例一)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西方人吃饭时用刀叉,吃起饭来都很顺手。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组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
(示例二)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
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赛场上的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快递公司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
(示例三)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诗意素描型子进行扩写。
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写成散文。
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且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
[方法指导]诗意素描型解题“4步骤”第一步:读懂诗歌即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第二步:展开合理想象所谓“合理”是指不能脱离诗歌中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第三步:答题时,对题干中的要求须特别留意尤其是修辞、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步:避免一个误区在具体描写时,要避免将想象扩写等同于诗句翻译,想象是依据诗意进行补充、扩展以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而非诗句意思的简单展开。
2.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解析]第一步:读懂诗歌。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二句不难理解,意为在家里每年都能看到窗前的桃花在三月盛开;而“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稍微让人费解,因为桃花怎么会在冬天的夜里绽放呢?仔细推敲,方知并非真的有桃花在冬天的夜里绽放,而是故乡的桃花即使在冬天的夜里也会在诗人的心里绽放。
故乡的桃花是诗人思乡的寄托。
通过对小诗的解读,考生便会知道“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应立足于想象,从诗人的心理上加以描写。
第二步:展开合理想象。
根据诗句所给信息可知,诗是作者独处时思念家乡有感而发,因此应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表述。
第三步:答题时,对题干中的要求须特别留意。
题干中有“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的要求。
“第一人称”,需要考生在心理上进行角色转换,结合生活经历、设身处地地站在“我”的角度想象一个异乡人思乡难归的苦楚,然后以“我”的口吻展开描写。
“心理描写”,限定了描写方法,考生在描写时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心理活动。
[答案](示例)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
想到自己离家数载,四处漂泊,不禁悲从中来,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
月光朦胧之中,似乎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中窗前的那片盛开的桃林,那一朵娇艳欲滴,一枝繁花似锦,弥漫着无限的思念。
那桃花盛开处,才是我心灵的港湾……续写补写型续写或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方法指导]续写补写型解题“3步骤”第一步:针对语句续写型题目的特点,解题时须重视整体阅读和语境,以使续写内容与前文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第二步:注意把握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语言色彩,从而确保续写内容在形式上与整个语段协调、统一。
第三步:注意题干中的相关要求。
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3.根据下面的情景,在横线上续写相关内容,以构成完整的语段。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
居于小城,我总是怀想故乡卤汀河里自由穿梭的渔船,喜欢聆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每当音乐响起,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解析]第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可以发现“怀想渔船”,喜欢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脑海中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画面,都是以“渔船”为中心的,所以考生在续写时要紧扣“渔船”,先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渔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背景,再结合“诗意画面”这个语境提示,使续写的内容与前文形成有机的整体。
第二步:整个语段属于书面语体,语言的抒情色彩浓厚,因此,续写内容必须与前文保持一致。
第三步:题干中有“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续写时必须根据整个画面的内容、特点、氛围等选择至少两种恰当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夕阳下,一群野鸭排成一行,在河水中倒映出一道漂亮的剪影,那是它们正在结伴而归。
暮色中,渔人满载一船余晖,摇着轻快的船桨,唱着欢快的渔歌驶向岸边。
渔人高亢的歌声响彻整个卤汀河。
话题阐发型一类试题。
[方法指导]话题阐发型解题“3步骤”4.请以“彩虹”为话题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少于40个字。
[解析]描绘画面,可适当添枝加叶,把彩虹置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
而表现某种哲理,则需分析“彩虹”的形象特点,挖掘其虚无、迷人、多彩等角度的寓意,写出符合字数要求的通顺句子即可。
[答案]描绘画面:(示例一)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彩虹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迷离,将我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示例二)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表现哲理:(示例一)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
(示例二)彩虹,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壮美,却向人们绽放刹那的精彩;彩虹,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芒,却向人们奉献短暂的缤纷。
二、压缩语段“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及表述能力。
新闻类压缩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一)提炼关键信息新闻类提炼关键信息“3步骤”第一步:通读材料,把握大意要读懂语段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即语段的陈述对象是什么。
第二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
具体如下: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要点⇒比较整理概括⇒查看验证是否达标第三步:分条表述,通读检查1.(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解析]第一步:通读材料,把握大意。
该材料主要论述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并加大了补水力度。
第二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
该新闻共四句话,分为三层,第1、2句为第一层,第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从每层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按照“时间+事件”的模式组织答案。
第一层的主体和事件是“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并加大了补水力度”。
第二层的主体和事件是“河道上的发电站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第三层的主体和事件是“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第三步:分条表述,通读检查。
加入时间合并三层信息,再根据字数要求调整个别字词即可。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二)拟写新闻标题通常要求拟写一行标题(即主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注重时效性的除外),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对象和事件。
拟写时注意两点:一挖掘新闻事件本质,二抓住关键信息。
往往用主谓句或对偶形式的语句来表达;可直接表明主题,有时也可用比喻等手法。
2.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人民日报》西安2019年5月7日电(记者张丹华) 陕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
延安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近4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扶贫资金达62.5亿元。
延安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有力助推了当地告别绝对贫困的进度。
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老区人民信心十足,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奋斗。
[解析]拟写新闻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要在导语中筛选相关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新闻主体部分筛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