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压缩语句

合集下载

压缩语段三法

压缩语段三法

压缩语段三法导读:一、摘取法所谓“摘取法”,指的是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提干要求进行连缀。

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例1】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5个字)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其中,加下画线的部分为重点,提取之后,连缀压缩为: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缤纷华丽、绚烂耀眼。

二、分层法“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例2】将下面这段文字压缩到25个字以下。

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

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

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从全省各地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产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以句号为界,本段划分为四个层次。

①实名制颁布实施。

②何谓实名制。

③实施实名制的意义。

④实名制引起的反响。

(2)辨析主次,留主舍次。

这四个层次中,重要内容应该是①④层,而次要的方面是②③,为什么呢?因为①是中心事件,必留;而这个事件是新生事物,人们接受与否至关重要,那么④则应保留。

②为解释性文字,可删;③④比较,删掉③。

(3)压缩连缀,切合要求。

这一步可借用“摘取法”,压缩保留下来的①④两层:个人存款实名制颁布实施,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

三、复取法“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例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成30字以内的一句话。

压缩语段3

压缩语段3

5、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 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11江苏)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 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 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 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 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 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 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综合:就是将各层大意归纳到一块。
概括:就是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
例题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 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 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 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 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 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 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 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 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 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每天十分钟
1、 每对中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塞外/闭目塞听 行情/高山景行 弹劾/弹冠相庆 B.拓本/开拓进取 出没/没轻没重 劲头/疾风劲草 C.苛求/南柯一梦 果脯/匍匐前进 艄公/宝剑出鞘 D.关隘/溢于言表 坐禅/金蝉脱壳 脚踝/不落窠臼
B
2、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思维与说话、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人说来 写去,总是头绪纷繁,思维混乱,始终叫人感到不 可理喻。 B.我们说话要言之有据,尤其在一些原则性强调敏 感问题上,决不能口若悬河,无中生有。 C.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勇于向旧 的 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 蹊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 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气体总量的百 分之四十五。 C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第3节 语段的压缩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第3节 语段的压缩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以先给文本分层,再分 别概括各层大意,最后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 了一个环节,即在概括为一句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该语段一共三个 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的大意是美国首次发 现引力波;第三层的大意是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概括起 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该句子的主干内容为: 主语——美国,谓语中心词——发现,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 答案(示例):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该消息有两段文字, 第一段第一句是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是调查报告的内容,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 明调查的结果。语段的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 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即第一句先概括说明调查的结果,再详细说明具体情 况。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 可以了。 (2)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不仅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阐述理由。 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有声阅读(听书)”和“数 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还是要慎重运用。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 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 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 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专题三 第二讲 压缩语段课件

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专题三 第二讲 压缩语段课件

句话可以是一个单句,也可以是复句,还可以是整齐的对句。
但不管使用哪种句式,都要求言简意赅。
参考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 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事件1分,时间1分,单句1分)
2.(2008·安徽高考)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
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 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 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
一句话概括段意的能力,能抓住材料主要讲淮河、巢湖
水污染的问题1分,应该怎么办3分,超字扣1分)
3.(2007·福建高考)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4分)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 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自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
括信息要点等。
[典例]
(2009·山东高考)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
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
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 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 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 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 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 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陈述对象:欧洲科学家。事件:迄今为止第一次 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时间:最近。 参考答案: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详析3(语言文字运用)

202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详析3(语言文字运用)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C.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
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 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 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 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
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
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
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
组成部分。
微阅读
以题判文 对比分析
辨析病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
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
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

三年级语文压缩语句难题

三年级语文压缩语句难题

缩句专项训练一、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

二、缩句口诀。

“的、地”去前,得去后,“着、了、过”要保留,时间、地点和数量,一个不留全删掉,最后变成简单句:“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四、《缩句》专项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句式的仿用、变换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句式的仿用、变换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课件

-8-
(一)
(二)
参考答案 ①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是生 与死的永远分别,是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还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②什么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车载斗量的金钱,是美轮美奂的房屋,是 珠光宝气的服饰,还是充实丰盈的知识?③什么是最美丽的风景?是 画家笔下的云霞,是缥缈的海市蜃楼,是雨后天晴的彩虹,还是故乡 那平淡的山水? 解析 所给例句描述的对象是“友谊”,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 手法。将所给材料分组并重组,重组的句子应与示例句式基本一致, 做到语句通顺且合乎逻辑;最后一句要升华主旨。
-10-
(一)
(二)
例2(2010· 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 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思考角度】 ①形式上:要采用“××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 能××”的句式。 ②内容上:只要以排比的方式,围绕着不要害怕逆境的主题,写出 三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的语句即可。 芬芳;骏马如果害怕牺牲,那它永远不能驰骋疆场;宝剑如果害怕 锻炼,那它永远不能拥有锋芒。
专题五
句式的仿用、变换,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2-
(一)
(二)
句式的仿用与变换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设题灵活,是语言运用中的重要考查点。 选用句式与连贯密切相关,已在“选句式连贯”中讲过,此处不再赘述。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 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 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
(一)
(二)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遵意发挥,提纲点睛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遵意发挥,提纲点睛

专题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遵意发挥,提纲点睛2019年、2020年全国卷出现了考查“压缩语段”考点的题目,压缩语段题与新闻报道、应用类文本结合,具体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结合地方省市对此考点考查情况来看,扩展语句题主要考查选词扩展。

这两个考点也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结合起来考查,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

本专题两大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正好是两种相反的思维。

本专题先熟悉考情,然后分考点突破。

每一考点都采用分题型的形式突破,每一题型都是先讲解方法再即练即悟,以此掌握本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扩展语句1.(2017·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且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不少于100字。

其次,研读文本材料。

文本的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需要转换成第三人称,诗句简练,需要适当补充心理描写,如坐在台阶上他想到了什么,看见蚂蚁之后他又有哪些心理活动。

最后,结合原有叙述语句,形成答案。

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2.(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

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

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编号:日期:主编:审批:
压缩语句
学习目标:
1.明了常见题型,学会抓住关键,寻找突破口
2.培养提炼内容,概括语意能力
【导读】
语段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往往由句子或句群组成。

段内句子之间,或句群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构成不同的结构层次,反映着语义上的逻辑联系,表达了具有一个中心语义的完整意思。

因此,压缩语段关键是紧缩结构层次,使之简单化;提炼语义,使之概括化。

此外,压缩的语段由于文体不同,压缩目的、要求各异,因而,在压缩过程中,除了要对语段的结构内容作分析、紧缩、提炼、整合之外,还要考虑语段的文体特点,压缩的目的要求等外部语境因素。

【导思一】压缩主体
压缩主体有四大类:1、记叙性语段的压缩;2、描写性语段的压缩;
3、议论性语段的压缩;
4、说明性语段的压缩。

1、记叙性语段的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中心事件。

答题时要抓住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删除描写性、背景意义、补充说明、评价议论、复指过渡性语句等次要信息,用主谓句结构的形式来转换信息,即“信息主体+语段信息”
例1: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

(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2、描写性语段的压缩:抓住所描写对象、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角度及目的,找出关键词,然后概括整合。

例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明的文字概括高利贷者的形象。

我所讲的那个放高利贷的人,他的头发是平板的、深灰色的、疏得很滑亮。

脸上的轮廓同达勒脸一样,毫无表情,看起来像是用青铜铸成似的。

两只小眼睛象黄鼠狼的眼睛,差不多没有睫毛,怕见阳光,可是一顶旧鸭舌帽替他把阳光挡住了。

3、议论性语段的压缩
1.把握论点和论据,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

2.提取中心句。

3.删去论证性、支撑性、解释性的语句。

例3: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生活的艺术是平衡得失的一门艺术。

要装进一杯清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经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痛苦。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有了一份独特的体验。

4、说明性语段的压缩:①把握被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
②同类的事物可用大的概念来归纳。

例4: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

︱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导思二】下定义是语段压缩中规律性最强的题型。

其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阐释性的,主要信息有“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被定义概念的类属”。

其信息组合公式如下:“被定义的概念”是“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描述”+“类属”。

1、定框架
2、抓本质
3、排顺序
例5:根据下面一段话,为“对冲基金”下一个定义。

美国有很多投资基金,它们都要受到投资基金法的监管。

另外有一些投资基金,并没有注册为投资基金,通常被称为私人基金。

由于没有受到相关法规的严格限制,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及投资方法的余地比较大,往往采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较高的回报,这些基金就被称为“对冲基金”。

【导练】根据下面一段话,给“全光通信”下定义。

所谓“全光通信”,是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

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图像和话音直接变换为光信号,并在传输媒体中传输。

在摄像光学系统、光纤系统和接收光放大系统组成的全光通信系统中,由于不要求光电变换,所以没有任何电子元件,信号失真小,能够在1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是理想的通信方式。

1.【解析】:根据记叙性语段主要信息分布点集中在记叙的要素上的规律,细读上述语段,可筛选出如下信息:语段陈述主体为“团中央和联合国”;“时间”是“5月27日至28日”;地点在“北京”;“事件”是“主办…志愿者服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认知、支持、发展‟”。

至于第二段“旨在”之后的内容尽管篇幅较长,其实是对主题“目的”、“意义”的阐释性说明,属次要信息,可删。

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该题的参考答案为:
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2.冷酷、狡猾、阴险
3.生活的艺术是平衡得失的一门艺术。

4.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5.对冲基金”是一些没有注册的采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较高回报的私人基金
导练:全光通信是一种把图像和话音直接变换为光信号并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光子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