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义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九年义务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了我国九年

义务教育普及的现状,并试图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提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九年义务教育农村

研究方法:网络查询法、文献资料法

引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我国实施九年义

务教育的普及已经26年了。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很多地方是不如人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以及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而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

(一)九年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二)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社会学家对义务教育的兴办有不同的解释。社会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某个社会成员在于这个人接受了这个社会的文化,认同于这个社会,并学会了作为这个社会成员所必须的一些生活和工作的技能。基础教育时期(中小学教育)正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未来的社会成员接受了这个社会主要的价值观念和基本的生存技能,那么在这些人长大之后,离开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学校,有资格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之后,在学校得到的态度和价值观就成为维持和延续该社会的重要成分,而不至于威胁到这个社会的秩序。这就是每个民族、宗族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原因。

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面性,它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的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义务教育是提高全国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其次,义务教育具有控制全国人口数量的功能;义务教育能够影响全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教育对于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生育率、提高健康水平具有显著作用。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搞好义务教育,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措施。

二、论述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

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0余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截止2000年底,全国实现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标。

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落实税费改革中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三保”工作初见成效,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积极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采取措施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书本费和寄宿费等。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问题

农村教育部门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增收杂费,这一规定在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最大的问题是贫困,教育支出尤其在贫困地区是多数家庭的沉重包袱,因此辍学、失学、特困生成为了农村教育的关键词,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

2、学困问题

农村孩子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完全出于经济原因,孩子们选择回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是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中学布局一般分为一乡设一所学校。

(2)是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低学习条件差,农村小学毕业生掌握知识少,大多难以适应中学以后的系统学习,学习失去兴趣。

(3)是我国以应试教育体制为主导。

(4)是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排斥学习差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迫使学生离校。

3、校困问题

我国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模式是城市教育由国家负担,而农村以县级统筹为主。目前大多数县级能够投向教育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是农村学校难以为继的原因。

首先校舍不足而且简陋。如广西蒙山县的部分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无校门,无围墙,校园环境差;教师的办公桌高低不一,长短不齐,陈旧破烂。

其次负债严重。2003年度国家计署审计调查的50个县,2001年底的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了30%;到2006年底,仅半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的一年财政收入的80%。

再次是拖欠教师工资。据中国教育工会1998年上半年调查,中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

4、师困问题

农村教师师资总体素养不高,队伍不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是多数教师的工资难以养家,教师分散精力从事其他事业,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

(2)是学校其他收入微薄,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完全与教师劳动成正比,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是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导致教师改革意识淡薄,教学质量不高。

(4)是很多乡镇经费困难,为节约资金聘请素养不高的代课教师。

5、前景贫困

孩子教育经费高,大多数农村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在农村家长看来,只有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挣钱,才值得教育投资,否则不如不送孩子念书,这样不但省钱,还可以帮家里干活、养家。

三.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从主观角度看有:

1、学生自身未能正确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虽然作为受教育的一员但却没有积极参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行动,没有真正履行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他们的态度本来就不端正,对学习不认真对待,怀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来学校度日,由于家境的贫寒,目光短浅,一心想着长大点就进城打工赚钱回来补贴,致使辍学的人越来越多,九年义务教育无法真正实施!

2、学生未能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没有物质财富,但不可以没有文化,没文化最可怕。他们有一种读书无用论在作祟,不图读书成才。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在学习上遇到一些挫折就开始灰心丧气,还没有真正去努力就想着要是考不上大学这书读了也是白读,总是患得患失。看到身边有些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发了横财,他们更也是跃跃欲试,这样九年义务教育在他们眼里也就一钱不值。

(二)从客观角度看有:

1、自然地理因素:在山区、牧区以及广袤的高寒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密度小,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居住地极为分散,使义务教育学校难以形成适度规模,增加了教育成本。

2、人口迁移因素:上述地区的居住人口多为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人权因素等使他们难以集体迁移到其他地区,也难以根据劳动力的市场调节而实现个人的区域流动。此外,庞大的农业人口携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间流动,一方面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缩小或生源不稳定、布局调整困难,并由此严重影响教育成本,另一方面造成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诸多困难。同时,农村留驻人口和流动农业人口的“超生”又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财政压力。

3、经济及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因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虽然可以避免“平调”的平均主义,但它在客观上造成各行政区划之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很大差距。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又建立在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之上,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各行政区划之间义务教育公共财政资源的很大差距。

4、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教育力不从心。教师质量差,低水平的教师是绝对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没有达到与时俱进。

5、农村学校必自己的学校精神不够高远,办学理念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

6、政府的投入不够,政府表面上支持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到实处的没有多少项。

7、家长没有履行完成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没有督促、管理好孩子受教育的情况,不能保证让所有孩子读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