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共41页

合集下载

《一曲难忘》忆肖邦-4页精选文档

《一曲难忘》忆肖邦-4页精选文档

《一曲难忘》忆肖邦肖邦的琴音忧伤而又缓慢……最近,看了一部关于肖邦的电影《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

以浪漫主义、爱国“钢琴诗人”而著称于世的波兰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弗雷得里克?肖邦,1849年病逝巴黎。

150年来,他在钢琴上所创作出的无与伦比的音乐和他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本人高贵、浪漫的气质吸引了无数后人。

他们在为之倾倒的同时还不断的试图在自己的文学、绘画、雕塑和电影作品中,重塑这一因夭折(1810~1849)而更显其神秘和伟大的艺术形象。

1945年拍摄的美国影片《一曲难忘》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部文艺故事片不完全是传记片,而是带有浓厚音乐风格的美国电影,其中一些具体的情节与史实也并不一致,但是它所蕴涵的肖邦对于祖国的深切热爱与眷恋之情是如此清晰,让人观看后不由地为之动容。

肖邦自幼即展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老师埃尔斯纳教授的指导下,他不仅能演奏,还会谱写曲子,老师对他的才华赞赏不已。

步入青年时代的肖邦积极投身波兰的革命运动,又以高超的琴艺活跃在音乐沙龙里。

在一位公爵的家庭沙龙音乐会上,肖邦看到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坐在下面,毅然宣布:“我不在沙皇的刽子手面前弹琴。

”说完昂首阔步走出大门,这一举动招来了杀身之祸。

为逃避政治迫害,在秘密组织的帮助下,肖邦带着一把波兰的泥土背井离乡,与老师埃尔斯纳一起离开华沙前往向往许久的音乐圣地巴黎。

在巴黎结识了早已成名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和女作家乔治?桑。

在李斯特和乔治-桑的帮助下,肖邦成为巴黎音乐界的新星。

后来,在那里开始了他绚丽的音乐人生和爱情生活。

在波兰抗暴失败之后,为拯救在狱中的人们,埃尔斯纳教授请求肖邦伸出援手。

当时,肖邦已患有肺病,但对于祖国的深情使他不能拒绝,在老师和波兰爱国志士的感召下为援助波兰革命而四处开演奏会筹集资金,他在维也纳、罗马、柏林……举办巡演,终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

本片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被誉为“五彩缤纷的狂想曲”。

肖邦钢琴鉴赏

肖邦钢琴鉴赏

肖邦钢琴音乐鉴赏本学期选择了钢琴艺术欣赏这门课,了解了很多著名的钢琴艺术家和他们的生平事迹。

不过,最大的收获是欣赏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或优美或悲伤或欢快,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的情感,反应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特征,是最真实的生活的写照。

在众多的伟大的作曲家中,我最喜欢肖邦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中反映了一个爱国艺术家的民族气节与人格品质,这是最高贵的品质与最伟大的精神。

首先对肖邦作一个简短的介绍,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夜曲系列,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肖邦的感情,是他的思乡情和亡国恨的集中表现,听后让人感触良多。

总的来说,肖邦的夜曲可以分为三类:早期的夜曲很明显的展示的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后期的夜曲稍显得平淡。

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精品版

《怀念肖邦》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课前曲: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一.导入: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的,所以他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2.点出课题:《怀念肖邦》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的文学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肖邦,去怀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一生,去品味他用钢琴写下的音乐诗篇。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杰罗姆·罗斯的肖邦钢琴作品音乐会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肖邦的钢琴作品体裁丰富, 形式多样, 为钢琴艺术创造出了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

其音乐的艺术特色表现为:如歌的旋律;富有灵性的装饰音;大胆新颖的和声;具有波兰民间舞蹈特色的自由速度, 以及前所未有的钢琴上的色彩和音响上的想象。

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肖邦音乐上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是帮助人们对肖邦钢琴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关键。

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那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钢琴艺术, 赋予了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 人们决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风格相混淆。

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刻上了他富有独创性的印记, 代表着钢琴文献上最令人瞩目的辉煌。

在历史上众多一流的音乐家中, 肖邦是唯一一位把创作集中于钢琴这一乐器的大师。

他对钢琴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的所有创作都与钢琴有关。

除十几首有钢琴伴奏的歌曲、5首有钢琴的室内乐作品, 以及6首钢琴与管弦乐的作品 (其中包括2首协奏曲) 外, 其他全部是钢琴独奏作品。

一、概述肖邦的创作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从一开始就不被传统束缚, 从而使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可以说, 在肖邦成熟的作品中, 几乎没有一件是完全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 他为钢琴艺术创造出了一个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

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 他的风格是个人的, 浪漫主义的。

与古典世界截然不同, 他的作品是随意的, 幻想的, 雅致迷人的。

肖邦创作了近二百首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钢琴音乐作品。

其中:1.《夜曲》是情感充实、思想丰富的艺术精品。

肖邦把夜曲发展成一种具有非凡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格调优雅, 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2.《圆舞曲》是丰富多彩的旋律与效果出色的织体相结合的名副其实的心灵之舞, 它是优雅和优美的, 显示出平易近人的音乐魅力;3.《练习曲》不仅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 也是一首首形象鲜明的音乐精品。

肖邦作品赏析

肖邦作品赏析

肖邦作品赏析土木096 李炜0914012156肖邦的作品中不但所含音乐内容广泛,而且体现了其鲜明的思想,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波兰民族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就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的一生是音乐创作的一生,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抒发了他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其作品中尤以钢琴曲最多,被舒曼称之为“钢琴诗人”。

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赏析,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作品中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

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与思想都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对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赏析1830年之前,是肖邦一生音乐创作的起始点,作品中民族音乐风格凸显。

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音乐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两个乐章风格独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第一乐章中,由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音调所构成的旋律,彰显出了一位年轻作曲家的天才想象力。

用轻盈的旋律表现溪流,用大型乐队表现瞬间激荡起热烈震响的山谷,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接着,小提琴引出了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个主题。

双簧管奏出柔和的旋律,时而与弦乐配合,时而与全队共鸣,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钢琴正式出场,华丽的钢琴独奏,为听众展开了一幅音响世界的画卷,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钢琴键盘上不断变换的音符,加上圆号与弦乐的配合,使得回到第一主题时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练。

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想.第二乐章表现出了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的深深眷恋。

《音乐鉴赏》课中的肖邦

《音乐鉴赏》课中的肖邦

《音乐鉴赏》课中的肖邦作者:郭雨霏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6期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作品,由以前的《波罗涅兹舞曲》改为《c小调(革命)练习曲》,如果说《波罗涅兹舞曲》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精神,《c小调(革命)练习曲》就体现了作曲家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弗里德里克·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1810年2月22日出生在华沙,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是一位侨居波兰的法国人,曾参加1794年波兰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华沙一所中学当法文教员。

在肖邦七岁那年,他就用民间音调创作了一首《g小调波罗涅兹》,从而,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教师、同学交往,更增强了他的爱国主义的信念和决心。

他除了爱好音乐之外,也喜欢历史和文学,他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有着强烈的印象,尤其对当时沙皇尼古拉一世加紧残酷镇压波兰更是不满。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

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能作为约翰(指17世纪的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

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

《怀念肖邦》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课前曲: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一.导入: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的,所以他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

2.点出课题:《怀念肖邦》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过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的文学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肖邦,去怀念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家一生,去品味他用钢琴写下的音乐诗篇。

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


玛祖卡
降B大调玛祖卡 f小调玛祖卡
速度力度 稍快较强 稍慢较弱
情绪 时期
活泼明朗 青春活力
华沙时期
忧伤惆怅 充满回忆
巴黎时期
《 一 曲 难 忘 》 片 段
《c小调练习曲》Op.10 Nr12
创作背景:1831年,他在离开祖国赴巴黎途中, 得知华沙重新被沙俄占领,起义失败了,悲愤 难抑写成的。
《c小调练习曲》谱例
《降E大调夜曲》Op.9 nr 2 《f小调叙事曲》Op.52
优“美标题抒音情乐”清是新指淡曲雅名用文宁字静说深明沉作品 具体浓内浓容的的诗音意乐。例淡如淡:的《忧月光郁》 “无标题浪音漫乐的”色是彩指曲名…不…用文字说明
作品具体内容的音乐,而只用曲式、
体裁、调“式让调人性们或去编猜号吧作”乐曲的名称。
莫扎特 音乐神童
贝多芬 乐圣
肖邦 钢琴诗人
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 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 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海涅
怀 念 肖南 邦杨 京
芳九 中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生将平
祖 快速快快阅速速阅阅
出 1主83生要0日作年期品忍:有痛1《离81玛开0年祖祖3卡国月》1日《夜 钢读 读读 国
《一曲难忘》—为祖国募捐巡回义演
《 英 雄 波 兰 舞 曲 》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音乐界的奥运会
傅聪 第五届肖邦国际 钢琴比赛第三名
李云迪 十四届肖邦国际 钢琴比赛金奖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 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波兰) 肖邦
钢 琴 王 子
马 克 西 姆
《c小调革命练习曲》

从钢琴诗人肖邦看音乐鉴赏

从钢琴诗人肖邦看音乐鉴赏课这学期我们欣赏了不少音乐大师的作品,我平时也有听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大师的作品。

我最欣赏的就是伟大的爱国音乐家——肖邦。

肖邦的祖国波兰和我们中华民族有类似的经历,因此,我们听他的音乐,会有一种共鸣。

能够感受到那种国破家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在危难关头,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站出来,为自己的祖国作贡献。

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肖邦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常常在想像中聆听一个来自远方的声音——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肖邦的音乐饱含着对祖国波兰深切的怀念之情,这种情绪在他的玛祖卡舞曲和波洛乃兹舞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对肖邦一往情深,她曾经写道:肖邦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她是这样描述这位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肖邦是一位性格深沉、感情纤细而丰富的音乐天才。

蓝天上飞翔的云雀、碧波中徜徉的天鹅、大自然的美景给他带来的是无穷的灵感和快乐。

而也有人这样说过,“肖邦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和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那就是肖邦演奏的音乐,这轻柔缥缈的音乐充满诗意和激情。

肖邦把他身边的一切都变成了音乐。

在他的眼里,除了音乐,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人间美景乃至亲朋好友都比不过音乐的意义。

多年来我深深地爱着这位钢琴王子。

他的创作灵感产生于神奇的瞬间,只要坐到钢琴前,他的指尖下就会流淌出清晰有力的旋律。

有时,他的脑海中会突然出现一首新的完整的乐曲,接着就会开始一场最艰难的战斗。

在肖邦所追求的完美的音乐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有痛苦的挣扎与奋力拼搏,也有犹豫不决和焦虑不安。

他在构思一部完整的作品时,总是在仔细地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甚至好几天足不出户,埋头修改每一个小节。

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常常是写了又改,改了再写。

肖邦常常会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琢磨一个简单的主题,而这只是为了把他在演奏钢琴小品时捕捉到的旋律编成一首完整的乐曲。

《肖邦故园》课件


对作品情感及音乐要素的把握与呈现
01
作品情感的理解
通过分析肖邦作品的情感表达,如思乡之情、对祖国的热爱等,培养
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02
音乐要素的运用
掌握肖邦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学习如
何运用这些要素来呈现作品情感和意境。
03
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与掌控
在演奏中将肖邦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学会掌控自己的情
节奏变化
作品中的节奏灵活多变,有时采用复杂的复合节奏,有时则强调稳定的节拍感, 为音乐增加了动力和张力。
演奏风格表现
演奏技巧
作品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如快速跑动、和弦有力、音阶流 畅等,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和力度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
演奏风格
肖邦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演奏时要充分体 现这种风格,把握好旋律的歌唱性和情感的表达,使演奏更 具感染力。
段落解读
1 2
第一段落
作品开篇以柔和的旋律和轻柔的和声描绘出故 园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温柔回忆 。
第二段落
作品逐渐转向高潮,运用强烈的节奏和激情的 旋律表现出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3
第三段落
作品以柔美的旋律和安静的和声逐渐平息,表 达出肖邦对故园的永恒怀念之情。
艺术特色
旋律优美
作品以柔和优美的旋律表现出肖邦对故园的怀念 之情。
作品背景
《肖邦故园》是肖邦在1840年代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它以波兰巴洛克风格为背景,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思念 之情。
这首作品是肖邦在远离祖国的巴黎所写,通过音乐表达了 他对波兰故土的怀念和热爱。
创作背景
《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与肖邦的生平经历紧密相连。肖邦在1848年离开波兰, 来到巴黎生活,期间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波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