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四单元《八音和鸣(楚调)》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春之祭(选段)》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春之祭(选段)》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春之祭(选段)》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舞剧与歌剧的异同,感受并理解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②能够对以《春之祭》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音乐所呈现出的特点有所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运用对比与分析的方法认识舞剧与歌剧的区别,体会音乐在舞剧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②能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探究《春之祭》成为20世纪现代音乐代表作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舞剧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认识音乐背后所反映的美学思想与文化现象,进而引发对“创新”思维方式的思考。

②通过手语歌曲的学习实践,提醒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并能够以感恩之心对待生活。

2学情分析
本节音乐欣赏课是根据湘教版第五单元第三课“舞剧的灵魂”的内容而拓展设计的。

本课内容以舞剧片段及舞剧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视野入手,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并补充了我省创作的中国民族舞剧的经典
作品《大梦敦煌》片段。

因为之前已经对舞剧片段分类做了专题欣赏,所以本节课对内容做了一定整合,在主题的选择上以“舞剧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力求突出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
①对舞剧音乐作用的认识。

②对《春之祭》音乐作品风格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作者:陆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5期【内容摘要】《八音和鸣》(楚调)是湘版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中的第一首鉴赏曲目。

通过对这首作品进行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器乐文化,让学生初步掌握辨析不同材质的乐器的方法,能听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能简单的知晓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怀。

【关键词】《八音和鸣》编钟八音引言华夏音乐历史悠久,最早有文物佑证的是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贾湖骨笛,它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能吹奏出《小白菜》的曲调。

在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大、音制最全的,是1978年出土距今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的战国时期曾候乙编钟,因其规模大、数量多、保存好、音性佳、铸造美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此同时出土的还有编罄、鼓、琴、瑟、笙、箎、排萧,可谓八音齐备。

编钟的音域可以跨越五个半的八度,中心音域的12半音齐全,1970年东方红卫星就带着由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向太空。

一、缘起学生时代读到过曾候乙编钟的介绍,惊讶于它的工艺,成了音乐教师之后,了解到编钟不仅是外观上豪华,在音律的分配上也是非常科学的,更绝的是还能够做到一钟双音,即敲击正面与侧面,可以呈献互为三度音程或者是不同的乐音,以达到用更少的钟演奏更多的音的效果。

由于一直没有高品质的音像资料,《八音和鸣》(楚调)往往只做浏览性的欣赏。

无意间看到了《国家宝藏》中讲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宝——曾候乙编钟,节目里面详细的介绍编钟的前世故事,还介绍了让国宝活起来的今生乐者——武汉音乐学院的青年编钟乐团,他们现场演奏了《茉莉花》,编钟这种古老乐器在年轻的乐者手下焕发出青春的迷人光彩。

由此激发了笔者要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编钟音乐文化的想法。

二、音乐解读“八音”是根据乐器制造材料的不同所为的分类,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八音和鸣(楚调)(4) 教案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八音和鸣(楚调)(4) 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够记住“八音”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乐器,能记住《八音和鸣》《酒狂》、《湘妃泪》的主题旋律。

3、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深厚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轨迹与贡献。

教学过程: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小段视频,2008年的时候,同学们的年龄也只有六、七岁,对于这个视频还是比较陌生。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精彩片段,2008名士兵团体组成的方阵,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士兵击打的是什么乐器?(学生回答)师:2008名士兵,2008尊缶组成的巨大的缶阵,边击缶边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场面盛大,气势恢宏。

图片1、2缶是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皿,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乐器,陶土制成,所发出来的声音绝对不像奥运缶所发出的像鼓一样的声音。

图片3、4奥运缶是仿制于湖北博物馆陈列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鉴缶。

是不是很像?中国是礼仪之邦,乐和礼是相结合的,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击缶而歌”的形式。

所以在奥运会这样隆重的场合击缶迎宾是高尚的迎宾仪式,突显了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史。

图片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将人类音乐史推进到八千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埙距今也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

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了解和传承发扬中国古代音乐志在必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选部分——华夏音乐之光(何为华夏?“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

“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

)古人云:音乐史圣洁的,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要创作音乐就要合理地运用“八音”。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五单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五单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国际歌》、学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初步感受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区别。

2、能够全体或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积累音乐经验,激发学生潜在音乐性。

3、感受、了解不同声乐作品之间音乐风格的区别,提高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章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学生能够区分齐唱、对唱、表演唱和独唱、重唱、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能根据声乐作品的体裁识别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诙谐、讽刺歌曲的基础上,在学习的广度上,拓展了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虽然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平时接触音乐与诗歌这一内容较少,但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诗词应该不算陌生,只要教师能善于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即兴活动的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采用引导、体验、互动等手法,自发地、自然地获得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潜在的音乐性,使他们热爱本节内容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3重点难点
1、重点:聆听和学唱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难点:感受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八音和鸣(楚调)-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八音和鸣(楚调)-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八音和鸣(楚调)-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导言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弘扬音乐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本文所述教案,是针对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材第六单元“楚调”中的一首古曲《八音和鸣》的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该曲的了解、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八音和鸣》的来源、内容和特点;2.能够掌握该曲的曲式结构、节奏特点等基础乐理知识;3.能够演唱该曲,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该曲的感受;4.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创作类似主题的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1. 曲目介绍及历史文化背景讲解•通过介绍楚文化,引出《八音和鸣》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讲解古代音乐中的“八音”和“乐律”,阐释《八音和鸣》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音乐韵味;•通过多媒体展示该曲的演唱和表演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该曲的特点。

2. 基础乐理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跳动方式和节奏型;•强调《八音和鸣》中独特的节奏结构和节奏特点,通过给予学生基础乐器的演奏体验让他们体会其中的魅力;•讲解该曲的曲式结构和基本乐句,通过多次演唱来巩固学生对于曲目结构的掌握。

3. 演唱练习与表达•分散式教学,首先针对该曲的三个部分——前奏、主歌和尾声进行单独练习,之后整合练习;•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话语或故事情节,来形容学生对于该曲的感受和表达;•演唱完成后,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分享,共同探讨乐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加深对于该曲的认识和理解。

4. 创作尝试•鼓励学生以《八音和鸣》为主题,运用个人特色和想象力,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带领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点评,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时间内容课堂第一部分课前准备;介绍楚文化;讲解八音乐律和八音和鸣的来历;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呈现《八音和鸣》的演唱和表演形式课堂第二部分讲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跳动方式和节奏型;解析该曲独特的节奏结构和特点,并给予学生基础乐器的演奏体验;讲解该曲的基本乐句和曲式结构课堂第三部分分散式演唱练习,针对该曲的三个部分进行独立训练;整合全曲训练;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于该曲的感受课堂第四部分小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探索阐释该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以该曲为主题,运用个人特色和创意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全班分享和点评课堂第五部分总结课堂内容;收集学生反馈和意见;留作业:巩固该曲的演唱和基础乐理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探索并表达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2、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1812年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还不够充分,需加深认识,对乐曲中的乐器也需作讲解。

3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聆听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

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

“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

2【讲授】音乐鉴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优质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优质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
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学情分析
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

所以咱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3重点难点
1. 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九九艳阳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九九艳阳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九九艳阳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九九艳阳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每个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

能够随乐演唱2-3首教材上的中国通俗歌曲。

如:《黄土高坡》、《九九艳阳天》,体验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2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曲目创作产生以及流行的时代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讲年代有点久远,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曲目都不是很熟悉的3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中国通俗音乐
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
生:举例。

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 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
生: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八音和鸣(楚调)》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3、了解、认识并区分“八音”。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与对音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欣赏能力,在本课程的相关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老音乐文化有一定的涉足。

但这种能力与认知基础却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学生对这一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存在一定鉴赏体验困难,产生情感背离问题,表现为情绪上不喜欢、体验上不共鸣、思想上不重视。

因此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体现。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
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视频故事导入
1、课前播放2008年奥运会《击缶而歌》进入课堂
2、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你知道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吗?古琴曲《高山流水》知道吗?除了《高山流水》,你还能说出几首古代乐曲呢?
2【讲授】新课讲授——走进华夏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