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3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静宁县常务副县长杨晓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和项目带动战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5.12”特大地震及干旱、冰雹、霜冻灾害等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困难和挑战,全力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狠抓产业开发,突出工业发展,加强商贸流通,三次产业协调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

12.8亿元增加到19.2亿元,年均增长8.4%。地方财政收入由2600万元增加到5300万元,年均增长15.3%;财政支出由2.9亿元增加到13.4亿元,是“十五”末的4.6倍。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植果树经济林44万亩,总面积达到76万亩,产值14.7亿元。静宁苹果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等4张国家级名片。发展通达果汁等果品龙头企业4户,建成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和城川靳寺等果品批发市场,果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全面转型。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大面积推广,五年发展旱作农业69.4万亩。草畜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工业强县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了火柴厂、橡塑公司等7户国有企业改制,建成了乳化炸药、鼎元包装等一批工业项目,工业企业由78户发展到14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48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年均增长18.2%。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成纪文化城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市场更加繁荣,建成“农家店”169个,实施“退市还路”工程2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6亿元增加到11.75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引进资金13亿元。组建了农发行静宁县支行、成纪村镇银行、恒达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争取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71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6倍。实施了平定高速、通乡

油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油铺硬化道路600.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北水南调、河堤治理等38项重点水利工程,自来水入户率由42.1%提高到62.1%。城乡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县城提质扩容步伐明显加快,东拓工程基本建成,县城西展全面铺开,城区规模达到6.6平方公里。建成了新盛花园等一批宜居小区、西岭公园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厂等市政工程,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威戎、李店等中心小城镇在基础配套、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全县城镇化率由16.9%提高到27.9%。建成余湾王坪等29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村和城川吴庙等89个新农村示范村。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加强,完成造林封育58.95万亩,新修梯田15.3万亩,整理土地1510.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43.8平方公里,发展沼气用户2.07万户。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撤并村小学及教学点56个,新建、改建校舍28万平方米。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到75.7%,高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五年向各类高校输送学生2.05万人。县职教中心成功改制为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和“普九”债务的化解。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改扩建,建成县医院急诊楼、中医院医技楼、妇幼保健站综合楼,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7%,县乡医疗条件得到显著

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县计生服务站和16个乡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8‰。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392个。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村村通工程1021处2.84万户,综合覆盖率达97%。高质量完成了农业、经济、人口、文物和环境污染源普查。编纂完成《静宁军事志》、《反贫困之路》、《静宁巨变六十年》。审计物价、工商质监、地震人防、石油烟草、档案宗教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集中精力办理了一批惠民实事,解决了群众要求最迫切、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81元增加到26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70元增加到11549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7.22亿元,人均受益1624元。就业再就业步伐加快,多渠道招录大中专毕业生2844名,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廉租房386套,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4997户。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低保等政策落实到位。建成威戎等4个中心敬老院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1个,减少贫困人口5.07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及组成部门认真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

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2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完成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专家咨询等制度,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土地资源监管等制度,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一册明、一折统”强农惠农政策支付方式改革,下大力气整治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完成了人武部、法院、检察院整体搬迁,建成4个标准化基层派出所和16个乡镇司法所。“五五”普法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面完成了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维护了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县上下围绕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实干攻坚,集中突破,开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广旱作农业35.8万亩,增产粮食9500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新植果树经济林6万亩,完成幼园标准化管理32万亩,果品总产量36万吨。建成源润等28处气调库,新增冷藏能力12.3万吨。成立了静宁县苹果产销协会和22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开通了陇原红和益源果品电子交易中心,出口果品1.04万吨,果汁1890吨,

创汇991.5万美元。草畜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三合新堡等养殖小区4个、德利养牛等养殖企业4户,发展养牛示范村20个。洋芋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产值达到2.3亿元。输转劳务10.25万人次,创收8亿元。

(二)项目总量迅速增长,基础条件加快改善。年内实施各类项目190项,累计投资26.6亿元。完成静庄公路县城至威戎段路基工程和城区段路面油铺工程,建成甘沟至四河通乡油路3条59公里,硬化通村道路74.9公里。实施北水南调四期等3处人饮工程,完成东峡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河堤6.8公里,新建水窖6430眼。集体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高速公路沿线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8万亩,梯田5.9万亩,整理土地7072亩。

(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效益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74万元。新入园项目6项,完成投资2.9亿元,增长46.5%。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一期、鼎元纸箱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了陇兴化工公司与酒钢集团兴安民爆公司联合重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2440万元,分别增长65%和15.1%。

(四)城镇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完成县城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西街街景等5个修建性详细规划、界石铺等6个小城镇规划、城川杨庄等30个村庄规划编制。西展工

程快速推进,油铺西街路、西环支路等区间道路5条12.5万平方米,滨河花园住宅小区开工建设。完成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敷设、9条主次道路的油铺、绿化、亮化和人行道铺装等重点市政工程。李店等小城镇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建设总投资达到5.8亿元,是近年来投入最大的一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环境不断好转。

(五)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建成开放,大地滩生态农业观光园完成详细性规划。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2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项,到位资金4.04亿元,增长13%。“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扎实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启动实施,发放家电下乡补贴479万元。深入开展农资、果品等专项整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服务载体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省市县确定的34件实事全部办结,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9.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3%。一中体育馆、二中教学楼等12个教育重点项目全部达到进度要求,高考二本上线2095人,有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建成3所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和4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县中心体育场改建、博物馆维修工程全面完成。城区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转换。新建2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和217个村计生室,全面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实施西北部片带扶贫开发和原安张营等13个整村推进项目,1.03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城区地震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20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百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县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省市驻静单位的理解参与,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静宁发展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北部乡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县内南北差距明显;地方工业结构单一,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及创税能力不强,工业短腿的问题相当突出;三产比重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高;发展基础和底子薄弱,制约发展的交通、水利、生态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比较滞后,服务功能不尽完善,与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大,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仍不强,作风建设还

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发展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度加大,这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政策机遇看,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出台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县被列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这些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机遇。从自身实际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县的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并且积蓄了实力、积累了经验、集聚了人气,这些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未来五年的发展大有可为,充满希望。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支持甘肃发展一系列政策措

施,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按照“城镇工贸、南部果菜、北部畜薯”的区域布局,做大做强果品、包装材料、现代物流三大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两大基地,把静宁建成甘肃中部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全国文明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十一五”水平,年均增长14%,达到38亿元,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达到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达到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突破亿元大关。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特色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总量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36:34。

——城乡条件持续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制约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35%。

——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达到9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

——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47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8600元。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六个重点”,实现“六个新跨越”:(一)突出项目支撑,实现基础建设新跨越。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配合支持平定铁路、静天高速静宁段建设,积极争取改造静秦公路和县乡公路,新建乡际联网路1078公里,油铺硬化通村道路1864公里,修建改造桥梁20座。组建静宁运业集团,提高运输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配合建设引洮二期静宁供水工程,完成北峡拦河闸、东峡等灌区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6.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葫芦河及其支流重点河段,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高防汛抗灾能力。三是完善能源供应。实施城区供热和节能改造项目,完善天然气、加油站网络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三网合一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数字化城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工程,提高信息化水平。

(二)突出产业开发,实现现代农业新跨越。按照“南部果菜、北部畜薯”的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一是提升果品主导产业。全方位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促进果品向有机食品转变,向高端市场迈进,向产业集群发展。新植和改造果园26万亩,优质果园面积达到80万亩,实现适宜区全覆盖。果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20亿元。二是壮大畜薯产业。依托“平凉红牛”品牌,加快发展绿色畜牧业,建设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成为北部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巧借“定西洋芋”品牌效应,加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洋芋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突出扩量提质,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施果品精深加工和畜禽屠宰等项目,延伸果、畜、薯等农产品产业链条。扩大纸箱包装产业规模,提升纸质包装产品档次,引导发展塑料、金属、玻璃、板材等包装,推动包装产品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变。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整合产业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新建导爆

管雷管和工业电雷管、机织地毯生产线、果蔬专用复混肥、新型建筑建材等项目,纵深推进地方传统工业发展。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培育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建设废弃物资回收利用等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突出综合治理,实现生态建设新跨越。坚持预防、治理、开发并举,管护与建设并重,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沟道坝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新增造林20万亩,抚育改造中幼林及低产林25万亩。以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土壤、地膜等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建设10万亩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有机肥综合利用工程,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规范工业园区入园项目,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争取启动森林碳汇工程试点,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突出城乡一体,实现统筹发展新跨越。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一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以旧村和危旧房改造为突破口,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50个,使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三清五改五化”目标。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北部乡镇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项目摆布、资金安排上向北部乡镇倾斜,重点推进北部和南部干旱山区两大贫困片带整区域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0个,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问题。三是加大城镇

建设力度。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完善城区路网框架,改造城区供水、供热管网,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修建廉租房、公租房,改造农村危旧房。编制威戎等6个市列小城镇道路、给排水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四是加大商贸物流建设力度。按照城镇工贸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鼎元物流为依托的物流业,建设果品批发、建材百货等专业市场和李店等11处农贸市场,健全市场体系,构建新型商贸发展格局。

(六)突出共建共享,实现社会事业新跨越。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校舍安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做强教育品牌。二是壮大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城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争取成纪故城遗址等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深度挖掘成纪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历史源远、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特色文化精品,提高我县文化发展软实力。实施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成纪文化城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葫芦河流域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三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乡村卫生人员培训基地、疾病预防控制检测中心和30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四是增强社会保障

能力。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建成老年服务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等项目,完善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乡社保覆盖面。

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圆满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2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达到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3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达到604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1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12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达到305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增率稳定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六个集中突破”,全力实施“十大项目”,努力办成“十件实事”。

深入推进“六个集中突破”:

(一)持之以恒抓产业、促增收,深入推进现代农业集中突破。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壮大增收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一是

稳定粮食生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面积,推广良种良法,发展旱作农业5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6万吨以上,确保供给安全。二是做优果品产业。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同步推进,提高果品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扩大果园规模,新植果树经济林6.3万亩,填平补齐4.3万亩。深入开展“果园集中管理年”活动,全面落实树体改良、果实套袋、果园覆膜、人工辅助授粉、增施有机肥等提质增效综合措施,完成果园标准化管理4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优果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65%和95%。高度重视果业安全问题,强化疫病监测和生产投入品监管,严禁使用违禁农资。加强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教育引导果农、企业和中介组织增强品牌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以外地苹果冒充静宁苹果等有损静宁苹果品牌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紧盯国际高端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份额,力争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三是狠抓草畜产业。依托旱作农业,加大饲草青贮力度,引导千家万户发展草畜产业。新建细巷宝元等4户养殖企业、灵芝杨岔等8个养殖小区、三合段渠等10个养殖示范村,在北部乡镇发展养殖大户1000户,全县牛饲养量达到9万头。四是稳步发展薯菜和劳务产业。建设一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4000亩,二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3.5万亩,种植洋芋30万亩以上。推广幼龄果园套种瓜菜技术,种植瓜菜11万亩。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年输转劳务10万人次以上,创收8亿元。五是加快新农

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基础配套,抓好综合整治,建设威戎下沟等30个新农村示范村,硬化砂化道路110公里,改造危旧房3210户,建设村民服务中心19处,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

(二)持之以恒抓总量、增效益,深入推进地方工业集中突破。以发展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特色产品为重点,突出项目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建好发展平台。编制完成威戎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确保新入园项目6项,完成投资2.4亿元。二是抓好工业项目建设。新建塑料日用品加工、中邦伟业家俱建材商城、五色全张平板胶印、高速瓦楞纸生产线、中正公司纸箱生产线,续建鼎元物流等项目。论证完成地毯产业园、纸箱包装产业园、水泥粉磨站、20万吨化肥生产线等前期项目。强化企业管理,搞好协调服务,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规范纸制品包装协会管理。组建地毯行业协会,引导企业整合重组,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振兴静宁地毯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搞好定向招商、节会招商、外出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县外资金4亿元以上。四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突出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治理,督促企业采用高效节能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建成红光淀粉污水处理等项目,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持之以恒抓规划、重配套,深入推进城镇建设集中突破。坚持以战略眼光规划、以精品意识建设、以先进理念管理、

以市场化手段经营,抓好城镇开发与建设。一是强化规划管理。科学编制阿阳南路等5条道路、县城4个出入口、滨河花园住宅小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李店、甘沟等6个市列小城镇给排水、垃圾填埋专项规划,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严格规划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及未批先建、随意乱建等违法建设行为。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开工建设西城区C、D小区路网及西城区等5条道路人行道铺装和亮化工程,打通2条断头路,对中街、北环路等3条县城主次街路进行罩面油铺。续建滨河花园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成纪大剧院,启动实施文屏山生态公园和滨河路景观绿化带,续建烽台山公园,改善县城人居环境。配套完善现有公厕,设置活动公厕,实行公厕免费开放。完善威戎、甘沟等小城镇道路、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威戎垃圾填埋场和李店亮化工程,提升小城镇品位。三是严格城镇管理。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县城出入口及城区脏乱差问题。加强供热监管,规范物业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社会公德和环境意识,树立城乡文明形象。

(四)持之以恒抓关键、破瓶颈,深入推进基础建设集中突破。把改善城乡基础条件作为促发展、增后劲的主攻点和突破口,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打好道路建设攻坚战。完成静庄公路县城至威戎段油铺和威戎至静庄交界段路基工程。新修八里闫庙等通村水泥硬化路6条40公里,力争建设威戎至双岘等乡际联网路2条40公里,开工

建设威戎梁马大桥,改善威戎、双岘等乡镇群众出行难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乡村主体作用,对县乡、乡村、村社道路进行全面整修养护,使50条600公里道路达到等级化标准。二是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建成细巷谭店、红寺甘湾和甘沟北山3处供水工程,实施土牛等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和东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完成八里红林等6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新建维修原安陈义等塘坝27座,治理南河河堤12公里,建成集雨水窖8066眼。加强水源建设、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确保城乡群众用水安全。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年度任务。三是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地保护利用,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三北工程8000亩、生态示范点6.3万亩,补植5.9万亩,栽植行道树745公里。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步伐,新修梯田2.8万亩,开发滩涂3675亩,治理水土流失42平方公里。

(五)持之以恒抓开放、添活力,深入推进第三产业集中突破。把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依托区位和特色产品优势,着力培育市场,搞活商贸流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础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继续完善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设施配套,加强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界石铺继红和城川靳寺等村积极发展“农家乐”。二是加快完善流通体系。发

挥果品和畜薯产业优势,发展专业市场,促进农超对接。实施“万村千乡”、“退市还路”和“新网工程”,建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31个日用品农家店,建办李店果品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整合执法力量,持续整顿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秩序,加强物价调控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营销行为,促进市场规范繁荣。

(六)持之以恒抓和谐、保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事业集中突破。倾斜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幼教,完善小学,强化初中,优化高中,发展职教,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好西城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和三中、东关小学扩建规划,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努力扩大城区办学规模。在李店镇中心小学开展农村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实施校园“五化”工程,加强“三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县医院综合楼等卫生基础项目,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群众受益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新建乡镇文化站14个。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参加平凉市第三届运动会。四是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以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目

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2012年XX月XX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起草情况向常委会作简要汇报。 一、《报告》的起草经过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新一届政府第一个报告,县政府领导对起草好《报告》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XX同志为组长的《报告》起草领导小组,从10月下旬开始起草工作。起草小组认真学习研究了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开展了大量的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了《报告》的提纲,根据乡镇和部门总结形成了初稿。在这个过程中,XXX县长,XXX县长、XXX县长等政府领导对《报告》进行了具体的指导,XXX县长多次亲自召开专题会议对《报告》反复讨论,研究修改。初稿基本定稿后,起草小组下发了《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12月X日,我们将报告提交第51次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修改。12月XX日,县政府召开全体会对《报告》再次进行了研究讨论和修改。可以说,今天提交县委常委 - 1 -

会讨论的这个报告,是在政府领导反复研究修改和充分征求乡镇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二、《报告》的框架结构说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按照中共XX县第XX次代表大会精神来起草的,并注意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都与党代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为了体现《报告》的严肃性和紧密性,《报告》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格式。同时,为了体现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起草小组在报告中很少用穿靴戴帽的东西和大话、空话、套话,力求让人民代表、让老百姓看得懂,愿意听,还要能管用。 今天提交常委会讨论的《报告》约12100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我们用了“六个越来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一是发展态势越来越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产业聚集越来越快,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三是城乡面貌越来越新,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四是创新力度越来越大,统筹城乡突破发展;五是群众受益越来越多,幸福高陵进程加速;六是推动发展能力越来越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第二板块是总结提炼。我们用“六个必须”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三板块是客观地分 - 2 -

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9日在***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秉持市区共建,紧紧围绕“两个中心”建设不动摇,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超额完成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工作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5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67.3%;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4亿元,同比增长10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4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251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4315元,同比增长22.1%。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6 : 48 : 48.4。多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二)项目带动成效凸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38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1亿元,同比增长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54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5.4亿元,同比增长5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3亿元,同比增长29.8%。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产业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被确定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产业承接基地。园区上划和整合工作顺利完成,辖区内的园区收益分成机制初步确立,工业企业财源贡献进一步提高。引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入驻成效显著,大唐集团在我区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已达4个,大唐1830化肥、大唐5万千瓦风电项目按期完工;冀东物贸集团年产3000辆专用车项目顺利开工,填补了全市汽车装配制造业的空白。蒙西煤矿扩能改造、顺兴煤矿改造复产全面完成,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重点项目按期推进,古纳河酒业等22个项目顺利投产;天富城市燃气、产业基地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攀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三)第三产业发展强劲,集聚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流通持续繁荣。全

2016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分解表

2016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分解表 目标任务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落实情况一、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确保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共11项) (一)突出招商成效。 1、围绕塑料制品、汽车部件、现代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绘制好产业发展的“鱼骨图”,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戴彬 县招商局 县工信委 2、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思想,积极引进投资大、规 模大的“航母企业”,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企业,科技创新、外向度高的优质企业。 戴彬县招商局 3、严格把好入园关,强化企业入园合同管理。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4、对关停较长的闲置厂房,定期开展清理整顿,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戴彬 杨越武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国土资源局 5、力争全县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投资总额36亿元以上。戴彬县招商局(二)做强骨干企业。 6、重点支持洁美电子、新恒丰塑业、盛达隆科技等一批优势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7、支持企业创新、技改,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帝玛实业等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鼓 励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以存量引增量;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创业板”、“新三板”。戴彬 县工信委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8、扶持创业创新,实施“才子返乡”工程,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力 争培育纳税超500万元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戴彬 人社局 县工信委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创优发展环境。 9、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抓好杨树林三期、丰C区的土方平整及路网、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力 争9月份园区新水厂竣工投入使用。 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0、切实做好“财园信贷通”、“企业过桥资金”工作,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余娜 县财政局 县工信委 -1-

政府工作报告(2012.1.3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利辛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程修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圈点2011:攻坚突破,亮点纷呈 2011年,是我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民本民生明显改善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直面困难,扬优成势,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质量提高、后劲增强、运行稳健、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53.8%;财政收入6.7亿元,增长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3800万美元,增长66.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1.4亿元、贷款余额42.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亿元和11.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4元,分别增长15%和22%。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张园区、做大总量,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新修道 — 1 —

路7条,园区面积拓展到9.5平方公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园建设,恒盛食品产业园主体工程、丝网纱门产业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县工业园新入园企业20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10家。加快9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和7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累计入园项目68个,吸纳社会就业3000多人。进一步加强骨干企业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3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5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1亿元、增加值9.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5%和75%。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5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招大引强、集聚要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项目148个,实际到位资金8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5.8%。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50.5亿元。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6个,完成投资5.87亿元;列入市考核重点项目48个,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板集电厂项目运作顺利,省发改委已正式向国家能源局申报“路条”。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新批外资项目2个,新增获权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全年利用外资376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70%。 一年来,我们坚持三区联动、提升品位,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编制了滨河新区、老城拓展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给排水、园林绿地等11项专项规划,并完成了城市规划馆扩建工程。去年,我县《滨河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荣获全省优

2012年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吴蔚荣市长在台州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 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工作回顾 吴蔚荣市长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抓好十件大事,办好十件实事,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开局。 (一)主要预期指标较好实现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4.91亿元,增长9.1%。地方财政收入200.12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4.08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37亿元,增长17.9%。外贸自营出口170.35亿美元,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08元,分别增长12%和15.9%。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2%。人口自然增长率5.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9%。 (二)十件大事取得重大进展 1.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和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政策意见,101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规划,沿海产业带投资53亿元,新增开发面积

440公顷、投产企业238家。“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新兴产业,13个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计划。 2.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组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和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编制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七大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建立“统分结合”开发机制,实施台州东部新区统一开发,与9家省级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重点区块、重大项目建设和用海保障工作。 3.城市群构建与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台州城市群、综合交通和城市抗震防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通过评审。中央商务区、东山湖片区、黄岩江北商务区、路桥新城等加快建设。城市管理体制不断理顺,“数字城管”扎实推进,城市街景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加快推行,“多城同创”深入实施。 4.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1162.04亿元,增长8.6%。加快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和平台建设,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推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便利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连锁便利店新增1674个、覆盖率达80.9%。

2012年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今,本届政府已任期届满。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征程。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4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06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和6800万元,均为2006年的3倍;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和8.9亿元,较2006年增长6倍和5.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是五年前的2.5倍。先后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和工业增速前十名单项奖。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逐步壮大,三产服务业稳步增长,三次产业比由34∶23:43调整为22∶42:36。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深刻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兴达公司的仓上天宝和庆华化工的城关中营统筹城乡试点探索了工农融合发展的新路,方宇药业联合重组拓展了发展空间,永宏化工循环发展试点破解了传统产业的困境,钰宏旺与汇丰公司合作促进了矿产资源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耗能高、污染大的小矿小厂24个,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推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由46.1%提高到48.8%。五年新上产业项目11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个,工业增值税由1573万元增长到3645万元,企业所得税由60万元增长到1046万元,企业用工总人数由859人增加到2261人。汉江白河电站、力神和圣宝汽车、金龙水泥、汉实矿业、安凯汽车检测线和肉制品深加工、通鑫花炮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加快建设,显著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条件显著改变。止去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五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1亿元。襄渝铁路二线建成营运,十天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完成了中环路、卡茅路硬化,建成40座桥梁和150座便民桥,交通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59亿元。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启动了县城总规修编,强化了集镇和社区规划指导,推动城镇社区有序发展。以狮子山新区开发为代表的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城南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完成了人民路、桥儿沟、清风沟、长春路改造,实施了体育场、烈士陵园整修和绣屏山休闲步道建设,加强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改善了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得到加强,注重了街巷整修、供水、供电、垃圾、排污、路灯、公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承载能力;以安全生态为特征的社区新村建设成效明显,结合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和“一事一议”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启动建设了16个社区新村,成为白河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五年完成农业基础投入4.5亿元。新修基本农田2.3万亩,建成沼气1.55万口,完成耕地复垦1.5万亩;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90处,创建为省级电气化示范县。完成生态建设和环保治理投入2.6亿元。治理水土流失450平方公里,造林绿化26.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5.1%提高到58.36%;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厂正式开工,12个镇的垃圾填埋场和公路沿线垃圾池建成投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汉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五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13.2

张家界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张家界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小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及“五年大变样”建设回顾 2011年既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又是“五年大变样”建设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和要素配置趋紧等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富民强市总目标,踩准节奏,找准路径,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同步提升。2011年,预计(下同)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分别增长20%和18%;实际利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17.1%和10%;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达到3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3亿元,分别增长27.9%和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8元,分别增长10.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是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旅游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景点接待游客总量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8%。过夜游客达到1330万人次,增长33%。东南亚客源市场迅速成

长,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175万人次,增长18%。天门山晋升为国家5A 级景区,黄龙洞注册“中国驰名商标”,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被评为近两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营销事件。武陵源区位居全省旅游强县之首。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高档酒店建成营业或开工兴建,溪布街、市博物馆基本建成,体育生态公园、贺龙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9亿元,规模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5%和7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4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5%,华天商贸城、逸臣盛世商业中心等大型商务项目落地兴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蔬菜、油茶、烟叶、茶叶、畜禽、大鲵等生产规模和产业化水平提高。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明显,总产达到59.5万吨。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区贸易路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和鸬鹚湾大桥建成通车,古人堤、庸都园、回龙观公园等绿化景观建设、两区“穿衣戴帽”和36条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完成,溪北路等12条主次干道启动建设。张花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张沅公路南段、S304慈利段建成通车,市中心汽车站投入运营,锦苏特高压输电线路、城乡电网、通信网络建设与改造计划全面实现。农村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是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42项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2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70.21万人,开工建设和改造保障性安居住房1.2万多套(户),退休职工养老金、职工最低工资、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桑植县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实行全报销。“科技市厅会商”项目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公办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文化体

听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发言材料汇总

听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发言材料汇总 ??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历住了奥运安保、食品安全问题等多重考验,开创了改革开放30年来最好的发展局面,这说明**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进程中,广大干部群众不仅见到了科学发展的成效,而且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思路清晰。科学发展观是报告的灵魂和主线,确定的目标是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部署,这是在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省情特征的情况下科学谋划、科学 决策的结果,符合和切合**省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报告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报告对今后的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描绘,对有些指标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任务分解明晰,措施更加具体,令人信心倍增,增强了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定位准确。报告把我省放在全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发展内涵,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提出的发展定位,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美好前景。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了“****”的措施,出实招、鼓实劲、求实

效,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从不同侧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确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在机遇挑战面前的战略清醒。 四是富于创新。报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深化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是**争创新优势、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不竭动力。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来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拒绝理由的要求,强力推进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对“****”提出新的举措,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握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眼光。 五是重点突出。报告突出了主要工作,兼顾了方方面面。报告中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关系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科学决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力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道出了老百姓对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描绘了**这个农业大省的美好未来。同时报告突出了建设和谐**这个重点,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渗透着爱民、为民、富民的深厚情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可谓得民心、顺民意。 按照报告来联系**实际,谋划今后的工作,既鼓舞士气,同时感

县长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在市人代会分团讨论时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刚才,**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全面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七项任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聆听《工作报告》,让我感受颇多、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定位科学,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发展。《报告》全篇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民生改善等重要工作提出了钢性工作目标和硬性工作要求,目标既体现了追赶跨越,又不好高骛远,既有工作压力,更有工作动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二是工作措施得力,既具体有力又切实可行。《工作报告》安排任务的同时,充分依靠政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与科学性、跨越性与可行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坚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三是形势把握准确,既准确研判又科学部署。《工作报告》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在安排工作,都完全符合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现阶段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经济社会阶段发展情况,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点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对**现阶段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与时俱进的开拓思维和能力。 回去后,**县人民政府将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严格按照市“三会”精神和县“三会”确定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把**建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全域**,以城乡一体全域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加快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二是围绕县城—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为重点的**新城,纵深推进**等特色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大力实施区域扶贫、连片开发、“六大扶贫工程”,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打好打胜扶贫总体战和攻坚战。四是坚决破除“三论”,以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政府、开放的政策,纵深推进对外开工作,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全民创业创富,始终保持投资

2012阳信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阳信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阳信县工作目标展望2012年02月27日10:31来源: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设置字体: 【小中大】 1月6日在阳信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阳信确定了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4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3∶46.7∶40。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实现5.08亿元,增长25%;力争实现5.28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50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4亿元,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年内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的滨阳燃化高硫重油综合利用、投资23亿元的科宇能源等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10亿元的中环泰锐电子高压硅堆二期、投资5.3亿元的龙福环能科技五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力争年内新开工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达到15个。加强品牌建设,力争新增山东著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2个。加大节能减排审查力度,坚决禁止“两高两低”项目,年内新增市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家。 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特色旅游 加强对鲁北大市场、广富冷链物流、阳城国际大酒店、银座商城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以火车站为依托,着力打造鲁北陆港物流园区。坚持外引内联,全力推进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民俗文化产业园起步区建设,抓好“园中园”建设,投资8000万元,建设古典民俗文化创意园,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青坡湖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万亩梨园风景区建设,着

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特色旅游品牌。 打造河流民族经济产业园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畜产品加工、新型板材、古典家具、粮食加工、手工地毯、观光旅游为重点,突出抓好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温店循环经济产业园及陈楼皮革产业园等乡镇特色工贸园区建设,引导特色优势资源和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园一品”特色经济板块。依托刘庙肉牛产业优势,以广富、鑫源、亿利源、华胜等为龙头,规划打造集肉牛屠宰、加工、物流于一体的河流民族经济产业园。 加快九龙湖花园等社区建设 积极引导乡镇办运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力推进合村并居,加快九龙湖花园、西湖花园、陈楼社区、洋湖社区及温新园小区等社区建设。 抓好路网建设 高标准实施好迎宾大道、内环东路等骨干道路工程;抓好滨温路改线的勘测设计、可研报告等,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抓好工业一路、三路、八路东延工程,加快开发区东扩步伐;强化服务,加快推进德龙烟铁路阳信段及站场建设。 着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并抓好农村生态化建设 加大对白家、栗家及阳城八路沿线村庄的征收改造力度,完成对南香坊、行宫庙、唐家等村和物资公司、交通运输公司、党校等棚户区的改造,建设安置房4.5万平方米;进一步强化措施,坚决取缔各类乱搭乱建行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环卫工作条件,启用标准化垃圾处理场;坚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宜居环境。 加快建设新城区 确保商务中心、客运中心站等重点工程年内建成启用,抓好商务中心群楼、东郡阳城花园、九龙湖花园、盛世瀚海等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办好梨花会 继续开展“回乡创业年”活动,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面向国内外重点区域和知名企

2012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1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王清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1亿元,增长29.5%;财政总收入完成181.8亿元,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22.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4亿美元,增长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5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12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043元,增长19.4%。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为民办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二,荣获优秀奖。 ——转型跨越思路更加明确。围绕打造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坚持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先导,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宏伟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任务。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实施,我们立足实际,登高望远,在更大的空间谋划、设计、发展晋城,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提出了“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大企业、大集团携手合作的氛围日渐浓厚,招商引资成为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四个一千亿”的招商成果提振了我们转型跨越的信心;提出了要发挥晋城地处山西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和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辐射周边两小时半径内13个城市6000万人口的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提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安排上进一步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根据各地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科学确定了各

2012年1月5日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1月5日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2年1月5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刘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到2011年,第二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的六年,是昭通历史上发展步伐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开创了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攻坚克难、推进跨越,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六年来,我们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干旱、破坏严重的地震、百年不遇的冰雪等多种自然灾害,遭遇了冲击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复杂困难。面对灾害持续叠加、矛盾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我们凝心聚力,沉着应对,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1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58.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50

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2.6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78.3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3元,比2005年增加6504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4元,比2005年增加1994元,年均增长16.8%。 ——强化统筹、扩大投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多措并举增加投入,集中力量大搞建设,以交通、水利、电力、城镇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6%,累计完成154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五”末总和的3.7倍。高速公路突破了零记录,县县通高等级公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